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砚造句 | |
造 句 | 歙砚造句 |
组 成 | 歙 - 砚 - |
歙砚造句 |
1、施远不懂端砚有多值钱,不过老爷子的书房里有一块歙砚,平时倒是宝贝的不得了,想来不说价值几何,至少在喜欢书法收藏的文化人眼里,肯定是极为喜爱的。 2、宽大的红木雕花书案靠着窗子,上面摆满了各种尺寸制作精致的湖笔与一方雕着云蝠的歙砚。 3、徽墨和歙砚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与保存曾经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制做工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4、歙砚又称“龙尾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享有“龙尾歙砚为天下冠”的美誉。 5、享有“砚国明珠”、“石冠群山”等盛誉的龙尾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婺源古隶歙州,故又称“歙砚”。 6、歙砚出产于东部古歙州地区,其中婺源出产的歙砚又称“龙尾砚”,是“四大名砚”之一。 7、龙尾砚,因产于江西婺源溪头乡龙尾山而得名,婺源古属安徽歙州,当时产品习惯以州名物,故古时称“歙砚”,是我国四大传统名砚之一。 8、第一季分别为《泥人张》、《紫砂》、《歙砚》、《玉雕》、《木雕》、《苏绣》,让观众惊叹于指尖的神奇、作品的美仑美奂,感受到不一样的指尖力量。 9、钱胜利,黄山脚下歙砚迷,从小受徽州文化浸润的他在砚雕上拥有异于常人的天赋。 10、那时的人们经济条件都有限,我却在他那里见到了收藏级的湖州王一品的套笔“劳动最光荣”;制工精良,带有眉纹的歙砚和洁白如玉的寿山石印章。 11、澄泥砚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工艺品,它与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为四大名砚。 12、虽是小物件,难为设计的巧妙,其余翡翠镇纸、歙砚、笔洗等也颇为精致。 13、歙砚又称龙尾砚,起源于唐代,距今有。 14、则是特指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和歙砚,那是一种文人的高品味,更是有收藏价值。 15、歙砚又称龙尾砚,起源于唐代,距今有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16、第六卷王丘六足莲花奉双凤池歙砚。 17、澄泥砚始于汉盛于唐宋,距今有千余年的历史,和端砚、歙砚、洮河砚并称为“四大名砚”。 18、歙砚产自古代歙州,也就是今天江西婺源和安徽省歙县、黟县、休宁等地,其中以江西婺源的龙尾砚质量最好。(歙砚造句) 19、笔架往右就是一排砚台了,端砚、洮砚、歙砚与澄泥砚各一方,都是极为清雅的款式。 20、尤以江西婺源的龙尾砚为优,故歙砚又称龙尾砚。 21、唐宋时期,砚台出现了一个辉煌的时期,开始了用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的歙石,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制砚台的历史,生产了著名的端砚、歙砚、洮河砚。 22、歙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产徽墨、歙砚驰名。 23、唐代开元间歙砚成为贡品,名闻于世,因产于歙州故名歙砚,至今有年甚至更长历史。 24、有一次,他和别人一起到小官吏李韶家,看见一块歙砚很好,心想良砚放在俗人家里,真是一种灾难。 25、据典籍记载,歙砚也称龙尾砚,是“文房四宝”中砚台的最佳代表,因其石材出自江西婺源县龙尾山,原产地在婺源砚山村。 26、被誉作“中国第一国礼砚雕家”的郑寒先生设计、雕刻的《黄山胜迹印痕砚》歙砚和《中国龙砚》歙砚,作为国礼被赠送外国首脑。 27、凌红军从事砚雕,是中国第六代歙砚砚雕领军人物。 28、庐山云雾茶、景德镇瓷器、李渡毛笔、四特酒、通心白莲、歙砚。 |
