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讼的意思 | |
词语 | 熄讼 |
解释 | 【意思解释】1.平息争议。 |
组成 | 熄 - 讼 - |
拼音 | [xī] [sònɡ] |
单字 |
[熄]:熄
(形声。从火,息声。本义火熄灭)
同本义
熄,畜火也。从火,息声。亦曰灭火。--《说文》。按,蓄与灭一义之引申。
又如熄火罐头(指能降伏擒拿凡人的法宝);熄火;熄灯(灭灯);火势已熄
消亡;平息;止
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孟子·离娄下》
又如熄讼(平息争议)
熄xī火灭,灭火火已~。随手~灯。,● 熄xī ㄒㄧˉ◎ 火灭,灭火:熄灭。熄火。熄灯。 [讼]:讼 (形声。从言,公声。从言的字与讲话有关。本义争论) 同本义 讼,争也。…以手曰争,以言曰讼。--《说文》 讼不亲也。--《易·杂卦》 饮食必有讼。--《易·序卦》 会礼之家,名为聚讼。--《后汉书·曹褒传》 又如聚颂纷纭;讼辩(争辩);讼斗(争斗);讼怨(争吵怨恨);讼直(申辩是非曲直);讼争(争辩,争吵);讼罪(争辩无罪);讼曲(争论是非曲直) 打官司 讼,《六书故》争曲直于官有司也。--《正字通》 争罪曰狱,争财曰讼。--《周礼·地官》注 有狱讼者。--《周礼·大 讼sòng ⒈争论,争辩辩~。聚~纷纭。 ⒉在法庭上争辩,打官司~事。诉~。 ⒊公开未敢~言。 ⒋〈古〉通"颂"。赞美,颂扬。 讼róng 1.容纳。,● 讼(訟)sòng ㄙㄨㄥˋ◎ 在法庭上争辨是非曲直,打官司:讼事。讼案。讼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熄讼相关的词语
熄讼造句 |
熄讼相关的成语 | |
包揽词讼 | 指招揽承办别人的诉讼,从中谋利。 |
词清讼简 | 词讼清简。指狱讼稀少,政事清闲。 |
调词架讼 | 指调唆他人诉讼。 |
计过自讼 | 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
聚讼纷纭 | 聚讼:众中争辩;纷纭:多而杂乱。许多人在一起对某一问题议论纷纷,不能决定哪种意见是正确的。 |
兴词构讼 | 兴词:撰写并呈递状词;构讼:打官司。写关词打官司。 |
熄讼相关的成语分类
- 带有经典一词的成语_词语
- 描写演员的唯美成语_词语
- 形容全部包办的成语_词语
- 用一个成语形容演员_词语
- 包的成语有哪些成语_词语
- 带词的成语有哪些_词语
- 形容文明成语大全_词语
- 形容演员演漂亮成语_词语
- 包含讼字的成语_包含讼字的词语
- 包含词字的成语_包含词字的词语
- 表示自己很清闲的成语_词语
- 表示难得很清闲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安静清闲的成语_词语
- 形容街道稀疏的成语_词语
- 形容人群稀少的成语有哪些_词语
- 形容人才稀少的成语_词语
- 两个字形容稀少的成语_词语
- 形容人车稀少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安静清闲的成语有哪些_词语
- 形容人非常稀少的成语_词语
- 包含讼字的成语_包含讼字的词语
- 异口同声的反义词成语_词语
- 包含纭字的成语_包含纭字的词语
- 包含讼字的成语_包含讼字的词语
熄讼相关的词语 | |
熊足 | 【意思解释】1.熊掌。 |
熊衣 | 【意思解释】1.用熊皮制的衣服。 |
熊耳兵 | 【意思解释】1.汉光武帝镇压赤眉军,兵压宜阳,刘盆子等肉袒降,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见《后汉书.刘盆子传》。后用为降兵的典实。 |
熊包 | 【意思解释】1.方言。无用的人;傻瓜。 |
