黉塾的意思 | |
词语 | 黉塾 |
解释 | 【意思解释】1.学校。 |
组成 | 黉 - 塾 - |
拼音 | [hónɡ] [shú] |
单字 |
[黉]:黉
古代的学校
农事既毕,乃令弟子群居,还就黉学。--《后汉书·仇览传》
又如黉序(古代的学校。序学校);黉门(学校);黉宫(学校);黉校(学校)
黉门
也是黉门施教有方,犬子才得高中
黉门客
黄门旧是黉门客,蓝袍新作紫袍仙。--汤显祖《还魂记》
黉宇
黉(鼁)hóng〈古〉称学校~舍。,● 黉(黌)hóng ㄏㄨㄥˊ◎ 古代称学校:黉门。黉宇。黉序。 [塾]:塾 (形声。从土,孰声。本义古时门内东西两侧的堂屋) 宫门外两侧房屋,为臣僚等候朝见皇帝之处 先辂在左塾之前,次辂右塾之前。--《书·顾命》 古时又指门内东西两侧的屋 春, 旧时私人设立的学校 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周容《芋老人传》 射垛,箭靶 使长安中官署及天下乡亭皆画伯升象于塾,旦起射之。--《后汉书》 塾shú旧时称私人教学的地点家~。私~。,● 塾shú ㄕㄨˊ◎ 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的地方:塾师。家塾。私塾。◎ 古代指门内东西两侧的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黉塾相关的词语
- 黉门
- 黉校
- 黉门客
- 黉塾
- 黉室
- 黉序
- 黉学
- 黉堂
- 黉宫
- 黉门监生
- 黉舍
- 黉宇
- 胶黉
- 乡黉
- 庠黉
- 村塾
- 邨塾
- 公塾
- 横塾
- 黉塾
- 门塾
- 蒙塾
- 东塾
- 党塾
- 家塾本
- 里塾
- 两塾
- 塾师
- 书塾本
- 书塾
- 塾徒
- 塾修
- 宗塾
- 义塾
- 训塾
黉塾造句 |
黉塾相关的成语 |
黉塾相关的成语分类
黉塾相关的词语 | |
黉室 | 【意思解释】1.学校。 |
赫歇耳 | 【意思解释】(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1738-1822)英国天文学家。恒星天文学的创始人。生于德国,1758年迁居英国。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第一任会长。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用自己设计的大型反射望远镜发现天王星及其两颗卫星、土星的两颗卫星、太阳的空间运动、太阳光中的红外辐射;编制成第一个双星和聚星表,出版星团和星云表;还研究了银河系结构。 |
行藏 | 【意思解释】《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意为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后遂用“行藏”指行迹、出处:问其行藏|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
行政处分 | 【意思解释】狭义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违法违纪尚未构成犯罪或已构成犯罪但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国家公务员的制裁。在我国,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广义泛指一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学校)等对违法违纪成员的制裁。亦称纪律处分,但是纪律处分还包括党纪处分、团纪处分等,并不都是行政处分。不同于行政处罚。 |
魂亭 | 【意思解释】1.旧俗出葬时安置死者灵牌的纸亭。 |
魂帕 | 【意思解释】1.戏曲中演鬼魂角色所戴的头巾。 |
魂衣 | 【意思解释】1.死者所穿之衣。 |
魂子 | 【意思解释】1.传统戏剧中称扮演的鬼魂。 |
鹤膝风 | 【意思解释】1.中医指结核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肿大,像鹤的膝部。 |
鹤篆 | 【意思解释】1.鹤的爪印。其形迹如同篆书,因称。 |
鹤绫 | 【意思解释】1.古代一种丝织物。色白。 |
