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文学网

修祀的意思

词语修祀
解释【意思解释】1.祭祀。
组成 - -
拼音 [xiū]  [sì] 
单字 [修]:修 (形声。从彡,攸声。彡”有装饰义。本义修饰,装饰) 同本义 修,饰也。--《说文》 义之修而礼之藏也。--《礼记·礼运》。注犹饰也。” 美要眇兮宜修。--《楚辞》 以修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修容(整饰容貌);修词(修饰词句。亦指作文;文辞);修饰边幅(形容注意仪容、衣着祳恼);修娖(整理修补) 整修;修理 古不修墓。--《礼记·檀弓》 修橹辪辒。--《孙子·谋攻》 修守战之具。--汉·贾谊《过秦论》 吾妻死,室坏不修。--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修娖(整理 修(脩)xiū ⒈装饰,使完善或恢复完善~饰。~理。~道路。~汽车。 ⒉整治,建筑~治。~建。~守战之具。重~岳阳楼。 ⒊学习,钻研自~。进~。 ⒋著作,撰写~史。~订。~书(又指写信)。 ⒌高,长~短合度(度标准)。茂林~竹。 ⒍善,美好~态。 修yǒu 1.古代酒器。 修dí 1.洗濯。 修tiáo 1.纲目。 2.古县名『置,属冀州信都国,《汉书.地理志下》"修,莽曰修治。"颜师古注"修,音条。",● 修xiū ㄒㄧㄡˉ◎ 装饰,使完美:修饰。修辞。装修。◎ 整治,恢复完美:
[祀]:祀 (形声。从示,巳声。示”常与祭祀有关。本义祭祀天神) 同本义 祀,祭无已也。--《说文》 祀,国之大事也。 左传·文公二年》 五祀。--《周礼·在宗伯》。郑注五色之帝。” 以雷鼓鼓神祀。--《周礼》。贾公彦疏天神称祀,地祗称祭,宗庙称享。” 一说指祭祀地神 祠,祭也,天祭也。祀,地祭也。--唐·玄应《一切经音义》 祭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 祭祀必祝之。--《战国策》 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 祀(秚)sì ⒈指祭祀。 ⒉商代称"年"三~。,● 祀sì ㄙˋ◎ 祭:祭祀。祀天。祀祖。◎ 中国殷代指年:十有三
近义词
反义词

修祀相关的词语

修祀造句

修祀相关的成语

公修公德,婆修婆德指修德属个人,不得兼代。
不法古不修今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不期修古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办法。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
半路修行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不修边幅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衣着、仪表。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
不修小节不注意生活上的小事。形容处世潇洒旷达。
地下修文旧指有才文人早死。
封豨修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同“封豕长蛇”。
福慧双修原指福德和智能都达到至善的境地。现指有福气又聪敏。
改往修来指改变以往的错误,修治来日的善行。
进德修业修业:推广、扩大功业。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
经明行修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讲信修睦修:建立;睦:和睦。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讲究信用,谋求和睦。
茂林修竹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内修外攘对内整治国政,对外抵御敌人。修亦作“修”。
日省月修天天反省,月月修身。
慎身修永为长治久安而真诚修身。
束身自修指约束自己,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
覆宗灭祀宗:祖庙。祀:祭祀。覆宗:推翻祖庙。灭祀:灭了香火,引申为绝了后代。毁坏宗庙,断绝后代。亦作“覆宗绝嗣”。

修祀相关的成语分类

修祀相关的词语

修言【意思解释】1.统一号令。 2.虚饰言辞。
修利【意思解释】1.谓因地势之利而修治。
修先【意思解释】1.敬奉祖先。
修立【意思解释】1.制定。 2.修建。 3.修身而有所成就。
修心【意思解释】1.修养心性。
幸门【意思解释】1.奸邪小人或侥幸者进身的门户。
幸位【意思解释】1.指觊觎官职的人。
幸臣【意思解释】1.帝王宠幸嬖爱的臣子。
幸夫【意思解释】1.犹幸人。
信石【意思解释】1.砒石的别称。制剧毒药砒毒霜的原料,以产于信州(即今江西上饶县一带)而得名。亦借称砒霜。
信友【意思解释】1.诚实守信的朋友。
俙然【意思解释】1.感动貌。
伭贶【意思解释】1.上苍的赐予。
修畅【意思解释】1.谓情操高尚,言行旷达。
修构【意思解释】1.修建。
修禊【意思解释】1.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
修炼【意思解释】1.亦作"修练"。亦作"修炼"。 2.指道教的修道炼气炼丹等活动。 3.修养陶冶。 4.学习锻练。 5.特指修行(成仙)。

