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祭造句 | |
造 句 | 奠祭造句 |
组 成 | 奠 - 祭 - |
奠祭造句 |
1、坟前拜一拜,焚香烧一烧,纸钱挂一挂,祭奠祭奠祖先;山水览一览,春景赏一赏,踏青转一转,拥抱拥抱自然。清明节到了,愿你的生活如春花盛开红艳艳! 2、晚上,你要献那一只羊羔,必照早晨的素祭和同献的奠祭献上,作为馨香的火祭,献给耶和华。 3、无论是燔祭是平安祭,你要为每只绵羊羔,一同预备奠祭的酒一欣四分之一。 4、那一只羊羔要在黄昏的时候献上,照着早晨的素祭和奠祭的礼办理,作为献给耶和华馨香的火祭。 5、这些,你们要献在常献的燔祭和同献的素祭并同献的奠祭以外,都要没有残疾的。 6、妇女说,我们向天后烧香,浇奠祭,作天后像的饼供奉她,向她浇奠祭,是外乎我们的丈夫吗。 7、为这一只羊羔,要同献奠祭的酒一欣四分之一。在圣所中,你要将醇酒奉给耶和华为奠祭。 8、又要将一只公山羊为赎罪祭,献给耶和华,要献在常献的燔祭和同献的奠祭以外。 9、又献一只公山羊为赎罪祭。这是在赎罪祭和常献的燔祭,与同献的素祭并同献的奠祭以外。 10、’这些祭要在你们的节期献给耶和华,都在所许的愿并甘心所献的以外,作为你们的燔祭,素祭,奠祭和平安祭。 11、并献一只公山羊为赎罪祭,这是在常献的燔祭和同献的素祭并同献的奠祭以外。 12、在这坛上不可奉上异样的香,不可献燔祭、素祭,也不可浇上奠祭。 13、又要献一只公山羊为赎罪祭。这是在常献的燔祭和同献的素祭并同献的奠祭以外。 14、这些是在月朔的燔祭和同献的素祭,并常献的燔祭与同献的素祭,以及照例同献的奠祭以外,都作为馨香的火祭献给耶和华。 15、痛悼称心不已,于宫中构室,立其形像,列偶人车马于前,令宫人朝暮奠祭。 |
奠祭其他造句 | |
奠都造句 | 1、这不但施行于起义之前,而且起义乃至奠都之后在重要军政活动中仍屡屡用之。 2、十五年二月,刘福通迎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帝,号小明王,国号宋,奠都亳州,改元龙凤。 3、我把开原、清河、沈阳、宽奠都用红点标了出来。 4、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决定将地质调查所从北京搬迁到南京。 5、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运量逐年上升。 6、芳伯乃为之奠都邑,定官制,修军备,开商场,兴矿冶,抚民庶,建元兰芳,建国号曰兰芳大总制。 7、奠都以来,青年之遭杀戮者,报纸记载至三十万人之多,而失踪监禁者更不可胜计。 8、志丹是红色革命的摇篮,曾是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的奠都之地,被誉为中国继江西瑞金之后的第二个“红都”。 9、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北伐蒙古、南征朝鲜,并于明崇须九年称帝,国号清,建元崇德,奠都盛京,与明朝遥相对峙。 10、自日本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到东京奠都为止,年里,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 |
奠礼造句 | 1、在演礼上,七十余名中外师生身穿古代释奠礼服装,以献官、陪祭官、执事、佾舞生等鲜明形象手捧笏板、翟龠,依次步入祭祀会场。 2、一般来说,殡葬程序包括竖灵、收殓、丧事协调、引灵、接体、奠礼、火化、出殡、安厝等。 3、新北市在三重市体育馆举行孔子释奠礼,以传统祭孔大典仪式举行,参与祭典的师生人。 4、唐代宫廷礼制,连丧葬奠礼都要焚香;庄重的政务场所也要焚香,朝堂设熏炉、香案。 5、葛底斯堡战役结束四个月之后的,林肯在葛底斯堡联邦军队阵亡将士公墓落成奠礼上发表了演说。 6、第二次高考,我以大学录取通知书作为奠礼,告慰了父亲的在天之灵。 7、 8、 9、 10、 |