鹤语 | 【意思解释】1.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晋太康二年冬,大寒,南洲人见二白鹤语于桥下曰:'今兹寒,不减尧崩年也。'于是飞去。"后以"鹤语"谓鹤寿长而多知往事。 2.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后因以"鹤语"指劝人学仙。 3.鹤的鸣声。 |
鹤鸣之士 | 【意思解释】1.《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王弼注:"处内而居重阴之下,而履不失中,不徇于外,任其真者,立诚笃至,虽在暗昧,物亦应焉。"又《系辞上》:"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后因以"鹤鸣之士"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 |
鹤寿 | 【意思解释】1.鹤的寿命。 |
鹤经 | 【意思解释】1.指《相鹤经》。 |
鹤脑侧 | 【意思解释】1.鹤伫听时把头侧转。因用以比喻专心听讲。 |
黑厮 | 【意思解释】1.黑家伙。 |
黉塾相关的成语补全
黉塾相关的成语接龙
黉塾相关的标签
黉塾相关的句子
黉塾其他造句 | |
黉门造句 | 1、她们是武侯区黉门街社区招收的首批“国际实习生”,来自泰国乌汶皇家大学,将在社区实习一个月。 2、伏见突厥、吐蕃、契丹往因入侍,并被奖遇,官戎秩,步黉门,服改毡罽,语习楚夏,窥图史成败,熟山川险易。 3、两位舅爷都是身列黉门,读书明理的君子。 4、堪嗟矫矫黉门彦,折节阉人实可羞。 5、贾珍因想着贾蓉不过是个黉门监小官,在灵幡经榜上写上去不好看,就算是执事也不怎样的,当下心里觉得十分不自在。 6、贾珍因想着贾蓉不过是个黉门监,灵幡经榜上写时不好看,便是执事也不多,因此心下甚不自在。 7、 8、 9、 10、 |
黉宇造句 | 1、因为古代学校也叫“黉序”、“黉校”、“黉学”,校舍就叫“黉宇”、“黉舍”,桥南的街名随之称为黉桥街,一直沿用至今。 2、这条“黉宇”黄金链,在全国都是很少见的,它正是斯氏文化的灵魂。 3、筑新府,竹篱更添锦瓦;构黉宇,朴舍复彩琉璃。 4、最爱黉宇登临,凭栏望远,江海风云合。 5、尊敬的校友,愿我们聚首母校,叙往日同学情谊,忆当年恩师教诲,话而今学子硕果,睹今朝黉宇新容,绘明日宏伟蓝图。 6、 7、 8、 9、 10、 |
黉舍造句 | 1、对于无车日,学生和老师都被容许开车去黉舍。 2、汤姆在黉舍里获得品行优良奖。 3、光荣的是【黉舍造句】,愈来愈多的家长和黉舍已经意想到这点。 4、这关头在黉舍,最根柢的仍是要整体晋升黉舍的德育水平,让学生具备自律意识,以健康、文明的心态使用手机。 5、比如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多达曾在清华学习或工作过;“大道之行,积于跬步,千秋黉舍,百年清华”,其精神内涵,更是泽被深远。 6、可是哈克专士可认黉舍正在中国招生要松是为了钱的睹识。 7、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所长黄忠天指出,毓老师创设了“天德黉舍”从事私人讲学的事业,并以传承中国文化为他毕生最大的志业。 8、假如比来被汲引或分派了新的事变,确定要让黉舍知道。 9、迄今为止,两江村的统统黉舍都启始下课了。但是蒙灾地区的母道另有很少洪灾残骸入有措置,影响到母道运赢,救灾物质还需求经过马负驮运入灾区外。 10、许多黉舍修建尺度分歧划定,导致了黎庶的愤慨。 |
村塾造句 | 1、再后来,这里先后就成为了村塾、官绅富商的家塾、有声名人士的馆塾、行业、帮会、会馆的义塾等私塾学馆和武林人士的武术馆等事实公用场所。 2、这位老爷爷很小的时候就入了村塾。 3、余乃本村塾师,姓郭名田仁,其余都是小人家眷,本欲往山上逃难,不意冲撞了大驾,万请恕罪。 4、在村塾里,曾云一直就不是安分守己的学生,只要李秋恒不在时,他便成为孩子头,带领一帮小家伙儿闹腾。 5、阖家老小聚在一处,谈笑融融,有子女在村塾求学的山民,虽然本身连字都不认识几个,却还是饶有兴致地问起儿女今日学了些什么。 6、玄天功法必须修炼,村塾即将复学,但没时间再上,影响修炼。 7、姚景轻轻叹了口气,他虽然满腹经纶,才智卓绝,但此次的意外之行,却在一个山村塾师身上产生了不小的挫折感,“这人……还真是个奇才…”。 8、他自幼聪明超群,在村塾就读,常为塾师称道:这百余蒙童之中,独有秀夫为非凡儿。 9、用饭后,看了些时候的书,见时间已近申时,苏醒携了上课用的书本,便朝村塾所在走去。 10、但是几十年下来,村民们早已经接受了这个入赘铁家庄的性格温和,知书达理的村塾先生,被给予了足够的尊敬。 |
