谕是什么意思 | |
汉 字 | 谕 |
谕的解释 | 谕 (形声。从言,俞声。本义旧时上告下的通称。也指告诉) 同本义 谕,告也。--《说文》 以谕九税之利。--《周礼·掌交》 讶士掌四方之狱讼,谕罪刑于邦国。--《周礼·秋官》 又如谕葬(圣上发旨的葬仪);面谕;谕知(告谕而使人知晓) 明白、懂得 谕,晓也。--《广雅》 教之以事而谕诸德者也。--《周礼·师氏》注 其言多当矣,而未谕也。--《荀子·儒效》 又不能谕其内志。--《汉书·文帝纪》 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战国策·魏策》 谕 旧时用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谕yù ⒈告诉,叫人知道(旧时多用于上对下)~旨。面~。上~。手~。 ⒉〈古〉同"喻"。,● 谕(諭)yù ㄩˋ◎ 告诉,使人知道(一般用于上对下):面谕。手谕。谕 |
更 多 | ● 谕(諭)yù ㄩˋ◎ 告诉,使人知道(一般用于上对下):面谕。手谕。谕 |
谕的拼音 | yù |
谕组词 | 谕义 - 谕令 - 谕劝 - 谕单 - 谕告 - 谕咨 - 谕子 - 谕导 - 谕帖 - 谕德 - 谕意 - 谕慰 - 谕招 - 谕指 - 谕教 - 谕旨 - 谕晓 - 谕查 - 谕檄 - 谕然 - 谕知 - 谕示 - 谕票 - 谕祭 - 谕祭文 - 谕蒙 - 谕蜀书 - 谕蜀文 - 谕解 - 谕诲 - |
谕的组词
- 陈谕
- 宠谕
- 存谕
- 敕谕
- 传谕
- 班谕
- 榜谕
- 宝谕
- 布谕
- 不言而谕
- 讽谕
- 抚谕
- 风谕
- 诰谕
- 红谕
- 广譬曲谕
- 告谕
- 诲谕
- 密谕
- 勉谕
- 面谕
- 拟谕
- 口谕
- 开谕
- 电谕
- 调谕
- 导谕
- 家谕户晓
- 戒谕
- 镌谕
- 谏谕
- 诫谕
- 见谕
- 寄谕
- 嘉谕
- 奬谕
- 解谕
- 论谕
- 来谕
- 譬谕
- 旁指曲谕
- 徧谕
- 曲谕
- 劝谕
- 谯谕
- 手谕
- 说谕
- 召谕
- 圣谕
- 申谕
- 示谕
- 省谕
- 审谕
- 上谕
- 谓谕
- 违谕
- 慰谕
- 温谕
- 谆谕
- 诏谕
谕相关的字
相关成语接龙
谕相关的成语
谕相关的造句 | |
教谕造句 | 1、宣统二年即,王国宪特受四等嘉禾章和状,选授广东省乐昌县教谕;民国初期担任广东省参议员,积极参政议政,意气风发。 2、经专家鉴定,该墓为明代万历年大宁教谕张吉言与母亲傅氏的合葬墓,古尸头发、鞋子等保存完好。 3、顾星楼的儿子、后为清嘉庆举人的顾地山,曾任上海县教谕、淮安府清河县训导。 4、分天下为九州,悬钟鼓求直言,立德教谕万民,四方皆归王化。 5、匡超人对李瑛感恩戴德,只承认李瑛是自己的老师,却不肯去拜教谕。 6、欧阳厚基为湖南安仁人,字青田,号树堂,贡生,权沅州府学教谕,终桂东县学教谕,毕生“传道授业解惑”,不以功名或诗名鸣世。 7、南宋时,在松阳任儒学教谕的杭州人俞德过世后,儿子俞义护送灵柩回杭,路过这里投宿时,停放在溪边的灵柩被紫藤缠绕起来。 8、同治元年中举人,初任肇庆府高要县教谕,后在香港以教学为生。 9、康熙三十三年二月,在德州乡宦、教谕训导、贡生等近百人的呈请下,田实栗入乡贤祠崇祀。 10、每当春秋此日,府县官吏、举人秀才、府学教谕,齐集大成殿祭孔,仪式隆重,庄严肃穆。 |
