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 | |
汉 字 | 讼 |
讼的拼音 | sònɡ |
讼的繁体 | 詀 |
讼的分类 | 通用字、次常用字 |
讼的笔画 | 6 |
讼的笔顺 | 丶フノ丶フ丶 |
讼的部首 | 讠 |
讼的解释 | 讼 (形声。从言,公声。从言的字与讲话有关。本义争论) 同本义 讼,争也。…以手曰争,以言曰讼。--《说文》 讼不亲也。--《易·杂卦》 饮食必有讼。--《易·序卦》 会礼之家,名为聚讼。--《后汉书·曹褒传》 又如聚颂纷纭;讼辩(争辩);讼斗(争斗);讼怨(争吵怨恨);讼直(申辩是非曲直);讼争(争辩,争吵);讼罪(争辩无罪);讼曲(争论是非曲直) 打官司 讼,《六书故》争曲直于官有司也。--《正字通》 争罪曰狱,争财曰讼。--《周礼·地官》注 有狱讼者。--《周礼·大 讼sòng ⒈争论,争辩辩~。聚~纷纭。 ⒉在法庭上争辩,打官司~事。诉~。 ⒊公开未敢~言。 ⒋〈古〉通"颂"。赞美,颂扬。 讼róng 1.容纳。,● 讼(訟)sòng ㄙㄨㄥˋ◎ 在法庭上争辨是非曲直,打官司:讼事。讼案。讼 |
讼的更多解释 | ● 讼(訟)sòng ㄙㄨㄥˋ◎ 在法庭上争辨是非曲直,打官司:讼事。讼案。讼 |
讼的组词 | 讼书 - 讼争 - 讼事 - 讼件 - 讼冤 - 讼刑 - 讼厅 - 讼地 - 讼堂 - 讼声 - 讼夫 - 讼夺 - 讼学 - 讼寃 - 讼屈 - 讼师 - 讼府 - 讼庭 - 讼怨 - 讼斗 - |
更多讼的组词
- 辞讼
- 雠讼
- 词清讼简
- 词讼
- 出讼
- 犴讼
- 辨讼
- 辩讼
- 簿讼
- 包揽词讼
- 纷讼
- 附带民事诉讼
- 构讼
- 告讼
- 共同诉讼
- 行政诉讼法
- 歡讼
- 民事诉讼法
- 甿讼
- 民讼
- 民事诉讼
- 马讼
- 遏讼
- 内讼
- 讴讼
- 调词架讼
- 诋讼
- 盗讼
- 断讼
- 斗讼
- 地讼
- 刁讼
- 决讼
- 讦讼
- 计过自讼
- 简讼
- 聚讼
- 交讼
- 健讼
- 理讼
- 旁讼
- 涉讼
- 诉讼义务
- 诉讼费用
- 诉讼标的
- 诉讼参与人
- 诉讼权利
- 诉讼代理人
- 诉讼费
- 讼筒
- 讼罪
- 讼疏
- 讼费
- 讼诉
- 讼缿
- 讼棠
- 讼棍
- 讼逮
- 讼寃
- 讼鹿
讼相关的字
相关成语接龙
讼相关的成语
相关成语分类
- 带有经典一词的成语_词语
- 描写演员的唯美成语_词语
- 形容全部包办的成语_词语
- 用一个成语形容演员_词语
- 包的成语有哪些成语_词语
- 带词的成语有哪些_词语
- 形容文明成语大全_词语
- 形容演员演漂亮成语_词语
- 包含讼字的成语_包含讼字的词语
- 包含词字的成语_包含词字的词语
- 表示自己很清闲的成语_词语
- 表示难得很清闲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安静清闲的成语_词语
- 形容街道稀疏的成语_词语
- 形容人群稀少的成语有哪些_词语
- 形容人才稀少的成语_词语
- 两个字形容稀少的成语_词语
- 形容人车稀少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安静清闲的成语有哪些_词语
- 形容人非常稀少的成语_词语
- 包含讼字的成语_包含讼字的词语
- 异口同声的反义词成语_词语
- 包含纭字的成语_包含纭字的词语
- 包含讼字的成语_包含讼字的词语
相关成语补全
讼相关的标签
讼相关的句子
讼相关的造句 | |
涉讼造句 | 1、温州划龙舟传统盛行,但也容易引发冲突,尤其是各个村之间,要争名次、比财力,“构怨之村,则藉赛舟之名,彼此武斗,伤命涉讼者往往而有”。 2、今年,最高人民法院确定,涉讼资产的拍卖要逐步通过电子交易平台竞价,以电子竞价方式取代“击槌成交”浙江省高院跟淘宝网合作是在今年年初。 3、然而指定涉讼财产管理人几乎无例外地预示债务公司的清算,而法律对此提出一些破产的附带规定。 4、若因本合约而涉讼时,三方同意以台北地方法院为第一审管辖法院。 5、最高人民法院要求,涉讼资产的拍卖要逐步通过电子交易平台竞价,以电子竞价方式取代“击槌成交”。 6、最高人民法院确定,涉讼资产的拍卖要逐步通过电子交易平台竞价,以电子竞价方式取代“击槌成交”[涉讼造句]。 7、准确认定商业秘密是审理商业秘密涉讼案件,对其进行民事司法保护的一个必经程序。 8、据悉,今年份,最高法确定,涉讼资产的拍卖要引入第三方交易平台,实行电子竞价、互联网交易等方式取代传统的“击槌成交”。 9、第三章笔者结合审判实践中股东知情权案件的情况,从涉讼主体、诉讼标的、案件成因及结案特点等方面分析了此类案件的诉讼特点。 10、涉讼双方争议首先聚焦于ICSID仲裁庭对本案是否具有管辖权。 |
