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文学网

奉什么圭臬的成语

补 全奉为圭臬
相 关 奉什么什么什么 - 奉为什么什么 - 奉为圭什么 - 奉什么圭什么 - 奉什么圭臬 - 奉什么什么臬 - 什么什么什么臬 - 什么什么圭臬 - 什么为圭臬 - 什么为圭什么 -

奉什么圭臬的成语大全

奉为圭臬奉:信奉;圭:测日影器;臬:射箭的靶子;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清·钱大昕《六书音韵表序》:“此书出,将使海内说经之家奉为圭皋,而因文字音声以求训诂古义之兴有日矣,讵独以存古音布局哉。”

奉什么圭臬的相关词语

谄奉【意思解释】1.谄媚奉承。
赤心奉国【意思解释】1.见"赤心报国"。
常奉【意思解释】1.指固定的奉祀者。 2.谓定期祭祀。
传奉【意思解释】1.明代不由吏部铨选,而由太监视进呈珍异的多寡,以谕旨直接任命官吏的做法。
崇奉【意思解释】1.尊崇,信仰。 2.崇拜奉祀。
酬奉【意思解释】1.指旧时奉诏应对诗文。
参奉【意思解释】1.犹参与。 2.参拜,谒见。
传奉官【意思解释】1.指因传奉而获任命的官吏。
承奉【意思解释】1.承命奉行。 2.奉承讨好。
案奉【意思解释】1.旧式公文中引述上级官署来文的起头用语。简称奉。义为此案奉到上级某官署的公文。
阿奉【意思解释】1.阿谀奉承。
禀奉【意思解释】1.指俸禄。
奉行【意思解释】遵照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ㄧ~故事(按老规矩办事)。
奉陪【意思解释】敬辞,陪伴;陪同做某事:恕不~ㄧ我还有点急事,不能~了。
附奉【意思解释】1.书信用语。犹附呈。
奉秩【意思解释】1.俸禄。奉﹐通"俸"。
奉差【意思解释】1.奉命出差。
奉璧【意思解释】1.战国赵惠文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致书赵王﹐愿以十五城易璧。时秦强赵弱﹐惠文王恐赵予璧而秦不予城﹐蔺相如愿奉璧前往﹐曰:"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即以"归赵"﹑"奉璧"等比喻物归原主。
奉戴【意思解释】1.奉事;拥戴。
奉慰【意思解释】1.唐宋礼制﹐逢帝﹑后忌辰﹐百官列班进名拜慰天子或皇太后﹐称"奉慰"。 2.犹慰问﹐问候。
尺二圭【意思解释】1.即镇圭。古代天子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
鬯圭【意思解释】1.古代礼器,玉制,祭祀时用以酌鬯酒,故名。亦称"玚圭"。
传圭袭组【意思解释】1.谓取得功名。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组,古代官员系印的丝带,转指官印。
安圭拉岛【意思解释】英国在北美洲的属地。在西印度群岛东北部。面积90平方千米。人口7000多(1989年)。首府瓦利。经济以渔业、家畜饲养和晒盐业为主。
不露圭角【意思解释】1.《礼记.儒行》"毁方而瓦合"汉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铓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后因以"不露圭角"谓深沉不露锋芒。
罼圭【意思解释】1.汉苑囿名。
筚门圭窬【意思解释】1.同"筚门闺窦"。
筚门圭窦【意思解释】1.见"筚门闺窦"。
秉圭【意思解释】1.亦作"秉珪"。 2.手执玉圭。
璧圭【意思解释】1.见"璧珪"。
宝圭【意思解释】1.见"宝珪"。
荜门圭窦【意思解释】1.同"筚门圭窦"。 2.编竹为门,穿墙作窗。指贫穷人所居之处。
白圭夫子【意思解释】1.鲚的别名。
巴拉圭【意思解释】南美洲中南部内陆国。面积4068万平方千米。人口483万(1995年)。首都亚松森。绝大部分为平原。气候由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经济以农牧业和林业为主。主产棉花、大豆等。
法属圭亚那【意思解释】法国在南美洲的属地。临大西洋。面积9万平方千米。人口1148万(1990年)。首府卡宴。经济以农业和林业为主。
