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纂的意思 | |
词语 | 抄纂 |
解释 | 【意思解释】1.抄录编纂。 |
组成 | 抄 - 纂 - |
拼音 | [chāo] [zuǎn] |
单字 |
[抄]:抄
(形声。从手,少声。本义叉取)
同本义
掠取,抢掠
抄写
搜查并没收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抄籍(抄没并登记归公);抄没(查抄没收)
从侧面绕过去
两手交叉在胸前或背后插在袖筒里
顺手牵羊拿走
抄 chāo
①写~作业、~书本。
②照着别人的作品、作业等写下来当做自己的~袭。
③搜查并没收~家。
④从侧面或较近的路过去~近路走。
⑤两手在胸前相互地插在袖筒里~着手。
⑥同'绰
①'。
【抄本】抄写的书本。宋代以前,书本全靠手抄,宋代以后,雕版印刷盛行,但少数流传面不广的书仍以抄本形式流传。
【抄袭】
①把别人的作品或语句抄来当作自己的。
②机械地沿用别人的经验、方法等。
③(军队)绕道袭击敌人。
抄chāo
⒈誊写~写。照~。
⒉掠夺,搜查~家。~身。
⒊用瓢或勺取物。
⒋从侧面过去~近路。~到敌人后面去。
⒌拿起~起车把。
⒍
①抄别人的文章、作品等当作自己的。
②死板的沿用别人的经验、方法等。
③,● 抄chāo ㄔㄠˉ◎ 誊写,照原文写:抄本。抄写。抄袭。传抄 [纂]:纂 (形声。从糸,算声。本义赤色的丝带) 同本义 纂,似组而赤。--《说文》 锦乡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缕纂以为奉。--《国语·齐语》 又如纂组(赤色绶带。亦泛指精美的织锦) 织物,织品 给张姑娘插在纂儿上。--《儿女英雄传》 又如纂儿(妇女的一种发髻);纂心(妇女发髻的中心部分) 纂 收集;汇集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楚辞·天问》 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韩愈《毛 纂zuǎn ⒈〈古〉赤色的丝带锦绣~组,害女红者也(女红纺织刺绣的女工)。 ⒉收集,编辑编~。 ⒊集中~集。,● 纂zuǎn ㄗㄨㄢˇ◎ 搜集材料编书:纂修(a.编纂,亦指做这方面工作的人;b.继承并加强修养、治理)。纂绣(编织和刺绣)。纂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抄纂相关的词语
- 闹抄抄
- 抄掠
- 抄本
- 抄击
- 抄撮
- 抄集
- 抄胥
- 抄身
- 抄札
- 抄窃
- 抄总儿
- 抄擿
- 抄暴
- 抄截
- 抄盗
- 抄敚
- 抄纸
- 抄事
- 抄没
- 抄更纸
- 纂纂
- 抄纂
- 创纂
- 参纂
- 编纂
- 改纂
- 古文辞类纂
- 都纂
- 记纂
- 露纂雪钞
- 露钞雪纂
- 论纂
- 排纂
- 入纂
- 诗纂
- 拾纂
- 梳纂
- 嗣纂
- 杂纂
- 纂绣
抄纂造句 |
抄纂相关的成语 | |
东抄西袭 | 胡乱抄袭别人的文章。 |
露钞雪纂 | 指勤于收辑抄录,昼夜寒暑不停。 |
露纂雪钞 | 指勤于收辑抄录,昼夜寒暑不停。同“露钞雪纂”。 |
抄纂相关的成语分类
- 形容文学上抄袭的成语_词语
- 形容抄袭特别快成语_词语
- 形容抄袭得法的成语_词语
- 形容没有抄袭的成语_词语
- 形容抄袭都不会的成语_词语
- 形容抄袭文章的成语_词语
- 形容抄袭别人作品成语_词语
- 形容模仿抄袭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品牌抄袭的成语_词语
- 形容抄袭别人的成语_词语
- 包含钞字的成语_包含钞字的词语
- 包含纂字的成语_包含纂字的词语
- 包含钞字的成语_包含钞字的词语
- 包含纂字的成语_包含纂字的词语
抄纂相关的词语 | |
抄断 | 【意思解释】1.抄袭截断。 |
抄点 | 【意思解释】1.查点。 |
抄检 | 【意思解释】1.抄查。 |
抄録 | 【意思解释】1.抄写。 |
抄数 | 【意思解释】1.犹查点。 |
抄撰 | 【意思解释】1.抄集编撰。 |
抄夺 | 【意思解释】1.亦作"抄敚"。 2.抢劫掠夺。 |
抄虏 | 【意思解释】1.抢劫虏掠。 |
抄抢 | 【意思解释】1.劫掠,抢夺。 |
抄道 | 【意思解释】1.近便的路。 |
抄报 | 【意思解释】1.朝廷的官报。 2.抄录呈报。 |
憃弱 | 【意思解释】1.愚笨懦弱。 |
怆怀 | 【意思解释】1.悲伤。 |
抄家 | 【意思解释】1.搜查并没收家产。 |
抄空儿 | 【意思解释】1.钻空子。 |
抄直 | 【意思解释】1.犹近便。 |
抄刼 | 【意思解释】1.见"抄劫"。 |
抄纂相关的成语补全
抄纂相关的成语接龙
抄纂相关的标签
抄纂相关的句子
抄纂其他造句 | |
