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文学网

世谚的意思

词语世谚
解释【意思解释】1.俗谚。
组成 - -
拼音 [shì]  [yàn] 
单字 [世]: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世,三十年为一世。--《说文》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论语·子路》 父子相继为世。一代(古礼规定,男子三十岁结婚生孩子,产生新一代) 父子相代为一世。--《字汇》 世室世世不毁也。--《公羊传·文公十三年》 世相朝也。--《周礼·大行人》 昔我先王世后稷。--《国语·周语》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三 世(卋)shì ⒈一生,一辈子人生一~。只有今生今~,既无前~,也无来~。 ⒉父子相继为一世。〈引〉继承~ ~代代。~袭。~禄。~医。 ⒊时代近~。当~。 ⒋全球,天下~界。~人。举~闻名。 ⒌指从先辈起就有交往、友谊~交。~叔。~兄。 ⒍地质年代单位。在"纪"以下,一纪分二、三个"世"早泥盆~。 ⒎ ⒏ ⒐ ⒑ ⒒,● 世shì ㄕˋ◎ 一个时代,有时特指三十年:世代(a.很多年代;b.好几辈子)。世纪(指一百年)。流芳百世。
[谚]:谚 (形声。从言,彦声。本义谚语) 同本义 谚,传言也。字亦作喭。--《说文》 故谚有之曰。--《礼记·大学》 谵有之曰。--《国语·越语》。注谚俗之善谣也。”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左传》 谚曰。--《史记·货殖列传》 又如农谚;谚言(俗语、直语、直接明说的俗话);无知便是福”是个古谚 谚 通唁”。慰问死者家属 谚者,直语也。丧言亦不及文,故吊亦称谚。--《文心雕龙·书记》 谚 粗野不恭 乃逸乃谚,既 谚yàn谚语,社会上流传的简练、通俗、具有固定性的语言民~。古~。,● 谚(諺)yàn ㄧㄢˋ◎ 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常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谚语。俗谚。民
近义词
反义词

世谚相关的词语

世谚造句

世谚相关的成语

生生世世指今生、来世以至永世。
傲睨一世睨:斜视。高傲地旁观,对当代的一切都不看在眼里。形容傲慢自负,目空一切。
阿世盗名阿世:曲意博取世人的欢心。用博取世人的欢心的方法来窃取名誉。
阿世媚俗指曲意迎合当时社会的陈规陋俗。
阿世取容指迎合世俗,取悦于人。
傲世轻物傲世:傲视当世;物:他人或环境。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
敖世轻物敖,通“傲”。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
饱谙世故指对世态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丰富的处世经验。
悲观厌世厌世:厌弃人世。对生活失去信心,精神颓丧,厌弃人世。
饱经世变指经历了许多人世变故。
饱经世故指阅历多,积累了丰富的处世经验。
不经世故经:经历;世故:人情世事的变故。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
不可一世一世:一时。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饱练世故指对世态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丰富的处世经验。同“饱谙世故”。
拔毛济世指受轻微损失而能有利于世人。
百世不磨名垂久远,永不磨灭。
百世不易千秋万代永不改变。
拔山盖世盖世:超越天下人,世上第一。力能拔掉大山,形容力大勇猛,当代无比。
避世金门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避世金马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街谈巷谚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同“街谈巷议”。
俗谚口碑俗:通俗。谚:谚语。口碑:指流传的口头俗语。广泛流传的通俗的谚语和俗语。

世谚相关的成语分类

世谚相关的词语

世儒【意思解释】1.俗儒。 2.指经师。 3.当代的学者。
世器【意思解释】1.经世之才。
世历【意思解释】1.亦作"世历"。时世;世运。 2.世代的经历。
世缘【意思解释】1.俗缘。谓人世间事。
世庙【意思解释】1.世祖庙,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庙。 2.明嘉靖帝为其父兴献王朱佑杬所立之庙。 3.指明世宗朱厚熜。
世谈【意思解释】1.社会舆论。
世论【意思解释】1.当时的舆论。 2.佛教称其他宗教﹑学派言论。
世德【意思解释】1.累世的功德;先世的德行。 2.祖上及本人均有美德的人。
世箴【意思解释】1.世代相传的箴戒。
世路【意思解释】1.人世间的道路。指人们一生处世行事的历程。 2.指宦途。 3.犹世道,指社会状况。 4.世情;世事。 5.世俗。
世荫【意思解释】1.亦作"世荫"。 2.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官爵而得官称世荫。
世势【意思解释】1.社会上的形势。
世瑞【意思解释】1.世间的祥瑞。
世间【意思解释】1.人世间;世界上。
世祸【意思解释】1.世间的祸乱。
世尊【意思解释】1.佛陀的尊称。
世程【意思解释】1.世人的轨范﹑法式。