复圭【意思解释】1.谓复职。
分圭【意思解释】1.亦作"分珪"。 2.帝王以圭分授于受封者。后泛指帝王封赐官爵。
奉为圭臬【意思解释】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做准则。参看〖圭臬〗。
封圭【意思解释】1.诸侯始受封时天子所赐之圭。
圭璋【意思解释】也作“fdca璋”。古代帝王、诸侯举行仪式时手持的两种礼器。引申指人品高尚:有圭璋之质。
陈臬【意思解释】1.《书.康诰》﹕"王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孔传﹕"汝当布陈是法。"后因称张布刑法为"陈臬"。亦借指任司法官职。
枨臬【意思解释】1.见"枨闑"。
秉臬【意思解释】1.谓执掌刑法。
藩臬【意思解释】1.藩司和臬司。明清两代的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并称。
奉为圭臬【意思解释】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做准则。参看〖圭臬〗。
枙臬【意思解释】1.不安定,使人困厄。
臬宪【意思解释】1.旧时对按察使的敬称。
臬使【意思解释】1.即按察使。
臬极【意思解释】1.准则;标准。
臬司【意思解释】1.元代肃政廉访使司﹑明清提刑按察使司的别称。主管一省司法。也借称廉访使或按察使。
臬樴【意思解释】1.准则。
臬府【意思解释】1.即臬司。指肃政廉访使。
臬台【意思解释】1.见"臬台"。
臬兀【意思解释】1.臲卼。
科臬【意思解释】1.法规。
克臬【意思解释】1.谓能奉法行事。
金科玉臬【意思解释】1.同"金科玉律"。
矩臬【意思解释】1.犹法度,准则。
水臬【意思解释】1.古代测定水平面的器具。
危臬【意思解释】1.高耸的枯木。

相关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分类

奉什么圭臬的相关成语

奉为圭臬奉:信奉;圭:测日影器;臬:射箭的靶子;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清·钱大昕《六书音韵表序》:“此书出,将使海内说经之家奉为圭皋,而因文字音声以求训诂古义之兴有日矣,讵独以存古音布局哉。”
玉圭金臬比喻重要的准则或法度。圭,观测日影的仪器;臬,靶子。金玉言其贵重。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圣谷篇语》:“国朝《岭南文钞》张南山《圣谷篇》语云:果中有核,肉中有骨,言中有物。三语括尽要旨,修辞家宜奉为玉圭金臬。”
金科玉臬臬,标准,法式。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同“金科玉律”。
闻一多《女神之地方色彩》:“各种各料虽互相差异,却又互相调和,这便正符那条艺术底金科玉臬‘变异中之一律’了。”
白圭之玷白玉圭上的一个斑点。比喻人或物大体很好,只是有些小缺点。
《诗经·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不露圭角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遇人浑浑,不见圭角。”
荜门圭窦筚门:荆竹编成的门,又称柴门。常用以喻指贫户居室。
宋·陈亮《畏羞于君子》:“此丈夫所当履其道,免笔诛口伐于荜门闺窦之间。”
筚门圭窬同“筚门闺窦”。柴门小户。喻指穷人的住处。
《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
不失圭撮圭撮:容量词,六栗为一圭,十圭为一撮。形容数量准确。
《汉书·律历志上》:“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残圭断璧残缺不全的圭璧。指虽然残缺却是很珍贵的东西。
宋·楼钥《跋傅梦良所藏山谷书渔父诗》:“书既刊诸石,此虽仅得三分之一,残圭断璧要自可宝。”
重圭叠组指世代连续做官。
明·宋濂《故东吴先生吴公墓碣铭》:“予闻世之右族,重圭叠组者有之矣,索其家学相仍数世而弗坠,十百之中或一二见焉。”
