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谑的意思 | |
词语 | 诽谑 |
解释 | 【意思解释】1.非议﹐戏谑。 |
组成 | 诽 - 谑 - |
拼音 | [fěi] [xuè] |
单字 |
[诽]:诽
(形声。从言,非声。本义背地议论,指责他人)
同本义
诽,谤也。--《说文》。按,放言曰谤,微言曰诽、曰讥。”
诽,明恶也。--《墨子经上》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又如;诽怨(责备怨恨);诽议(责难,非议)
毁谤
经诽誉。--《淮南子·本经》
贤者诽。--《吕氏春秋·决胜》
而废格沮诽。--《汉书·食货志》。注谓非上所行。”
赏者有诽焉,不足以劝。--《韩非子·八经》
又如诽诽(众说纷纷的样子);诽章(谤书,谤毁他人的奏章);诽讥(毁谤讥讽);
诽 fěi毁谤,说别人的坏话~议。~谤。不恐于~(恐恐惧)。,● 诽(誹)fěi ㄈㄟˇ◎ 捏造事实,说别人坏话:诽谤。诽章。腹诽心谤。 [谑]:谑 (形声。从言,虐声。本义尽兴地游乐) 同本义 谑,戏也。--《说文》 谑,浪笑。--《尔雅》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诗·卫风·淇奥》 此乃今之轻薄子,好作谑词,嘲乡里之类,为一乡所疾苦者。--《朱子全书》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姿欢谑。--李白《将进酒》 又如谑亲(闹新房);姿欢谑(尽情地欢乐游玩) 取笑作乐 伊其相谑。--《汉书·地理志》。注戏言也。” 调笑来相谑。--李白《陌上桑》 嗜酒善谑,而好为诗。--《宋史》 又如谑戏(调笑戏弄);谑剧(调笑嬉戏);谑浪(戏 谑xuè开玩笑戏~。调笑来相~。,● 谑(謔)xuè ㄒㄩㄝˋ◎ 开玩笑:戏谑。谑浪(戏言放荡)。谐谑。&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诽谑相关的词语
- 诽诽
- 谗诽
- 谤诽
- 诽讟
- 诽议
- 诽誉
- 诽讥
- 诽谤之木
- 诽戏
- 诽谑
- 诽谐
- 诽诮
- 诽语
- 诽訿
- 诽毁
- 诽訾
- 诽诋
- 诽章
- 诽讪
- 诽笑
- 谑谑
- 謿谑
- 丑谑
- 嘲谑
- 騃谑
- 暴谑
- 诽谑
- 歡谑
- 诙谑
- 诃谑
- 恢谑
- 欢谑
- 酣谑
- 慢谑
- 恶谑
- 虐谑
- 调谑
- 掉谑
- 讥谑
- 矜谑
诽谑造句 |
诽谑相关的成语 | |
诽谤之木 | 诽谤:引以为谏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 |
腹诽心谤 | 腹诽:口里不说,心里不满。指心怀不满,暗中发泄。 |
诽誉在俗 |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面从腹诽 | 诽:毁谤。表面顺从,心里不以为然。 |
面谩腹诽 | 指当面欺诳,心怀毁谤。 |
谑而不虐 | 谑:开玩笑。开玩笑而不使人难堪。 |
谑浪笑傲 | 形容戏谑笑闹。 |
谑浪笑敖 | 形容戏谑笑闹。 |
诽谑相关的成语分类
- 梅特林克最有名的成语_词语
- 雪赋中最有名的成语_词语
- 关于广告的成语大全_词语
- 拟声词的成语100_词语
- 关于木的成语大全_词语
- 什么什么有名的成语_词语
- 形容有水和木的成语_词语
- 包含诽字的成语_包含诽字的词语
- 包含谤字的成语_包含谤字的词语
- 关于发泄情绪的成语_词语
- 表达对工作不满的成语_词语
- 对自己生活不满的成语形容_词语
- 形容心里不满而怨恨的成语_词语
- 表示对别人不满的成语形容_词语
- 形容对你不满的成语_词语
- 对生活的不满成语形容_词语
- 形容对别人不满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心中不满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别人对你有不满成语_词语
- 形容上古风气的成语_词语