口谕造句 | 1、啊哈,正巧皇宫的周公公捧皇上口谕,来请我做一个巧致玩意。 2、戒烟虽说不容易,有了认识就能忌,污染环境伤身体,坑了别人害自己。世界戒烟日,响应号召立做起,嗑嗑瓜子嚼嚼口香糖,时间长了烟忘记,有益健康人赞许,提升素质好口谕。 3、他知道这道旨只能是口谕不能形诸笔墨,好狡猾的昊天。 4、崇祯斜了一眼这边,随即点头口谕道:传他进来吧。 5、临近黄昏,本来在家里准本奏本,在笏板上抄词的大臣们,或早或晚的都获得了明日免朝的口谕。 6、传皇太后口谕:男性健康日,无欲则刚,有容乃大,恩泽天下。因君知书达理能文能武,胸襟宽广能忍能让,特赐名:男人大丈夫,仁者无敌。雷霆雨露,均是皇恩,钦此! 7、用金牌诏示我的口谕,快马传递我的命令,血洗花剌子模诸城,不要留下活着的士兵和敌人。 8、今日清晨,令弟高干公子从此路过,传主公口谕,令末将在一个时辰之内拆了桃园草桥,幸不辱命也! 9、一如帐中,李全忠也顾不得许多礼仪,直接出示道光帝信物,待僧格林沁验明之后,立马宣旨:“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接圣上口谕”[小学生网]。 10、习宁奉了皇后的口谕,收拾得格外细致,小到夏衣,大到冬袄,无一不齐全,凑合起来都有好几包袱,到最后,永璟都有些怀疑自己不是去参加木兰秋狝而是搬家了。 |
晓谕造句 | 1、只得强打精神,传旨让秦叔宝将龙头悬挂街市,晓谕长安黎民百姓。 2、现在我降旨晓谕我所统辖的全国人民,要在但以理的神面前,战兢恐惧。 3、宋江大喜,申达文书到中军报捷,请张招讨晓谕旧官复职,另拨中军统制,前去各处守御安民,退回水军头领正偏将佐,来苏州调用。 4、他在开封只停留半天,给地方长官们发了一道檄文,晓谕朝廷救民水火的“德意”。 5、本厅长不忍使莘莘学子废时失学,特颁布告,晓谕诸生,深冀翻然改悔,早日照常上课,以重学业,是所厚望。 6、这是上帝晓谕祂仆人的唯一方式。 7、地藏王菩萨以慈慧晓谕,我等莫敢不从。 8、你晓谕以色列人说,牛的脂油,绵羊的脂油,山羊的脂油,你们都不可吃。 9、你晓谕以色列人,从他们手下取杖,每支派一根。从他们所有的首领,按着支派,共取十二根。你要将各人的名字写在各人的杖上。 10、晓谕众位,孤年幼体弱,于京师出发时,身体偶感微恙。 |
谕旨造句 | 1、为痛惩夹带之弊,乾隆帝曾下谕旨,令“步军统领、五城御史出示晓瑜,并密行查拿”,且在现场派遣军役搜检,以致扒光入场者的衣裤。 2、理大臣从二位勋一等伯爵伊藤博文、日本国全权办理大臣外务大臣从二位勋一等子爵陆奥宗光为全权大臣,彼此校阅所奉谕旨,认明均属妥实无阙。 3、为此,他预先将谕旨通知有关各省官民人等知悉,还专门派满汉御史各一员随往稽查,对于不遵规定者要随时参奏。 4、这些宦官成天在皇帝旁边,善于察言观色以迎合皇帝,又常常利用皇帝深居简出、和外廷官接触少的弱点,欺上瞒下,假传谕旨或歪曲篡改谕旨,以售其奸。 5、他的很多谕旨,就是简洁明了的大白话,连村童翁妪都能听懂。 6、虽然谕旨可以是律法的补充和解释,然而在许多时候,它却对法律起着破坏性作用。 7、禁止刊载的内容范围则比以前扩大了,如“凡谕旨章奏,未经阁抄、官报公布者,报纸不得揭载”一条,即为以往各律所未有。 8、然而陕西勤王军刚行至陕州,北京朝廷驰马传来崇祯皇帝谕旨,命令刘广生率军回转陕西不必勤王,万事以殄灭流寇为先。 9、嘉靖皇帝践祚之初,谕旨将文华殿鼎新修建,易以黄瓦。 10、而且,明代皇帝还通过颁发敕令、谕旨等特别规范,加重对邪教的打击力度。 |