诉讼造句 | 1、日前,李健熙的哥哥第一化肥前总裁李孟熙和姐姐就继承遗产问题提起了诉讼,李健熙则对此予以了强烈批评。 2、大凡在下列两种情况下会引起诉讼。 3、提起诉讼的数量持平,有罪判决率下降。 4、他极力克制自己,不提出离婚诉讼。 5、在宗教法庭中,裁决是指诉讼开始的一种程序。 6、诉讼费用是否属于限制性债权? 7、这家报纸正和提起损害赔偿诉讼的女演员对簿公堂。 8、所以,法官在诉讼中并非消极等待诉辩提交的物质性材料,而是运用法律理性来拣选证据材料、指挥诉讼进程、控制辩论范围都起着主导作用。 9、中国法院受理此类诉讼尚属首次。 10、如此看来,来自气愤的不信仰宗教的雇员的诉讼可能仅仅是早或晚的问题。 |
争讼造句 | 1、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2、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故三载考绩。 3、中国有史以来空前绝后的一位女皇,但是我国古代的史学家在编撰史书时由于对“正统”观念的看法不同,对于武则天是否应纳入“本纪”这一问题争讼不已。 4、,事后人们反思罗马衰亡时有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说基督教导致了罗马的衰亡,一种则认为基督教延缓了罗马的衰亡,直到现在还为此争讼不已。 5、你城中若起了争讼的事,或因流血,或因争竞,或因殴打,是你难断的案件,你就当起来,往耶和华你神所选择的地方。 6、出可在穷人争讼的事上屈枉正直。 7、到了崇祯十六年,徽商旧事重提,“西人复大喧哗,争讼不已”,终于又不了了之。 8、丹朱么,他这个人既顽嚣又好争讼,不能用。 9、你与邻舍争讼,要与他一人辩论,不可洩漏人的密事。 10、若止于四铢五铢,则文皆古篆,既非下走所识,加或漫灭,尤难分明,公私交乱,争讼必起,此最是其深疑者也。 |
争讼造句 | 1、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2、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故三载考绩。 3、中国有史以来空前绝后的一位女皇,但是我国古代的史学家在编撰史书时由于对“正统”观念的看法不同,对于武则天是否应纳入“本纪”这一问题争讼不已。 4、,事后人们反思罗马衰亡时有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说基督教导致了罗马的衰亡,一种则认为基督教延缓了罗马的衰亡,直到现在还为此争讼不已。 5、你城中若起了争讼的事,或因流血,或因争竞,或因殴打,是你难断的案件,你就当起来,往耶和华你神所选择的地方。 6、出可在穷人争讼的事上屈枉正直。 7、到了崇祯十六年,徽商旧事重提,“西人复大喧哗,争讼不已”,终于又不了了之。 8、丹朱么,他这个人既顽嚣又好争讼,不能用。 9、你与邻舍争讼,要与他一人辩论,不可洩漏人的密事。 10、若止于四铢五铢,则文皆古篆,既非下走所识,加或漫灭,尤难分明,公私交乱,争讼必起,此最是其深疑者也。 |