歙砚其他造句 | |
歙县造句 | 1、那么、的时候,四家小作坊合并起来一家工厂,我们就叫安徽省歙县老胡开文墨厂。 2、一九三八年春天,粟裕和抗日游击总队离开丽水县大港头后,经过近一个月的行军,经松阳、遂昌、龙游、衢县、常山、开化、屯溪,于四月中旬到达安徽歙县岩寺。 3、由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授牌大会在北京举行,该村于安徽黄山市的唐模村、歙县棠樾村。 4、歙县的牌坊,工艺精湛,令人惊叹叫绝。 5、东与建德、桐庐接壤,南连衢县、常山,西与安徽休宁、歙县毗连,北接临安。 6、鲍起静出生原籍安徽歙县,老一辈电影明星鲍方的第二女儿。 7、标题歙县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初步分析。 8、安徽三宝——歙县墨、龙尾砚、泾县宣纸。 9、Title安徽省歙县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初步分析。 10、主要产地有休宁、歙县、施德、绩溪、宁国等地。 |
歙砚造句 | 1、施远不懂端砚有多值钱,不过老爷子的书房里有一块歙砚,平时倒是宝贝的不得了,想来不说价值几何,至少在喜欢书法收藏的文化人眼里,肯定是极为喜爱的。 2、宽大的红木雕花书案靠着窗子,上面摆满了各种尺寸制作精致的湖笔与一方雕着云蝠的歙砚。 3、徽墨和歙砚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与保存曾经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制做工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4、歙砚又称“龙尾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享有“龙尾歙砚为天下冠”的美誉。 5、享有“砚国明珠”、“石冠群山”等盛誉的龙尾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婺源古隶歙州,故又称“歙砚”。 6、歙砚出产于东部古歙州地区,其中婺源出产的歙砚又称“龙尾砚”,是“四大名砚”之一。 7、龙尾砚,因产于江西婺源溪头乡龙尾山而得名,婺源古属安徽歙州,当时产品习惯以州名物,故古时称“歙砚”,是我国四大传统名砚之一。 8、第一季分别为《泥人张》、《紫砂》、《歙砚》、《玉雕》、《木雕》、《苏绣》,让观众惊叹于指尖的神奇、作品的美仑美奂,感受到不一样的指尖力量。 9、钱胜利,黄山脚下歙砚迷,从小受徽州文化浸润的他在砚雕上拥有异于常人的天赋。 10、那时的人们经济条件都有限,我却在他那里见到了收藏级的湖州王一品的套笔“劳动最光荣”;制工精良,带有眉纹的歙砚和洁白如玉的寿山石印章。 |
歙县造句 | 1、歙县的牌坊,工艺精湛,令人惊叹叫绝. 2、Title安徽省歙县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初步分析。 3、主要产地有休宁、歙县、施德、绩溪、宁国等地。 4、标题歙县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初步分析。 5、我的外公外婆决定在歙县再呆个几天。 6、时下的歙县棠樾,与村头的牌坊群相比,显得冷清多了,尤其是在微风习习,细雨霏霏的日子。 7、安徽三宝——歙县墨、龙尾砚、泾县宣纸。 8、地处黄山南麓,新安江上游的安徽歙县的棠樾牌坊群,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9、歙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产徽墨、歙砚驰名。 10、安徽省歙县许国牌坊的文物价值远远高于棠樾牌坊,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结构非常精美宏大。 |
