凿壁文学网

旁喻的意思

词语旁喻
解释【意思解释】1.反复举例说明。
组成 - -
拼音 [pánɡ]  [yù] 
单字 [旁]:旁 bang (古通傍”) 依傍;依附 匈奴大发十余万骑,南旁塞至符奚庐山。--《汉书·赵充国传》 又如旁沿(依附沿袭);旁缘(依仗) 靠近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清·林觉民《与妻书》 引渭穿渠起长安,旁南山下,至河三百余里。--《汉书》 四时之内,飘风怒吹,或西发西洋,或东起北海,旁午交扇,无时而息。--〔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又如旁午(将近中午);旁车(靠近车子) 依照;仿效 扬雄又旁《离骚》作重一篇,名曰《广骚》;又旁《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名曰《畔牢愁》。--《汉书 旁páng ⒈边,侧~边。两~。~观者清。 ⒉另外,其他~人。~证。 ⒊歪的~门左道。 ⒋广泛,普遍~征博引。 ⒌〈古〉又同"傍"。 旁bàng 1.依附;靠近。 2.依照,仿效。 旁bēng 1.见"旁旁"。 旁péng 1.见"旁勃"。,● 旁páng ㄆㄤˊ◎ 左右两侧:旁边。旁侧。旁门。旁出。&
[喻]:喻〈动〉 (形声。从口,俞声。本义告知,把情况通知某人。同谕”) 同本义 喻,告也。--《广雅》 教之以利,而喻诸德者也。--《礼记·文王世子》 晓喻;开导 前后告喻,曾无悛改。--《三国志》 又如喻勉(开导勉励);喻教(开导教育) 知晓;明白 君子喻于义。--《论语·里仁》。皇疏喻,晓也。” 单足以喻则单。--《荀子·正名》。注喻,晓也。” 以喻客意。--《后汉书·杜笃传》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 喻yù ⒈比方比~。 ⒉知道,了解,明白已心~。不可理~。家~户晓。 ⒊告诉,说明,开导~意。~之以理。 喻yú 1.欢愉;使愉快。,● 喻yù ㄩˋ◎ 比方:比喻。譬喻。◎ 明白,了解:不言而喻。家
近义词
反义词

旁喻相关的词语

旁喻造句

旁喻相关的成语

不敢旁骛形容全力做一件事,不敢分心到别的事里面去。
触类旁通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当耳旁风见“当耳边风”。当做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道旁苦李比喻不被重视的人。
大权旁落处理重大事情的权力落到旁人手里(多指领导人被架空)。
孚尹旁达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耳旁风同“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冷眼旁观冷眼:冷静或冷漠的眼光。指不参与其事,站在一旁看事情的发展。
旁观者清当事人被碰到的问题搞糊涂了,旁边观看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旁行斜上原指《史记》中的《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等。后泛指用表格行式排列的系表、谱牒等。
旁见侧出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表现的形象。
旁蒐远绍广泛搜集,远承古人。同“旁搜远绍”。
旁门外道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借指不正派的学术派别。现泛指不正派的东西。
旁门小道犹旁门左道。泛指不正派的东西。
旁门邪道泛指不正派的东西。同“旁门左道”。
旁门左道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借指不正派的学术派别。现泛指不正派的东西。
旁求博考多方搜求,广泛考证。
旁敲侧击比喻说话、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点明,而是从侧面曲折地加以讽刺或抨击。
旁求俊彦旁:广;俊彦:才智过人的人。向各方面征求贤才。
不可理喻喻:开导,晓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不可言喻喻:说明,告知。不能用言语来说明。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罕譬而喻说话用不着多比方,都能听懂。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
借古喻今借:假借;喻:比喻。假借古人古事比喻现实中的今人今事。
家喻户习家家通晓,户户熟悉。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托物陈喻借事物设喻。
引古喻今征引古代史实或文献来喻说当前的现实。
以古喻今喻:说明。借用古代的事来说明今天的事情或道理。
引喻失义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
喻之以理喻:晓喻,开导。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
舟水之喻舟:船。对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
舟水之喻舟:船。对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