手抄造句 | 1、据悉,这次抢救整理过程中还发现,一些老弦友还珍藏着手抄的过支曲簿,成为无价的“传家宝”。 2、考古出土手抄《彩侠满天》,碎如蝶飞,彩侠之一的黑侠,竟是鼎鼎大名的包拯! 3、是的,我们六年级的同学设计的手抄报同样精彩。 4、手抄经文是一个辛苦费力的过程,印刷上的速记法因而受到鼓励。 5、原来,该团伙内每个负责打电话的成员,都手抄有一份标准格式的“台词”,在电话诈骗时照着读。 6、欧阳震华以为陈康杰写的是中文书,谁知道给的是一本英文小说的手抄稿,还没惊讶出来,陈康杰就转身走了,所有的疑问只能等看了小说之后明天慢慢问了。 7、时间的碎片仿佛揣在兜里的图钉,在你冷不丁下意识恐惧或者畏缩的时候把手抄回口袋时,狠狠地刺你一下。郭敬明 8、秦淡月的第一感觉就是有贼闯进别墅来了,惊慌之下随手抄起放在墙壁上做装饰用的一根棒球棒很警惕的看着窗外。 9、对此持怀疑态度的人应该注意到,印刷机对于中世纪手抄业带来的影响其实也是与此类似的一种发展。 10、这使得一本书可以无限量地反复复制,迅速将知识传遍世界,而不是耗时耗力地为少数人手抄一些副本。 |
小抄造句 | 1、成才他高中毕业,可他不好好温课,初中他尽打我小抄。 2、再爆出他抛弃过那么几个女朋友,上学时候打过小抄儿做过弊,和人干过架,开车违过章,能引起全民大讨伐就再好不过了……”。 3、“大家看我,没有稿子,也没有小抄儿。 4、合理收税,兴修水利,发展运输,弘扬文化,让不会念经的和尚去干活儿,高考不准带小抄儿……之后——活活累S。 5、孩子显然非常快活,嘴里吹着口哨,背上小抄网,小心翼翼地捧着玻璃瓶回家。 6、她明明亲眼看到这家伙在抄小抄,赶他出去,完全是出于公心,可是被他几句话一说,反倒成了自己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冤枉他一样。 7、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身为中国人,何必要学外国话?语文生物和地理,不如小说和漫画;考试不好打小抄,骗了老师骗爸妈;骗来骗去骗自己,不如现在抓一抓。 8、一个知识点,只要小抄一提醒,答题就会行云流水,文不加点。 9、这种小抄中,不但有原文,还有详细的译注,甚至还有各种作文提示,实在是舞弊取巧的利器。 10、所以,县委*记打小抄,真不是一个工作不细的问题,绝对是官品问题,更是人品问题。 |
传抄造句 | 1、“千部一腔,千人一面”,陈陈相因,辗转传抄,成了公式化、概念化、模式化的渊薮,成了描绘社会生活、刻划人物形象的严肃的文学作品的可怕杀手。 2、这本书在传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讹夺。 3、这部书的校勘实在太差,再加以辗转传抄,以致于鲁鱼帝虎,错误百出。 4、文本传播的方式主要有传抄、刊售、租赁借阅,其中最主要的方式为刊售。 5、它的风格和内容感人至深,以至于在医院里广为传抄、人手一份。 6、单项智能电表远传抄表系统应实现以下功能:数据采集、电量预置功能,开关机功能和掉电保护功能。 7、几个月前,一张照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各大娱乐杂志和网络上被传抄。乍一听,你也许会觉得这简直是莫名其妙。 8、两书在叙述上颠倒了一下,即使不是传抄之误或笔误,也很难说有优劣之分。 9、到后来这份谱册干脆从地下转为公开,人人传抄,洛阳纸贵,真是武林中古今未有的奇观。 10、由于该篇在传抄过程中部分内容散佚,因此其补文、引文的真伪以及主旨的探求在“龙学”界颇有争议。 |
照抄造句 | 1、如果,中国诗歌只照抄照搬西方流派或主义,而没取其精髓弃其糟粕,又怎能繁荣?怎么崛起? 2、如果盲目地东施效颦,简单移植,照抄照搬,只能食洋不化、水土不服,甚至误入歧途。 3、的笔者,原封不动的照抄,我感到有些震惊,希望相关网站,可以妥善处理。 4、山西交城县委*记李志安县委*记照抄市委*记讲话近日,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委*记讲话稿抄袭遭网民举报。 5、但是,沉默权制度有利有弊,完全照搬照抄或者全盘否定都是偏颇的。 6、崇尚火力制胜的陈安,将北洋新军营制饷章照搬照抄的同时,大量套入曾国藩湘军治军理念,强调稳扎稳打,递次推进。 7、有些文章不过是人云亦云,照搬照抄,如同以手加额,毫无价值。 8、但是,有些时候,研究人员在屏幕上键入单词时会出现错误,学生们从来都是照抄不误。 9、她们所知道的全部就是“鹦鹉学舌”似地照抄照搬而己。 10、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模式,我们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改革之路。 |
罚抄造句 | 1、毁掉一首诗歌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去让学生罚抄! 2、学生上课迟到被罚抄千遍“biang”字。 3、坐到那张桌子那儿去,把‘我闯红灯了’罚抄五百遍。 4、最近,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的一些学生因为上课迟到,被辅导员罚抄“biang”字。 5、那天后来,我和兰灯两人在慧净师傅的禅院里罚抄《阿含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和《大般涅槃经》。 6、近日西安中学学生称因背诵不过关,一天之内被老师罚抄课文过万字,年级中有同学已被累计罚抄写课文。 7、罚抄是一种惩罚,一种老师要求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抄写同一个句子。 8、事实上,第一个迟到被罚抄的同学在抄写了之后,向老师提出减免申请,最后在保证不再迟到的前提下,没有继续抄下去,而且这名学生也没有再迟到过。 9、 10、 |
