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纂的意思 | |
词语 | 嗣纂 |
解释 | 【意思解释】1.继承。 |
组成 | 嗣 - 纂 - |
拼音 | [sì] [zuǎn] |
单字 |
[嗣]:嗣
(形声。从册,从口,司声。册,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的文书。口,下令。甲骨文从大,从子,从册,会意。大子,即嫡长子。本义诸侯传位给嫡长子)
同本义
嗣,诸侯嗣国也。--《说文》
舜让于德,弗嗣。--《书·舜典》
将使嗣位。--《书·舜典序》
又如嗣王(继位之王);嗣君(继位的君主);嗣主(继位的国君);嗣位(继承君位);嗣皇(继位的帝王);嗣圣(新继位的皇帝);嗣临(继登皇位)
继承;接续
嗣,继也。--《尔雅》
禹乃嗣兴。--《书·洪范》。传继也。”
其弟嗣书。--《左传·襄公二十
嗣sì
⒈继承,接续,随后~位。~子。~随。
⒉子孙后~(子孙后代)
⒊,● 嗣sì ㄙˋ◎ 接续,继承:嗣后(以后)。嗣岁(来年)。嗣响(继承前人之业,如回声之相应)。 [纂]:纂 (形声。从糸,算声。本义赤色的丝带) 同本义 纂,似组而赤。--《说文》 锦乡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缕纂以为奉。--《国语·齐语》 又如纂组(赤色绶带。亦泛指精美的织锦) 织物,织品 给张姑娘插在纂儿上。--《儿女英雄传》 又如纂儿(妇女的一种发髻);纂心(妇女发髻的中心部分) 纂 收集;汇集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楚辞·天问》 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韩愈《毛 纂zuǎn ⒈〈古〉赤色的丝带锦绣~组,害女红者也(女红纺织刺绣的女工)。 ⒉收集,编辑编~。 ⒊集中~集。,● 纂zuǎn ㄗㄨㄢˇ◎ 搜集材料编书:纂修(a.编纂,亦指做这方面工作的人;b.继承并加强修养、治理)。纂绣(编织和刺绣)。纂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嗣纂相关的词语
- 储嗣
- 出嗣
- 传嗣
- 承嗣
- 不嗣
- 报嗣
- 辅嗣
- 乏嗣
- 匪嗣
- 法嗣
- 归嗣
- 广嗣
- 根嗣
- 孤嗣
- 国嗣
- 过嗣
- 还嗣
- 皇嗣
- 洪嗣
- 苗嗣
- 纂纂
- 抄纂
- 创纂
- 参纂
- 编纂
- 改纂
- 古文辞类纂
- 都纂
- 记纂
- 露纂雪钞
- 露钞雪纂
- 论纂
- 排纂
- 入纂
- 诗纂
- 拾纂
- 梳纂
- 嗣纂
- 杂纂
- 纂绣
嗣纂造句 |
嗣纂相关的成语 | |
克嗣良裘 | 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同“克绍箕裘”。 |
露钞雪纂 | 指勤于收辑抄录,昼夜寒暑不停。 |
露纂雪钞 | 指勤于收辑抄录,昼夜寒暑不停。同“露钞雪纂”。 |
嗣纂相关的成语分类
嗣纂相关的词语 | |
嗣爵 | 【意思解释】1.承袭爵位。 |
嗣兴 | 【意思解释】1.继承并振兴。 |
嗣翰 | 【意思解释】1.谓书画传承。 |
嗣适 | 【意思解释】1.承嗣的嫡子。 |
嗣业 | 【意思解释】1.继承基业或事业。 |
室学 | 【意思解释】1.谓在家中向人请教和学习。有别于正式从师求学。 |
室族 | 【意思解释】1.犹家族。 |
室徒四壁 | 【意思解释】1.犹言室内空无一物。喻贫穷。 |
室舍 | 【意思解释】1.房屋;住所。 2.指鸟之窝巢。 |
室宅 | 【意思解释】1.房舍住宅。 |
室不崇坛 | 【意思解释】1.谓室不高其基。喻不崇尚奢华。 |
召擢 | 【意思解释】1.召回擢用。 |
召庙 | 【意思解释】1.蒙古族喇嘛教的寺庙。 |
召箕 | 【意思解释】1.谓召请箕仙问吉凶的一种迷信活动。 |
召辟 | 【意思解释】1.征召未仕的士人为官。 |
召试 | 【意思解释】1.皇帝召来面试。为封建时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特殊方式。 |
召置 | 【意思解释】1.亦作"召寘"。 2.延揽来给予安置。 |
嗣纂相关的成语补全
嗣纂相关的成语接龙
嗣纂相关的标签
嗣纂相关的句子
嗣纂其他造句 | |