旁喻相关的成语分类

旁喻相关的词语

旁搜【意思解释】1.亦作"旁搜"。 2.广泛搜求。
旁讼【意思解释】1.谓诉讼涉及他人。
旁推【意思解释】1.由此及彼地推论。
旁旁【意思解释】1.强壮有力貌。
旁剔【意思解释】1.谓警觉而四顾。剔﹐通"惕"。
旁皇【意思解释】1.亦作"旁遑"。 2.因内心不安而徘徊不定貌。
旁狎【意思解释】1.妄与狎习。
旁若无人【意思解释】1.虽有人在侧而视若无睹。形容自行其事﹐不顾别人的态度或反应。 2.形容高傲﹐不把人放在眼里。
旁近【意思解释】1.附近。
旁求博考【意思解释】1.多方搜求﹐广泛考证。
旁行斜上【意思解释】1.亦作"旁行邪上"。 2.横行斜线。后用以指以表格形式排列的系表﹑谱牒等。 3.谓横行书写。
旁出【意思解释】1.从旁边出来或生出。 2.四出;遍出。 3.别出。
旁户【意思解释】1.豪门贵族的佃户。
旆旌【意思解释】1.亦作"斾旌"。 2.泛指旗帜。
胼手胝足【意思解释】1.手掌和脚底都磨起了老茧。形容极其辛劳。
脾味【意思解释】1.脾性﹐脾气。亦指对事物的爱好﹑憎恶。
胖墩墩【意思解释】1.形容肥胖而壮实。

