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之的笔顺

汉 字
笔 顺丶フ丶
部 首丿
拼 音zhī
组 词 之个 - 之乎者也 - 之任 - 之前 - 之卦 - 之后 - 之国 - 之如 - 之子 - 之字 -

之开头的成语

之乎者也1、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2、宋·文莹《湘山野录》:“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之乎者也1、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2、宋·文莹《湘山野录》:“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之死不渝1、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
2、宋·苏辙《祭亡婿文逸民文》:“女有烈志,留鞠诸孤。赋诗《柏舟》,之死不渝。”
之死不渝1、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
2、宋·苏辙《祭亡婿文逸民文》:“女有烈志,留鞠诸孤。赋诗《柏舟》,之死不渝。”
之死靡二1、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
2、《宋史·忠义传一》:“若敌王所忾,勇往无前,或衔命出疆,或授职守土,或寓官闲居,感激赴义,虽所处不同,论其捐躯徇节,之死靡二,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
之死靡二1、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
2、《宋史·忠义传一》:“若敌王所忾,勇往无前,或衔命出疆,或授职守土,或寓官闲居,感激赴义,虽所处不同,论其捐躯徇节,之死靡二,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
之死靡他1、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
2、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一言革面,愿比家奴,之死靡他。”明·李贽《昆仑奴》:“忠臣侠忠,则扶颠持危,九死不悔,志士侠义,则临危自奋,之死靡他。”
之死靡他1、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
2、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一言革面,愿比家奴,之死靡他。”明·李贽《昆仑奴》:“忠臣侠忠,则扶颠持危,九死不悔,志士侠义,则临危自奋,之死靡他。”
之死靡它1、之: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2、《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之死靡它1、之: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2、《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之的组词