嗣母造句 | 1、恰在此时,袁世凯的嗣母听说亲爱的嗣儿在外面惹了事,吓得旧病复发,发函催其速回。[小学生网] 2、嗣母的教育,对幼年周*来的性格形成和文化修养,影响异常深刻。 3、七年之后,袁保庆病逝,袁世凯和嗣母扶柩回到项城老家。 4、从介绍中我们得知,周*来的成长经历极不平凡,是在他的嗣母陈氏的教育培养下长大成*。 5、叔母即嗣母陈氏,是受过教育的女子,在我时就常给我讲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缘》等唱词。 6、这位嗣母和丈夫的表妹交情极好,情谊深不愿分离,常同居。 7、周*来生母、嗣母相继去世,而周*来又要离家读书,两个弟弟无人照管,只好将的小弟弟周恩寿送去十四姨娘家,请十四姨娘代为抚养了两年。 8、以女之父母为父母,所生子女从母姓,承嗣母方宗祧。 9、正是在这最初的劳动实践中,他悟出了嗣母所教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伟大。 10、张华国说,王士珍故居对面的王氏双节祠是为王士珍的嗣母刘太夫人和生母丁太夫人所立,如今早已破败不堪,需要投入资金对其进行修缮。 |
后嗣造句 | 1、盖高氏累世积德行仁,流泽既远且厚,而太君尢以节孝著,宜乎后嗣之蕃殖而多贤也。 2、今天越南的无数组织声称自己是他们的直接后嗣和继承者。 3、稍后,朱元璋还宣布以后嗣君不许议置丞相,大臣如敢奏请者,处以重刑,并立为祖训。 4、据传媒报道,包先生为北宋名臣包拯之后世昆孙,前有先贤,后嗣岂弱,所谓将门出虎子,是此道理也,总之,亦为一句话,创业起家,此是为英雄也。 5、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神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 6、在日本期间,宗亲会以其妻朱丽叶“无后嗣”为由,劝李玖离婚。 7、顾建生有三子,长子顾省,史籍无考,且无后嗣。 8、孔令侃在纽约去世,年,无后嗣。 9、‘礼又是为政者不可须臾或离的大经大法,《左传》隐公十一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10、英国继承法规定王位由国王长子继承,如果国王长子死亡则由其后嗣继承。 |
继嗣造句 | 1、夫君放心,莺儿不是那不知本分的妒妇,为夫君广求淑垦、以丰继嗣是为正妻的职责,只要你不喜新厌旧、见异思迁,婷儿也就知足了。 2、还是为选择宗室为继嗣的事吧?此乃忠臣之言。 3、她先行祭祀高禖,异常地郑重其事,因她内心里期盼着张嫣早日生出个男丁来,日后好继嗣帝业,世世相传。 4、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 5、青龙四年陈群去世,陈泰继嗣,被封列侯。 6、壮族的花婆神话,以花为始源,解决了个体与族类灵魂的栖居问题;其人类繁衍的继嗣链接,蕴含着深刻的生命循环原理。 7、进宫继嗣为帝,但那毕竟只是在小范围内宣布,还没有明发上谕,与现在的情形相比,还不完全是一码事。 8、廷尉致其大逆罪,以为比上夷狄,欲绝继嗣之端,背畔天子,私为定陶王。 9、于是写下一纸奏书,请田客交给汉成帝,那奏书中写道:陛下未有继嗣,子无贵贱,唯留意。 10、“母系制”,从血缘继嗣按母系确认的本义上说,人类学的经验事实并不支持它具有普遍性。 |
嗣承造句 | 1、忠于周礼,维护正被严重破坏的国家根本的嗣承制度,不愿对“礼坏乐崩”的局面推波助澜。 2、因为老王千秋万岁之后,太子登基称帝,嗣承大统,自属当然。 3、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命年仅的载湉继清文宗为子,次年嗣承皇位,年号光绪。 4、鲍氏在扬州经商多年,仅鲍志道就曾任两淮总商达之久,后其长子漱芳又嗣承淮南总商,并兼淮北盐务。 5、祭扫何须攀奢靡,嗣承贵在意念中。 6、 7、 8、 9、 10、 |
嗣子造句 | 1、皇帝的嗣子急于继承皇位,竟然发动了叛乱。 2、他以宇文泰嗣子宇文觉幼弱,想乘宇文泰的权势和影响尚存时早日夺取政权,因迫使西魏恭帝禅位于周。 3、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 4、尽管如此,但由于每一个人的孩子都是他的嗣子及继承者,因此遗嘱也就毫无必要了。 5、这样,你死了就有儿女送终,就有嗣子继承了。 6、荷香深知自己难能为宋家生一男半女,自知不足,故对嗣子关佑特别关爱,对诸多子侄的抚养照料是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其付出的劳动,是惊人的多。 7、自己是嗣子,对家族的财产,拥有第一继承权,而陈阡再能干,也只是一个庶子。 8、大臣们提出的最佳方案,是由他的大伯父即道光长子奕纬之孙溥伦作为他的嗣子,由其即位。 9、我没儿子,就从大哥家过继了一个嗣子。 10、嗣子就是嗣子,不仅比不上嫡生子,还不如一个老女婿,李经方的心中涌起一丝悲哀,眼中射出怨毒的目光,咬牙切齿:你不仁,别怪我不义。 |