家塾造句 | 1、不过说家塾学堂离家里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外出安静。 2、学塾、教馆、书房、书屋、乡塾、家塾,等等,私塾的学生既有儿童,也有成年人,以儿童为主的私塾主要教授蒙学,以成*为主的私塾则主要教授经学。 3、作品以《红楼梦》原着为背景,讲述了宝玉,黛玉,宝钗等大观园的孩子在家塾读书,迫参加高考的故事。 4、资料显示,私塾古人称学塾、教馆、书房、书屋、乡塾、家塾等,产生于春秋时期,年延绵不衰。 5、再后来,这里先后就成为了村塾、官绅富商的家塾、有声名人士的馆塾、行业、帮会、会馆的义塾等私塾学馆和武林人士的武术馆等事实公用场所。 6、占旺相四美钓游鱼,奉严词两番入家塾。 7、少耽文史,恣意浏览,久之,则知凡治古学,师今人不若师古人,故自出家塾,未尝师事人,盖以四部古籍具在,善学者自能得师。孙诒让 8、在现代化进程中,乡土建筑遗产和乡土文化的保护日益成为重要的课题。香港大埔头村敬罗家塾文物修缮工程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杰出项目奖。源自小学生网 9、为此“欲别建家塾一区,俾子弟肄业其中”,但终“以年高不及为,赍志以殁。 10、他过继给伯父为嗣,并进家塾读书。 |
家塾造句 | 1、不过说家塾学堂离家里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外出安静。 2、学塾、教馆、书房、书屋、乡塾、家塾,等等,私塾的学生既有儿童,也有成年人,以儿童为主的私塾主要教授蒙学,以成*为主的私塾则主要教授经学。 3、作品以《红楼梦》原着为背景,讲述了宝玉,黛玉,宝钗等大观园的孩子在家塾读书,迫参加高考的故事。 4、资料显示,私塾古人称学塾、教馆、书房、书屋、乡塾、家塾等,产生于春秋时期,年延绵不衰。 5、再后来,这里先后就成为了村塾、官绅富商的家塾、有声名人士的馆塾、行业、帮会、会馆的义塾等私塾学馆和武林人士的武术馆等事实公用场所。 6、占旺相四美钓游鱼,奉严词两番入家塾。 7、少耽文史,恣意浏览,久之,则知凡治古学,师今人不若师古人,故自出家塾,未尝师事人,盖以四部古籍具在,善学者自能得师。孙诒让 8、在现代化进程中,乡土建筑遗产和乡土文化的保护日益成为重要的课题。香港大埔头村敬罗家塾文物修缮工程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杰出项目奖。源自小学生网 9、为此“欲别建家塾一区,俾子弟肄业其中”,但终“以年高不及为,赍志以殁。 10、他过继给伯父为嗣,并进家塾读书。 |
乡塾造句 | 1、起初,周佛海在乡塾接受启蒙教育,后考入沅陵县高等小学堂。 2、自青少年时代起,在身为乡塾先生和书院山长父亲的督导下,林伯渠读书学习的范围非常广泛,对中国古代典籍、清末维新思潮都有涉猎。 3、幼年随父耕读,中秀才,补廪生,先后执教于南充乡塾和广安紫荇书院。 4、郭远梁从小读私塾、乡塾,再读新式的小学、中学,一直到他结婚。 5、他自小就酷爱读书,父母于是省吃俭用、聚集余财,将儿子送进了乡塾。 6、山后的民俗文化村,为旅日华侨王国珍父子延请大陆匠师历时二十余载筑成,计有十六栋闽南式二进民宅及乡塾、家庙各一。 7、而且还仿照中国科举制度,以儒家经典取士,从乡塾到太学,都学习和使用汉文。 8、古人称这个为“蒙馆对法”,乡塾教童子的活计。 9、其书饾飣补缀,类乡塾兔园册子。 10、祖父胡祖伦上过几年乡塾,粗通文墨。 |
学塾造句 | 1、大三岁,自小一起长大,父亲山刀是村里的猎户,山娃子继父业,以打猎采药为生,还有个十岁的弟弟山嬴在学塾读书,是林卫的学生。 2、多年以前,叔祖的学塾中有个聪明年少的门生。 3、时辰已经不早,我现在和你父亲前去学塾,后面几天还要去其余的村巡视,再将成绩回城上报文院。 4、离都之中并没有学塾,也没人有闲工夫教读书写字,更何况读书无用,因此三人这时大眼瞪小眼,浑不知那些鬼画符是什么。 5、然而,让他深感意外的是,这位一向不苟言笑的族学塾师竟是嘴角微微上翘,露出了一个难得的笑容。 6、县衙公差李氏小二名佑者四月初六作于家宴,族学塾师宋某不胜惶恐代笔。[学塾造句] 7、资料显示,私塾古人称学塾、教馆、书房、书屋、乡塾、家塾等,产生于春秋时期,年延绵不衰。 8、在我们的村里,同样的学塾,不下五六所。 9、小南山,结束完晨练的林菱已经回到家中,因为学童例考的关系,林卫一早就去了学塾。 10、可是他每天清早把我送到学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