- 形容风气很正的成语是_词语
- 形容公司风气的成语_词语
- 用一个成语形容风气_词语
- 形容一个地方风气好成语_词语
- 形容良好风气的成语句子_词语
- 形容风气建设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学校风气的成语_词语
- 形容一种流行风气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公司风气好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回头是岸的成语_词语
- 以面字开头的成语_词语
- 包含诽字的成语_包含诽字的词语
- 包含诽字的成语_包含诽字的词语
- 形容做些让人难堪的事的成语_词语
- 形容爱开玩笑的人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尴尬难堪的成语_词语
- 形容是人尴尬难堪的成语_词语
- 包含谑字的成语_包含谑字的词语
- 形容坏人的笑容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坏人阴险笑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坏坏的笑的成语有哪些_词语
- 包含谑字的成语_包含谑字的词语
- 包含谑字的成语_包含谑字的词语
- 包含敖字的成语_包含敖字的词语
诽谑相关的词语 | |
诽谐 | 【意思解释】1.诙谐﹐有风趣。 |
诽诽 | 【意思解释】1.沸沸扬扬。 |
诽诮 | 【意思解释】1.非议﹐讥诮。 |
诽语 | 【意思解释】1.不符事实﹐中伤他人的话语。 |
诽訿 | 【意思解释】1.见"诽訾"。 |
诽毁 | 【意思解释】1.毁谤。 |
诽訾 | 【意思解释】1.亦作"诽訿"。 2.毁谤。 |
芳蔬园 | 【意思解释】1.晋代园圃名。旧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 |
芳意 | 【意思解释】1.指春意。 2.对他人情意的美称。 |
芳荪 | 【意思解释】1.香草名。 |
芳椒 | 【意思解释】1.植物名。椒实多而香,故名"芳椒"。古人用之和泥以涂壁,谓取其温暖芳香。 |
芳容 | 【意思解释】1.美好的容颜﹑仪态。 |
芳卿 | 【意思解释】1.旧时对女子的昵称。 |
芳烈 | 【意思解释】1.指盛美的功业。 2.馥郁之香气。 3.指香气浓郁。 |
芳津 | 【意思解释】1.芳液。对液汁的美称。 2.唾液。 3.谓皮肤润泽。亦以指润泽的皮肤。 |
芳姿 | 【意思解释】1.美妙的姿容。 |
芳茗 | 【意思解释】1.犹香茶。 |
诽谑相关的成语补全
诽谑相关的成语接龙
诽谑相关的标签
诽谑相关的句子
诽谑其他造句 | |
诽谤之木造句 | 1、古先哲王立诽谤之木,置敢谏之鼓,犹惧不闻过。 2、“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 3、正所谓的人生意义,也是人世间的流传了几千年的诽谤之木。 4、在我国历史上,比如,在尧舜时代,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清代发生过有名的“杨乃武案”等等,就是类似当代信访的相关制度和活动。 5、几千年前的尧舜时代,官方已设置了供人们议政论事的“诽谤之木”。 6、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 7、为此,他还在自己的办公室门口设了“敢谏之鼓”和“诽谤之木”。 8、早在远古时代,舜就设立了“敢谏之鼓”和“诽谤之木”,通过这两种方式,来了解自己的缺点和听取采纳别人的意见,终于成为了一位受人爱戴的部落首领。 9、“舜有诽谤之木”,这是《吕氏春秋·自知》明文记载的。 10、按有关典籍的描述,远古时代是“众人不与政,闻君过则诽谤”,“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 |