世谚相关的成语补全

世谚相关的成语接龙

世谚相关的标签

世谚相关的句子

世谚其他造句

后世造句1、《剪灯新话》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也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创作模式与素材。
2、而如果它们真的流传后世了,用它们即可判明古文经和今文经的真伪,何来其后古今经文真伪之争的笔墨官司!
3、这场风暴潮灾害和灾后赈救,也暴露了青岛在灾害预防方面薄弱和灾后赈救的一些不足,为后世以借鉴。
4、惠特比镇因为布拉姆·斯托克著名的吸血鬼故事而名传后世。
5、用道德手段来达到治国安民的目的,对后世封建统治阶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谢林的美学思想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7、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
8、除了奖掖青年诗人以外,张九龄个人的创作实践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9、后世淫邪,增之以郑、卫之音,民弃本趋末,技巧横出,用意各殊,则加雕文刻镂,傅致胶漆丹青、玄黄琦玮之色,以穷耳目之好,极工匠之巧。
10、后世山水画中的青绿山水就是对他这一派画风的延续。
绝世造句1、这个绝世无双的男子啊,他的泪水不因痛苦而流,只为幸福而落。倾宇可知?你一个笑容,是方君乾值得用一生苦痛去守护的。沧海遗墨
2、只是在她绝世的娇颜上,却有着一股凛若冰霜,冷艳严肃之气。
3、巫千雪静静站在那里,幽然若等待绽放的优昙,低调而魅惑,紫纱轻柔,后面的脸浮影若梦,美艳无双中带着清冷,当真绝世独立,风华万千。
4、此外,作为绝世不传的善本书籍《契丹藏》的复刻本,辽金石经更是价值倍增,成为校勘历代木刻藏经字句脱误的最好版本。
5、这个NPC等级非常高,达到了,品阶是绝世级,让目前的玩家难以望其项背。
6、黑*情人节,我揣着“昏天黑地”的思念,带着“黑云压城”的祝愿,越过“黑黑漆漆”的路段,送你“绝世黑人”做晏,愿你黑人享黑色祝福大餐,黑*情人节快乐。
7、遗憾又矛盾的是,这些人真的会堕落到第六级的”江湖走唱”地步,以致世人常无缘见到绝世的佳作,除非你刚好与某个艺术家私下熟识。
8、月琴岛上的绝世美人大路寺智子竟然是“蜂王”?
9、桌子左旁还有位戴着厚厚眼镜的男人,他身旁坐着位艳色绝世明艳端庄的女ren,两人分别是林枫的二叔和二娘了。
10、你是传说那种绝世风光。即使白发苍苍,抬头没有光,得不到也不甘,去遗忘。莫文蔚
离世造句1、一儿童青少精*病学家,早年探求理解她母亲过早离世的原因,现今投身到开发工具启迪他人自杀身亡者对家属的影响。
2、家父的猝然离世留下了尚未完全安排妥当的身后事。
3、据说,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山香客,多在潮音洞前叩求菩萨赐福,也有香客常纵身跃下山崖,舍身离世,藉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4、人出生的时候总是握紧双拳,离世的时候又总是松开双手。天籁纸鸢
5、这广寒宫簇拥在群峰之间,远离世俗,依山傍水,四周的景物也很不凡,万壑争流,千崖竞秀,月落乌啼,花落飘香,层层叠叠罗黛色,山河拥翠弄岚光。
6、真的以为我能闭目不言,早已远离世俗尘缘,真的相信我已超然物外,可将一切烦恼化青烟。西单女孩
7、他过早的离世毁了我们的家。
8、哭,人一出生就开始哭,人的离世更是离不了哭。
9、而那名男子何之章,正是我何家的祖先,一生茕茕孑立,虽才华横溢,写诗无算,却在离世前一一焚毁,留下仅有几首。
10、但是从未谋面的祖父的离世给她带来了巨大的转折。