争讼造句 | 1、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2、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故三载考绩。 3、中国有史以来空前绝后的一位女皇,但是我国古代的史学家在编撰史书时由于对“正统”观念的看法不同,对于武则天是否应纳入“本纪”这一问题争讼不已。 4、,事后人们反思罗马衰亡时有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说基督教导致了罗马的衰亡,一种则认为基督教延缓了罗马的衰亡,直到现在还为此争讼不已。 5、你城中若起了争讼的事,或因流血,或因争竞,或因殴打,是你难断的案件,你就当起来,往耶和华你神所选择的地方。 6、出可在穷人争讼的事上屈枉正直。 7、到了崇祯十六年,徽商旧事重提,“西人复大喧哗,争讼不已”,终于又不了了之。 8、丹朱么,他这个人既顽嚣又好争讼,不能用。 9、你与邻舍争讼,要与他一人辩论,不可洩漏人的密事。 10、若止于四铢五铢,则文皆古篆,既非下走所识,加或漫灭,尤难分明,公私交乱,争讼必起,此最是其深疑者也。 |
争讼造句 | 1、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2、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故三载考绩。 3、中国有史以来空前绝后的一位女皇,但是我国古代的史学家在编撰史书时由于对“正统”观念的看法不同,对于武则天是否应纳入“本纪”这一问题争讼不已。 4、,事后人们反思罗马衰亡时有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说基督教导致了罗马的衰亡,一种则认为基督教延缓了罗马的衰亡,直到现在还为此争讼不已。 5、你城中若起了争讼的事,或因流血,或因争竞,或因殴打,是你难断的案件,你就当起来,往耶和华你神所选择的地方。 6、出可在穷人争讼的事上屈枉正直。 7、到了崇祯十六年,徽商旧事重提,“西人复大喧哗,争讼不已”,终于又不了了之。 8、丹朱么,他这个人既顽嚣又好争讼,不能用。 9、你与邻舍争讼,要与他一人辩论,不可洩漏人的密事。 10、若止于四铢五铢,则文皆古篆,既非下走所识,加或漫灭,尤难分明,公私交乱,争讼必起,此最是其深疑者也。 |
争讼造句 | 1、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2、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故三载考绩。 3、中国有史以来空前绝后的一位女皇,但是我国古代的史学家在编撰史书时由于对“正统”观念的看法不同,对于武则天是否应纳入“本纪”这一问题争讼不已。 4、,事后人们反思罗马衰亡时有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说基督教导致了罗马的衰亡,一种则认为基督教延缓了罗马的衰亡,直到现在还为此争讼不已。 5、你城中若起了争讼的事,或因流血,或因争竞,或因殴打,是你难断的案件,你就当起来,往耶和华你神所选择的地方。 6、出可在穷人争讼的事上屈枉正直。 7、到了崇祯十六年,徽商旧事重提,“西人复大喧哗,争讼不已”,终于又不了了之。 8、丹朱么,他这个人既顽嚣又好争讼,不能用。 9、你与邻舍争讼,要与他一人辩论,不可洩漏人的密事。 10、若止于四铢五铢,则文皆古篆,既非下走所识,加或漫灭,尤难分明,公私交乱,争讼必起,此最是其深疑者也。 |
讼案造句 | 1、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合伙人韦庆文在座谈会上说:“我们是一个专利事务小所,但都接到跨国专利诉讼案,可见现在海外知识产权案件只多不少。 2、*弯消基会确定接手胖达人团讼案,最快在提告,为求偿者争取惩罚赔偿金,现已超过的申请案数,预估求偿金额高达多万新台币。 3、根据这项计划,法律援助适用于索偿额可能超过六万元的讼案,包括人身伤害,以及医疗、科及法律专业疏忽申索。 4、准确认定商业秘密是审理商业秘密涉讼案件,对其进行民事司法保护的一个必经程序。 5、爱妻心切的丽水龙泉男子起诉离婚又撤诉;当地法院称类似诉讼案件已累计几十起。 6、周伟的故事得到了媒体的关注,现在,沈阳市的部分人大代表也在关心周伟久悬不决的行政诉讼案。 7、建筑界有毒霉菌的问题,在美国已经引发数宗冗长而且昂贵的诉讼案件。 8、年初,最高法院终于同意受理证券民事侵权诉讼案,但只受理虚假陈述案件并设立了前置程序。 9、在法庭讼案中,他们提出和解费数额太少。 10、根据这项计划,法律援助适用于索偿额可能超过六万元的讼案,包括人身伤害,以及医疗、牙科及法律专业疏忽申索。 |