腹诽心谤造句 | 1、毕竟袁世凯现在并没有做出背叛共和的事情,我们总不能以腹诽心谤的罪名来反对他吧? 2、有意见就说出来,别把气闷在肚子里,腹诽心谤,于别人丝毫无损,却有损于自己的健康。 3、曹操认为崔琰对他腹诽心谤,于是就把崔琰逮捕、下狱、赐死。 4、有意见就说出来,别把气闷在肚子里,腹诽心谤,于别人丝毫无损,却有损于自己的名声。 5、报复的行为是多种多样,可能是恶语相项,可能是飞短流长、腹诽心谤,也可能是暴力冲突。 6、轻挑的语气,直接就让黄世仁的脸变成了猪肝色,就连他旁边的大学生也腹诽心谤起来:活该,让你喜新厌旧!“***,看我不收拾你!”。 7、 8、 9、 10、 |
诽议造句 | 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学会曾一度和政治结合甚密,这一方面也招致了世人的诽议。 2、最是注重儿孙品行,家主不按齿序,只重贤德,如今的当家人李仲显在家族仲字辈便是排行第三,执掌李氏一门十数载,却是稳稳妥妥,从没听过点星诽议。 3、在德国,新议员安吉拉默克尔因建议改变健康系统的财政而饱受诽议。 4、在宗门内肯定是不好动手的,你们这次是公开的比斗,我要是现在去教训石炎一番,必定会惹来无数的诽议。 5、石炎两人一出现,便立马惹来了一阵诽议。 6、邓大人所言极是,立后立诸,当在社稷,皇上不应再拖下去,否则会引来外人诽议。 7、于学士所言极是,其实某也正有此意,只是陛下似乎还在犹豫是否派咱们右军入川,某又不好主动去请战,只怕遭人诽议,所以…… 8、肯定不会,象这种事,很容易无中生有,经你这么一闹,哪个男人在外人的冷嘲热讽诽议之下,都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当场吃醋受不了。 9、易尔一面色不变心中却恶意的诽议道。 10、庄子著作里,有许多诽议孔子的文章,好在庄子写文章时,孔子已死,而且当时中国又没有关于毁坏名誉的法律。 |
腹诽造句 | 1、腹诽口谤,莫此之甚;不敬不讳,罕与为二。 2、十一娘腹诽着,忙把谨哥儿抱了以前:“谨哥儿是来找娘讲故事的吗?”。 3、钟菀白面从腹诽,硬着头皮钻了进去。 4、毕竟袁世凯现在并没有做出背叛共和的事情,我们总不能以腹诽心谤的罪名来反对他吧? 5、报复的行为是多种多样,可能是恶语相项,可能是飞短流长、腹诽心谤,也可能是暴力冲突。 6、王冲暗自腹诽着,别说之前的王冲不通人情,看王秀才居然能把儿女托付给王麻子夫妇这种人,就知道也是个没眼力价的迂腐措大。 7、偶语者弃市,腹诽者诛,道路以目。 8、有意见就说出来,别把气闷在肚子里,腹诽心谤,于别人丝毫无损,却有损于自己的健康。 9、有意见就说出来,别把气闷在肚子里,腹诽心谤,于别人丝毫无损,却有损于自己的名声。 10、轻挑的语气,直接就让黄世仁的脸变成了猪肝色,就连他旁边的大学生也腹诽心谤起来:活该,让你喜新厌旧!“***,看我不收拾你!”。 |
诽语造句 | 1、总之,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没听到什么关于嘲笑他跟何晴儿是男女朋友之类的流言诽语了。 2、我国当代有一名爱国墨客叫伸本,他遭诽语被流放后,有力救济危亡的国家,悲忿过分,因而投江自杀,以生就义。 3、幸亏简临事从容不迫,柔和镇定,好容易才忍受了这些谗言诽语。 4、总而言之,一大堆流言诽语吵得满天飞。 5、而湘潭县的冯爹爹却因为同事之间的几句谣言诽语,蒙面将的老同事陈爹爹打伤。 6、命运的伦泉降落在一户平凡人家,这个村子从那个时候起流传出了一些诽语,是福?是祸?不为人知。 7、身后开始响起流言诽语,顿时飞散开来。 8、一时间流言诽语到处传扬,有的说是因为大肆开发,造成天怒人怨,天神下来处罚来了。 9、我这么推设并非无端诽语,现实的事例早已司空见惯。 10、流言诽语经不起时间考验,时间一久大家看这莫家的“小家伙”。 |
调谑造句 | 1、清玉转过脸,目光在李思身上瞟了一眼,用调谑的语气说道:嗯,还好,看在你没有抵赖不认的份上,想来应该有救。 2、木红雨表情不大自然,楚承洛却如平常那样调谑嬉笑道:蕊蕊,你来这里喝早茶?好巧啊。 3、随着路特的调谑,联军阵营里爆发出一阵哄笑。 4、被哥们调谑地告诫时,叶放不是很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什么叫“你所要做的就是把脚迈进去,剩下的事你就别管了”。 5、赵鑫又好气又好笑地调谑李明道。 6、最后一句略带调谑的话音让李杏有如古井般的心神起了点波澜,昨天早上的事情也如此的消息灵通。 7、 8、 9、 10、 |