修祀相关的成语补全

修祀相关的成语接龙

修祀相关的标签

修祀相关的句子

修祀其他造句

修修造句1、对转移定价规则或受控外国公司规则修修补补将无济于事。
2、了些自己实践验证过的成功经验,也逐渐串联融合成自己的营销策略及战术体系,忙碌之暇,陆续修修剪剪,将其呈现给搏斗于商海的销售同仁,以求共进同勉。
3、我同时也发现我在Rails代码上的修修补补,本质上是改变了框架预期的行为,所以这样就没必要再和其他的Rails部分搞在一起了。
4、爱是磕磕碰碰中的修修补补。
5、她在花园的小棚屋里修修补补了一个下午。
6、帮站之前把武器装备都修修,不要穿环装去,要知道你不是一个人;至少要带些金创药,那东西有的是,不用也浪费;一定要准时。
7、我们生而破碎,用活着来修修补补。
8、你真是牛人,见多识广,可以说你是学贯东西无所不识,还有一副好心肠,不管谁有困难你都会有求必应,我想跟你说:我家的马桶堵了,快来帮我修修!
9、我的妈妈是一个十足的养花迷,她只要一有空,便坐在阳台上摸摸弄弄,一会儿修修这盆花的叶子,一会儿欣赏一番。
10、俗话说,拴不牢篱笆进来了野狗,我是该加固掩体,修修城墙了!
修修造句1、崇德而定势,行又而忘利,修修而忘名。苏轼
2、爱是磕磕碰碰中的修修补补。
3、这路应该好好修修,要不在亚洲首脑们面前多有损咱们国家形象啊,关键是把首脑们给颠傻了,制定不出好政策,老百姓就该吃苦受累了,这条路直接关系到亚洲人民的未来。
4、我们生而破碎,用活着来修修补补。
5、俗话说,拴不牢篱笆进来了野狗,我是该加固掩体,修修城墙了!
6、这部作品在内容和观点上都有错误,只是改头换面,修修补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7、读读看看喜欢的藏书,品品赏赏墙上的字画,修修剪剪阳台的花草,约约见见多年的朋友,吃吃喝喝家里的便饭,说说笑笑家常和里短。朋友,常联系哦!
8、读书日,发号召,多读书,修修身,读好书,养养性,找乐趣,寻哲理,爱文字,享快乐,祝愿你,勤读书,快乐驻,爱写作,烦恼无,世界读书日快乐!
9、很多公司宁愿对现有产品修修补补,也不愿聘请研究人员做大项目.
10、欧洲国家仍是一个半独立的封国和争斗修修补补.
修修补补造句1、爱是磕磕碰碰中的修修补补。
2、我们生而破碎,用活着来修修补补。
3、这部作品在内容和观点上都有错误,只是改头换面,修修补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4、很多公司宁愿对现有产品修修补补,也不愿聘请研究人员做大项目.
5、欧洲国家仍是一个半独立的封国和争斗修修补补.
6、她在花园的小棚屋里修修补补了一个下午.
7、中国对几艘航母修修补补还不至于会威胁到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
8、我同时也发现我在Rails代码上的修修补补,本质上是改变了框架预期的行为,所以这样就没必要再和其他的Rails部分搞在一起了。
9、修修补补可能确实是我们所能期望的最好结果.
10、对转移定价规则或受控外国公司规则修修补补将无济于事.
大修造句1、茅以升所建钱塘江大桥,迄今已,设计寿命,已经超期,且从未大修过。
2、这些年,他几乎每年装一个支架,每次跟船回来,都少不了入医院大修一番。
3、然而工业色谱仪的特点又是长期在线运行,除了工业设备大修期间或发生严重故障,才会停止运行。
4、在靖难之役后,武当山皇家庙观,成为永乐皇帝大修文治的重要措施。
5、年机车解体大修,修、制各类型铁路车辆百余辆。
6、被称为“神州第一街”的长安街于昨晚,启动南礼士路口至五棵松桥段的大修工程。