修纂造句 | 1、方志修纂大多采用自上而下的官修形式,统一的编纂体例,在编修中重视援引国史编纂的方法和要求。 2、把家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珍贵,四代人修纂和保存了清朝末年。 3、先后任翰林院修纂、军机处章京、右春坊右中允等职。 4、今年,第四次修纂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 5、这些著作的修纂意义不只在于为皇帝歌功颂德,更为后人提供统治的样板。 6、介绍了广西历代地方志的修纂概况,分析了广西历代方志的价值,并讨论了广西历代方志的整理与保护问题。 7、芜湖县编修方志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前后修纂志书。 8、 9、 10、 |
纂辑造句 | 1、成,无逾数年,今熹庙七载,书不过八十余卷,翰林有起居之职,六曹有章奏之抄,内阁有票拟之籍,纂辑磨对,企待九年,何徇何疑,坐成废阁,此固非一改一事之偷惰。 2、所纂辑《骨董琐记》、《骨董续记》、《骨董三记》涉及金石、书画、陶瓷、雕绣,其中记明清两代朝章国故、遗闻轶事,尤为详备。 3、武夷山人徐表然德望甫纂辑,邑人孙世昌登云甫劂梓。 4、天子新祚……纂辑《中鉴录》三册寄麟阳世丈。 5、因特就各国政体荟萃,编为《欧美政治要义》一书,酌派妥员,专司纂辑,去其繁杂,撷其精华,是以于政治大端业已粲然具备。 6、魏忠贤为了加速陷害东林党人,开馆纂修《三朝要典》,在霍维华的基础上纂辑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有关三大案的档案资料,加上案语而成。 7、此《唐六典》一书,系唐玄宗时,大体依唐代现行法规而纂辑,可说是当时的具体事实与现行制度,与本之理想和希望者不同。 8、一是学术性专著,二是诗文集,三是读书笔记,四是文献史料的纂辑,五是古代文献的校订、注释、评述等等。 9、 10、 |
纂修造句 | 1、史学家魏澹、王劭、牛弘等对纂修前代史和当代史做了大量工作。 2、魏忠贤为了加速陷害东林党人,开馆纂修《三朝要典》,在霍维华的基础上纂辑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有关三大案的档案资料,加上案语而成。 3、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毕生致力于讲学、著述和纂修史志。 4、在校勘过程中,经总纂修纪晓岚复勘过的文津阁藏本竟查出谬误之书,坊本抵换的,文字有误的条,而其余六阁藏书也大抵如此。 5、“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重视族谱的纂修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现象。 6、嘉靖二十年,杨慎应四川巡抚刘大谟之邀回成都纂修省志。 7、论述了该志之纂修过程及其内容、特点和价值。 8、为整理、保存、继承、利用通江地区的资源遗产,通江街道以经世致用为出发点,发动社会力量,广征博采,启动新一轮史志编纂修改工作。 9、凡例部分,以经为单位,分析了御纂诸经纂修的纲领和宗旨。 10、举子科场写诗作赋,既要牢记字韵,又不能犯讳,这就催生了韵书的纂修。 |
纂修造句 | 1、“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重视族谱的纂修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现象。 2、史学家魏澹、王劭、牛弘等对纂修前代史和当代史做了大量工作。 3、明代纂修的历朝实录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4、第一部分,考述清代的赋役全书的纂修过程及其地位。 5、论述了该志之纂修过程及其内容、特点和价值。 6、凡例部分,以经为单位,分析了御纂诸经纂修的纲领和宗旨。 7、纂修方志是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8、魏忠贤为了加速陷害东林党人,开馆纂修《三朝要典》,在霍维华的基础上纂辑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有关三大案的档案资料,加上案语而成。 9、纂修官按纂修凡例加以选编,以编年体详尽记载皇帝的用人行政和朝章国故。 10、在校勘过程中,经总纂修纪晓岚复勘过的文津阁藏本竟查出谬误之书61部,坊本抵换的5部,文字有误的1000余条,而其余六阁藏书也大抵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