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砚的意思 | |
词语 | 缸砚 |
解释 | 【意思解释】1.用破酿酒缸片制成的砚。 |
组成 | 缸 - 砚 - |
拼音 | [ɡānɡ] [yàn] |
单字 |
[缸]:缸
(形声。从缶,表示与瓦器有关,工声。本义瓦制长颈容器,可受十升)
大口而常无颈的陶器
醯酱千缸。--《史记·货殖列传》
又如水缸;缸砚(用酒缸碎片制成的砚台);缸面酒(用缸酿制的酒)
像缸的器物
用同鈍”。灯;油灯
缸瓦
缸gāng用陶瓷、玻璃等制成的盛器,一般为圆筒状,底小口大石~。水~子。养鱼~。,● 缸gāng ㄍㄤˉ◎ 盛东西的器物,圆筒状,底小口大。用陶、瓷、玻璃等制成:水缸。缸子。◎ 用砂子、陶土等混合而成的一种质料:缸 [砚]:砚 (形声。从石,见声。本义砚台,磨墨器) 光滑的石头 砚,石滑也。--《说文》。段玉裁注谓石性滑利也。 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释名》 砚台 一砚。--清·周容《芋老人传》 砚冰坚。--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砚瓦(砚台);笔砚 砚 制作砚 砚yàn ⒈磨墨用的文具~台。 ⒉有同学关系的~兄。,● 砚(硯)yàn ㄧㄢˋ◎ 写毛笔字磨墨用的文具,多数用石做成:砚台。笔砚。◎ 旧指同学关系(因同学共笔砚):同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缸砚相关的词语
- 车缸
- 标缸
- 缸砚
- 缸面
- 红缸
- 缸炉
- 缸胎
- 缸花
- 缸子
- 缸砖
- 缸瓦
- 缸盆
- 缸管
- 寒缸
- 坑缸
- 钉缸
- 靛缸
- 大酒缸
- 顶缸
- 当家人,恶水缸
- 蟾砚
- 楮墨笔砚
- 澄泥砚
- 传婿砚
- 程砚秋
- 鏊砚
- 凹心砚
- 蚌砚
- 笔砚
- 焚砚
- 风砚
- 风字砚
- 谷山砚
- 贡砚
- 缸砚
- 宫砚
- 共砚席
- 红丝砚
- 寒砚
- 呵砚
缸砚造句 |
缸砚相关的成语 | |
笔耕砚田 | 比喻从事脑力劳动,以读写为业。 |
磨穿铁砚 | 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
铁砚磨穿 | 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 |
缸砚相关的成语分类
- 赞美辛勤劳动的成语_词语
- 关于51劳动节的成语_词语
- 形容文房四宝的成语_词语
- 形容人辛勤劳作的成语_词语
- 形容砚台的成语_词语
- 形容田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成语_词语
- 形容农耕美好的成语_词语
- 形容一个人辛勤劳动的成语_词语
- 形容田的成语有哪些成语_词语
- 形容辛勤的劳动的成语_词语
- 经历千辛万苦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很投入的学习的成语_词语
- 形容成功用功的成语_词语
- 形容砚台的成语_词语
- 形容稳定进步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做事进步神速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助攻的成语_词语
- 形容经历了千辛万苦的成语_词语
- 形容明显进步的成语_词语
- 勤奋好学的成语有哪些_词语
- 形容成功用功的成语_词语
- 形容砚台的成语_词语
- 包含砚字的成语_包含砚字的词语
缸砚相关的词语 | |
罣漏 | 【意思解释】1.挂漏。"挂一漏万"的缩语﹐谓提及者少而遗漏者多。 |
罣带 | 【意思解释】1.牵连。 |
罛钓 | 【意思解释】1.指渔具。 |
罟擭 | 【意思解释】1.捕取禽兽的工具﹐即扣网。 |
