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谓造句 | |
造 句 | 之谓造句 |
组 成 | 之 - 谓 - |
之谓造句 |
1、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2、勇者并不是蛮勇之谓;凡见义不为为非勇,欺凌弱小为非勇,贪图便宜,使乖取巧,自私自利皆为非勇。 3、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5、司令官以闲静为治事要则,闲静者,不亲小节之谓。蔡锷 6、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7、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8、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何启 9、散步者,散而不拘之谓,且行且立,且立且行,须得一种闲暇自如之态。 10、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 11、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13、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14、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 15、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管仲 16、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 17、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18、存心光明正大,言论光明正大,行事光明正大,斯之谓君子。 19、事得其序之谓训,胜己之私之谓克。 20、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21、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或曰,非困苦其身体,则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谓困苦者,乃锻炼之谓,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 22、在赏月之际,家中的亲人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身在异乡的亲人,而异乡的人也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家中的亲人。因此,中秋节有“团圆节”之称,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23、知足是一种境界;知足是一种大度;知足是一种宽容.知足常乐,此之谓也. 24、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蝴蝶,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25、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墨子 26、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刘向 27、故必死,必死不如乐死,乐死不如甘死,甘死不如义死,义死不如视死如归,此之谓也。故一人必死,十人弗能待也;十人必死,百人弗能待也;百人必死,千人弗能待也;千人必死,万人弗能待也;万人必死,横行乎天下。 28、质色皓然固以安,伪色缦然乱以烦;虽欲故之中,色不听也,虽变可知;此之谓观色也。 29、平日遇事不能持平,威信无从服众,以至一发难收,柔远二字须看的通透,柔克高明。柔克者,非事事将順之谓柔也,绕指柔中自有百炼刚在。 30、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或曰,非困苦其身体,则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谓困苦者,乃锻炼之谓,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 31、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贪欲之为狂。 32、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王阳明 33、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谓义。韩愈 34、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憔悴。此之谓也。 35、孟子的教育理想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按照孟子的标准,现代人都是小矮人。 36、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37、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 38、学贵大成,不贵小用。大成者,参于天地之谓也;小用者,谋利计功之谓也。 3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40、时来则来,时往则往,能来能往者,朱鸟之谓与? |
之谓其他造句 | |
知之为知之造句 |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知之为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以自诬,外不以自欺。荀子 3、科学家的态度,应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丝毫不能苟且。 4、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6、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不懂决不要装懂,但是必须由不懂变为懂。 8、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周恩来 9、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于不了解的事,我们最好叁缄其口。 |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造句 | 1、我们保证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绝对服从指挥。 2、所以说,只有拥有的人才能对他或她的拥有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没有的人只能望洋兴叹暗自流口水。再比如有一部惊世骇俗的电影。秋微 3、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小心伺候着。 4、关于这一点我想简单地引用一下37Signals:“每个人都喜欢能帮助完成工作的简单工具,而且这种工具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5、这些短毛,当我林文熙是什么人了,被人赶出门外,现在又请我过去,难道我就是让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奴才小厮吗? 