奠祭造句 | 1、妇女说,我们向天后烧香,浇奠祭,作天后像的饼供奉她,向她浇奠祭,是外乎我们的丈夫吗。 2、’这些祭要在你们的节期献给耶和华,都在所许的愿并甘心所献的以外,作为你们的燔祭,素祭,奠祭和平安祭。 3、你也向他浇了奠祭,献了供物,因这事我岂能容忍吗? 4、在这坛上不可奉上异样的香,不可献燔祭、素祭,也不可浇上奠祭。 5、为这一只羊羔,要同献奠祭的酒一欣四分之一。在圣所中,你要将醇酒奉给耶和华为奠祭。 6、又要献一只公山羊为赎罪祭。这是在常献的燔祭和同献的素祭并同献的奠祭以外。 7、又献一只公山羊为赎罪祭。这是在赎罪祭和常献的燔祭,与同献的素祭并同献的奠祭以外。 8、’当安息日,要献两只没有残疾,一岁的公羊羔,并用调油的细面伊法十分之二为素祭,又将同献的奠祭献上。 9、痛悼称心不已,于宫中构室,立其形像,列偶人车马于前,令宫人朝暮奠祭。 10、又要将一只公山羊为赎罪祭,献给耶和华,要献在常献的燔祭和同献的奠祭以外。 |
释奠造句 | 1、州县吏春秋帅其属释奠于其堂,而学士者或不豫焉。 2、在韩国首尔成均馆举行祭祀孔子的“释奠大祭”,成均馆大学舞蹈系学生们进行“八佾舞”表演。 3、新北市在三重市体育馆举行孔子释奠礼,以传统祭孔大典仪式举行,参与祭典的师生人。 4、宋元嘉旧事,学生到,先释奠先圣先师,礼又有释菜,未详今当行何礼?用何乐及礼器? 5、在演礼上,七十余名中外师生身穿古代释奠礼服装,以献官、陪祭官、执事、佾舞生等鲜明形象手捧笏板、翟龠,依次步入祭祀会场。 6、当地时间,韩国首尔,成均馆大成殿举行祭祀孔子的“释奠大祭”,大学生穿传统服装参加祭祀典礼。 7、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天子视学,也须祭先师。 8、 9、 10、 |
奠立造句 | 1、若想为快乐奠立可靠的基础,美好的名声便是奠基的石头。 2、接受美学的引入,为古典文学接受史研究奠立了理论基础。 3、在此我们指出这群勤奋的人建立了一个殖民地,为后继者立定了一个高标准,也为美国早期文化奠立了基础,这样的评语也就足够了。 4、埃涅阿斯在抵达拉丁姆平原前,奠立或建造了四个城市的基础。 5、交蒙好教的引入,为古典文教交蒙史研讨奠立了实际基本。 6、因为除已奠立了的根基,即耶稣基督外,任何人不能再奠立别的根基。 7、中国特区文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种新现象,有可能通过“文化离散”的思路奠立一个有效的阐释基础。 8、信仰并不奠立于那种穷根究底的徒劳。 9、在清代画史中的地位与影响力实际上也主要通过晚清北京的推崇,由书画古物市场而得以奠立。 10、若想为欢快奠立可靠的基础,美好的名声便是奠基的石头。 |
祭服造句 | 1、他们同样穿着宽大的白色祭服,都是家族中的家老、执事人,执掌着各方面的权柄。 2、此人身着黑色祭服,脚穿履鞋,腰间系有环形玉佩。 3、她定定的寻声望去,只见他身着宽大祭服,头戴爵冠,快步向她走来。 4、他们穿着宽大的白色祭服,都是家族中的家老、话事人,执掌着各方面的权柄。 5、最后,各种特定的宗教和团体的神职人员文书使用的祭服为会员。 6、内外官三品已上有庙者,各赐物三十匹,以备修祭服及俎豆。 7、官员的衣服分为朝服,祭服,公服和常服,今日来是开科,便都穿着公服,头戴幞头而不是乌沙。祭服造句 8、武德四年,唐高祖初定服饰之制,规定了祭服、朝服、公服、常服四种服制。 9、往往有不同的合唱团合唱团合唱祭服或每制服。 10、据说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是火德星君临凡,这祭服上的火焰纹样,便是赵宋王权的象征。 |
