杮札的意思 | |
词语 | 杮札 |
解释 | 【意思解释】1.亦作"柹札"。 2.削下的木片。 |
组成 | 杮 - 札 - |
拼音 | [bèi] [zhá] |
单字 |
[杮]:杮fèi 1.削下的木片﹑木皮。 2.谓斫削木材。 3.古数名。,● 杮fèi ㄈㄟˋ◎ 削木头,特指削去木简上的错误。◎ 削下来的木片:“濬造船,其木杮蔽江而下。”● 杮bèi ㄅㄟˋ&l [札]:札 (形声。从木,札声。本义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 同本义 札,牒也。--《说文》 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后汉书·循吏传》 卿有札书。--《汉书·郊祀志上》 上令尚书给笔札。--《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上许,令尚书给笔札。--《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郡国诸户口黄籍,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载名。--《太平御览》 古代公文的泛称 );札书(牒,公文); 札zhá ⒈信件信~。书~。来~收阅。 ⒉〈古〉写字用的木片。 ⒊札子,〈古〉一种公文奏~。论事~子。 札zhā 1.扎;刺。 2.驻扎。 3.站立。 4.见"札客"。 5.见"札地"。,● 札zhá ㄓㄚˊ◎ 古时写字的小木筒:札记。◎ 信件:手札。信札。&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杮札相关的词语
杮札造句 |
杮札相关的成语 | |
重纸累札 | 指很多的纸张。 |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 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
舞词弄札 | 犹言舞文弄墨。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
札手舞脚 | 犹言动手动脚。形容不规矩、不稳重。 |
札手舞脚 | 犹言动手动脚。形容不规矩、不稳重。 |
杮札相关的成语分类
- 形容好纸的成语有哪些_词语
- 形容书店书籍好的成语_词语
- 形容书店特色的成语_词语
- 礼开头的成语接龙_词语
- 什么纸什么字的成语_词语
- zha开头的成语_词语
- 用什么成语形容纸_词语
- 关于形容纸的成语_词语
- 关于形容纸的成语大全_词语
- 包含札字的成语_包含札字的词语
- 包含札字的成语_包含札字的词语
- 包含柯字的成语_包含柯字的词语
- 形容玩弄文字的成语_词语
- 包含札字的成语_包含札字的词语
- 形容男人喜欢看美女的成语或句子_词语
- 包含札字的成语_包含札字的词语
- 形容男人喜欢看美女的成语或句子_词语
- 包含札字的成语_包含札字的词语
杮札相关的词语 | |
本议 | 【意思解释】1.原来的谋划。 2.原来的意见﹑看法。 |
本躯 | 【意思解释】1.原来的身躯。借指本来的面貌﹑身份。 |
本战 | 【意思解释】1.谓战阵的根本。 |
本头钱 | 【意思解释】1.本钱。 |
本缘 | 【意思解释】1.佛教语。由来,缘起。 |
本座 | 【意思解释】1.原来的座位。 |
本途 | 【意思解释】1.犹正道。 2.自身的前途。 |
本缺 | 【意思解释】1.本身所任的官职。 |
本恉 | 【意思解释】1.见"本旨"。 |
璧翣 | 【意思解释】1.古代树在钟鼓横架两角的扇状装饰物。《礼记.明堂位》:"夏后氏之龙簨虡,殷之崇牙,周之璧翣。"郑玄注:"周又画缯为翣,戴以璧,垂五采羽于其下,树于簨之角上。"孔颖达疏:"翣,扇也。言周画缯为扇,戴小璧于扇之上。"《续文献通考.乐》:"元制,建鞞应同一座,通谓之树鼓……又为重斗方盖,并缭以彩缯,四角有竿,各垂璧翣流苏。"亦用为丧葬之饰。即遮护棺柩的掌扇。《礼记.明堂位》:"有虞氏之绥,夏后氏之绸练,殷之崇牙,周之璧翣。"郑玄注:"此旌旗及翣者,皆丧葬之饰。"孔颖达疏:"周之璧翣者,谓周代以物为翣,翣上戴之以璧,陈之而鄣柩车。" |
璧台 | 【意思解释】1.《穆天子传》卷六:"天子乃为之台,是曰重璧之台。"郭璞注:"言台状如垒璧。"后用"璧台"形容华美的高台。 |
璧殿 | 【意思解释】1.用璧玉装饰的豪华宫殿。 |
璧晖 | 【意思解释】1.喻日﹑月的光辉。 |
璧瑗 | 【意思解释】1.泛指玉璧。 |
璧彩 | 【意思解释】1.见"璧采"。 |
璧堂 | 【意思解释】1.辟雍与明堂的并称。辟雍,太学,环之以水,形似璧。明堂,宣明政教的厅堂。 |
璧阴 | 【意思解释】1.光阴。因光阴贵逾金玉,故称。 |
杮札相关的成语补全
杮札相关的成语接龙
杮札相关的标签
杮札相关的句子
杮札其他造句 | |