端砚造句 | 1、"展览与开工仪式同时开幕,展出了饶宗颐教授铭画,陈伟刚先生创作雕刻的端砚,还有多具饶宗颐教授题铭的古琴和紫砂壶。 2、桌上端砚里甚至有研好的墨,笔筒里有粗细不笔的好几枝笔,桌上迭放着厚厚一叠纸,看来是供住的人写东西和谈的。 3、端砚,根据石质不同可分青花、石眼、鱼脑冻、蕉叶血、七捺、金银线和冰纹等品种。 4、石砚有很多种,最为有名的当然是中国四大名砚中的婺源龙尾砚和端砚,此外,同为四大名砚的还有澄泥砚和洮河砚。 5、他买了两方质地优良的端砚。 6、笔架往右就是一排砚台了,端砚、洮砚、歙砚与澄泥砚各一方,都是极为清雅的款式。 7、广东出土文物与潮州木雕、端砚最为丰厚,也最具地方特色。 8、施远依稀想起小时候学字时的情况,一开始用的是普通端砚,后来摔坏了一块后,就用了更为便宜的,但是那个时候普通砚台也需要一百多块了。 9、在我的收藏里有一方“石眼”纹端砚,雕琢精致,材质圆润,最难得的是石纹的纹理好似一只眼睛,十分漂亮,算得上砚中上品了,我也十分喜爱这方宝砚。 10、作者知道在*弯和广州都有的永福路,会情不自禁比较台南亿载金城与广州的刘义亭,缅怀民族英雄刘永福;看到牵动两岸的“和鸣图”端砚,会浮想联翩。 |
同砚造句 | 1、有同砚美意地提示我,被晒伤是由于我莫有涂防晒霜,其实我真的是抹了厚厚的曼秀雷敦防晒,还是系数的。 2、第三,有没有未经授权或由成*陪伴,平塘,水库,河道,海洋泅水的同砚一路。 3、当晚莪们在镇里的一个宾馆就餐,全部的同砚和莪们的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师到齐了,一张张稚嫩芳华的脸庞不见了。 4、三月十五日礼拜天上昼,我们班的同砚也搭车到学校邻近的公园结构了一次环保活动。 5、日历翻过,注定着分别的倒计时,看到自己密切的同砚,心如刀绞;听到他们幸福的笑声,觉得很孑立。大概有一年,我会望着他那似曾相识的脸,自然而然留下眼泪,没有过量的言语,捧着一颗分别的心罢了。 6、相信在外教和同砚的扶持下能获得提高。 7、还有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三秦民俗文化,如文同砚,皮影,烟标,洒标等也都在华夏艺术博物馆展出。 8、这是江阴绿化造林史上最大的绿化项目,绿化质量被放在首位,园林部门专门邀请意大利辉恩设计公司、上海同济大学同砚设计公司、杭州市园林设计研究院。 9、保送好像不多,我同砚就一个保送的,还被有干系的挤下来了。 10、 |
砚池造句 | 1、这就是说,养砚时,应每日更换清水,时时让砚池保持湿润状态,而砚堂处不宜长时间浸水,以防久浸不发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失锋”。 2、在鳌山脚下有一个建于清朝的砚池。 3、水注,文房用品,用以砚池滴水,故又称砚滴。 4、上方有一方型大砚台,足有一尺见方,砚池里已有磨好的浓汁,一支磨去四分之一的胳膊粗的上等好墨,搁在砚角上。 5、临沂洗砚池晋墓是近年魏晋南北朝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被评选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6、园中最抢眼的墨迹,自然是洗砚池旁边的御碑亭。 7、孙小姐那手书法也是藏园体,只是下笔顾眄,盈盈自若,跟她的姿容一样秀媚:长髮是乌墨,明眸是砚池,一脸胭脂晕是端溪佳石的韵致。董桥 8、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或劲键或婉转,或如婀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矫健勇猛的壮士,或如春风拂面繁花一片,或如北风入关深沉冷峻。 9、眼前的湖叫做砚池(小学生网),因为它的形状像中国古代文房四宝中的砚台。 10、有个传说,说的是从前光孝寺后有个赵二世祖,其好玩古董,在园中洗砚池中捞起一块平平无奇的石板,以为贱物,卖与一外国商人。 |