罟罟 | 【意思解释】1.古代蒙古和元朝妇女所戴的一种高冠。 |
罡气 | 【意思解释】1.道教语。刚劲之气。 |
管顾 | 【意思解释】1.亦作"管雇"。 2.照顾。 |
管总 | 【意思解释】1.统管各种事务。 |
管窥之说 | 【意思解释】1.比喻见识短浅的言论。 |
管鲍 | 【意思解释】1.春秋时管仲和鲍叔牙的并称。两人相知最深。后常用以比喻交谊深厚的朋友。 |
管翰 | 【意思解释】1.笔。泛指文字笔墨。 |
管谁筋疼 | 【意思解释】1.关谁的痛痒。用于反问﹐谓不关任何人的事。 |
管维 | 【意思解释】1.亦作"管维"。 2.斗枢﹐古人指天宇所据以运转的枢纽。 |
管说 | 【意思解释】1.见解狭隘的言论。 |
管蔡 | 【意思解释】1.周武王弟管叔鲜与蔡叔度的并称。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政﹐管蔡流言于国﹐谓"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避居东都﹐后成王迎周公归﹐管蔡惧﹐挟纣子武庚叛﹐成王命周公讨伐﹐诛杀武庚与管叔鲜﹐流放蔡叔度﹐其乱终平。事见《书.金縢》及《史记.管蔡世家》。 |
蛊胀 | 【意思解释】1.病名。即臌胀。 |
蛊术 | 【意思解释】1.指祈祷鬼神﹑诅咒等厌魅邪术。 |
缸砚相关的成语补全
缸砚相关的成语接龙
缸砚相关的标签
缸砚相关的句子
- 我把爸爸养在鱼缸里
- 赞美“鱼缸”的诗句有哪些
- 鱼缸里的金鱼什么,真是惹人喜爱
- 司马光砸缸的好词好句
- 作文:龙缸一日游600字
- 作文:龙缸一日游600字
- 有时候,我们就像鱼缸里的鱼,想说的很多,一开口就化成了一串省略
- 形容砚台的句子
- 形容砚台的句子
- 开头用笔墨纸砚做的诗句,, 比如 笔,
- 形容“砚台”的句子有哪些
- 形容“砚台”的句子有哪些
- 形容砚台的句子
- 古人对砚台的赞美诗句
缸砚其他造句 | |
缸瓦造句 | 1、现在,缸瓦市堂有信徒人,每个主日有四次礼拜。 2、辽朝早期的瓷窑主要有赤峰缸瓦窑、北京龙泉务窑,以及烧造青瓷的北京房山磁家务窑。 3、用直埋式缸瓦管作为送风风道,可有效解决上述诸问题。 4、乡镇企业产品有缸瓦、缸砖、水泥、钢塑门窗。 5、早就想参加缸瓦市教堂的青年聚会,听说不错! 6、除了子弹外,村民还发现了鼎锅等其他一些历史物品,这些物品存放在缸瓦窑村林景云烈士故居里。 7、 8、 9、 10、 |
缸内造句 | 1、为了研究滑动式可变进气结构对缸内斜轴涡流特性的影响。 2、“火星项目的中国志愿者王跃,在完成任务后首次回到母校南京医科大学,向大学生讲述其玻璃缸内金鱼般的孤独之旅。 3、活塞上行时,缸内空气即被压缩,压力升高,克服排气阀门弹簧的预紧力而使排气阀门开启。 4、于华润青衣油库供应及加装缸内铝浮顶。 5、最后便是开缸,这个时间一般是在封缸半后,如果缸内的僧侣颜面如生、肉身不腐,他们就会被塑成“金身”。 6、喷孔直径越小,缸内高温区域出现越早,而且高温区域范围越大。 7、吸尘系统是两个单相旁路电动马达,使用碳刷,以独立开关控制并且安装在能降低噪音的塑料汽缸内。 8、较详细地展示了缸内流场、喷雾发展形态、喷雾液滴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其燃烧的温度场。 9、基于示功图的信息是研究发动机缸内工作过程的重要手段。 10、在一台四气门可视化光学发动机上,研究了可变气门升程下缸内气体流动特性。 |
牙缸造句 | 1、清晨微风进门窗,闹铃一个劲的响,睡意未尽就起床,牙缸误认凉茶缸,喝下才知上了当,猛清醒,看钟点,赶紧忙,迟到工资扣一张(百元大钞),祝你上班不迟到,开开心心赚钞票! 2、蹲他身边的姜宇飞看到这儿,得意地把自己的牙缸送到叶飞眼前晃了晃,又冲叶飞挑了挑眉毛。 3、揉着惺忪的睡眼,端着牙缸走向浴室的叶少成随口问侯了一句。 4、早上起床,就能切身感受到人生的悲喜交加:一手拿着牙缸,那叫“杯具”,一手拿着牙刷,那叫“洗具”,悲与喜就这样纠结地在一起。 5、此时天已经亮了,老盖左手拿着牙缸,右手握着的牙刷还塞在嘴里,楞楞的看着我。 6、每天早晨出完早操回到营房,战友们都要拿着脸盆和牙缸跑到山沟里或水井旁洗漱。 7、几乎把电脑当老婆的李波也不生气,笑嘻嘻地拿了牙缸,去刷牙了。 8、牙缸同样如此,而且牙刷要毛刷向上,统一倒向北侧。 9、丁九摇头苦笑,提上裤子,再蹑手蹑脚的偷溜进宿舍,把自己的脸盆和牙缸拿了出来,往公共的盥洗室走去。 10、东西摆放有序,脸盆、牙缸、鞋子等要按规定位置放置。 |