6、有些女人被他拥有后,会心甘情愿做他的性伙伴,甘愿他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7、 8、 9、 10、 |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造句 | 1、鸡肋一般,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况且弃之不去。 2、现在的《患难》对于小代来说有如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3、怎么办好呢?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4、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这些章节将不再对主题情节负责。 5、如此一来,古飞这一脉的修炼法诀上古炼体术,便成了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功法。 6、鬼子的主攻方向既然是永修,那么武宁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块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7、就是它了,反正其余的东西对我来说也没什么大用,都是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 8、 9、 10、 |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造句 | 1、我又不是玩具,岂由你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2、对工作人员,不能采取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态度。 3、旧时,主人对听差下人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任意驱使。 4、那条狗被训得十分驯服,真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也作“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5、她很方便,用过之后可以随手抛弃,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不占空间永远安静,她就是便利贴女孩。 6、金钱,美人,他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名誉,官位,他视如粪土,弃如草芥。 7、连娘家人的环卫部门,亦可以对他们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8、她是我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情人,我会让她快乐,让她沉迷,让她陷入我们的游戏之中不能自拔。 9、但林的爱情观被他在学生会的同事形容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10、作为一个医疗改革样本,当地政府对民间资本“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姿态,似乎不过是玩了一场“捉放曹”游戏,颇为耐人深思。 |
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造句 | 1、——我们可不是些沦落到人家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境地的小脚色!大公夫人身穿一袭黑衣,黑纱蒙面,端坐在当门的主位上。 2、悟通天地至理,以念力控灵气、磁力、重力,万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心随意动。 3、你对他们“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还要变相剥削人,人家很不舒服。 4、身后一天到晚的跟着无数的男生,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5、说句大话,只要这世上应有之物,我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6、那条狗被训得十分驯服,真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也作“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7、自出生至此,哪里有人会奚落自己,平日莫不是呼三喝四,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8、因为真气已经全部散入奇经八脉之中,任何人都觉察不到,而当你需要聚气之时,它又会突然出现,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运用自如。 9、 10、 |
谓词造句 | 1、每读出一个元素,就将它传递给第三个实参表示的谓词函数。 2、谓词演算语言的传统的语义组成了数理逻辑的一个很丰富的分支。 3、谓词的工作原理类似于:对于每个节点,引擎使用上下文处理谓词。 4、之后,美籍逻辑学家歌德尔一阶谓词演算的完备性定理,这标志着现代逻辑基础部分的完成。 5、有几种逻辑:命题逻辑的顺序,谓词的一个或多个、知识性、模态的,暂时的,模糊等。 6、符号逻辑往往分为两个分支,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 7、表示您的组织规则的参数化人员谓词是作为人工任务模型的一部分存储的,并将与人工任务或业务流程模型EAR文件一起部署。 8、在谓词演算的反驳树中,被证明的合式公式。 9、清单的RDF三元组用谓词表达了author关系,虽然对您来说含义可能非常明显,但是计算机理解起来仍然困难。 10、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宽容度,它可以容纳经典谓词逻辑。 |
何谓造句 | 1、赏有功,报有德者,政之急也。若功不赏,德不报,则人何谓哉? 2、何谓经营之根本?我认为是造就人。井植薰 3、何谓静?寂然不动谓之静,心无挂碍谓之静,无思无虑谓之静,身心合一谓之静,融于自然谓之静,合乎大道谓之静。 4、何谓配方合大豆滋补营养素? 5、何谓速录师?速录师和普通的打字员最不一样的地方,是他们能够与声音同步记录,也就是边听边打。 6、时光流转,千年岁月也只能在腐朽的历史刻石留下烙痕,在茫茫红尘俗世之中,何谓真法!一块石头,一个少年,一份情思,一段隐没的传奇,命运的轨道开始偏移。 7、问题的症结在于,相关的各强权国家歧异过深,对于如何评估北韩的威胁、何谓最理想的制裁结果,都无法达成共识。 8、二王奉太后之命出镇闽、广,以为后图,安得谓无所受命?景炎乃度宗皇帝长子,德祐皇帝亲兄,何谓立不以正?登极于德祐皇帝去位之后,何为篡位? 9、在我学懂为爱情痛哭后,我终于明白何谓为工作痛哭。但这不是所谓的倒霉,而是成长应付出的代价。那夏 10、何谓胜利,不存在实质性争议,何谓共善却是有实质性争议的。 |