告谕造句 | 1、可是,如果清初真有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封摄政王为“皇父”一事,必然有颁诏告谕之文。 2、光绪五年,入朝觐见皇帝,皇太后以温和的语气告谕他,勉励他共同挽救国家的艰难时局,不要萌发退休的念头。 3、你把经理的意思告谕给职员。 4、今遣斡罗阿里等为卿副贰,以抚斯民,其告谕所部,使知朕意。 5、承审法官长池健司在作出判决的时候,告谕竹田恒昭说“你的家长和自己本人都有良好的环境、教育和知识,希望你要自觉,日后切记不可再犯”。 6、圣旨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帝王布告臣民、委任官吏、册封宗室、表彰功德、告谕外邦的一种专用的文书形式,起源于商周,规制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最后完善于明清。 7、他的生命,似乎是在“要热爱自然,不要让它渐渐消失”的告谕之后,以另种形态转换升华了。 8、册封宗室、诸蕃或告谕外国,充正、副使。 9、旭烈兀率军携带大批石弩和火器,途经阿力麻里、撒马尔罕、到波斯碣石城,告谕西亚诸王协同消灭木剌夷。 10、张自忠亲笔写信,告谕五十九军各师、团主官: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绝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
手谕造句 | 1、他拆开信封,将整份手谕仔仔细细地读了三遍之后,在窗边伫立良久,随即转头向身后的副官说道:“传令下去,全军备战,即日远征。 2、看着A省军事委员会耀眼的印章,董浩南拿着手谕的双手颤抖了起来,剑眉横竖,张了张唇没有出声,满眼激动的望着薛司令。 3、陈公博结识女作家苏青,批给她白报纸,苏青拿了手谕亲自押送,这场景被画成漫画,刊登在一份小报上,看来“秀才人情纸一张”并非虚言。 4、主公如何知晓的?这是今晚皇上给我的手谕,说是因为我在金营为人质,熟悉金军及统帅的性格,此去不容易惹恼金人。 5、羽林军的特性决定了他们只是会服从皇帝的命令,可是现在李建成去哪里弄李渊的调兵手谕啊!“给我杀!”。 6、万历皇帝被他逼到了这份上,也是哭笑不得,只得派了一名文书官到王家屏私邸,递交手谕,表明自己态度,要王家屏出来办事。 7、月容日夜兼程,马不停蹄来到东京城,寻至宰相府,禀明来意,又拿出元帅手谕。 8、海音带了靖王手谕出宫,去请了雪娟先到靖王府扮做了王妃模样,由桂儿接引。 9、好啊,这可是你说的,到时候,别忘了给手谕就行,不然,你那奶奶会杀了我的,没事我可不回来鸟你哟(源自小学生网)。 10、魔山就是九霄城的元帅,许郢手里的手谕想必是来自于魔山的。 |
