洊陟的意思 | |
词语 | 洊陟 |
解释 | 【意思解释】1.荐举提升。 |
组成 | 洊 - 陟 - |
拼音 | [jiàn] [zhì] |
单字 |
[洊]:洊jiàn 1.一次又一次;再次。 2.荐举提升。,● 洊jiàn ㄐㄧㄢˋ◎ 古同“荐”,再;屡次,接连。 [陟]:陟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阜,从步。左边是山坡,右边是两只向上的脚,表示由低处向高处走。本义由低处向高处走;升;登高) 同本义,与降”相对 陟,登也。--《说文》 陟,陞也。--《尔雅》 陟降庭止。--《诗·周颂·闵予小子》 汝陟帝位。--《虞书》 省幽明以黜陟。--张衡《东京赋》 陟彼崔嵬。--《诗·周南·卷耳》 人陟降大艰。--柳宗元《井铭并序》 又如陟屺(登屺山。比喻思念母亲。屺,无草木的山);陟岵(登岵山。比喻思念父亲。岵,草木繁茂的山) 登程,上路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 陟zhì ⒈登,上~山。 ⒉提升。 陟dé 1.得,应验。,● 陟zhì ㄓˋ◎ 登高:陟山。◎ 晋升,进用:黜陟(指官吏的进退升降)。“陟罚臧否,不宜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洊陟相关的词语
- 洊登
- 洊饥
- 洊历
- 洊保
- 洊迭
- 洊擢
- 洊岁
- 洊密
- 洊至
- 洊跻
- 洊膺
- 洊臻
- 洊经
- 洊雷
- 洊逼
- 洊陟
- 洊迫
- 洊升
- 绌陟
- 超陟
- 斥陟
- 黜陟
- 黜幽陟明
- 黜陟幽明
- 扳陟
- 跋陟
- 登陟
- 隮陟
- 降陟
- 跻陟
- 践陟
- 进陟
- 稽陟
- 洊陟
- 攀陟
- 搴陟
- 乔陟
- 迁陟
洊陟造句 |
洊陟相关的成语 | |
陟岵陟屺 | 陟:登、升;岵:有草木的山;屺:无草木的山。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 |
陟岵陟屺 | 陟:登、升;岵:有草木的山;屺:无草木的山。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 |
黜幽陟明 | 指黜退昏愚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官员。 |
黜陟幽明 | 指黜退昏愚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官员。 |
登山陟岭 | 陟:蹈、踏。即翻山越岭。形容旅途艰辛劳累。 |
陟罚臧否 | 赏罚褒贬。 |
陟岵瞻望 | 陟:登、升;岵:有草木的山。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 |
陟罚臧否 | 赏罚褒贬。 |
陟岵瞻望 | 陟:登、升;岵:有草木的山。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 |
洊陟相关的成语分类
- 包含岵字的成语_包含岵字的词语
- 包含屺字的成语_包含屺字的词语
- 包含岵字的成语_包含岵字的词语
- 包含屺字的成语_包含屺字的词语
- 形容努力晋升的成语_词语
- 形容高官形象的成语_词语
- 形容职位晋升的成语_词语
- 什么幽什么什么的成语_词语
- 什么什么幽什么的成语_词语
- 什么什么什么幽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好官员的成语_词语
- 形容有机会晋升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地方官员成语_词语
- 形容男官员的成语_词语
- 形容皇帝贤明的成语_词语
- 形容老板贤明的成语_词语
- 形容高官形象的成语_词语
- 形容智慧贤明的成语_词语
- 形容职位晋升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君主贤明的成语_词语
- 什么幽什么什么的成语_词语
- 什么什么幽什么的成语_词语
- 什么什么什么幽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好官员的成语_词语
- 关于登山的唯美成语_词语
- 形容旅途劳累的样子的成语是什么成语_词语
- 包含陟字的成语_包含陟字的词语
- 包含岵字的成语_包含岵字的词语
- 包含岵字的成语_包含岵字的词语
洊陟相关的词语 | |
减黜 | 【意思解释】1.犹裁减。 |
减薄 | 【意思解释】1.亦作"减薄"。 2.降低;减弱。 |
减彻 | 【意思解释】1.犹裁减。 |
减贱 | 【意思解释】1.降价。 |
减漕 | 【意思解释】1.减少漕运。 |
减瘦 | 【意思解释】1.消瘦。 |
减算 | 【意思解释】1.缩短寿命。 |
减毁 | 【意思解释】1.亏损。 |
减贾 | 【意思解释】1.见"减价"。 |
减笔 | 【意思解释】1.减省笔划。 |
减动 | 【意思解释】1.犹减却。 |
减衰 | 【意思解释】1.亦作"减衰"。 2.下降,衰退。 |
减息 | 【意思解释】1.减少停止。 2.降低利息。 |
减约 | 【意思解释】1.俭省节约。 |
减降 | 【意思解释】1.减轻降低。 |
洊迫 | 【意思解释】1.连续不断的威逼。 |
洊升 | 【意思解释】1.亦作"洊升"。 2.被荐举提升。 |
洊陟相关的成语补全
洊陟相关的成语接龙
洊陟相关的标签
洊陟相关的句子
洊陟其他造句 | |
陟罚造句 |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 2、可见,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这一法治原则自古到今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陟罚臧否,本是星君掌管之事,交给星君做主最好不过。 5、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6、城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背后告密者,及为忠善者,宜付云长,论其刑赏,以昭学生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8、 9、 10、 |
陟罚造句 |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 2、可见,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这一法治原则自古到今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陟罚臧否,本是星君掌管之事,交给星君做主最好不过。 5、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6、城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背后告密者,及为忠善者,宜付云长,论其刑赏,以昭学生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8、 9、 10、 |
陟罚造句 |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 2、可见,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这一法治原则自古到今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陟罚臧否,本是星君掌管之事,交给星君做主最好不过。 5、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6、城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背后告密者,及为忠善者,宜付云长,论其刑赏,以昭学生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8、 9、 10、 |
黜陟幽明造句 | 1、“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说的就是通过考核对领导干部进行资格筛选。 2、自敷奏以言,明试以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始于《舜典》。 3、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分北三苗。 4、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 5、“黜陟幽明承宣庶绩念念存戴高履厚,权衡淮海镇守名邦时时思利国泽民。 6、惟时亮天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7、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8、“立诽谤之木,申命九官,黜陟幽明。 9、黜陟幽明,承宣庶绩,念念存戴高履厚,更须持茹檗尝冰。 10、三载考绩,黜陟幽明,斯则先王之令典,政道之通塞。 |
黜陟造句 | 1、三载考绩,黜陟幽明,斯则先王之令典,政道之通塞。 2、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分北三苗。 3、清代职方“掌天下舆图,以周知险要,叙功核过以待赏罚黜陟”。 4、“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说的就是通过考核对领导干部进行资格筛选。 5、赵启霖着即行革职,以示惩做,朝廷赏罚黜陟,一秉大公。 6、“黜陟幽明承宣庶绩念念存戴高履厚,权衡淮海镇守名邦时时思利国泽民。 7、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8、博者不限人数,依序掷骰比色,以定进退黜陟,亦有筹码投注,至终局而分胜负、定输赢。 9、“立诽谤之木,申命九官,黜陟幽明。 10、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