谓之造句 | 1、情若能自控,便不能谓之情了。苏寞 2、“四恶”之首叫作“不教而杀谓之虐”。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 4、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予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6、化,敎行也;躬行于上,风动于下,谓之化;化民成俗。 7、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8、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谓之正。 9、“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 1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无谓造句 | 1、你知道有多少情就断送在无谓的掩饰和猜测上。高雯 2、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人争名,三不与无谓人争气。 3、集中火力攻击一点,不要做无谓的事情。 4、繁文末节治体无关,于有谓之事而加之意,先于无谓之事而省其烦,故拜跪趋跄必概行除免,而杰士始来。 5、有两种人是在白白地劳动和无谓地努力:一种是积累了知识而不去使用的人,另一种是学会了科学而不去应用的人。 6、今又使负木担土,沾体涂足,毁国之光,以崇无益:甚无谓也。 7、我在原地纹丝不动,我的声音不被人听到。我无谓地等待。我在等待中衰老,静默跟我所遭致的遗忘是无法相比的。克洛代尔 8、其实每次见你我也着迷,无奈你我各有角色范围,就算在寂寞梦内超出好友关系,唯在暗里爱你暗里着迷,无谓要你惹上各种问题。林振强 9、人无论走到何处都是一样的,应当忍受,不该一味固执,跟社会作无谓的斗争。只要心安理得,我行我素就行了。要使人真正成为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车尔尼雪夫斯基 10、人每每为了无谓的喧嚣,忘却生命的根蒂,不能在寂寞中、在对于草木鸟兽。 |
意谓造句 | 1、换句话说,是否也意谓着农业地如果没有种植的话,即使政府没有要徵用也不能获得更新地契年限? 2、如果死亡是事实,那整个存在就是荒唐而且疯狂的。所以假如佛陀真的死去了,那意谓着他所具备的光辉、优美、诗篇、音乐等都会从整个宇宙消失。整个存在就会显得愚蠢,那一切又有何意义呢?成长怎么会有可能发生?演进、进化又怎么而可能呢? 3、五字一字一泪,可歌可泣,意谓只好随水到处漂流,日子难过。 4、天瑞,意谓天地之灵瑞,自然之符应,世间万物皆有始有终,唯有“不生不化者”。 5、这意谓着,某件事情适当地呈现,是为了让我们想像以下随之而来的内容,因为分类目录本身并不存活于真理论述的宇宙里。 6、主动进取时常意谓着你会安排自己的时间。 7、正义要做何解释,如果那意谓着偿还你的债务,并归还你所欠的东西。 8、据史料记载,慈禧“及回銮,则于《海国图志》、《瀛环志略》诸书展诵不辍,意谓可藉窥外人情事也”。 9、这意谓一旦GDP恢复增长欧洲的失业或许会缓慢回落。 10、虚一而静”,意谓要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 |
之谓相关造句
- 辨清造句
- 没数造句
- 洗得造句
- 葱岭造句
- 赞助商造句
- 十块钱造句
- 关上灯造句
- 童话剧造句
- 北仑造句
- 敷脸造句
- 苦瓜脸造句
- 槛墙造句
- 一摔造句
- 我又不造句
- 双扩散造句
- 免疫电泳造句
- 免疫诊断造句
- 免疫扩散造句
- 免疫监视造句
- 冒傻气造句
- 监视系统造句
- 挂上去造句
- 搬上去造句
- 徐变造句
- 为先造句
- 蘸水笔造句
- 海弯造句
- 度了造句
- 催人老造句
- 会议认为造句
- 机器猫造句
- 小丸子造句
- 雷欧造句
- 才在造句
- 鲫鱼汤造句
之谓相关的词语 | |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 【意思解释】1.见"差之毫牦,失之千里"。 |
差之毫牦,失之千里 | 【意思解释】1.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2.牦﹐亦作"厘"。 |
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 【意思解释】1.谓扬米去糠﹐糠在米上。穅﹐同"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后。'"本为调侃之词,谓位卑而居前列。后亦用为谦词﹐谓无才而居前。穅﹐亦写作"糠"。 2.用为出任地方官之谦词。 |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意思解释】1.见"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 【意思解释】1.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语本《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
木边之目,田下之心 | 【意思解释】1."相思"二字的隐语。 |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意思解释】1.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语本宋苏轼《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 【意思解释】1.比喻众愚不如一贤。 |
顺之者兴,逆之者亡 | 【意思解释】1.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 【意思解释】1.《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原指天道和自然规律不能违背。后以"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指依顺他的就能昌盛,违逆他的就遭灭亡。 |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 【意思解释】1.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意思解释】1.亦作"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2.谓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意思解释】1.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东隅﹐日所出处;桑榆﹐落日所照处。 |
上之所好,下必从之 | 【意思解释】1.在上的人喜欢什么,在下的人就一定会跟着做。语本《孟子.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 【意思解释】1.说的人耐心恳切﹐而听的人则不以为意。形容徒费唇舌。语本《诗.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 【意思解释】1.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 【意思解释】1.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 【意思解释】1.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 |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 【意思解释】1.《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通"盾")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后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用对方的言论﹑方法或缺点来反驳或攻击对方。 |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 【意思解释】1.见"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