7、只有自行车是新的或majorly大修,将予以考虑。
8、小皇帝滥杀大臣,大修宫室,不但惹得朝野侧目,恐怕他自己也会觉得不那么心安吧。
9、维修和服务:螺杆空气压缩机的维修,主要发动机大修。
10、本文着重地论述了汽车在大修中发现发动机汽缸中活塞拉缸问题并就此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拉缸问题的措施。
官修造句1、“虽然是国家修史,但是不能等同于过去的‘官修正史’。
2、官修正史一本正经,而且多半假正经,粉饰太多,野史则不同,因而记载的历史真相比较可靠,而且较有可读性。
3、方志修纂大多采用自上而下的官修形式,统一的编纂体例,在编修中重视援引国史编纂的方法和要求。
4、自秦代以后,官修正史上都立有《孝义传》,就是表彰孝子,让他们青史留名。
5、在这部书里,编者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供统治者借鉴,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6、第一部官修正史《大连通史》出版发行。
7、轶闻、掌故均属史料范畴,它可以多侧面展现历史人物的性格和行状,以弥补官修正史的缺失。
8、它是官修清朝历代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纪。
9、史家沈艾娣讲了一个官修正史忽略的故事,主角是清末民初的乡贤刘大鹏,有一颗达官贵族的心,却久囿于煤商老农的身。
10、法官修正了他早先的不考虑被告方意见的决定。
奉祀造句1、峇里岛人每天早晨会奉祀白米给家里祭拜的神明,并且在收成期祭拜米神德威诗礼。
2、清晨在台北,市长郝龙斌担任祭孔大典的“正献官”,*弯内政部门负责人江宜桦代表马英九上香、恭颂祝文;新任奉祀官、孔子第七十九代嫡孙孔垂长行上香礼。
3、耶稣受难的十字架的一块小碎片被奉祀于大教堂里。
4、可见,秦汉之时,奉祀寿星可以祈福祈寿。
5、周迪以德报恩,塑桂父金像奉祀,取名“仙源观”,明代时重建时改“仙源观”为“明珠古刹”,现存下一块“明珠古刹”石匾。
6、其为官政简刑清,节俭奉公,勤修武备,保境安民,故为民所称颂,为同僚所敬佩,里人遂立祠奉祀至今。
7、官道村以前建有奎星楼,昭示出村中先祖对奎星的崇拜奉祀,以祈祷王氏族人文风昌盛人才辈出的良好愿望。
8、记者看到,陈家的墓碑上,左右两侧是对联“积善余庆裕后人,修齐古训先前德”,墓碑正中镌刻着“陈家历代之佳”“子孙永远奉祀”等字,此外还刻有“福建。
9、在把握祀神的最一般看法时,着重说明祀神奉祀的具体原因和情况。
10、这项世袭奉祀官支薪制度,是所颁订,原本孔子后裔,第嫡孙孔德成是世袭特任官待遇,至其孙嫡长孙孔垂长,要求不再支薪。
祀祖造句1、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意思是要有一颗虔诚的心,祭祀祖先或者神灵,就视他们真的存在。
2、中国古人的祭天与祀祖是密切地缠裹在一起的。
3、正房不住人,上层为祭祀祖先和供神的地方,下层是重大节日等喜庆的场所。
4、今个是腊八,按规矩家家都得喝腊八粥,而腊八的由来是古人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日子。
5、隆重祭祀祖先,聚族而居钟鸣鼎食,是封建家族制度下重要的日常活动。
6、起,崇福寺开始举行为期的“中国盂兰盆会”活动,祭祀祖先。
7、听信宠姬谗言,不祭祀祖宗,招诱四方的罪人和逃亡的奴隶,暴虐地残骸百姓,纣王的诸多罪行激发起从征将士的敌忾心与斗志。
