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旄什么什么的成语 | |
补 全 | 白旄黄钺 |
相 关 | 白旄什么什么 - 白旄黄什么 - 白什么黄钺 - 白什么什么钺 - 什么什么黄钺 - 什么旄黄钺 - 什么旄什么什么 - 什么旄黄什么 - |
什么旄什么什么的成语大全 | |
白旄黄钺 | 比喻有关征战的事。 《尚书·牧誓》:“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
什么旄什么什么的相关词语 | |
采旄 | 【意思解释】1.指用旄牛尾装饰的彩旗。 |
翠旄 | 【意思解释】1.杆顶饰以翠羽的旗帜。 |
白旄 | 【意思解释】1.古代的一种军旗。竿头以牦牛尾为饰﹐用以指挥全军。 2.喻出师征伐。 |
秉旄 | 【意思解释】1.持握旌旗。借指掌握兵权。 |
氛旄 | 【意思解释】1.以氛气为旄。 |
幡旄 | 【意思解释】1.亦作"幡眊"。 2.旌旗的羽毛饰。也指饰有羽毛的旗幡。 |
干旄 | 【意思解释】1.旌旗的一种。以旄牛尾饰旗竿,作为仪仗。 2.《诗.墉风》篇名。《诗序》谓此诗是赞美"卫文公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道也。" |
竿旄 | 【意思解释】1.揭旄于竿﹐以招贤者。引申为礼贤。 |
旄麾 | 【意思解释】1.即旌麾。帅旗。 2.泛指旗帜。 |
旄期 | 【意思解释】1.老年。 |
旄车 | 【意思解释】1.官名。春秋时掌兵车﹐从行。 |
旄麈 | 【意思解释】1.旄牛和麈。麈为鹿科动物﹐俗称四不像。 |
旄端 | 【意思解释】1.尾端。 |
旄节 | 【意思解释】1.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用作信物。 2.镇守一方的长官所拥有的节。 3.指仙人所执紫毛或青毛之节。 |
旄象 | 【意思解释】1.牦牛与象。 2.饰以象牙的旌旗。 |
旄星 | 【意思解释】1.即旄头星。 |
旄丘 | 【意思解释】1.前高后低的山丘。 |
旄纛 | 【意思解释】1.古代帝王乘舆上用牦牛尾制成的用以翳蔽之物。 |
旄毡 | 【意思解释】1.用牦牛毛制成的毛织品。 |
旄头 | 【意思解释】1.古代皇帝仪仗中一种担任先驱的骑兵。 2.即昴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
相关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分类
什么旄什么什么的相关成语 | |
白旄黄钺 | 比喻有关征战的事。 《尚书·牧誓》:“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
相关的句子
相关的造句 | |
白旄黄钺造句 | 1、狄将军直率忠义的确可嘉,元帅身为宋室皇嗣,今节白旄黄钺,犹如天子,岂能亲自出迎,折我大宋皇威。 2、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 3、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众诸侯首领请绍登坛。 4、第二天,大家依例命军士每人负土一?g修筑三层高台,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朱?y登坛。 5、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短角鬼王登坛。 6、况主公受天子白旄黄钺,得专征伐,原为禁暴除奸;似这等权奸蛊国,内外成党,残虐生民,以白作黑,屠戮忠贤,为国家大恶。 7、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绍登坛。 8、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袁绍登坛。 9、玉简金书,威振三天称护法;白旄黄钺,灵通九地号降魔。 10、 |
节旄造句 | 1、苏武在北海,虽生活屡陷困顿,甚至掘野鼠窝,吃野鼠所藏草籽,但他"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仍不降匈奴,被羁留长达十九年。 2、武在冰天雪地中,掘草根以充饥,牧羊时手持汉节,节旄尽脱仍不释手。 3、自秦州经略使,授交趾节旄,联翩宠荣,汗漫富贵,未尝断绝,仅二十年。 4、的竹柄上,束有三重用牦牛尾制的节旄。 5、此处的“假”,意为给予;“节”是用竹与牦牛尾做成的节旄,是君主授权的特殊凭证。 6、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7、假以节旄,必自陈力,不足以逆顺治之。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