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文学网

札牍的意思

词语札牍
解释【意思解释】1.札与牍都是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片,因借指簿册。
组成 - -
拼音 [zhá]  [dú] 
单字 [札]:札 (形声。从木,札声。本义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 同本义 札,牒也。--《说文》 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后汉书·循吏传》 卿有札书。--《汉书·郊祀志上》 上令尚书给笔札。--《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上许,令尚书给笔札。--《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郡国诸户口黄籍,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载名。--《太平御览》 古代公文的泛称 );札书(牒,公文); 札zhá ⒈信件信~。书~。来~收阅。 ⒉〈古〉写字用的木片。 ⒊札子,〈古〉一种公文奏~。论事~子。 札zhā 1.扎;刺。 2.驻扎。 3.站立。 4.见"札客"。 5.见"札地"。,● 札zhá ㄓㄚˊ◎ 古时写字的小木筒:札记。◎ 信件:手札。信札。&
[牍]:牍 (形声。从片,卖声。片”,本指木头竖剖成的一半。古时用木片作书写材料。故从片”。本义古代写字用的木片,也称木简) 同本义 牍,书版也。长一尺,既书曰牍,未书曰椠。--《说文》 与人尺牍。--《史记·陈遵传》 削牍为疏。--《史记·游侠原涉传》。注木简也。” 吏乃书牍背示之。--《史记·周勃传》 握牍持笔。--杨修《答临淄侯笺》 又如牍背(狱吏于书板背面书写文句◇用为遭受冤狱的典实) 引申为公文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 牍 dú ①古代书写用的木片。 ②文件;书信文~、尺~。,● 牍(牘)dú ㄉㄨˊ◎ 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文牍(公文)。尺牍(书信)。案牍。
近义词
反义词

札牍相关的词语

札牍造句

札牍相关的成语

重纸累札指很多的纸张。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舞词弄札犹言舞文弄墨。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札手舞脚犹言动手动脚。形容不规矩、不稳重。
札手舞脚犹言动手动脚。形容不规矩、不稳重。
案牍劳形案牍:公文。文书劳累身体。形容公事繁忙。
案牍之劳案牍:公文。办理公文的劳累。
案无留牍桌案上没有积压的公文。形容办理公务干练、及时。
苞苴竿牍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辍毫栖牍停笔藏牍,指停止写作。牍,古代写字用的狭长木板。
长篇累牍篇幅很长,内容很多。
连编累牍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
累牍连篇累:重叠;牍:古代写字的木片。指用过多的篇幅叙述。
联篇累牍形容文字冗长而繁琐。
连篇累牍累:重叠;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
连篇絫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同“连篇累牍”。
连章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同“连篇累牍”。
连帙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同“连篇累牍”。
盈篇累牍形容文辞冗长。

札牍相关的成语分类

札牍相关的词语

札萨【意思解释】1.原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品级名。源自蒙古语札萨克(执政官)。清代沿用于西藏。起初地位高于噶伦,后降至噶伦以下而略高于四品。其中有僧有俗,按惯例僧官札萨列于俗官札萨之前。
札实【意思解释】1.牢靠,稳固。 2.确实。
札厉【意思解释】1.亦作"札疠"。 2.因瘟疫而死亡。
瓒罍【意思解释】1.玉制的壶。
胝趼【意思解释】1.茧子。
胙余【意思解释】1.古称祭祀完毕后所馀的酒肉。
胙土【意思解释】1.指帝王将土地赐封功臣宗室﹐以酬其勋劳。
胄胤【意思解释】1.后代。
惴惮【意思解释】1.恐惧,害怕。
惴畏【意思解释】1.畏惧。
潴薮【意思解释】1.亦作"潴薮"。 2.犹渊薮。
潴涨【意思解释】1.水满。
旃旌【意思解释】1.泛指赤色旗帜。
旃车【意思解释】1.亦作"?车"。 2.毡篷车。
栽岩【意思解释】1.摔于岩下。比喻倒霉,失败。
栽种【意思解释】1.栽培种植。
栽绒【意思解释】1.织物的一种。把丝绒织入经纬中,然后剪平,丝绒直竖,如同栽植。多用于制作铺垫和壁画。