谑称造句 | 1、可是,他们的想法距离政府的主导意见相差甚远,这从“戏改局”被他们谑称为“戏宰局”即可见一斑。 2、人们谑称:“挖了煤炭,没了水;毁了植被,荒了山”、“黄龙、黑龙天上飞,污水、臭水地下流”。 3、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认为,这个谑称,其实也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经济转型时期,工人们的一种无奈的心情,诙谐中,也饱含心酸。 4、几乎所有与里根约会过的女人,均对里根赞不绝口,难怪里根谑称自己是“女人汤圆”。 5、常常因生意往返于约旦和纽约的旅客罗莉。迪富里欧谑称自己为“遗落女王”。 6、历史上,惠安县地瘠人贫,往往庄稼再怎么种都不够吃,长期被人谑称为“地瓜县”。 7、这是对当时女子剪短发、著时装的谑称,有守旧心态。 8、格雷先生,以擅长开罚单被谑称PC靓扣,对芒思尼先生已使用了手刹的说法,也拿出了三点处罚意见。 9、说话没有条理难以明白,可见已渐入“疯”境,更被林敏聪谑称为“四大癫王”之一。 10、遂曰:落地“一肩挑”,百姓谑称小工厂矣。 |
谐谑造句 | 1、这些谐谑曲已不同于以往的谐谑曲体裁,不再限于嬉戏、玩闹而是隐含了深刻而复杂的思想内容。 2、无论叙事或状物,都佻巧而谐谑,取笑的对象简直无人能免;舌锋所及,不但坦然自嘲,而且均沾四周的朋友,连家人也不放过。 3、经常和这个作品一起演出的是一个节的谐谑曲的轮廓。 4、他的题画诗风格非常多变,有诗经古风体,有谐谑串联体,有流行歌曲体,有纯打油体……篇篇水到渠成,不乏打油打到浑然天成之气概。 5、诗作如此谐谑,颇值人们注意和研究。 6、想想第五交响曲的谐谑曲中奇怪终止的地方,当音乐突然停止时,定音鼓手轻轻的敲出C音,就像用手指轻敲方格一样。 7、谐谑曲也可以是很快的快板的。 8、散文也罢,小说也罢,共同的特点是玉想琼思,宏观博识,妙喻珠联,警句泉涌,谐谑天生,涉笔成趣。 9、这只是用歌舞谐谑来表达历史。 10、文章第一要务是溯源,爬梳嘲戏行为或谐谑情趣在诗歌中的发展脉络。 |
笑谑造句 | 1、伯荣年已及笄,见环放诞风流,惹动情窦,免不得与他笑谑。 2、但她仍一本初衷,恭俭仁厚,谦让自抑,不喜笑谑,事上谨慎柔顺,处下矜惜慈爱,天下都称她为贤后。 3、他酒量甚宏,问这话时,已喝了十多碗酒,却仍神色如常,言笑自若,只是脸上带着几分酒意,侧目斜睨,颇含笑谑之意。 4、她定定看着神游物外的丈夫,眼神变幻。皇太子脸上带着一种仿佛睡去一样的宁静,唇角依然噙着平日常见的笑谑表情,那样随意而洒脱,温暖得令人安心——然而第一次,她觉得他的笑容里隐含着太多东西,无法看到底。沧月 5、袁淑笑谑之间,而王微吊词连牍,斯盖好名之士,欲以身为珪璋,皦皦然使尘玷之累,不能加也。 6、 7、 8、 9、 10、 |
嘲谑造句 | 1、作品的内在情感尽管有忧伤、嘲谑的成分,但总体上是以欢乐为底色的。 2、言词能激起最大猛烈的情意,增进人的一切举动。不要嘲谑言词留心理医治之中的的用场。 3、他们互相调侃嘲谑,顾不上搭理其他人. 4、往往会招致社会各方面的非议,无法逃脱嘲谑和调侃,“老夫聊发少年狂”啦,“老牛吃嫩草”啦,“一树梨花压海棠”啦,什么说法都有,有的说法相当难听。 5、善明造席,遍论经史,兼以嘲谑,锡、缵随方酬对,无所稽疑,未尝访彼一事,善明甚相叹挹。 6、杨凡微微颔首,继而面无表情的望着对面的蔡猜,嘲谑的问:“蔡猜,你也是个有身份的前辈,对下面的晚辈动手算是什么!”。 7、男子不怒反笑,漆黑的瞳孔尽是嘲谑。 8、连城的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挤出抹嘲谑的笑容来。 9、同样是秃头,同样容易受到别人的揶揄和嘲谑,为什么不同的人得到的却是别人不同的认可,其间的缘故就是没有幽默感。 10、他那黄色的脑袋瓜儿马上皱起皮来,露出一抹嘲谑的浅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