包揽词讼造句 | 1、当初你没嫌弃我是个包揽词讼外加贩私盐的玩命秀才,我今天就不嫌弃你。 2、但他包揽词讼,逼死寡妇,侵占民田,买凶杀人,说是穷凶恶极的“蠢货”。 3、他们挺身抗帮,包揽词讼,以独特的方式承担了地方公共事务。 4、尤其郑国宝这种人,那是大兴县里当过文混混,包揽词讼贩卖过私盐的主,与普通读书人大不相同,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个有功名的亡命勋贵。 5、孙教谕一路又与吴为说道履职的一些程序,吴为对明朝官府的运转完全是一抹黑,要是真正的明朝秀才,平日在乡间包揽词讼,与官府中人交接这都是有的。 6、 7、 8、 9、 10、 |
聚讼造句 | 1、以此为基点,也可对“有无悲剧”及其背后的原因这一聚讼已久的学术公案做出一种解答。 2、王实甫杂剧中让后人聚讼纷纭的逾墙疑案,揆之具体情境和它的源流,应该是不成其为问题的。 3、正当防卫是公民实现自我权利的一种自力救济手段,是刑法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历来是刑法实践聚讼的焦点。 4、王国维自沉事件,成为现代中国文化史上聚讼纷纭的一大疑案。 5、违法性认识在大陆法系国家是一个长期聚讼的问题,也是刑法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6、这个问题,已经辩论了两天了,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7、对于刘师培背叛革命,学界聚讼纷纭,但大多忽略了章太炎的责任。 8、诗歌是否可以翻译,历来聚讼纷纭。 9、关于冠礼举行时间,历来是礼学研究中关键而聚讼难已的问题。 10、关于“美”的本质问题,有诸种界说,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
讼棍造句 | 1、卫?冷眼看那田圭,没想到起初的担心成了真,被这无赖讼棍缠磨上了,当真晦气!田圭看到卫?却是满面笑容,“你就是卫小宝?”。 2、金杨的眉头一沉,目光扫过钱多多,落在第二辆车下来的几个中年男人身上,凭直觉,这几名胳臂夹着公事包的男人身上有明显的讼棍味道。 3、那是个最喜欢无事生非的讼棍,千万别让他发现了。 4、处理简单,是相去甚远讼棍整齐的结构。 5、牛头,我知道这长得像低级鬼仙的王*蛋是啥鬼了,舌头用的如此出神入画,不是吊死就是讼棍,要么就是飞头蛮! 6、当时的一个学者曾无不愤懑地谈到,举凡城里的胥吏、师爷、衙役、讼棍,以至乡间的士绅、地主、里正、族长,都有吃不完的流水席,赶不及的山海宴。 7、讼棍,旧社会唆使别人打官司自己从中牟利的人。 8、他说:我为了告我的合伙人侵吞我应得的利润而雇用的这个律师结果是个讼棍;他不仅使我输了官司,还敲了我的竹杠。所以shyster就是卑劣的讼棍。讼棍造句 9、方才……方才在公堂上,我们明明占了理,可为什么……就因为那讼棍一句贱民,就要打我…… 10、唉,我回到家乡来执业,变成了你们想要我当的该死的讼棍。 |
讼事造句 | 1、哀在人的讼事上、颠倒是非。这都是主看不上的。 2、接下来就再说缘由,谷歌退出年夜陆市场地缘由就是由于他在国外也是一家独年夜地,总觉得年夜真是老子呢。惹了不少讼事还。 3、二人协议离婚不成,郝女士想到法院起诉离婚,于是找到李卉律师团队,委托办理诉讼事宜。 4、家事事件不仅包括家事诉讼事件还包括家事非讼事件,本文研究的重点是以家事诉讼事件为对象的家事诉讼程序。 5、在人的讼事上颠倒是非,这都是主看不上的。 6、哀在人的讼事上颠倒是非,这都是主看不上的。 7、为此,哪些公司纠纷属于非讼事件需要作法理上的甄别与实务上的可行性分析。 8、最后一部分是作者简介,以及若干悬而未决的NBC诉讼事件。 9、同时,博得与高通讼事的阶段性败北也使博通的声望进一步进步。 10、在德国以外,阿迪达斯的“条纹讼事”也不断发生。 |