祭礼造句 | 1、清代学者万斯同认为元代太庙祭礼有一些新异之处,有些则有违古礼。 2、王夫人,邢夫人,凤姐等刚迎入上房,又见锦乡侯,川宁侯,寿山伯三家祭礼摆在灵前。 3、公祭礼毕,人们怀着对人文初祖的无比敬仰之情,瞻仰轩辕殿,拜谒黄帝陵。 4、密特拉教祭礼主张秘密举行。 5、心的青春是献给太阳的祭礼。罗曼·罗兰 6、琐罗亚斯德仍然保留着古老的火的祭礼。 7、对被消灭感到的恐惧使我凝固;身体本身变成了一块钢筋混凝土。它由一次最得体的永久性**所装饰。某些秘密祭礼虔诚信徒热切向往的真空状态,我已经达到。我不存在了。我甚至不是一种个人的**。 8、宁安满族关氏家祭礼俗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9、梵语是印度的古典印欧语系语言,是印度教、教和耆那教的祭礼语言。 10、安排祭礼,子仪主爵,太古陪祭,诸将随后行礼。 |
祭典造句 | 1、阿美族丰年祭在*弯新北市市民广场举行,穿着传统服饰的阿美族人参加祭典,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动保团体指出,“民俗祭典没有虐待动物的特权”,呼吁少数民族停止各种“戏虐”动物的竞赛。 3、峯王却笑了笑,径自脱了外衣,上了床,在他身边躺下来,一边拉过被子来盖,一边问:“明天的祭典是几时开始?”。 4、新北市在三重市体育馆举行孔子释奠礼,以传统祭孔大典仪式举行,参与祭典的师生人。 5、“巴拉冠”不仅是卑南人举行祭典的地方,也是训练青年人的场地,它分成少年会所和青年会所。 6、庄河过端午,大连春节习俗,旅顺放海灯习俗,大连海神娘娘祭典。 7、贺客不论与主人相识与否,亦不用送礼,只须“道喜”就可参加祭典并分享“神余”,即撤下来的白肉。 8、松本吉朗和他的儿子光一,会定期参与这个祭典。 9、国民党荣誉*席连战及夫人也受邀参加了此次公祭典礼。 10、动保团体指出,“民俗祭典没有虐待动物的特权”,呼吁原住民停止各种“戏虐”动物的竞赛。 |
祭日造句 | 1、再见面,是他的妻的周年祭日,她默默地拿出他们常买的香水,包装成精美的礼盒。 2、孔府的自然物信仰主要包括祭北斗和祭日晷。 3、农历,数万名群众聚集在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巴音昌呼克草原,举行成吉思汗传统祭祀活动之一的春季查干苏鲁克大典主祭日活动。 4、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首夜,中日韩三国僧侣、国际友好人士、中国青少年学生等数百人点亮手中红烛,为死难者秉烛守灵。 5、用至诚心来办理他们的后事,每逢祭日,应至诚纪念。 6、我相信,当你穿过黑暗世界的时候是脚步缓慢的,因为我在用祭日的乐曲拖拽着你的灵魂。 7、谁的隐私不会被回光返照,殉葬的花朵开合有度,菩提的果实奏响了空山,告诉我,你藏在落叶下的脚印,暗示了多少祭日,专供我在法外逍遥。仓央嘉措 8、祭日前一天,要整扫祠堂,陈设器皿,洗涤用具,备办牲礼供品。 9、每年农历二月初一是客家人的传统春祭日,族人从正月开始斋戒,初一当天沐浴、更衣后,带着香烛、火炮、斋供到“土王庙”,参加庙会。 10、新补充的圣辉骑士和帝国禁卫军将为仪式提供严密的护卫,保证圣祭日的惨剧不会在再次发生。 |
祭神造句 | 1、古希腊人在开战前用羊羔或牛犊祭神。 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两个“如”字,表明并不真的相信鬼神之事。 3、对于这安平村来说,大事莫过祭神,什么河神、地神、风神种种,每缝佳节或是年景欠好之时,村里都会组织一干人杀猪宰羊,颂词朝拜,以祈求未来之福运。 4、华夏祭礼讲究“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中秋祭月,关键是向月神示敬,天气因素不是关键。 5、堂子立杆大祭神仪堂子立杆大祭,是清代宫廷祭天大典,仪礼十分隆重。 6、孔子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也就是说在拜祭祖先的时候,就好像祖先在自己面前一样。 7、稍一校对,按照宝图的坐标站好位置,接下来顾尘打开我不是害虫的背包,先点上一把祭神香,随后右键点击符咒【尼古拉的祝福】,确定【使用】…… 8、人们把颂扬的内容集中到农事活动上,敲鼓击锣,唱地方流行歌谣,如劳动歌、情歌、生活知识歌,以及传统的祭神歌等。 9、“佛家浴佛,里社祭神于庙”,佛教徒在寺院浴佛,民间于社庙祭神,寺院与民间在这一天各搞各的活动,各得其所。 10、……诚祭神明,佑民安黎,神其有灵,来格来享,尚飨! |