旁喻相关的成语补全

旁喻相关的成语接龙

旁喻相关的标签

旁喻相关的句子

旁喻其他造句

两旁造句1、鹅妈妈已经在门口站立,苗圃,两旁的韵律。
2、通往教堂的小道两旁长着灌木。
3、他脸颊两旁不加修剪,皮肤粗糙,藏污纳垢,缺少光泽。
4、那三位戴水獭皮帽的小姐,她们生的跟大路两旁的萝卜差不多。
5、道路两旁种有青槐和榆树,并有相当完整的排水系统。
6、大街两旁的梧桐树已绿叶满枝了。
7、路两旁的树长得很齐整。
8、这条街道两旁绿树成荫。
9、我在墓的两旁还移种了两株稚松把它伴守。
10、她们立即在那姑娘两旁排列开来。
旁礴造句1、刘弈身上忽然爆发出一阵旁礴的剑气,衣服跟着一起舞动起来。
2、虽然被火老猜中了心思,但是叶凡却没有丝毫的不好意思,只有旁礴的斗志,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最终站立在巅峰。
3、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热。
4、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
5、刘弈直接伸出手掌来,他的右臂上面过着法雾金身的力量,直接穿透了那旁礴的剑气,然后扣在了萧十一的额头上面。
6、火红色的光芒凝聚之后,成为了一套大气旁礴的铠甲,覆盖在叶凡的身上,所有的人不由的看了看叶凡,然后有转头看了看那边的白衣女子。
7、去除了盖子上密封的火漆,掏出里面的两封信,一封面上字体大气旁礴,老人看了眼就放在一边,小心拿起后面那封书信。
8、
9、
10、
旁侧造句1、种植于山石间的树木,必须寻到拳曲而伶仃的树木,而种植在假山旁侧地下的树木则需修长且茎直。
2、深拖装置也用于旁侧扫描声纳、重力以及磁法勘探。
3、别看马家镇不是一个名扬天下的重镇,但是地理位置极好,处于官道旁侧,豪商巨贾,武林人士,平民百姓熙熙攘攘,川流不息。
4、方法对后鼻孔部肿瘤,经悬雍垂旁侧上腭正中切口进路切除肿瘤,对其方法的便利和安全进行总结和探讨。
5、实践证明,为减小旁侧影响,避免其它电磁信号干挠,合理选择激发方式、激发位置对探测效果影响很大。
6、满意只占微小旁侧,若你能得荣耀。
7、我不想在他面前发病,勉强振作精神,淡淡向他道了声别,就示意旁侧之人回去冰璃宫。
8、凤凰火一把焚林千顷,笑倚在新月旁侧耳听,听木灵们将死的声音,诅咒焚林者永坠地狱。音频怪物
9、MIX带有一个后背大口袋和一个带拉锁的可拆的旁侧袋。
10、染色体步移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克隆已知片段旁侧序列的技术。
旁白造句1、我并不想多用文字来介绍音乐,拥有太多旁白是尴尬的,如同你讲一个冷笑话,对方没有听懂或者没兴趣听。最后由你自己指出了笑点所,对方挤出的笑会有多勉强,想必你也能想象。
2、的广告旁白都是男声。
3、旁白:怀着一种皈依者的热诚,约瑟夫开始鼓吹自由市场的优点。
4、旁白:两个裁缝其实根本不会做任何衣服。
5、旁白:珠海是一座年轻的城市。
6、旁白者:但是还有更多奎托斯所不知道的肩负的东西。
7、文章说,老实说,那部短片太陈旧了,画质不清,内容、旁白、史实三者不协同。
8、旁白:桑迪和苏正从学校回家。他们遇见了伯菲教授。
9、旁白:但到,不仅仅是经济学的学生,其它人也开始质疑经济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10、旁白:贞德穿上了男孩的衣服,并对周围的士兵说。
旁系造句1、自由意志论者,与Rand的思想关联最多的这一运动,它的嫡传拥戴者还不如叛逆出去的旁系分支多。
2、是对两千万战没者,和他们的直系亲属、旁系亲属的尊崇、尊敬。
3、目前,当地职业乞讨人数大约在之间,其中,约三分之一的乞讨者带着小孩,经公安调查并未发现拐卖现象,大多为小孩的直系或旁系亲属。
4、而闻人家族这是四大家族之首,但却不招不叫安于现状,以至于仇家找上门来,与旁系里应外合弄得乌烟瘴气,最后还把闻人澜这个嫡系大小姐扔掷于断崖下。
5、政治考核开始以应征青年自己的现实表现为主,对应征青年的家庭成员的考核,只涉及监护人及未成年兄弟姐妹,不再审核旁系亲属的姑姨、叔伯等。
6、我赣南鬼教自古就是安魂教的旁系,而你们五斗米道对于神圣安魂教来说就是异教。
7、而在祭祀祀谱上,论定某王为直系与旁系的标准大致有二,即是否传子为王和嫡系中的一世一王。
8、其对于直系与旁系观念的使用仅仅局限于祭祀先祖的祀谱。
9、蜀中李家,源于宁晋府,乃是建文时期大将军李景隆之旁系后裔。
10、我是她曾曾祖父的旁系后裔。
神喻造句1、他借巫女比悠提娅之体降临人间,并在“大地之脐”前传授神喻。
2、不合常理的事往往是神喻,而在闪电没劈在我们头上之前,我们都天真地以为是独一无二的女主角,山河为我而改变。
3、在之前的比赛中,那八只脚的神喻正确地言中德国队将战胜同在D组的加纳和澳大利亚队。
4、起初,神喻示仲哀天皇征讨新罗,说那里多产金银珠宝,只要好好祭祀自己,就能让新罗臣服。
5、她的父亲非常沮丧,向阿波罗的神喻祈求办法。