传圭袭组指取得功名。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组,古代官员系印的丝带,转指官印。
明·宋濂《送黄仲恭赴官馀姚序》:“士君子非以传圭袭组为难,能世其德业为难。”
断圭碎璧喻指片段而珍贵的文字。同“断珪缺璧”。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仪礼》:“虽寂寥片言,断圭碎璧,犹可宝也。”
圭角岸然形容风操严峻。
圭角不露圭角:圭之锋芒有棱角。指深沉不露锋芒。
《礼记·儒行》“毁方而瓦合”汉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
圭璋特达形容德才卓绝,与众不同。
西汉·戴圣《礼记·聘义》:“圭璋特达,德也。”
零圭断璧比喻残破不全的珍贵文物。
三复白圭指慎于言行。
《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读诗至此,三反复之,是其心慎言也。”
析圭儋爵指任官受爵。
《文选·扬雄<解嘲>》:“析人之珪,儋人之爵。”张铣注:“言当分人君之珪,以为上列之诸侯,荷人君之重爵。”
析圭担爵同“析圭儋爵”。指任官受爵。
《明史·倪岳传》:“命将徂征,四年三学举,绝无寸功。或高卧而归,或安行以返。析圭担爵,优游朝行,辇帛舆金,充牣私室。”
析圭分组谓任官受印。组,组绶。
唐王维《魏郡太守河北采访处置使上党苗公德政碑》:“至于析圭分组,跨壤连州,怀四术而自疑,见九重而失望。”
彝鼎圭璋比喻典雅出众。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六回:“大家围着一看,只见状元清华丰采,榜眼凝重安详;到了那个探花,说甚么潘安般貌,子建般才,只他那气宇轩昂之中不露一些纨袴,温文儒雅之内不粘一点寒酸。真真是彝鼎圭璋,熙朝人瑞。”
阿谀奉承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奉承:恭维,讨好。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百般奉承用各种方式来恭维讨好人。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百般奉承他,常怕一个留他不住,怎么刚刚三日,便要赶他出门?”
砥节奉公磨砺名节,奉行公事。
《明史·周延传》:“延颜面寒峭,砥节奉公。权臣用事,政以贿成,延未尝有染。”《明史·梁材传》:“砥节守公如一日,帝眷亦甚厚。”
等因奉此等因:旧公文用以结束表示理由说明原因的上文;奉此:用以引起重心所在的下文。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奉辞伐罪指奉严正之辞而讨有罪。
《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伐,一本作“罚”。
奉公不阿奉行公事而不去迎合别人。
《东观汉记·李恂》:“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
奉公克己指严以律己,一心为公。
《东观汉记·周泽传》:“[泽]为渑池令,奉公克己。”
奉公如法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奉公守法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奉公正己奉行公事严格地约束自己。
《魏书·高道穆传》:“机方直之心,久而弥厉,奉公正己,为时所称。”
奉行故事奉行:遵照办理;故事:老规矩、老章程。按照老规矩办事。
《汉书·魏相传》:“相明《易经》有师法,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
奉令承教奉:遵从;承:接受。遵从命令,接受指教。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意图去办事。