息讼造句 | 1、这就等于一方面提供健讼的诱因,另一方面又只是沿用息讼的传统手法,其实很有些自相矛盾。 2、无论政统和血统在遥远的帝都如何改变,深山老林中的人民依旧坚守这自己的道统。他们默默耕耘,派丁纳粮,安贫乐道,息讼少争。不到民不聊生之时,一般是不会揭竿而起的。野夫 3、而大调解则符合多数人“息讼”、“和为贵”、“讼则凶”的心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大调解机制是法律与民情的对接。 4、重调息讼!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做法给出了答案。 5、再加上诉讼期间,已交付首期款的银行监管时间长达月,买方也无法转购其他房产,因此很多买方只能无奈息讼了事,因此上述业主才会扬言“不怕告”。 6、至此,该争议双方当事人均服判息讼。 7、双方就此发生争议,历经了一审、二审两份完全不同的判决后,双方仍未息讼。 8、王胜俊认为,坚持调解优先,完全符合我国现行立法的本意,也是“和为贵”、“息讼止争”等法律文化传统的传承。 9、在时下的司法实践中,“刑事和解”已经成为各级法院定分止争、息讼罢访的“利器”。 10、一开始没有明白,问下来才知道这两位律师息讼宁人,将好几件当事人找来准备诉讼的案子化解掉了。 |
狱讼造句 | 1、然而一县之中财赋征敛,狱讼审判、治安教化、灾伤赈济等等,事务繁杂,远非三五行政官员所能胜任。 2、进官,则非多财者不达也:狱讼,则非厚货者不直也。葛洪 3、其广南小州,有试秩通判兼知州者,职掌倅贰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4、又称当时市无二价,官无狱讼,邑无盗贼,野无饥民,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男女按礼分路而行,牛皮吹上了天。 5、五月辛巳,齐献武王来朝,请令百官月一面敷政事,明扬仄陋,纳谏屏邪,亲理狱讼,褒黜勤怠;牧守有愆,节级相坐;椒掖之内,进御以序;后园鹰犬,悉皆放弃。 6、此贼被识破,惊服!一件小案子,从中看出包拯断案的机智果断,也许他“善断狱讼”之名就是从这时流传开来。 7、当然,他也确实没有令圣上失望,正身勤民,惩恶擢贤,尽地利,恤狱讼,让人挑不出半分不是,更深得百姓拥护。 8、 9、 10、 |
讼师造句 | 1、第二部分更加深入的探讨到为什么讼师在古代社会会为统治者所压制,为民众所不齿。 2、古往今来,讼师中不乏高人奇士,摘奸发伏,惊心动魄。 3、不过片刻,到县城客寓传来的王煌立约保人贵山都保正许元贵被带到,其后果有一当地讼师萧邦棉。 4、封面上还印有书的主题内容,分别是讼师的禀单、辩诉;法院的判例、批词;律师的诉状、辩诉;名人的公文、函牍。 5、对于讼师这一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特殊群体,从国家和民众两种立场出发进行考察,所得出的相关结论是相悖的。 6、讼师的后辈们也就是律师,已经有了与讼师们截然不同的命运和待遇,但是对于以制度化方式提高他们的地位仍然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7、多少见招拆招的讼师,才大心细,刀笔功夫惊人。 8、与此同时,山东讼师的活跃与素称“刁悍”的民风同样促成了山东京控的不同寻常。 9、瑞昌县穷,却因讼师和猾吏挑逗,百姓好打官司,不少人家因之破产。 10、讼师的形象之所以差,就是因为他们利欲熏心,不择手段,为了钱财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操纵生死,出入人罪。 |
听讼造句 | 1、但是,人的理性认识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就是清官听讼断狱,实际上也是能审则审,审不明白就装神弄鬼和求助于刑讯逼供。 2、包公听讼断狱故事,突出的也是“罪与罚”的价值取向。 3、们中间没有听讼的人(听讼造句),可以向我们两造按手。 4、尧帝时,皋陶为大理,听讼断狱遇到难题,便放出獬豸,独角羊顶触的,一准是应该定罪之人。 5、同样还有对死刑判决结果的审查,这项改革也要求发言对所有的死刑案件的二次听讼都必须要公开审判。 6、那么要是能批准我有一次听讼的机会呢? 7、听讼清明,决事刚果,以民命为重。 8、在简短听讼后,斯蒂尔只是说他不能负担请一个律师。 9、尝豫听讼,上问以疑狱,敬弘不对。 10、伯们中间没有听讼的人、可以向我们两造按手。 |