砚山造句 | 1、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回乡新建茅屋数间,并以两湖总督毕沅所赠铁砚而名新居,故得名“铁砚山房”。 2、通过试验研究,初步摸清了纵坑切梢小蠹在砚山县的发生规律,对其年生活史、扬飞时间、转梢危害习性、危害与林分条件关系等做了较详尽的阐述。 3、这人去年夏天到云南砚山县去找百药门的杜员外,他对管家说,他是从湖广长沙来的,名叫宋仁忠。 4、贝尔在电影《撕裂的末日》中扮演的高阶教士的造型,这也是他的叔叔里砚山专门请人设计、剪裁的教主专用服装,自然比较注重外在形象。 5、洪阳,你不是应该在方寸山的么,怎么跑到那大砚山去了? 6、御兽之人的手段,摆明了是要螳螂捕蝉,将刘青言、周砚山、洪自流和陆霏霏四人围杀在洞内。 7、据典籍记载,歙砚也称龙尾砚,是“文房四宝”中砚台的最佳代表,因其石材出自江西婺源县龙尾山,原产地在婺源砚山村。 8、云南信息报讯据新华社消息,晚,文山州砚山县蚌峨乡蚌峨小学发生一起学生误食蓖麻子中毒事件,导致学生中毒。 9、当时,姜兆仁老汉和其他砚山镇永发村的四户人家人,来到这荒芜人烟的“塔头甸子”,几个“地窨子”就在荒原上扎根,从此翻开了幸福村的建设历史。 10、却说襄阳城东南三十里处,有一山,名鹿门山,此山濒临汉江,与那破破虏将军葬身的砚山隔江相望。 |
砖砚造句 | 1、第六卷之吴昌硕自用并刻铭黄武元年砖砚。 2、呵呵,常叔,这画是吴迪从一方砖砚里取出来的,这趟专程过来就是给您老送画的。 3、算着再有一个多月就能收到二机厂的钱,该考虑考虑买个砖砚了。 4、不会吧?据说预算有六百多万,那可是超六十万一套,那得送多贵一块砖砚?坐在电脑前,直接开始了百度搜索。 5、早在汉朝就出现了砖砚,瓦砚,后来才逐渐有了石砚。 6、 7、 8、 9、 10、 |
歙砚相关造句
- 习见造句
- 习武造句
- 席篾造句
- 席地造句
- 袭取造句
- 袭来造句
- 袭占造句
- 袭人造句
- 洗擦造句
- 洗菜造句
- 洗池造句
- 洗的造句
- 洗沐造句
- 洗了造句
- 洗盆造句
- 洗染造句
- 洗油造句
- 徙步造句
- 徙倚造句
- 喜报造句
- 洗去造句
- 喜感造句
- 喜获造句
- 喜糖造句
- 喜事造句
- 喜跃造句
- 戏服造句
- 戏迷造句
- 戏虐造句
- 戏台造句
- 戏院造句
- 系牢造句
- 系结造句
- 系名造句
- 系族造句
歙砚相关的词语 | |
歙歙 | 【意思解释】1.无所偏执貌。《老子》:"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王弼注:"圣人之于天下﹐歙歙焉﹐心无所主也。"一说﹐危惧貌。陆德明释文:"歙歙﹐许及反。一本作'惵惵'。河上本作'惔'。顾云:许叶反﹐危惧貌。简文云:河上公作'怵'。" 2.投合貌﹐朋比为奸貌。 |
芔歙 | 【意思解释】1.风动林木声。 2.驰逐貌。 |
卉歙 | 【意思解释】1.见"卉翕"。 |
歙砚(shè-) | 【意思解释】砚的一种。因产于歙州(今安徽歙县)而名。始于唐代。所用石料呈青灰色,质地润密,但较端溪石为嫩。发墨略逊于端砚,较易干。出龙尾山者称“龙尾砚”,最佳。 |
歙砚 | 【意思解释】1.江西省婺源县歙溪所产的石砚。婺源古属歙州﹐故名。歙砚又称婺源砚﹑龙尾砚﹐始制于唐开元间。石质坚韧润密﹐不吸水﹐发墨不伤毫﹐造型典雅浑朴﹐与端砚并称于世。见宋人着《砚史》﹑《歙州砚谱》﹑《歙砚说》。 |
歙集 | 【意思解释】1.聚集。 |
歙赩 | 【意思解释】1.红色。 |
歙习 | 【意思解释】1.同"翕习"。 2.谓不断张扬。 3.狎习﹐放荡。 |
歙钵 | 【意思解释】1.古代歙州出产的一种钵。 |
歙然 | 【意思解释】1.聚集貌。 2.和洽貌;安定貌。 |