8、公元前,楚成王最终以夔子不祭祀祖先为理由,冠冕堂皇地出兵灭掉了夔子国。
9、基督教在认同中国人祭天的同时,却反对中国人祀祖,这岂不是一种悖论。
10、用茶祭神祀祖,祭天谢地,告慰神灵,期望得到神灵保佑,在民间形成风俗。
祀奉造句1、西王母的传说最早见于战国文献,而西王母与东王公一并被祀奉则发生在东汉时期。
2、是由中央美院的雕塑专家精心雕琢,并经过开光后祀奉于此的。
3、古希腊是个泛神论国家,人们把每个城邦,每个自然现象都认为受一位神灵支配着,因此希腊人祀奉各种神灵建造神庙。
4、小泉纯一郎成为最后一位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首相,因为靖国神社祀奉的军人中夹杂着一些战犯,中国对靖国神社持有异议。
5、府君殿祀奉的是崔府君,崔府君据说掌善恶、阴阳,唐宋以来在民间香火很盛,而崔府君据说是农历六月初六圣诞。
6、你曾和我们的家庭守护神一同受到祀奉,我崇拜家神时也就崇拜了你。
7、四贤祠位于南渠北岸,祠内祀奉历代修凿灵渠有过重大贡献的秦监史禄、汉伏波将军马援、唐桂管观察使李渤、唐桂州防御使鱼孟威四公而得名。【祀奉造句】
8、你曾同我们家的守护神一同受到祀奉,我敬拜家神时也就是敬拜了你。
9、既没有文王母、武王母那样的徽音之美,而又缺乏谨慎修身养怡之福,却阴险地怀抱妒害,包藏祸心,不可以承奉天命,祀奉祖宗。
10、你曾同我们家的守护神一同受到祀奉,我敬拜家神时也就敬拜了你。
祀神造句1、灵应公义士庙是原南靖村民的主祀庙宇,建于明末时期,改建,主祀神明是福德正神。
2、在把握祀神的最一般看法时,着重说明祀神奉祀的具体原因和情况。
3、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为佛山祖庙北帝神诞,在诞期不仅要建醮贺诞,还举办各种祀神庆典活动。
4、其数量之多、祀神之众,说明了人们信仰的多元化。
5、这种祭祀不能仅视为纪念活动,其本义就是祀神。
6、又传,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
7、第四章为*弯鲁班庙宇同祀神、配祀神与匾联分析。
8、严夜警,铜莲漏迟迟。清禁肃,森陛戟,羽卫俨皇闱。角声励,钲鼓攸宜。金管成雅奏,逐吹逶迤。荐苍璧,郊祀神祗。属景运纯禧。京坻丰衍,群材乐育,诸侯述职,盛德服蛮夷。
9、慈云宫主祀神祗为妈祖,配祀神祗为土地公与注生娘娘,慈云宫建筑富丽堂皇,常年香火鼎盛。
10、村里每年都要举行祭祀神祇的仪式。
奉祀造句1、耶稣受难的十字架的一块小碎片被奉祀于大教堂里。
2、故后人即将本殿中军作为周坐之化身,烧香奉祀,并认定中军为妈祖保驾护庙,神庥庙区安宁。
3、峇里岛人每天早晨会奉祀白米给家里祭拜的神明,并且在收成期祭拜米神德威诗礼。
4、文帝晚年,变得深信佛教,他建造了佛龛并奉祀佛教遗物.
5、是三元三品三官大帝的简称,奉祀在三元宫庙内,是客家人最普遍的信仰.
6、可见,秦汉之时,奉祀寿星可以祈福祈寿.
7、长期以来,她一直被航海者和沿海居民作为保护神而奉祀。
8、因此,南北习俗均于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奉祀灶君,焚香祀送。
9、在把握祀神的最一般看法时,着重说明祀神奉祀的具体原因和情况。
10、道教是一个多神结构的宗教奉祀庞大的神团系统,在实际的朝觐中,那些颇显亲近的地方神灵,更加受到当地民众虔诚的膜拜,茅山供奉“三茅真君”。
凿壁文学网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