札牍相关的成语补全

札牍相关的成语接龙

札牍相关的标签

札牍相关的句子

札牍其他造句

简札造句1、他原识两个字,心里极灵巧,凡一应紧要文书、词状、简札,着他收的,问起都拿得来,越发喜他有才。
2、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3、陈少卿接过李少送来的东西,是一把玉质的简札,虽然只有一片,但上面写满了道家的符篆。
4、非符箓简札之事,不得妄与;凡陆坛朝叩之次,务积一诚。
5、只是这俊生的简札颇有奇异之处,细看却不似竹制,而是数不清的铁筒编联而成。
6、他准备托人带一封简札给远方的叔叔。
7、原是个读书不就的少年子弟,写得一笔好字,也代做得些书启简札之类,模样俊秀,年纪未上三十岁。
8、犹以去圣既远,经籍散逸,简札错乱,传说纰缪,遂使《书》分为二,《诗》分为三,《论语》有齐、鲁之殊,《春秋》有数家之传。
9、
10、
书札造句1、李叔叔很是和蔼地一巴掌拍在我背上,差点把俺拍贴在手中的书札上。
2、李勋和王弘接到了刺史张懿的书札就立刻马不停蹄的来到晋阳,一进刺史府,李勋就问道:“张刺史,朝廷准了没有?”。
3、本书分别介绍了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公文档案、书札、日记、回忆录、笔记、诗歌、传记、报刊,并评论它们的价值,兼及纪传史、年谱、方志及典章制度。
4、内秘书院撰拟致外国往来书札,录各衙门奏疏及皇帝敕谕。
5、在郭昆焘,诸如此类,无非寻常事,亦无意身后声名,所以,满箱书札“为人攫去不置问”,潇洒到无以复加。
6、中国青年报的一个记者说博物院私自出售书札是至今最严重的事情。
7、旁有东宫舍人走来,轻手蹑脚,接过书札,放置太子击案上。[书札造句]
8、死后检其囊箧,有小册作蝇头字,记所阅凡十七官,每官皆疏其阴事,详载某时某地,某人与闻,某人旁睹,以及往来书札、谳断案牍,无一不备录。
9、几年前,我用一批书画家书札、册页与一友人交换到张申府先生旧藏友人书札、柬帖数件;张申府先生的父亲张濂亲手编订的《张氏族谱》一册。
10、李榕《十三峰书屋书札》卷三也讲了一个亲身见闻的故事。
大札造句1、看来这些规矩还真是差不多,但是现在成吉思汗的大札撒都没有了。
2、成吉思汗在《大札撒》里讲:“让道路永远畅通无阻,让天空永远湛蓝,让水源永远清澈……让长生天之下的一切生物各享其安……”。
3、适奉大札。
4、唐安面容不动,受了大札,缓缓说道:“孩子,我时日不多,咱们就长话短说吧。
5、我想知道的是,王爷们的领地,权利基础是成吉思汗的大札撒。
6、铁木真崛起,一统蒙古,分封功臣,建怯薛军,制定大札撒。
7、
8、
9、
10、
信札造句1、这些简册大都是当时戍守边疆的将士们的日常来往信札,金钱米谷的流水帐目,屯戍机关发放粮饷、兵器、用具的登记簿籍,是十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
2、他的书法作品包括匾额、对联和信札部分。
3、老人送我每一种新出的作品;往还信札四五十通;引荐我结识黄宗英;为拙著撰写书评,等等,这般厚待于我,显然因为我青少年时代也有过十多年的上海时光。
4、汉简内容极其庞杂,(小学生网)涉及文书、簿册、器物、经籍、簿检、计簿、信札、历谱等多方面。
5、披读信札,一种殷切激越之情,溢乎言表。
6、不过只看鲁迅的手稿信札的拍卖并不能窥看名人信札的拍卖行情,由于鲁迅的这类作品存世的并不多,市场表现抢眼属于意料之中。
7、中国文人的回忆文字和他们的信札中,在这一点上便有不同了。
8、日记、信札和传记粗线条地勾画出了那些有趣人物的人生。
9、诱惑,和探险意念。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旅行的要点在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一个好的旅行家决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从何处而来。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
10、谢鑫怀揣着少林的信札带着谢老庄主的嘱咐来到了谢家集,此行的目的表面上是要向师祖报告最近发生的事,其实谢鑫还会做一件连谢老庄主都不知道的事。
笔札造句1、尽管一年导一部电影,但他仍不忘给点评其他影片和导演,此外,他还一部接一部电影地采访希区柯克,写下的笔札足有经典名著那样的篇幅。
2、后段则以词和笔札为主,词作为重要的交际应酬工具,发挥着前此诗所具有的功能,从内容到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转换。
3、在纪念馆里我们看到了一些鲁迅的笔札。
4、这时候的嘉靖倒多了一些虚心,见了他的笔札,叹其忠勇,立时擢升为河南道监察御使。
5、一九三四年八月,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了陶菊隐先生的一部时人行集笔札《政海轶闻》。
6、这位杨爷进士出身,工笔札,有口辩,在崇祯帝面前朗朗开言,天文地理五行兵书无所不通,确实唬住了皇帝。
7、终于有时候坐下来看这本附魔笔札了!
8、在笔札上写下言辞,虽然是各种文辞中的下品,但却是治理政事的要务。
9、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小学生网】
10、陈布雷称记室大手笔,近年佐*席司理笔札,许多重要文告和演词,大都出之他手。
简牍造句1、然而简牍未编,纪传咸阙,炎凉已积,谣俗迁讹。