《战国策·燕策二》:“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免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奉命唯谨奉命:接受命令;唯:只有;谨:小心谨慎。指服从命令,小心谨慎。
明·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五:“诸官奉命唯谨。”
奉命惟谨形容严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违背。
明·李东阳《先考赠少傅府君诰命碑阴记》:“东阳皆奉命惟谨。”
奉若神明奉:信奉;神明:神。崇拜得象迷信者敬神那样。形容对某些人或事物的盲目尊重。
《左传·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奉如神明象对待神灵那样崇奉。形容对某人或某种事物极其尊重。
语出《左传·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奉天承运奉:遵照;奉天: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指君权神授。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
明·沈德符《野获编》:“太祖奉天二字,千古独见。故神训中云:皇帝所执大圭上镂‘奉天法祖’四字,臣下诰敕命中,必首云‘奉天承运皇帝’。”
奉头鼠窜奉:捧。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奉为楷模楷:法式;模:模范。把某种事物当作榜样。
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听说刚勇的拳师,决不再打那倒地的敌手,这实足使我们奉为楷模。”
奉为至宝奉:信奉,敬奉;至宝:最珍贵的宝物。敬奉为最珍贵的宝物。
鲁迅《坟·寡妇主义》:“‘正人君子’也常以这些流言作谈资,扩势力,自造的流言尚且奉为至宝,何况是真出于学校当局者之口的呢。”
奉扬仁风奉扬:颂扬;仁风:施行仁政如同风行。旧时用作颂扬德政。
《晋书·袁宏传》:“时闲皆集,安欲以卒迫试之,临别执其手,顾就左右一扇而授之曰:‘聊以赠行。’宏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此黎庶。’”
克己奉公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洁己奉公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
《宋书·林邑传》:“法命肃齐,文武毕力,洁己奉公,以身率下。”
廉洁奉公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廉洁不贪,忠诚履行公职,一心为公。
无可奉告没有什么可以告诉对方的。
趋时奉势迎合时尚,依附权势。多用作贬义。同“趋时附势”。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六卷:“若是他得了官时去看他,教人道我趋时奉势。”
曲意奉迎想方设法奉承讨好别人。同“曲意逢迎”。
啬己奉公啬:节俭。自己节俭,尽力办好公共的事业。
洗手奉公比喻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同“洗手奉职”。
洗手奉职洗手:使手干净,比喻廉洁;奉职:担任职务。比喻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唐·韩愈《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建中四年,侍郎赵赞为度支使,荐公为监察御史,主馈给渭桥以东军,洗手奉职,不以一钱假人。”
阳奉阴违阳:表面上;奉:遵守,听从;阴:暗地里。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亦曾当面劝过他,无如卜知府阳奉阴违,也就奈何他不得。”
忧国奉公心怀国家,努力做好工作。