歙动 | 【意思解释】1.谓嘴唇一张一合。 |
歙肩 | 【意思解释】1.犹言耸肩。形容身子微缩﹐作恐惧﹑谄媚状。 |
歙砉 | 【意思解释】1.迅速貌。 |
歙漆阿胶 | 【意思解释】1.以胶漆相容﹐喻情意相投。歙漆﹐安徽歙县之漆;阿胶﹐山东东阿县之胶。 |
张歙 | 【意思解释】1.亦作"张翕"。 2.张开﹑关闭。 |
欻歙 | 【意思解释】1.见"欻翕"。 |
嘘歙 | 【意思解释】1.呼吸。犹言瞬息之间。 |
蟾砚 | 【意思解释】1.刻有蟾蜍形的砚台。宋范成大有《复以蟾砚归龚养正》诗曰:"渴水双蟾窥海阔﹐出云孤月照星稀。" |
楮墨笔砚 | 【意思解释】1.纸墨笔砚。借指文墨﹑文字。 |
澄泥砚 | 【意思解释】1.古砚名。以水澄结细泥烧制而成。 |
传婿砚 | 【意思解释】1.一传世古砚名。 |
程砚秋 | 【意思解释】(1904-1958)京剧演员。原名承麟,曾名艳秋,号玉霜,生于北京。满族。六岁学艺,演青衣。曾拜梅兰芳为师,又受教于王瑶卿,形成低回婉转的唱腔和形神兼备的表演风格,世称“程派”。代表剧目有《窦娥冤》、《荒山泪》、《锁麟囊》等。中年后致力于戏曲理论研究。曾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有《程砚秋文集》、《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 |
鏊砚 | 【意思解释】1.亦作"鏊研"。 2.砚台之一种。中心稍凸似鏊形﹐故称。宋唐询所创﹐米芾对其形制稍予改革。事见《说郛》卷九二引宋米芾《画史》﹕"唐询字彦猷﹐始作?心凹研﹐云宜看墨色﹐每援笔即三角字﹐安得圜哉。予稍追复其様﹐士人间有用者﹐然稍平革?背﹐未至于瓦﹐惟至交一两人顿悟者用之矣。" |
凹心砚 | 【意思解释】1.中央下陷成潭状的砚台。 |
蚌砚 | 【意思解释】1.亦作"蜯砚"。 2.见"蚌研"。 |
笔砚 | 【意思解释】毛笔和砚台。借指文墨书写之事:苦心笔砚二十余年。 |
焚砚 | 【意思解释】1.见"焚研"。 |
风砚 | 【意思解释】1.风字形的砚石。 |
风字砚 | 【意思解释】1.风字形的砚石。 |
谷山砚 | 【意思解释】1.名砚。用湖南长沙西谷山所产青纹花石制成。 |
贡砚 | 【意思解释】1.亦作"贡研"。 2.充作贡品的砚台。 |
缸砚 | 【意思解释】1.用破酿酒缸片制成的砚。 |
宫砚 | 【意思解释】1.帝王宫中所用的砚台。 |
共砚席 | 【意思解释】1.谓同处学习。 |
红丝砚 | 【意思解释】1.亦作"红丝研"。 2.我国出产的一种名砚。用山东省青州市所产的红丝石琢制而成。 |
寒砚 | 【意思解释】1.冰凉的砚台。常以衬托环境的凄清冷落。 |
呵砚 | 【意思解释】1.谓天寒嘘气使砚中墨汁解冻。 |
歙砚相关的成语 | |
歙漆阿胶 | 歙县的漆,东阿的胶,即指胶漆。比喻情意相投。 |
笔耕砚田 | 比喻从事脑力劳动,以读写为业。 |
磨穿铁砚 | 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
铁砚磨穿 | 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 |
歙砚相关的成语分类
- 形容阿胶的两字成语_词语
- 形容情投意合的成语_词语
- 有关形容阿胶的成语_词语
- 包含歙字的成语_包含歙字的词语
- 赞美辛勤劳动的成语_词语
- 关于51劳动节的成语_词语
- 形容文房四宝的成语_词语
- 形容人辛勤劳作的成语_词语
- 形容砚台的成语_词语
- 经历千辛万苦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很投入的学习的成语_词语
- 形容成功用功的成语_词语
- 形容砚台的成语_词语
- 形容稳定进步的成语_词语
- 形容成功用功的成语_词语
- 形容砚台的成语_词语
- 包含砚字的成语_包含砚字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