6、在很久以前,这里的能工巧匠挥凿向石、剔地平铲、浓墨重彩,将战与猎的韵律、神喻天兆的意境、人间善恶的黑白,虔诚地体现于方尺之间。
7、周武王认为这是上天神喻是好兆头,才敢确定大动干戈。
8、今天,我们要根据上苍的神喻,解除与商王的契约。
9、他的声音从竖井下升起,如同天启神喻。
10、作者写花而让读者闻到现代生活的气息,除了这用古喻今、以神喻人的手法外,还用直面现实的手法。
喻世造句1、展览分“治国”、“修身”和“喻世”三部分,所有作品均是***总*记在各种场合讲话时引用的经典名言,据了解,这是我国首次以此为题材的书法展。
2、此篇序文,先是与“老僧”对话,最后拿“老僧”说话,借物喻世。
3、此签以管鲍分金,来劝喻世人不要因利忘义。
4、"南柯一梦"比喻世间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空梦。
5、“辞官居草庐著郁离,喻世讽元政称绝作;顺时佐明君定大计,驱胡光汉业为帝师”,足以概括刘基的一生。
6、生活的敏感浸透到生活的隐喻中,往往让人失去语言的表达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尽管对生活的隐喻世界有所感的人并不少,而叙事作家却不多。讲故事需要一种运用语言表达对生命中的微妙音色的感受、突破生活的表征言语织体的能力。生活在言语中,人人都在言语中生活。叙事家是那种能够反向运用语言、进入形而上的文字世界的人。刘小枫
7、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有一副喻世对联是这样写的,上联:将挟仇更化有情,人类开明之举。
8、白族“三道茶”,借茶喻世,将饮茶与茶艺、人生融为一体,茶道中饱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9、与周先生观点相似的还有喻世国际日本古董店的胡峰。
10、上海收藏协会副会长、上海拍卖行副总经理陈克涛介绍,自古以来,扇子便与喻世言情有不解之缘,成为身份身价的体现。
换喻造句1、在某方面,它又是一个换喻的符号象徵满足的模式,我们不妨这样说。在此,我们立刻被引导到钱箱及守财奴的辩证法。
2、换喻和隐喻一样,是认知的重要手段,因其普遍性,对于词义的衍生有着重要的贡献。
3、另一方面在小说文本中,它还分别表现为隐喻过程的象征性和换喻过程的写实性。
4、一方面,英汉语都遵循同一换喻原则:通过情感的生理、心理或行为反应来表达情感。
5、本文从自然语言处理的角度,综述了国内外对隐喻和换喻的计算方法。
6、再次,本文在概念合成理论框架内对英汉名动转用换喻现象作了对比认知研究。
7、本文从结构、功能和运作机制等角度对隐喻和换喻进行分析。
8、对于隐喻本身的界定,厘清隐喻与明喻、换喻的内涵,探寻隐喻与真、思、美之间的关系,是展开博尔赫斯诗歌隐喻研究的理论前提。
9、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本文发现中文中也是通过隐喻和换喻来认识“喜”的。
10、换喻和提喻是英语常用的修辞手法,二者既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
晓喻造句1、红军沈毅力的后代沈晓喻先生闻讯,特地前来参观其父留下的遗物,并向藏家表示感谢。
2、边晓喻也认同风投的青睐能够帮助网贷平台迅速做大做强,不过也有所担忧。
3、近年来,立白以“洁白不伤手”的广告晓喻全国,洗衣粉、洗洁精等产品长期稳居销量榜首。
4、然为日一多,书生之论实又精警过人,一力晓喻,终使智禅师自己萌生了不敢坚持己见的念头[小学生网]。
5、据说,在金津岛登陆时,岛上的日本人望见赵良弼的船只就准备举刀来攻,赵良弼一行迅速登岸,用日本话对他们晓喻旨意,这才稳住了躁动的岛人。
6、s荷兰定居者将跳绳带到美国,并由移居新阿姆斯特丹的英国居民记录成文。很快,晓喻纽约。
7、教导互助合群的理念,培养宽厚待人的心性,晓喻见贤思齐,知恩报恩的道理。
8、临行前为晓喻赣南各县父老乡亲,兴立学社而颁布文告。
9、一桩可靠的婚姻向流苏晓喻了更广大的人生的不可靠。
10、应该按照公务招待费用超标的数额大小,明确相应的惩处,并晓喻公众。
训喻造句1、频繁的“编者按”和训喻式的结尾便是这种语体重要的外在表现。
2、“改变世界”不只是今年国际青年日的主题,而且是一条激励各个时代青年人的训喻。
3、李泌和李晟日后都是王朝的擎天玉柱架海金梁,但在乱世尚未降临之前,两位少年仍在玉真公主府其师的训喻之下刻苦用功,勇猛精进。
4、该母题本质上看是以暴抗暴,以恶制恶观念的一个直观形象的处理方法,其实,也体现了佛教对于以惩戒训喻的重要方式。
5、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6、白天出门一打听,郡守果然派人到处张贴告示,训喻百姓们要安分守法,不得集结成帮。
7、大祭师,我们遵从您的训喻,白天从没出去过,可是他。
8、
9、
10、
凿壁文学网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