《后汉书·祭遵传》:“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
以一奉百奉:供养。用一个人生产的物品供养一百个人。指生产的人少,消费的人多。
汉·王符《潜夫论·浮侈》:“今察洛阳资末业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什于末业。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供之?”

相关的句子

相关的造句

奉达造句1、韩国病院新来的住院医中,奉达熙就象她土头土脑的名字一样土里土头土脑,春秋也最大,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姑娘。
2、其实宋子文在处理有关史迪威来华的问题上是相当慎重和谨慎的,在与蒋介石的往返电文中都是据实相告,甚至“将英文原文奉达,俾不失其措辞之确切本意”。
3、曾"奉达赖之命"常驻图瓦。
4、在信的末尾,他写上了“特意奉达”。
5、我的重要合伙人T。先生最近去世,其股份由我接受并接办公司业务。特此奉达。
6、
7、
8、
9、
10、
奉侍造句1、我与家小由家兄接至饭店,奉侍先慈,畅叙天伦。
2、皇后就每晚在乾隆寝宫外面居住,精心奉侍,百日之后,才回寝宫。
3、那位不孝之子在房家留住期间,每日站在边上目睹房景伯躬奉侍候母亲的言行举止,感动得“叩头流血”,从此改邪归正,后来的史书还记载他“以孝闻”。
4、这些,都让马佩璇感动不已,她表示,新的一年,她将不辜负好心人的关怀,鼓起生活信心和勇气,奉侍老人、抚养孩子。
5、吾弟在家,上得奉侍母氏,下得训育子侄,啸傲林泉,方之兄之栗碌风尘,东西奔走,苦乐不周矣。
6、从家庭的抚育儿女、奉侍父母到全社会的关心孩子、尊重老人,这是从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过程中,最值得我们珍视和守护的传统。
7、黄霑的主治医生说,黄氏弥留之际,家人均奉侍在侧。
8、《礼记》说,孩子到了十岁,除了要学习“幼仪”,就是奉侍长者的礼仪之外,还要学习日常应对的辞令。
9、曼叔妻区丝宝,在曼叔常年在外奔波、收入不稳之情况下,艰苦劳作,维持家计,奉侍婆婆,教养子女,备极辛劳。
10、曹操的祖父曹腾,是曹节的四子,从小被送进宫做宦官,先后奉侍了皇帝。
奉祀造句1、峇里岛人每天早晨会奉祀白米给家里祭拜的神明,并且在收成期祭拜米神德威诗礼。
2、清晨在台北,市长郝龙斌担任祭孔大典的“正献官”,*弯内政部门负责人江宜桦代表马英九上香、恭颂祝文;新任奉祀官、孔子第七十九代嫡孙孔垂长行上香礼。
3、耶稣受难的十字架的一块小碎片被奉祀于大教堂里。
4、可见,秦汉之时,奉祀寿星可以祈福祈寿。
5、周迪以德报恩,塑桂父金像奉祀,取名“仙源观”,明代时重建时改“仙源观”为“明珠古刹”,现存下一块“明珠古刹”石匾。
6、其为官政简刑清,节俭奉公,勤修武备,保境安民,故为民所称颂,为同僚所敬佩,里人遂立祠奉祀至今。
7、官道村以前建有奎星楼,昭示出村中先祖对奎星的崇拜奉祀,以祈祷王氏族人文风昌盛人才辈出的良好愿望。
8、记者看到,陈家的墓碑上,左右两侧是对联“积善余庆裕后人,修齐古训先前德”,墓碑正中镌刻着“陈家历代之佳”“子孙永远奉祀”等字,此外还刻有“福建。
9、在把握祀神的最一般看法时,着重说明祀神奉祀的具体原因和情况。
10、这项世袭奉祀官支薪制度,是所颁订,原本孔子后裔,第嫡孙孔德成是世袭特任官待遇,至其孙嫡长孙孔垂长,要求不再支薪。
奉迎造句1、他巧言令色,善于奉迎,一进公司很快就被重用。
2、清末著名权阉小德张曾在妓馆中结识了一个叫方金翠的妓女,两人情投意合,娼主也极力奉迎。
3、这些年来,若不是王朗兄弟趋奉迎合,他恐怕早就要烦死了。
4、并不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青山绿水就在心中;从来不会长袖善舞和阿谀奉迎,公道判断就在心中。
5、再则你的奏折中有邀功和阿谀奉迎的意思,认为自己被任命为绵恺的老师是皇上抬举你,认为作其他阿哥的老师不如绵恺的老师荣耀。
6、这种曲意奉迎的支那人,比比皆是,我觉得这个周正邦,远远要比胡传魁会伺候人,保安团的团长,也是时候换换人了。