神谕造句 | 1、诺亚遵照指示建造一艘方舟,并依神谕收容每种动物各一对。 2、是否所有的神谕都揭示真理? 3、她笃信神谕。 4、传统上认为,神谕的预言能力来自地质现象,包括一个地表的裂沟、从裂沟冒出来的气体,以及一道泉水。 5、直到最近,特尔斐的地质测量发现了两个断层,或者说地壳的裂缝,在神谕之室的下面直接交叉。 6、这是条神谕。 7、那一刹那的静穆,如同宣告了神谕之后一般深沉。 8、他的书包含了四篇神谕,发表于西元前。 9、坐在你面前,是一道最庄重的神谕,沉默就够了,如果一定要一句誓言,我想说:我爱上了这伤痕累累的人世和我们被掠夺的部分。余秀华 10、传达神谕的女祭司的第二条训诫言犹在耳:凡事不可过度。 |
传谕造句 | 1、仰内务部通行各省都督,传谕所属地方,一体知悉。 2、而魁玉邀游清凉山,曾国藩约在后湖泛舟,郑敦谨一概辞谢,只传谕首县办差雇船,定在二月初回京复命。 3、明日高王爷可传谕众文员得知,大小三军之众,立竖一坛台,议合登坛拜帅。 4、如果神真的传谕于你,我的清照,你要如玉石承受雕工的雕刀和磨轮的粗糙砂皮一般,承受琢磨的痛苦。 5、乾隆还要求把他的旨意交总管内务府大臣,传谕所属一体知悉;再缮录一通交尚书房、敬事房存记。 6、除分行外,相应函达,即希查照办理,并传谕诸生,一体知照。 7、这些宦官成天在皇帝旁边,善于察言观色以迎合皇帝,又常常利用皇帝深居简出、和外廷官接触少的弱点,欺上瞒下,假传谕旨或歪曲篡改谕旨,以售其奸。 8、 9、 10、 |
面谕造句 | 1、阵法之详已令宪面谕,今所图止是一小阵,卿其从容析问,宪必一一有说。 2、上召议政王大臣等面谕曰:今吴三桂已反,荆州乃咽喉要地,关糸最重。 3、雍正三年某月日,九门提督某召我入,面谕曰:‘汝知金鱼胡衕有妓三姑娘势力绝大乎?’曰:‘知。 4、王炎出发的时候,孝宗曾经面谕他在军中物色得力人才,随时保奏。 5、当不得山显仁苦苦疏求,天子因面谕道:卿既苦辞,朕也不好强留。 6、余所著操练图令内,切切分详退兵之法,谆谆面谕鸳鸯阵势速战之条者,良以此也。 7、面对南朝官员的如潮来归,耶律德光不禁也是志得意满,除了面谕其中几个重臣各安其位之外,终于还是决定正式开始政权接管工作。 8、丙子,遣中使召帝入禁中,面谕之,帝又推逊不受,即趋侧殿门,欲还东宫,高宗勉谕再三,乃止。 9、 10、 |
圣谕造句 | 1、圣谕师?同样的原因。我爱糖果。 2、圣谕师?有权力的人想要什麽?更多权力。 3、少白,我且问你,你近来为何不愿同萦儿、铃儿一样唤我云姨,难道真如外面传闻一样中意了萦儿,心中怪我泥古不化,谨守圣谕,常常不让你二人相见? 4、每三组的第二个瘟疫开始于圣谕,到法老面前去。 5、这个时代的演员们知道自己已无法聆听圣谕。 6、随后,在“务获严办”、“务绝根株”的圣谕之下,清政府在全国范围追剿王觉一及其徒众。 7、至圣谕搜查土匪一节,前月抚臣张亮基曾有一札,严饬各州、县,查拿土匪、痞棍。 8、所讲以圣谕要言为主,而以孔孟之道、程朱之学旁通曲畅,务求有当于人心。 9、从中国人聚居的久米村即唐营,挑选一名任通事官职的人来担当府学讲解师,每月按一定的时间和课时讲读康熙皇帝的训谕“圣谕衍义”。 10、当时他受命给罗马一座教堂的祭坛画一幅圣马太的像。圣徒应该被画成正在那里写作福音,为了表现出福音是上帝的圣谕,还应该画一个天使正在为他的作品赋予超凡入圣的灵感。圣谕造句 |