称谓 | 【意思解释】对人的称呼,表示对不同对象的身份、地位、职业、关系等的名称:对长辈的称谓要用得恰当。 |
非谓 | 【意思解释】1.无谓﹐没有意义﹐不合道理。 2.犹言并非说。 |
呼谓 | 【意思解释】1.称呼,称谓。 |
无谓 | 【意思解释】①没有意义:无谓的牺牲|无谓的冒险,称不上勇敢。②漫说;不要以为:无谓我老耄而舍我。 |
无为谓 | 【意思解释】1.《庄子.知北游》中假托的人名。犹言无为无谓。 |
无所谓 | 【意思解释】1.没有什么;说不上。 2.不足道;不在乎。 |
名谓 | 【意思解释】1.犹名号;名称。 |
见谓 | 【意思解释】1.被称为;被说成。 |
所谓 | 【意思解释】1.所说的,用于复说﹑引证等。 2.谓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之意。 3.所说的意思;意旨。常用于句末。 4.所以。谓,通"为"。 |
谓项 | 【意思解释】简单判断中反映断定的对象所具有或不具有的性质或对象之间的关系的概念。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生产力”、“上海在北京和广州之间”中的“在北京和广州之间”,都是谓项。 |
谓谕 | 【意思解释】1.特指太平天国后期洪仁发﹑洪仁达﹑冯云山﹑洪仁玕等人的长子的文告。 |
谓词 | 【意思解释】1.句子里谓语部分的主要的词。 2.数理逻辑中表示一个个体的性质和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间关系的词。 |
谓为 | 【意思解释】1.说是﹐以为。 |
谓言 | 【意思解释】1.以为﹐说是。 |
谓何 | 【意思解释】1.如何﹔为何。 |
谓如 | 【意思解释】1.犹如﹐例如。 |
谓号 | 【意思解释】1.称号。 |
谓呼 | 【意思解释】1.犹谓言。 |
亡谓 | 【意思解释】1.没有意义。 2.指无意义之事。 |
一之谓甚 | 【意思解释】1.谓一次已经过分。 |
之谓相关的成语 | |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 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 即:就,立刻;挥:挥手。叫他来就来,叫他走就走。形容统治阶级对下属或奴才的任意使唤。 |
既来之,则安之 | 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 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忪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
见之不取,思之千里 | 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 |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 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 |
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 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 比喻众愚不如一贤。 |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竭:尽,完。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 |
容膝之安,一肉之味 | 形容生活条件并不好。 |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 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 召:召唤。挥:摆手。手一召就来,手一摆就去。形容非常听从指挥。 |
勿谓言之不预也 | 勿谓:不要说;预:预先。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
谓予不信 | 如果以为我的话不真实。 |
一之谓甚 | 甚:过分。做了一次,已经过分。比喻错误不能重犯。 |
之谓相关的成语分类
- 形容一辈子吃不腻的成语_词语
- 形容人得第一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做人要讲信用的成语大全_词语
- 包含恶字的成语_包含恶字的词语
- 包含其字的成语_包含其字的词语
- 包含厘字的成语_包含厘字的词语
- 形容人很爱读书的成语大全_词语
- 包含传字的成语_包含传字的词语
- 包含即字的成语_包含即字的词语
- 包含挥字的成语_包含挥字的词语
- 形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的成语_词语
- 包含既字的成语_包含既字的词语
- 形容付出够多了的成语大全_词语
- 包含腋字的成语_包含腋字的词语
- 包含腋字的成语_包含腋字的词语
- 包含谓字的成语_包含谓字的词语
- 包含谓字的成语_包含谓字的词语
- 包含谓字的成语_包含谓字的词语
之谓相关的成语补全
之谓相关的成语接龙
相关的句子
- 用汉字的诗意之美,形态之美,音韵之美各写一段话
- 用汉字的诗意之美,形态之美,音韵之美各写一段话
- 溜之大吉“之“式词语
- 丝绸之路的词语丝绸之路的词
- 描写春之色彩和春之声音的文章片段
- 描写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的好词好句
- 写朋友之间深厚友谊的四字词语(4个)
- 神来之笔,词语解释
- 描写朋友之间深厚友谊的成语
- 描写父母之爱的四字词语
- 主谓结构的成语有哪些
- 关于“无所谓”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 形容没有实际意义,无所谓的词语
- 何谓后面写什么词语好
- 表示无所谓的词语
- 警句当中有一句:博学之,( ),慎思之,( ),笃行之
- 《闻一多的说和做》“仰之弥高”和“钻之弥坚”中的之指代什么
- 心灵之花,心灵之树
- 得之者幸,失之者命,天道酬勤,唯强者为尊
- 求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意思一样的句子
- “闺蜜之间十年之约”的句子
- 王夫之名言有哪些 王夫之名言大全
- 孟子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谈谈你的感
- 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谁写的
- 推荐一些诗人写的关于鱼或水之类的优美的句子,例如席慕容之类的
- 英语:主谓 主谓宾 主谓宾宾 主谓宾宾步 主系表英语句子各5句
- 帮忙造三个主系表的句子和三个主谓状的句子吧(写清主系表和主谓状
- 给我20个有主语谓语的句子 并标出主语谓语
- 如何判读这个句子中有系动词,没有谓语动词,那如何判断使用非谓
- 主 谓 宾 的英语句子五十个
- 有没有类似“心若向阳,无谓悲伤”这样的句子求推荐
- 形容无所谓的句子
- . 英语作文万能句子,跪求实用,简单无所谓
- 形容无所谓的句子
- 形容无所谓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