7、曹操认为荀彧之言有理,遂应安集将军董承的秘密召请,亲率大军进抵洛阳,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奉迎献帝迁都许昌。
8、他们一旦被前呼后拥、阿谀奉迎便会丧失警惕,以为有权就应该有好处、用权就应该得回报,染上贪腐“大病”。
9、村里更有几个不成器的偷鸡摸狗之徒,见跟了他混,常有些吃喝的好处,便曲意奉迎,为恶乡里,直让他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使得村中人都十分厌恶他。
10、三个女孩儿只道幼娘便是自已将来侍候的大妇,更是曲意奉迎、故意结纳,两三日的功夫,三人竟和幼娘处得极其融洽,宛如姐妹一般。
贡奉造句1、待转到佛像背后,后山墙上是一片格架,满满尽是老君的泥塑,进观上香的信徒添了香火,往往便请了一尊老君回去贡奉。
2、臣又闻吴昌显公称武神一去,朝廷微弱,不必称臣,大可不纳贡奉,想我天朝,巍巍数千年,百官诚服,官清吏廉,国泰民康。
3、贡奉海东青,更给女真人带来沉重负担和莫大痛苦。
4、回到外边的大洞之时,只见那贡奉人面青铜鼎的神庙已经彻底烧毁,废墟的焦炭中,还闪动着一些零星的暗火。
5、当年西周王道陵迟,齐桓公、晋文公才能应运而起;王室一旦安宁,诸侯就只能贡奉周朝,尽臣子的职分了。
6、岳庙内贡奉着岳飞的铜像。
7、今年杭州的贡奉最让皇帝喜欢。
8、当年周朝王道陵迟,齐桓公、晋文公才能应运而起;王室一旦安宁,诸侯就只能贡奉周朝,尽臣子的本分。
9、朝圣和贡奉活动如此急剧增加,从东部输入的掠夺买卖也许再没有比这个获利更丰的了。
10、相传花果山冬桃为三元宫僧人多年培育而得,初株极少,果只作贡奉三元之用。
圭璋造句1、《全宋词》,唐圭璋编,收录宋代人的词作首。
2、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
3、燕翼贻谋缵承世泽,圭璋器重黼黻皇猷。
4、瞻礼娘娘金身,但见圣像盘着九龙飞凤髻,身穿金缕白玉织成的七彩霞衣,一双彩袖高擎着白玉圭璋,腰间一副蓝田玉带,摇曳长裙翻飞而下。
5、当是自诉有愧师门,中举之后,未能及时会试中魁,许久以后,始得列于圭璋。
6、黄巾力士,肩担令字听传宣;金甲神人,手捧圭璋尝拥护。
7、冥殿的地上分别有六个石架,这些石架上面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方,但是我和大金牙都知道,那是放置祭六方用的琮圭璋璧琥璜六种玉的,是皇室成员才有的待遇。
8、智仁乐雅山水同深玉堂风静帘卷珊瑚圭璋特达鸾骛呈祥。
9、寻雩坛高广,《礼》、《传》无明文,案《觐礼》设方明之祀,为坛高四尺,用圭璋等六玉,礼天地四方之神,王者率诸侯亲礼,为所以教尊尊也。
10、也听说唐圭璋与夫人尹孝曾鹣鲽情深,二人结缡十三载夫唱妇随、感情弥深。
圭角造句1、只是元气浑然,圭角不露,便是持身涉世一安乐窝也。
2、戎州旧吏李珍,小心而办事,家有水竹亭馆,亦能婆娑风月,不甚出圭角于群吏间。
3、不露圭角,此方为无上上品真人。
4、不过根据稍有阅历者经验,大凡有真本领的人总有一番藏锋敛锐、不露圭角的气象。
5、《金药秘诀》日:刀圭者,乃刀头圭角,些子而已。
6、当年那个只懂得锋芒毕露的少年经历三年自我催眠式的失忆后,已经学会了如何隐忍,不露圭角,懂得韬光养晦才是王道。
7、有鉴於此,后遂结舌,不敢轻露圭角,是必待有大力者倾囊付之耳。
8、是说笔划过于显露,甚至妄生圭角,不自然,没有生气;所谓“结”。
9、果是真正修道君子,得意忘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到了性了命之后,不肯洩漏圭角,固穷而如无知者也。
10、他为人处事,常常不露圭角,让人难以捉摸。
残圭断璧造句1、原本宏伟奢华的院落,变成一片残圭断璧,显得异常凄惨;在倒塌的院门之处,矗立着一个单薄的身影,更显萧瑟。
2、就在此时,只见天驹宝马去势一改径直撞向一面残圭断璧,一切来得太快南剑天避之不及。
3、的一下,王铁锤手里抓着的那个匕首便飞向了工厂那残圭断璧之上。
4、这根据地惨点,曾遭到鬼子扫荡过,残圭断璧没几间好房子,现在只有七八户,连地主恶霸都没有,穷的这几户人家每天吃野菜,挖草根,唯一好处地处偏僻,水路发达。
5、少爷,现在有了银子,是不是请人将大宅修缮一翻,这残圭断璧的,让人看了可坠了你的面子!