劝谕造句 | 1、他劝谕已沾上毒品的同学,能够临崖勒马,不要赔上宝贵的健康和青春。 2、本则寓言劝谕世人,勿生侮慢之心,须知弱者受辱怯意顿消,无不伺机报仇雪耻。 3、马援修城郭,开水田,恢复生产;对于居住塞外从事游牧的羌人,遣归附的羌豪杨封等前往劝谕,皆来和亲。 4、一个巨大的标志牌劝谕着本地居民:“创建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 5、山民馈送柴米,系出于万众心情所愿,绝无一人乞求讨索,亦无一人劝谕嘱托。 6、二国舅见其不允,令监在深房内,日使侍女劝谕不从。 7、既仿西法创设商部,并通饬各府、州、县及各处领事,劝谕各设商务局,群策群力,同德同心。 8、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偌大睢阳岂无义士?待我亲去劝谕他们一番,自然有几家输助。 9、教育孩子应该多劝谕,少责骂。 10、 |
谕示造句 | 1、尊敬的大祭司,我们的神为什么要给我们这样的谕示呢? 2、三天前,关注泰南不靖的普密蓬国王赐见塔信*理时已经明确谕示,政府应和平解决南部问题,政府和暴力分子都要保持克制,不要伤害无辜百姓。 3、眼前呈现的不再是熟悉的房间,那一顶肮脏破旧的帐篷似乎在谕示着什么。 4、平衡神在上,我是迷失在欲望世界的羔羊,我徘徊在高尚与卑微之间,我是混沌的仆人,我来请求谕示。 5、其实我也不能肯定,只是想与你讨论,那之所以被称为保护神的谕示,因为它确实在保护这里的居民。 6、皇上,扶乩完毕,天意有何谕示,已有了结果。 7、并在随机谕示模型下,证明了方案具有选择密文安全性。 8、有人之所以会这么想,一个理由是这谕示着极度的不均等。 9、只有冥王殿下最谦恭的侍从的我能够亲耳聆听冥王殿下谕示! 10、这一定是天神大人的谕示,表明着他在眷顾着我们。 |
诏谕造句 | 1、奏章经过‘批红‘以后,再交内阁撰拟诏谕颁发。 2、接到诏谕后,陆游准备出川了,由于他在四川呆了几年,因此,真要离开的时候,他的心头有无限眷恋和不舍。 3、颁诏告谕的记载,而像这样的大事,如果有,照例是应当诏谕属国的。 4、上帝已经诏谕于她,要她替天行道。 5、至明宗即位,由文宗遣使诏谕,囊嘉岱方束手听命,削王称臣。 6、为保证出使诏谕海外诸国海船的供应,明成祖即位初期,就命各大造船厂建造大批海船。 7、诏谕士民,自今庶事并遵用祖宗旧制,凡蠹国害民之事,一切寝罢。 8、诏谕叶青蝶,去王府,恭请子虚先生进宫! 9、皇帝口述的命令也是由司礼监的秉笔太监由朱笔记录,再由内阁撰拟诏谕颁发。 10、明太祖朱元璋给琉球的中山王察度下达诏谕後,琉球的北山、中山、南山三王遂开始向明政府朝贡。 |
上谕造句 | 1、胤祯佯做无奈的说道,心里却是暗笑,在这个皇权至上的国家,一道上谕,便可让你这什子天主教荡然无存,我还怕你传教?信教自由,这是我们的原则。 2、后的上谕中说,我国家百数十年来,厚泽深仁……百姓幸际昌期,安土乐业,若非迫于万不得已,焉肯不顾身家,铤而走险。 3、前已有谕,本钦差务求穷核国泰、于易简辜恩溺职、贪赃索贿情由,奉上谕不拟大事株连。 4、在使团尚未抵达时,清廷就已连下数道上谕,令各地禁止美国使团上岸,但不得动武,只许其滞留广东,条约之类均由耆英等“酌办”。 5、进宫继嗣为帝,但那毕竟只是在小范围内宣布,还没有明发上谕,与现在的情形相比,还不完全是一码事。 6、政变起初,慈禧太后在上谕中只是斥责康有为“莠言乱政”。 