面世造句1、在过去的两年中,一些新的针对人们身份信息的搜索引擎面世,这些搜索引擎提供了更好的方式来通过名字、代号、特定区域和工作地点来精确搜索到特定人物。
2、中新网电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全球第一个骨痛热症疫苗有望在明年下半年面世。
3、现在,你的小宝宝已经做好了迎接外面世界的准备,他褪落了大多数的胎毛和胎儿皮脂。
4、而在朝花社甫一成立,另一种名为“艺苑朝花”的画集五种就陆续编成面世。
5、一百业内先驱宏耐地板首推星河榆木系列,甫一面世便迎来大批消费者的追捧。
6、但从起有很多关于李群的著作面世。
7、第二卷已经开始努力码字中,由于鄙人先要复习考研,又得忙于工作,第二卷的面世时间无疑会后拖,也请认真看鄙人作品的大大们谅解。
8、他正坐在树荫下的一张行军床上,把玩着一只崭新的诺基亚手机,手机是对外面世界少有的妥协。
9、很长一段时间我把自己关起来,不见任何人,就像把自己装进一个真空的玻璃瓶一样,我可以看见外面世界的色彩斑斓,险象环生,可是我不要自己再踏入那个世界。我蜷缩在小小的蜗居里,一点一点积攒消失殆尽的安全感。
10、我们期待他的新书早日面世。
欺世造句1、不知平日所讲何学,居然欺世盗名。
2、打假第一人王海如此贪名图利!》,文中使用了“地痞无赖”、“欺世盗名”等字眼。
3、以偏激而言,我与祸害异曲同工,但我没他那么彻底,他那根本不叫知白守黑,真真是坐黑更黑。而我也并非什么好人,和世上无数俗人一般,人待我好我便回报,人待我恶我便回恶,哪管那人黑白善恶,哪管那人祸害欺世。周梦
4、好一个‘光说不练的嘴把式’,此话皮里阳秋,已是骂尽了天下欺世盗名之辈。
5、一些贪官“借花献佛”,或是为了盗名欺世,或是为了洗白犯罪行为,或是为了缓解内心的罪恶感,如此而已。
6、这名记者最为人称许的作为,就是曾经连续发表一个月的文章,揭发部分高官欺世盗名的行径。
7、其徒有假其名以欺世者,真可以嘘枯吹生。
8、忙碌之间,有羽扇纶巾,儒雅风流的听客不高兴了,翻着白眼道:“苏诺妹妹,你年纪还小,却不知道,这世上多欺世盗名之徒,可不要轻易被骗了。
9、虚荣搏尽,最终也不过繁华梦一场,盗名欺世者,难逃可悲下场,梦醒举目四看,风光占尽的凤姐也只能黄土掩破席,哀哭向金陵。
10、没想到威震武林的中原武圣周武竟会行钓名欺世这等卑鄙事情,均是以鄙视之目光而视。
农谚造句1、我们中国有句农谚:“不行春风,难得秋雨”。
2、武安山区一带农谚云:六月六,老汉骑驴看谷秀。
3、农谚说得好,“棉田经冬灌,棉桃赛蒜辫”。
4、“采完蒿菜采菱藕,五月下湖捕鱼忙”,湖北龙感湖湖区的这句农谚可以刻画出这个季节的繁忙景象。
5、上周六正值“惊蛰”,此为汉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寓意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农谚中更有“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一说。
6、农谚说,干冬湿年,可是去冬一片雪没下,腊月里只戳了一次淋霜,过年时气温又升高了许多。
7、我们中国有句农谚:“不行春风,难得秋雨”。
8、通过对河北谚语,特别是农谚、风土习俗谚和修养谚的考察来了解历史悠久的燕赵文化。
9、看着看着,冬至就到了,农谚里说“小寒大寒,杀猪过年”。
10、霜降农谚: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霜降后降霜,稻谷打满仓。
俗谚造句1、虽然以俗谚口碑出之,却有妙语连珠的谐音、双关在。
2、唐宋时期也有“夤夜入人家非奸即盗”的俗谚。
3、古罗马有一句著名的俗谚“每一名奴隶都是我们收养的敌人”。
4、红娘讲的这句台词其实是由“夤夜入人家,非奸即盗”的俗谚转变而来,这是很多古典戏曲、小说里都曾引用的俗谚。
5、很少有生命会一无是处吧?民间俗谚说“船破有底,底破有三千钉”,对一条生命而言,“放弃”,永远是一个荒谬邪恶的字眼。张晓风