简札造句 | 1、他原识两个字,心里极灵巧,凡一应紧要文书、词状、简札,着他收的,问起都拿得来,越发喜他有才。 2、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3、陈少卿接过李少送来的东西,是一把玉质的简札,虽然只有一片,但上面写满了道家的符篆。 4、非符箓简札之事,不得妄与;凡陆坛朝叩之次,务积一诚。 5、只是这俊生的简札颇有奇异之处,细看却不似竹制,而是数不清的铁筒编联而成。 6、他准备托人带一封简札给远方的叔叔。 7、原是个读书不就的少年子弟,写得一笔好字,也代做得些书启简札之类,模样俊秀,年纪未上三十岁。 8、犹以去圣既远,经籍散逸,简札错乱,传说纰缪,遂使《书》分为二,《诗》分为三,《论语》有齐、鲁之殊,《春秋》有数家之传。 9、 10、 |
书札造句 | 1、李叔叔很是和蔼地一巴掌拍在我背上,差点把俺拍贴在手中的书札上。 2、李勋和王弘接到了刺史张懿的书札就立刻马不停蹄的来到晋阳,一进刺史府,李勋就问道:“张刺史,朝廷准了没有?”。 3、本书分别介绍了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公文档案、书札、日记、回忆录、笔记、诗歌、传记、报刊,并评论它们的价值,兼及纪传史、年谱、方志及典章制度。 4、内秘书院撰拟致外国往来书札,录各衙门奏疏及皇帝敕谕。 5、在郭昆焘,诸如此类,无非寻常事,亦无意身后声名,所以,满箱书札“为人攫去不置问”,潇洒到无以复加。 6、中国青年报的一个记者说博物院私自出售书札是至今最严重的事情。 7、旁有东宫舍人走来,轻手蹑脚,接过书札,放置太子击案上。[书札造句] 8、死后检其囊箧,有小册作蝇头字,记所阅凡十七官,每官皆疏其阴事,详载某时某地,某人与闻,某人旁睹,以及往来书札、谳断案牍,无一不备录。 9、几年前,我用一批书画家书札、册页与一友人交换到张申府先生旧藏友人书札、柬帖数件;张申府先生的父亲张濂亲手编订的《张氏族谱》一册。 10、李榕《十三峰书屋书札》卷三也讲了一个亲身见闻的故事。 |
大札造句 | 1、看来这些规矩还真是差不多,但是现在成吉思汗的大札撒都没有了。 2、成吉思汗在《大札撒》里讲:“让道路永远畅通无阻,让天空永远湛蓝,让水源永远清澈……让长生天之下的一切生物各享其安……”。 3、适奉大札。 4、唐安面容不动,受了大札,缓缓说道:“孩子,我时日不多,咱们就长话短说吧。 5、我想知道的是,王爷们的领地,权利基础是成吉思汗的大札撒。 6、铁木真崛起,一统蒙古,分封功臣,建怯薛军,制定大札撒。 7、 8、 9、 10、 |
信札造句 | 1、这些简册大都是当时戍守边疆的将士们的日常来往信札,金钱米谷的流水帐目,屯戍机关发放粮饷、兵器、用具的登记簿籍,是十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 2、他的书法作品包括匾额、对联和信札部分。 3、老人送我每一种新出的作品;往还信札四五十通;引荐我结识黄宗英;为拙著撰写书评,等等,这般厚待于我,显然因为我青少年时代也有过十多年的上海时光。 4、汉简内容极其庞杂,(小学生网)涉及文书、簿册、器物、经籍、簿检、计簿、信札、历谱等多方面。 5、披读信札,一种殷切激越之情,溢乎言表。 6、不过只看鲁迅的手稿信札的拍卖并不能窥看名人信札的拍卖行情,由于鲁迅的这类作品存世的并不多,市场表现抢眼属于意料之中。 7、中国文人的回忆文字和他们的信札中,在这一点上便有不同了。 8、日记、信札和传记粗线条地勾画出了那些有趣人物的人生。 9、诱惑,和探险意念。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旅行的要点在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一个好的旅行家决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从何处而来。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 10、谢鑫怀揣着少林的信札带着谢老庄主的嘱咐来到了谢家集,此行的目的表面上是要向师祖报告最近发生的事,其实谢鑫还会做一件连谢老庄主都不知道的事。 |
笔札造句 | 1、尽管一年导一部电影,但他仍不忘给点评其他影片和导演,此外,他还一部接一部电影地采访希区柯克,写下的笔札足有经典名著那样的篇幅。 2、后段则以词和笔札为主,词作为重要的交际应酬工具,发挥着前此诗所具有的功能,从内容到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转换。 3、在纪念馆里我们看到了一些鲁迅的笔札。 4、这时候的嘉靖倒多了一些虚心,见了他的笔札,叹其忠勇,立时擢升为河南道监察御使。 5、一九三四年八月,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了陶菊隐先生的一部时人行集笔札《政海轶闻》。 6、这位杨爷进士出身,工笔札,有口辩,在崇祯帝面前朗朗开言,天文地理五行兵书无所不通,确实唬住了皇帝。 7、终于有时候坐下来看这本附魔笔札了! 8、在笔札上写下言辞,虽然是各种文辞中的下品,但却是治理政事的要务。 9、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小学生网】 10、陈布雷称记室大手笔,近年佐*席司理笔札,许多重要文告和演词,大都出之他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