7、原来,杨苏棣此番赴台,是携有布什给扁的“上谕”,由于这道“上谕”措词严厉,扁听后知道事态严重,必须表态,才公开保证不会再给美国“意外”。 8、一日,家乡故交黄子申上门拜见,望提携一二,行健慨然应诺,上疏荐为谏议大夫,没二天,皇上谕旨下达,擢用黄子申为谏议大夫。 9、东翁,这如果开了枪,事情就不能转圜了!朝廷可有保拳护团的上谕啊!东翁万不可因一时私愤乱了方寸,坏了大局啊! 10、何况他资助的还是清廷上谕中明确宣布为“叛军”zaojv。。 |
训谕造句 | 1、属下铭记皇上训谕,感激皇上对臣下的体贴关怀之情,日夜在心。 2、只是由于部落祖传的训谕:两个护灵人不能结合,否则会受到主的惩罚。 3、大脑锻炼虽然很不错,但是如果将它们剥去科学和修饰,那么归根为全都是相同的训谕:留意,因为你以这种方式通过只有一次。 4、从中国人聚居的久米村即唐营,挑选一名任通事官职的人来担当府学讲解师,每月按一定的时间和课时讲读康熙皇帝的训谕“圣谕衍义”。 5、然而,千百年来中国就是按照这个训谕去做的,而且居然做到了使“道”。 6、审判长蔡守训谕知进行陈水扁的言词辩论。 7、没有人喜欢和在机场休息厅偶遇到的人争论当地传统和宗教训谕之类的严肃话题,但是会有从你最好的判断力出发,却让你感觉不分胜负的讨论或争辩。 8、即大人去岁训谕,亦言不必需此,乃儿识见不足,妄请服人参以培元气,不听良言,私心自用,致有今日之事。 9、程统领训谕道:我国人留发始于明代,但无辫;自清朝发展为辫,已有年之历史矣。 10、命令的动作或例子;命令,指令或训谕。 |
相关成语分类
- 形容说话较委婉的成语_词语
- 形容言辞委婉的成语_词语
- 形容一个人说话委婉的成语_词语
- 形容说话委婉的成语6_词语
- 形容十分委婉的成语_词语
- 形容有问题委婉的成语_词语
- 形容说话说得婉转动听的成语大全_词语
- 包含譬字的成语_包含譬字的词语
- 包含谕字的成语_包含谕字的词语
- 那些说有哲理的成语_词语
- 形容讲话有道理的成语_词语
- 形容显得很显眼的成语_词语
- 形容能力比较突出的成语_词语
- 形容道理的成语有哪些_词语
- 形容问题突出的成语_词语
- 形容长得比较突出的成语_词语
- 形容一段话说的很好的成语_词语
- 形容话说的很有道理的成语_词语
- 形容特别喜欢一段话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大家家户户都知道的成语_词语
- 家家户户都知道的成语_词语
- 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成语_词语
- 形容普遍却重要的成语_词语
- 形容每家每户都知道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很著名流传远的成语_词语
- 形容长期流传的成语_词语
- 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好的舞剧流传的成语大全_词语
- 包含谕字的成语_包含谕字的词语
- 形容侧面理解的成语_词语
- 形容侧面说的成语_词语
- 包含谕字的成语_包含谕字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