之相关的字

相关成语接龙

之相关的成语

之相关的造句

知之为知之造句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知之为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以自诬,外不以自欺。荀子
3、科学家的态度,应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丝毫不能苟且。
4、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6、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不懂决不要装懂,但是必须由不懂变为懂。
8、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周恩来
9、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于不了解的事,我们最好叁缄其口。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造句1、我们保证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绝对服从指挥。
2、所以说,只有拥有的人才能对他或她的拥有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没有的人只能望洋兴叹暗自流口水。再比如有一部惊世骇俗的电影。秋微
3、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小心伺候着。
4、关于这一点我想简单地引用一下37Signals:“每个人都喜欢能帮助完成工作的简单工具,而且这种工具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5、这些短毛,当我林文熙是什么人了,被人赶出门外,现在又请我过去,难道我就是让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奴才小厮吗?
6、有些女人被他拥有后,会心甘情愿做他的性伙伴,甘愿他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7、
8、
9、
10、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造句1、鸡肋一般,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况且弃之不去。
2、现在的《患难》对于小代来说有如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3、怎么办好呢?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4、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这些章节将不再对主题情节负责。
5、如此一来,古飞这一脉的修炼法诀上古炼体术,便成了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功法。
6、鬼子的主攻方向既然是永修,那么武宁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块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7、就是它了,反正其余的东西对我来说也没什么大用,都是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
8、
9、
10、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造句1、我又不是玩具,岂由你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2、对工作人员,不能采取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态度。
3、旧时,主人对听差下人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任意驱使。
4、那条狗被训得十分驯服,真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也作“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5、她很方便,用过之后可以随手抛弃,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不占空间永远安静,她就是便利贴女孩。
6、金钱,美人,他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名誉,官位,他视如粪土,弃如草芥。
7、连娘家人的环卫部门,亦可以对他们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8、她是我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情人,我会让她快乐,让她沉迷,让她陷入我们的游戏之中不能自拔。
9、但林的爱情观被他在学生会的同事形容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10、作为一个医疗改革样本,当地政府对民间资本“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姿态,似乎不过是玩了一场“捉放曹”游戏,颇为耐人深思。
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造句1、——我们可不是些沦落到人家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境地的小脚色!大公夫人身穿一袭黑衣,黑纱蒙面,端坐在当门的主位上。
2、悟通天地至理,以念力控灵气、磁力、重力,万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心随意动。
3、你对他们“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还要变相剥削人,人家很不舒服。
4、身后一天到晚的跟着无数的男生,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5、说句大话,只要这世上应有之物,我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6、那条狗被训得十分驯服,真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也作“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7、自出生至此,哪里有人会奚落自己,平日莫不是呼三喝四,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8、因为真气已经全部散入奇经八脉之中,任何人都觉察不到,而当你需要聚气之时,它又会突然出现,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运用自如。
9、
10、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造句1、但古人说“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临别唠叨,是期盼各位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定力如磐而行走无疆。
2、“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构建新型的中西方关系“知易行难”。
3、然而,“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医药广告违法率虚假率低俗率仍居高不下。
4、“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然而“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5、然而“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培育知行合一的道德责任感,把道德认知转化为行动自觉,还需要全党全社会付出艰苦的努力。
6、没错,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想必这是一件让你很苦恼的事情。
7、当然,无论对媒体还是广告监管部门,做到这些其难点往往不在自身、而在环境;“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8、对于环保问题必要性的认知,全球都没有像今天这样透彻过,但“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困难也依然存在。
9、
10、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造句1、耿奔平日喜好阅读,明白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的道理,知道在深山大泽往往有不可思议的东西,如果要出世一定难掩其宝气华彩。
2、三曰“雅”——严复以孔子的“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来解释这个“雅”字,也即我们通常说的“文采”。
3、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意思是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4、“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看来网络的力量就是强大。
5、所谓“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就是要有文化底蕴,才会写得出动人好看甚至流芳百世的作品。
6、“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实为至理名言。
7、'言之无文’,结果必然是'行之不远’”。
8、虽然卿光亚自嘲“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却赢得了满堂彩。
9、“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只有经得起实践考验的文化精品,才能真正具有影响力和生命力,才能真正有利于培养新一代湖南人。
10、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造句1、胡适给这个时代开出的药方,其实是一个态度——“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
2、刘医生说,艾灸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
3、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就曾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4、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5、正如陈冲所言,七年之病,还需求三年之艾,何况,*弯的经济体质,已是20多年下来所累积的结果!
6、*弯这个病,病得相当不轻,病情在民进党执政下已累积8年,涵盖政治、经济、防务、两岸、涉外层面,病源非常复杂,“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7、这一习惯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相传是为了驱瘟辟邪,如《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
8、2014年七合一选举,“内政”诚然重要,但民进党与大陆常态交流同等重要,所谓“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9、艾是中国人最早认识的药用植物之一,战国时《孟子》一书中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
10、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造句1、但是,亚洲的新兴国家却能以前车之覆,作后车之鉴,制定政策,取得团结和进步。
2、记住这一古老的行人,这是好的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3、这还用问吗,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在你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像你这样的。
4、哎呦,老哥你这是给我上了一课‘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的典型案例呀!小弟承蒙大哥教诲,我决定给你发培训费用!
5、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啊,对大家的教育意义,还是有的。
6、
7、
8、
9、
10、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造句1、俗话说:“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俗话又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男尊女卑的思想要不得,我们可是生活在男女平等的社会。
2、一,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二,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3、我就劝告张超,不要冲动,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况且酒吧里认识的女人多半靠不住。
4、(记者王松平通讯员汪慈安、邓培权)“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5、是啊,俗话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6、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司马光
7、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这一点,黄炎自认为,做得不比任何人差!
8、要以诚相待、相濡以沫,坚定“结发为夫妇,恩爱两不疑”、“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信念。
9、
10、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造句1、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2、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为我与尔,有是乎。
3、‘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吾与尔能是之。
4、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这是第一篇时文的题目,出自论语。
5、世远道散,虽志士仁人,或少贬以求用,公独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6、五百年后是孔子,穷得叮当响,照样身板挺直,“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7、
8、
9、
10、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造句1、没有了国格,国人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2、五行无法循环相生,此地就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3、不过,你的元技没有元气存在,那就相当于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大忌啊。
4、而且,现在奥运会还没有正式开始,奖牌一枚都没出来,现在所有的交易,其实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5、这一抓足足有二十条天龙之力,枯木被抓的离开沼泽,一下子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根须枯萎,神力全无。
6、
7、
8、
9、
10、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造句1、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2、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这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
3、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4、而抒情则相反,是以主观为特点的,以片面为生命,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5、伊民众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6、这就是“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7、至于对于殊样社会的态度,用个不好的典故便是“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用个好典故,便是“见善若惊,疾恶如雠。
8、但是,这一回表达出来的态度简直是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很极端。
9、对***这个人,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是敬佩还是厌恨,是爱之欲其生还是恶之欲其死,他都是一个客观存在。
10、其实贪狼入命的人,在性格方面有著爱恶分明的特性,所谓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造句1、他是最会以己之心度人之心的.
2、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以为自己想听的别人一定也想也应该听。
3、暴露其典型的思维方式,堪称“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以己之为测人之为”冷战思维翻版。
4、所谓换位移情,就是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
5、你们自己不肯将剑诀传出,却要逼我将剑诀公开,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你们想我会这样做吗?再说天下那有这等便宜的事!
6、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也许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教师应该诚实,文明,民主,以己之心,度人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7、
8、
9、
10、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造句1、弗里德曼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了。
2、汉江阻击战后,国民*党当局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其报纸喉舌纷纷鼓噪:“曾泽生的变节部队被共*匪蓄意牺牲掉了!”。
3、这种“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的案例不乏少数。
4、其实,只要良知未泯,只要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就不会陷入这种无稽之谈。
5、还有一种心态比较阴暗就叫“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或者中国人过去讲“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6、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官员在让别人感到高深莫测之时,往往自己也惶惶不安。
7、岂不知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反而将本应具有的相互信任抛在一边。
8、但笔者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老面孔”们保不住有这样的念头———“上黑榜”后,并没有招致强有力的制约手段啊,那就能省则省、一拖了之吧。
9、这个家伙,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自己馋得流口水,还非说别人肚子饿。
10、这种想法确实难免庸俗之讥,并且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认为别人都与自己一样,不一样就肯定有问题。

相关成语分类

相关成语补全

其他查询

凿壁文学网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