兴讼造句 | 1、消费者诉讼基金为有理投诉和兴讼的消费者提供法律协助。 2、否定公认国籍,如同否定公认公民权,于是构成兴讼论据的法定事实损害。 3、欲使风教易周,家至日见,以大督小,从近及远,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然后口算平均,义兴讼息。 4、第三殿宋帝王余,司掌黑绳大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忤逆尊长,教唆兴讼者,推入此狱,受倒吊、挖眼、刮骨之刑,刑满转解第四殿。 5、第三殿,宋帝王余,二月初八诞辰,司掌黑绳大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忤逆尊长,教唆兴讼者,推入此狱,受倒吊、挖眼、刮骨之刑,刑满转解第四殿。 6、随后司掌黑绳大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忤逆尊长,教唆兴讼者,推入此狱,受倒吊、挖眼、刮骨之刑,刑满转解第四殿的宋帝王开口说道:“菩萨上天了?”。 7、“尤可怪的,又有一等唆讼之人,哄骗愚民,勾引兴讼,捕风捉影,设计铺谋,或诬控良善,或妄扳无雇。 8、若于往昔贪求结党,助恶兴讼,以是为非,以白为黑,诬害忠良,造罪而堕落地狱,罪毕出狱,仍依旧习,遇人附体,传达吉凶,祸福等事,叫做传送鬼。 9、亚当:我考虑向航空公司兴讼,索取赔偿。你怎麽样? 10、陪审团裁定给予这名妇女美元惩罚性赔偿,从而引发争议,有些人认为该裁决助长了因区区小事而任意兴讼的趋势。 |
诤讼造句 | 1、出家人蓄养妻子、奴仆、受诤讼,不成佛教。 2、聚落是墟邑,谓歌哭诤讼,有诸喧哗,不及山野为僧居止也。 3、人有诤讼者,辄丁宁晓以义理,不加绳劾,各自引咎而去。 4、新市人王匡、王凤为平理诤讼,遂推为渠帅,众数百人。 5、通检尚书众曹东昏时诸诤讼失理及主者淹停不时施行者,精加讯辩,依事议奏。 6、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7、 8、 9、 10、 |
听讼造句 | 1、但是,人的理性认识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就是清官听讼断狱,实际上也是能审则审,审不明白就装神弄鬼和求助于刑讯逼供。 2、在听讼理狱方面,他特别强调“必本所犯之事以为主”,做到“求实”,而不“饰实”,严防狱吏舞文弄法,离开事实去严讯旁求,造成冤滥。 3、反对党民革运律师表示听讼会被延期至周日。 4、在简短听讼后,斯蒂尔只是说他不能负担请一个律师。 5、伯9:33我们中间没有听讼的人、可以向我们两造按手. 6、包公听讼断狱故事,突出的也是“罪与罚”的价值取向。 7、那么要是能批准我有一次听讼的机会呢? 8、尧帝时,皋陶为大理,听讼断狱遇到难题,便放出獬豸,独角羊顶触的,一准是应该定罪之人。 9、听讼清明,决事刚果,以民命为重。 10、尝豫听讼,上问以疑狱,敬弘不对。 |
讼棍造句 | 1、唉,我回到家乡来执业,变成了你们想要我当的该死的讼棍。 2、处理简单,是相去甚远讼棍整齐的结构. 3、那是个最喜欢无事生非的讼棍,千万别让他发现了。 4、讼棍,旧社会唆使别人打官司自己从中牟利的人。 5、方才……方才在公堂上,我们明明占了理,可为什么……就因为那讼棍一句贱民,就要打我…… 6、卫?冷眼看那田圭,没想到起初的担心成了真,被这无赖讼棍缠磨上了,当真晦气!田圭看到卫?却是满面笑容,“你就是卫小宝?”。 7、当时的一个学者曾无不愤懑地谈到,举凡城里的胥吏、师爷、衙役、讼棍,以至乡间的士绅、地主、里正、族长,都有吃不完的流水席,赶不及的山海宴。 8、牛头,我知道这长得像低级鬼仙的王*蛋是啥鬼了,舌头用的如此出神入画,不是吊死就是讼棍,要么就是飞头蛮! 9、金杨的眉头一沉,目光扫过钱多多,落在第二辆车下来的几个中年男人身上,凭直觉,这几名胳臂夹着公事包的男人身上有明显的讼棍味道。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