奠祭相关造句
- 店主造句
- 垫褥造句
- 麇集造句
- 盛典造句
- 点穴造句
- 逃税造句
- 舢舨造句
- 堂弟造句
- 瞪视造句
- 荼蘼造句
- 促请造句
- 得病造句
- 但凭造句
- 欠揍造句
- 荡平造句
- 国文造句
- 清素造句
- 抽搭造句
- 筵宴造句
- 棱线造句
- 解暑造句
- 养疴造句
- 洒扫造句
- 党委造句
- 存抚造句
- 正线造句
- 裂谷造句
- 返潮造句
- 得空造句
- 娇儿造句
- 篷车造句
- 粘虫造句
- 粘膜造句
- 后嗣造句
- 附耳造句
奠祭相关的词语 | |
赐奠 | 【意思解释】1.皇帝亲临致祭。 |
草奠 | 【意思解释】1.创立。 |
酬奠 | 【意思解释】1.祭奠酬谢。 |
川奠 | 【意思解释】1.水产品用于祭享者。 |
安奠 | 【意思解释】1.犹安定。 |
辟奠 | 【意思解释】1.指古代举行丧礼小敛时﹐搬移祭品。 2.泛指撤去酒食。 |
拜奠 | 【意思解释】1.跪拜祭奠。 |
布奠 | 【意思解释】1.古代大夫家祭时酬答宾客之礼。 2.谓陈列祭品。 |
剥奠 | 【意思解释】1.祭祀时,供品不以巾遮盖,谓之"剥奠"。 |
薄奠 | 【意思解释】短篇小说。郁达夫作。1924年发表。一人力车夫企望买一辆旧车以摆脱被剥削的境地,但愿望始终未能实现,一家人的生活难以维持。小说中的“我”在车夫死后买了一辆纸糊的车去坟上祭奠。作品被誉为“一篇悲愤诗式的小说”。 |
发奠 | 【意思解释】1.祭奠。 |
奉奠 | 【意思解释】1.祭奠。 |
梦奠 | 【意思解释】1.《礼记.檀弓上》载,孔子将死,曰:"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予殆将死也。"后因以"梦奠"指死亡。 |
开奠 | 【意思解释】1.丧家在出殡前举行祭奠。 |
馈奠 | 【意思解释】1.指丧中祭奠之事。 |
栞奠 | 【意思解释】1.犹平定,使安定。 |
哭奠 | 【意思解释】1.哭吊祭奠。 |
奠定 | 【意思解释】使稳固;使安定:~基础。 |
奠献 | 【意思解释】1.献祭品以祀死者。 |
奠醊 | 【意思解释】1.奠酒。 |
谄祭 | 【意思解释】1.媚神的祭祀。 |
豺祭 | 【意思解释】1.豺在深秋时杀兽以备冬粮,陈于四周,有似人之陈物而祭,故称。 |
重祭 | 【意思解释】1.隆重的祭祀。 |
赐祭 | 【意思解释】1.大臣身故,皇帝敕使往祭。 |
祠祭司 | 【意思解释】1.清代礼部所属官署名。主掌祭祀。 |
柴祭 | 【意思解释】1.古代祭礼之一。烧柴祭天。 |
常祭 | 【意思解释】1.通常的祭祀。 |
祠祭 | 【意思解释】1.祭祀。 |
册祭 | 【意思解释】1.下诏赐给祭礼。 |
哀祭 | 【意思解释】1.文体的一种。包括哀吊文与祭祀文。诔文﹑挽文﹑吊文﹑哀词等为伤逝之词;祭天地﹑山川﹑社稷﹑宗庙﹑死者等为祭祀之词。 |
宾祭 | 【意思解释】1.谓招待贵宾和举行大祭。 2.设尸而祭。 |
兵祭 | 【意思解释】1.军队的祭祀。 |
軷祭 | 【意思解释】1.祭行道之神。 |
笾祭 | 【意思解释】1.以枣栗为祭品的祭祀。 |
炮祭 | 【意思解释】1.古代烧柴祭天的仪式。 |
拜祭 | 【意思解释】1.礼拜祭祀。 |
博士祭酒 | 【意思解释】1.学官名。东汉以博士祭酒为五经博士之首。 |
赙祭 | 【意思解释】1.谓赠送财物以祭死者。 |
祔祭 | 【意思解释】1.在祠庙中配享﹑附祭。 |
燔祭 | 【意思解释】1.烧柴祭天。泛指礼祭。 2.指祭祀所用之牲体。 |
奠祭相关的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