2、中国考古专家最近在湖南张家界古人堤汉代遗址出土的简牍上发现的汉代“九九乘法表”,竟与现今生活中使用的乘法口诀表有着惊人的一致。
3、新疆考古工作者,在沿丝路的古遗址和古墓葬中发现了丰富的简牍和文书,包括汉文和多种西域古文字。
4、久远时代留下的笔歌墨舞,伴随着青铜、丝帛、简牍向世人传递独有的感悟。
5、用途历史曾经记载,是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古时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
6、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在关注这批简牍的整理工作。
7、从出土简牍并结合前期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兔子山遗址所在的铁铺岭古城应是楚、秦、汉、六朝乃至唐宋时期益阳县衙署所在地。
8、中国蚕桑丝织业起源很早,王国维认为“至迟亦当在周季”缣帛即作为书籍的载体,与简牍并行。
9、北护城壕坑又出土简牍。
10、简牍内容涉及历史年号复杂,定名“长沙走马楼简牍”是合适的。
累牍造句1、写文章要言简意赅,不要拖泥带水,长篇累牍。
2、他这篇作文连篇累牍都是写景喻人,让人看了真觉得乏味。
3、那些连篇累牍的文章读起来很让人头痛,但这本杂志里从头到尾都有非常有趣的漫画,不失为一个补偿。
4、文学家常常连篇累牍地讨论该国的文化传统和文学传统,虽然定义颇多,往往莫衷一是,但是都包含着文化遗产中的社会态度。
5、他那篇文章连篇累牍,看似立论丰富,其实只是废话一堆。
6、她的有生之年尚多,长篇累牍并无妨害。
7、当地的媒体闻讯公司的做法,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
8、那种连篇累牍,不停地重复同一论调的文章,自然容易引起读者的厌烦。
9、长期以来,澳大利亚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常常连篇累牍地讨论该国的文化传统和文学传统,虽然定义颇多,往往莫衷一是,但是都包含着文化遗产中的社会态度。
10、文章应该写得简明扼要,连篇累牍的作品不易受人欢迎。
累牍造句1、写文章要言简意赅,不要拖泥带水,长篇累牍。
2、他这篇作文连篇累牍都是写景喻人,让人看了真觉得乏味。
3、那些连篇累牍的文章读起来很让人头痛,但这本杂志里从头到尾都有非常有趣的漫画,不失为一个补偿。
4、文学家常常连篇累牍地讨论该国的文化传统和文学传统,虽然定义颇多,往往莫衷一是,但是都包含着文化遗产中的社会态度。
5、他那篇文章连篇累牍,看似立论丰富,其实只是废话一堆。
6、她的有生之年尚多,长篇累牍并无妨害。
7、当地的媒体闻讯公司的做法,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
8、那种连篇累牍,不停地重复同一论调的文章,自然容易引起读者的厌烦。
9、长期以来,澳大利亚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常常连篇累牍地讨论该国的文化传统和文学传统,虽然定义颇多,往往莫衷一是,但是都包含着文化遗产中的社会态度。
10、文章应该写得简明扼要,连篇累牍的作品不易受人欢迎。
累牍造句1、写文章要言简意赅,不要拖泥带水,长篇累牍。
2、他这篇作文连篇累牍都是写景喻人,让人看了真觉得乏味。
3、那些连篇累牍的文章读起来很让人头痛,但这本杂志里从头到尾都有非常有趣的漫画,不失为一个补偿。
4、文学家常常连篇累牍地讨论该国的文化传统和文学传统,虽然定义颇多,往往莫衷一是,但是都包含着文化遗产中的社会态度。
5、他那篇文章连篇累牍,看似立论丰富,其实只是废话一堆。
6、她的有生之年尚多,长篇累牍并无妨害。
7、当地的媒体闻讯公司的做法,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
8、那种连篇累牍,不停地重复同一论调的文章,自然容易引起读者的厌烦。
9、长期以来,澳大利亚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常常连篇累牍地讨论该国的文化传统和文学传统,虽然定义颇多,往往莫衷一是,但是都包含着文化遗产中的社会态度。
10、文章应该写得简明扼要,连篇累牍的作品不易受人欢迎。
公牍造句1、生平公牍私函,无一欺饰语,治军行政,务求蹈实,或筹议稍迂,成功转奇,发端至难,取效甚远。
2、教文是我国封建社会公牍文中的一种地方性下行公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功利色彩。
3、书中所集之碑文均为译自元代蒙古语的公牍。
4、拎脚降包或者公牍包时,应当不时地双方轮换着拎,防止争身体的一正累赘太重。
5、勘船公牍备悉,“济远”屡遭指摘,阁下既亲阅,自极切实,希再咨来署并入奏。
6、选介了法制参考书,分为法家著作、法制史料、法律法令、则例章程、会要会典、检验证据、审理判决、监狱囚政、政牍公牍和其他著述十类。
7、久之书至,星使以过期不受,欲索还定金,书估不肯退书,难以口舌争,星使又不欲以购书事起公牍,嘱余受之,而先支薪俸以偿。
8、教文属于公牍文中下行公文的一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功利色彩。
9、帝王、官吏的公牍文书成为巩固统治的有效工具。
10、
凿壁文学网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