缸体造句 | 1、发动机零部件:缸体、缸盖、飞轮壳、齿轮室、飞轮;车桥零部件:制动鼓、轮毂、刹车盘。 2、发动机缸体是发动机的主要部件之一。 3、大多数缸体缓冲器所引起的速率变化均较小。 4、基于相似性原理设计制作了缸体水力模拟模型。 5、概述了数控汽轮机缸体表面打磨机的设计思想。 6、介绍了对油泵机缸体铝锰合金铸造件缺陷补焊修复的技术工艺,且弥补了若采用交流氩弧焊和气焊施焊时存在的不足。 7、。。。马达执行机构,或者气动或液动缸体执行机构。 8、用长起子头触在缸体凸轮轴瓦附近,将耳朵贴在起子上细听,反复变换发动机转速,可以感觉到有振动。 9、柴油机缸体铸件存在严重的卷入性气孔缺陷。 10、爪设计四孔,可因拔轮深度调换,缸体烤漆,行程长。 |
缸子造句 | 1、“竿子工”会将其收集进缸子里,而用杆子挑着缸子。 2、喝水的茶缸子是很普通的,为了防止烫坏床柜。 3、有一次,他们刚刚撤退,又累又渴,趴到河边上喝河水,连茶缸子都来不及用,没喝几口,就来了三架鬼子的飞机轰炸。 4、这次合作让黄磊和李雪健再续当年棋友之缘,他们每天在剧组都会码上三盘,一个角落,一个茶缸子,一个棋盘就是他们拍戏之余的最大乐趣。 5、他们因为那两个茶缸子相撞而相遇了,就像是在昨天。 6、帝君的厨艺,是一个很玄,且很危险的东西。连宋的唏嘘言犹在耳。陌少手里的茶缸子不禁一抖,道:“他若想不起来报答,你千万不要提醒他。”。唐七公子 7、我说我们下一盘吧,于是我们每天在一个角落,一个茶缸子,一个棋盘。 8、他具有地工具就是他寓居地年夜缸子,一件衣服,一个荷包和一只杯子。 9、后,秦风看到妹妹就要去那个给火车加水的水管处喝水,连忙制止了她,从屋脚拎起一个铁皮暖壶给早已嚷嚷着口渴的秦葭倒了缸子水。 10、屋子另一侧放的缸子更多,里面的海龟象沙丁鱼一样被塞得满满的。 |
端砚造句 | 1、"展览与开工仪式同时开幕,展出了饶宗颐教授铭画,陈伟刚先生创作雕刻的端砚,还有多具饶宗颐教授题铭的古琴和紫砂壶。 2、桌上端砚里甚至有研好的墨,笔筒里有粗细不笔的好几枝笔,桌上迭放着厚厚一叠纸,看来是供住的人写东西和谈的。 3、端砚,根据石质不同可分青花、石眼、鱼脑冻、蕉叶血、七捺、金银线和冰纹等品种。 4、石砚有很多种,最为有名的当然是中国四大名砚中的婺源龙尾砚和端砚,此外,同为四大名砚的还有澄泥砚和洮河砚。 5、他买了两方质地优良的端砚。 6、笔架往右就是一排砚台了,端砚、洮砚、歙砚与澄泥砚各一方,都是极为清雅的款式。 7、广东出土文物与潮州木雕、端砚最为丰厚,也最具地方特色。 8、施远依稀想起小时候学字时的情况,一开始用的是普通端砚,后来摔坏了一块后,就用了更为便宜的,但是那个时候普通砚台也需要一百多块了。 9、在我的收藏里有一方“石眼”纹端砚,雕琢精致,材质圆润,最难得的是石纹的纹理好似一只眼睛,十分漂亮,算得上砚中上品了,我也十分喜爱这方宝砚。 10、作者知道在*弯和广州都有的永福路,会情不自禁比较台南亿载金城与广州的刘义亭,缅怀民族英雄刘永福;看到牵动两岸的“和鸣图”端砚,会浮想联翩。 |
同砚造句 | 1、有同砚美意地提示我,被晒伤是由于我莫有涂防晒霜,其实我真的是抹了厚厚的曼秀雷敦防晒,还是系数的。 2、第三,有没有未经授权或由成*陪伴,平塘,水库,河道,海洋泅水的同砚一路。 3、当晚莪们在镇里的一个宾馆就餐,全部的同砚和莪们的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师到齐了,一张张稚嫩芳华的脸庞不见了。 4、三月十五日礼拜天上昼,我们班的同砚也搭车到学校邻近的公园结构了一次环保活动。 5、日历翻过,注定着分别的倒计时,看到自己密切的同砚,心如刀绞;听到他们幸福的笑声,觉得很孑立。