6、
7、
8、
9、
10、
白圭之玷造句1、口三五之门,祸由此来”,又说“白圭之玷尚可磨,斯言之玷不可为。
2、“白圭之玷尚可磨,斯言之玷不可为。
3、这种行为对于他只不过是白圭之玷,可以原谅。
4、他的行为也不过是白圭之玷,可以原谅。
5、他的这点错误不过是白圭之玷,可以原谅。
6、林先生文革期间曾经被上峰点名为庾信小赋作注,后有晚辈小子苛论此为白圭之玷,梁效解散后林先生再也没有和政治沾过边,晚年几乎成为一代大隐。
7、他们是得道高士,而一旦走入红尘,却难免白圭之玷。
8、
9、
10、
不露圭角造句1、当下迈步搴帷,见了陈小云、洪善卿,侧坐相陪,不露圭角。
2、任清选在钧都镇以立地书橱著称而不露圭角,唐鼎一番高谈阔论引发了他的崇论宏议。
3、当年那个只懂得锋芒毕露的少年经历三年自我催眠式的失忆后,已经学会了如何隐忍,不露圭角,懂得韬光养晦才是王道。
4、不露圭角,此方为无上上品真人。
5、不过根据稍有阅历者经验,大凡有真本领的人总有一番藏锋敛锐、不露圭角的气象。
6、他为人处事,常常不露圭角,让人难以捉摸。
7、问言答语,又是示出姑娘不露圭角,沉渐刚克的性格,怪不得儿子一见钟情。
8、
9、
10、
奉为圭臬造句1、两千多年来,这句名言曾经被中国历代进步的思想家反复传诵不绝,也被历史上一切开明的政治家奉为圭臬之论。
2、亚历山大?葛理翰?贝尔一生都将“天无绝人之路”的哲学奉为圭臬。
3、十八世纪末,自然主义风靡一时,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文艺等等,无不奉为圭臬。
4、有的干部把上级的每一句话都奉为圭臬,结果工作还是没有做好。
5、冯玉祥治军,把“扬善于公厅,规过于私室”的格言奉为圭臬。
6、奇诡之道自古就被求胜者奉为圭臬,这一点在这位剑客手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7、以至于后来上班坐在办公室里三缄其口的像尊铜人像,下班走在路上五色无主的像个娄阿鼠,把个吃亏是福奉为圭臬,把个不与人争当成了指导行动的左右铭。
8、虽然还未被提升到整个社会必须要奉为圭臬的程度,但儒家学子自小学习论语,对三纲五常的理解可谓铭刻在骨。
9、姥姥的被奉为圭臬般的轻声歌哭登时镇住了轿夫们一路嬉皮笑脸没得正经事,有点二荡不恭的颠覆造次和企图继续深化放肆的不可蠡测的阴阳苟谋。
10、本月初,一群中国学者抵达津巴布韦参加一个把这种模式奉为圭臬的研讨论。
圭臬造句1、十八世纪末,自然主义风靡一时,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文艺等等,无不奉为圭臬。
2、本月初,一群中国学者抵达津巴布韦参加一个把这种模式奉为圭臬的研讨论。
3、《鬼谷子》一书,从出世以来,一直是军师、师爷类人物奉为圭臬的必读经典。
4、这一派别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建立与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的政府,对此,学界已有研究;二是以孙中山的遗愿为圭臬,召集国民会议,制定约法。
5、这是朱慈?R前世今生都奉为圭臬的信条。
6、从此鲁殿灵光,尽现人间,岂独报坛之盛事耶!予读其书,如闻其謦亲其风范,慨然叹曰:“新闻岂无学,典范在咫尺,今吾报人学有圭臬矣。
7、王鏊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明、清士人无不奉之为圭臬,几至家有其书。
8、望子成龙的家长,无不将此奉如圭臬,如法炮制,恨不得立马也造就出个“哈佛女孩”或“耶鲁男孩”来。
9、想不到他视为危言,弃如敝屣的经义,竟是萧十一郎奉如圭臬,厉行不悖的至道,而且萧十一郎竟真的藉此变成了不可战胜的大高手。
10、女子愈是出众,往往爱之圭臬愈是平庸,所爱的人,想要的生活,总是平淡素朴至为安宁的那一种。如此,她们心内方才觉得妥帖,方才觉得安稳,方能将一颗饱经流离之心安放如意。王臣
凿壁文学网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