6、你知道这句俗谚:“有样学样”吧。
7、其他签语种类还包括幽默、励志格言、谜语和中国俗谚的翻译。
8、老爸不用操这份心,女儿我别的不会,探查民情呀,访贫问苦呀和搜罗民俗谚语人情事故杂七落八的差事,我还能揽起来。
9、因为它们的友谊不仅超越了“狗咬耗子多管闲事”的民俗谚语,更是跨越了自然物种间的本性障碍。
10、与杭州张叔训,重庆罗伯昭鼎峙而立,时人有俗谚曰:北方、南张、西蜀罗‘,蜚声海内外。
古谚造句1、你有没有足以维持社会和生态平衡的公众素养?顺便重温一下“安危相易,祸福相生”这句古谚吧。
2、有句古谚曾说,绵羊每叫一声,它就会掉落一口干草。
3、萧逸面无表情,这半年来,他一直表现的可圈可点,试图将少女的注意力转移,却没有半点实质进展,而每次少女不经意间都会提及古谚,这是他最无法容忍的事情。
4、中国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这个古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5、古谚说:“爱屋及乌”。但是,“爱吾及书”这句知却有更深的哲理。
6、中国古谚“好铁不打钉”,川岛重工制钉机正是本着对废旧钢材的利用,简单、快速的挖掘废钢的经济价值。
7、古谚说:“爱屋及乌”。
8、古谚说:“爱屋及乌”,但是,“爱我及书”这句话却有更深的哲理。书是更为牢固和真实的情谊纽带。
9、民间有古谚流传“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
10、古谚有载——好女不嫁马锅头,因马锅头多是狂放不羁,居无定所,长期漂泊在外浪迹天涯。
民谚造句1、这民谚说的是东海上的潮汛,到八月初三这天为最大。
2、这是在猫儿溪村周边村坊广为流传的一句民谚,更是猫儿溪村村民贫困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
3、本文主要介绍了俄罗斯民谚这种民间文学体裁的一些文学特征。
4、至于民谚中所说的兖州石坊,据地方史志记载,也是出自雕刻“节动天褒”坊的李克勤、李克俭兄弟之手。
5、福州有“鼓山戴帽,三日泥道”的民谚是讲峰若云雾密布,则日内将下雨。
6、“早晨地罩雾,尽管晒谷物”,这是一句民谚。
7、老幼屯村有,人,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多,村情复杂,当地曾有“拔不出腿的老幼屯”的民谚。
8、根据的实际以及论证均可证明此民谚的正确性,但是直到一个当地的保护组织才开始记录此现象。
9、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10、襄汾县历史悠久,民间流传着大量传说故事、幽默笑话、歌谣民谚、谜语曲艺以及歇后语等,涌现出许多善说故事的“古话篓子”。
谣谚造句1、而谣谚本身则表现出世俗性和多样性。
2、民间社会村夫野老口耳相传的谣谚,是包含着民间伦理生活真实信息的“活化石”。
3、我从来没有听过这首谣谚,真好听。
4、摘要北朝时期,社会上曾一度流传着大量的时政谣谚。
5、谣谚所传达的伦理观念,既有与官方正统教化伦理高度一致的一面,同时也不乏异质的声音。
6、张颔博闻强记,经史典籍、诗词小说,甚至连一些民谣谚语都能熟读成诵,随口背出。
7、当然,这些不符合历史之处,从整体上来说是无损于谣谚本身的光辉的。
8、这些“活”在人们口头上的古谣谚,清新自然,富有生气,精湛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历史时代,在中国古代文化长河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辉。
9、
10、
凿壁文学网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