修纂造句 | 1、方志修纂大多采用自上而下的官修形式,统一的编纂体例,在编修中重视援引国史编纂的方法和要求。 2、把家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珍贵,四代人修纂和保存了清朝末年。 3、先后任翰林院修纂、军机处章京、右春坊右中允等职。 4、今年,第四次修纂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 5、这些著作的修纂意义不只在于为皇帝歌功颂德,更为后人提供统治的样板。 6、介绍了广西历代地方志的修纂概况,分析了广西历代方志的价值,并讨论了广西历代方志的整理与保护问题。 7、芜湖县编修方志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前后修纂志书。 8、 9、 10、 |
纂辑造句 | 1、成,无逾数年,今熹庙七载,书不过八十余卷,翰林有起居之职,六曹有章奏之抄,内阁有票拟之籍,纂辑磨对,企待九年,何徇何疑,坐成废阁,此固非一改一事之偷惰。 2、所纂辑《骨董琐记》、《骨董续记》、《骨董三记》涉及金石、书画、陶瓷、雕绣,其中记明清两代朝章国故、遗闻轶事,尤为详备。 3、武夷山人徐表然德望甫纂辑,邑人孙世昌登云甫劂梓。 4、天子新祚……纂辑《中鉴录》三册寄麟阳世丈。 5、因特就各国政体荟萃,编为《欧美政治要义》一书,酌派妥员,专司纂辑,去其繁杂,撷其精华,是以于政治大端业已粲然具备。 6、魏忠贤为了加速陷害东林党人,开馆纂修《三朝要典》,在霍维华的基础上纂辑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有关三大案的档案资料,加上案语而成。 7、此《唐六典》一书,系唐玄宗时,大体依唐代现行法规而纂辑,可说是当时的具体事实与现行制度,与本之理想和希望者不同。 8、一是学术性专著,二是诗文集,三是读书笔记,四是文献史料的纂辑,五是古代文献的校订、注释、评述等等。 9、 10、 |
纂修造句 | 1、史学家魏澹、王劭、牛弘等对纂修前代史和当代史做了大量工作。 2、魏忠贤为了加速陷害东林党人,开馆纂修《三朝要典》,在霍维华的基础上纂辑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有关三大案的档案资料,加上案语而成。 3、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毕生致力于讲学、著述和纂修史志。 4、在校勘过程中,经总纂修纪晓岚复勘过的文津阁藏本竟查出谬误之书,坊本抵换的,文字有误的条,而其余六阁藏书也大抵如此。 5、“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重视族谱的纂修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现象。 6、嘉靖二十年,杨慎应四川巡抚刘大谟之邀回成都纂修省志。 7、论述了该志之纂修过程及其内容、特点和价值。 8、为整理、保存、继承、利用通江地区的资源遗产,通江街道以经世致用为出发点,发动社会力量,广征博采,启动新一轮史志编纂修改工作。 9、凡例部分,以经为单位,分析了御纂诸经纂修的纲领和宗旨。 10、举子科场写诗作赋,既要牢记字韵,又不能犯讳,这就催生了韵书的纂修。 |
纂修造句 | 1、“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重视族谱的纂修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现象。 2、史学家魏澹、王劭、牛弘等对纂修前代史和当代史做了大量工作。 3、明代纂修的历朝实录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4、第一部分,考述清代的赋役全书的纂修过程及其地位。 5、论述了该志之纂修过程及其内容、特点和价值。 6、凡例部分,以经为单位,分析了御纂诸经纂修的纲领和宗旨。 7、纂修方志是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8、魏忠贤为了加速陷害东林党人,开馆纂修《三朝要典》,在霍维华的基础上纂辑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有关三大案的档案资料,加上案语而成。 9、纂修官按纂修凡例加以选编,以编年体详尽记载皇帝的用人行政和朝章国故。 10、在校勘过程中,经总纂修纪晓岚复勘过的文津阁藏本竟查出谬误之书61部,坊本抵换的5部,文字有误的1000余条,而其余六阁藏书也大抵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