大概有一年,我会望着他那似曾相识的脸,自然而然留下眼泪,没有过量的言语,捧着一颗分别的心罢了。 6、相信在外教和同砚的扶持下能获得提高。 7、还有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三秦民俗文化,如文同砚,皮影,烟标,洒标等也都在华夏艺术博物馆展出。 8、这是江阴绿化造林史上最大的绿化项目,绿化质量被放在首位,园林部门专门邀请意大利辉恩设计公司、上海同济大学同砚设计公司、杭州市园林设计研究院。 9、保送好像不多,我同砚就一个保送的,还被有干系的挤下来了。 10、 |
砚池造句 | 1、这就是说,养砚时,应每日更换清水,时时让砚池保持湿润状态,而砚堂处不宜长时间浸水,以防久浸不发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失锋”。 2、在鳌山脚下有一个建于清朝的砚池。 3、水注,文房用品,用以砚池滴水,故又称砚滴。 4、上方有一方型大砚台,足有一尺见方,砚池里已有磨好的浓汁,一支磨去四分之一的胳膊粗的上等好墨,搁在砚角上。 5、临沂洗砚池晋墓是近年魏晋南北朝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被评选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6、园中最抢眼的墨迹,自然是洗砚池旁边的御碑亭。 7、孙小姐那手书法也是藏园体,只是下笔顾眄,盈盈自若,跟她的姿容一样秀媚:长髮是乌墨,明眸是砚池,一脸胭脂晕是端溪佳石的韵致。董桥 8、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或劲键或婉转,或如婀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矫健勇猛的壮士,或如春风拂面繁花一片,或如北风入关深沉冷峻。 9、眼前的湖叫做砚池(小学生网),因为它的形状像中国古代文房四宝中的砚台。 10、有个传说,说的是从前光孝寺后有个赵二世祖,其好玩古董,在园中洗砚池中捞起一块平平无奇的石板,以为贱物,卖与一外国商人。 |
砚山造句 | 1、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回乡新建茅屋数间,并以两湖总督毕沅所赠铁砚而名新居,故得名“铁砚山房”。 2、通过试验研究,初步摸清了纵坑切梢小蠹在砚山县的发生规律,对其年生活史、扬飞时间、转梢危害习性、危害与林分条件关系等做了较详尽的阐述。 3、这人去年夏天到云南砚山县去找百药门的杜员外,他对管家说,他是从湖广长沙来的,名叫宋仁忠。 4、贝尔在电影《撕裂的末日》中扮演的高阶教士的造型,这也是他的叔叔里砚山专门请人设计、剪裁的教主专用服装,自然比较注重外在形象。 5、洪阳,你不是应该在方寸山的么,怎么跑到那大砚山去了? 6、御兽之人的手段,摆明了是要螳螂捕蝉,将刘青言、周砚山、洪自流和陆霏霏四人围杀在洞内。 7、据典籍记载,歙砚也称龙尾砚,是“文房四宝”中砚台的最佳代表,因其石材出自江西婺源县龙尾山,原产地在婺源砚山村。 8、云南信息报讯据新华社消息,晚,文山州砚山县蚌峨乡蚌峨小学发生一起学生误食蓖麻子中毒事件,导致学生中毒。 9、当时,姜兆仁老汉和其他砚山镇永发村的四户人家人,来到这荒芜人烟的“塔头甸子”,几个“地窨子”就在荒原上扎根,从此翻开了幸福村的建设历史。 10、却说襄阳城东南三十里处,有一山,名鹿门山,此山濒临汉江,与那破破虏将军葬身的砚山隔江相望。 |
砖砚造句 | 1、第六卷之吴昌硕自用并刻铭黄武元年砖砚。 2、呵呵,常叔,这画是吴迪从一方砖砚里取出来的,这趟专程过来就是给您老送画的。 3、算着再有一个多月就能收到二机厂的钱,该考虑考虑买个砖砚了。 4、不会吧?据说预算有六百多万,那可是超六十万一套,那得送多贵一块砖砚?坐在电脑前,直接开始了百度搜索。 5、早在汉朝就出现了砖砚,瓦砚,后来才逐渐有了石砚。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