熊占 | 【意思解释】1.古人以为梦熊为生男之兆。因以"熊占"指生男儿。语本《诗.小雅.斯干》:"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郑玄笺:"熊罴在山,阳之祥也,故为生男。" |
熊子国 | 【意思解释】1.周成王时,以子男之田封熊绎于楚蛮,故址在今湘鄂一带,后因以熊子国指代湖南﹑湖北两省。 |
熏凿 | 【意思解释】1.烟熏挖掘。 |
熏笼 | 【意思解释】1.亦作"熏笼"。 2.一种覆盖于火炉上供熏香﹑烘物和取暖用的器物。 |
熏腾 | 【意思解释】1.炽盛貌。 |
熏禅 | 【意思解释】1.谓修习禅业。 |
熏烧 | 【意思解释】1.亦作"熏烧"。 2.烟熏火烧,以驱狐鼠。比喻惩处坏人。 3.一种烹调方法。指用木柴﹑木屑等的烟火灼炙食物。 |
熏渍 | 【意思解释】1.熏染浸渍。 |
熏膏 | 【意思解释】1.点燃灯烛。谓夜以继日。 |
熏熏 | 【意思解释】1.亦作"熏熏"。 2.和悦貌。 3.众多貌。 4.温暖貌。 |
熏裳 | 【意思解释】1.浅绛色的下衣。熏,通"纁"。 |
心兴 | 【意思解释】1.犹兴致。 |
心头撞鹿 | 【意思解释】1.心里像有小鹿在撞击。形容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 |
熄讼相关的成语补全
熄讼相关的成语接龙
熄讼相关的标签
熄讼相关的句子
熄讼其他造句 | |
弄熄造句 | 1、据*弯“中央社”报道,*弯一名胡姓男子前年在家中抽烟后未将烟蒂完全弄熄,导致家中失火,胡男女儿也因逃生不及而死。 2、勿用口吹熄蜡烛,用工具把蠋芯浸在溶了的蜡中弄熄火焰。 3、新控烟法规定,禁烟场所管理人有责任移除所有烟灰缸;要求违法吸烟者停止吸烟并将烟弄熄;在场所显眼处张贴禁烟标志。 4、据知情人介绍,当天晚上王竹林喝完酒回家后,嫌小佳家里的灯太亮,影响他休息,声称要把灯弄熄,随即拿着菜刀冲到小佳家,酿成命案。 5、在熄灯前要把雪茄烟弄熄。 6、小鬼们进来灭掉炭火,又弄熄了头顶那盏吊灯。 7、此外,禁烟场所管理人有责任移除所有烟灰缸;要求违法吸烟者停止吸烟并将烟弄熄;在场所当眼处张贴禁烟标志【弄熄造句】。 8、上午许,林先生驾驶着一辆银灰色面包车行驶在人民东路上,正要从东岸建材市场前的圭塘河大桥上桥,却被高的积水弄熄了火。 9、包括当日纵火烧车案现场,在现场附近烧着部分杂物,离开时没有将火弄熄,不料酿成巨灾。 10、跳入水中的一男子将身上的火弄熄后,脱掉烧焦的外衣,跑到马路边求救。 |
熄灯造句 | 1、西军战场指挥所在夜晚搬到了半山腰隐蔽的龙门寺里,指挥所里灯火通明,因是演习,也没必要熄灯,便如此这般的明目张胆着。 2、地球资源有限,节约付诸实践;节能减排低碳,件件记在心间;环保就在身边,坚持放眼长远;人人从我做起,水更清天更蓝;地球重展笑颜,万物幸福无限。亚洲熄灯日,熄灯一小时,节能。 3、李源潮被选为学生代表专门去找了时任复旦校长的苏步青提意见,结果成功地延长了熄灯时间。 4、掐掉烟,不是为了节约,而是为了健康;锻炼一分钟,不是为了减肥,而是为了身体;熄灯一小时,不是为了吝啬,而是为了环保。洲熄灯日,动动你的手关上灯吧,不麻烦! 5、节约一滴水,灌溉花草,清新一片,节约一度电,照亮美好,明日更辉煌,资源是有限的,节省下来可发挥无限的功能,亚洲熄灯日,熄灯一小时,共建美好家园! 6、我承诺:环保从我做起。地球一小时,今夜熄灯一小时;地球每一天,每一天都为环保而努力。地球一小时,共同转发这条短信,向大家承诺:环保从我做起! 7、电影院里熄灯的那一瞬间,我爱你说出在嘴边,沉默着等到电影的开场白,紧张做了美丽的背景乐,可能是主角更吸引你的注意,所以你没有在意,现在正式通知,我爱你了。 8、我们宿舍在熄灯后举办过无数次的卧谈选美大会,但从来没人敢提及邹怡。 9、熄灯一小时,凝聚共同富裕的血脉,跳动共同发展的脉搏,喊出共同热爱的心声,拥抱共同幸福的未来。地球一小时,让黑色的世界开出五彩的花朵,每一朵都是你我他的心愿。愿大家的家园。 10、所以你到清华一看,晚上熄灯以后,宿舍里的同学都在认真学习,水房里则坐了一圈练琴的男生,大家各弹各的。 |
浇熄造句 | 1、我对这门课的热情被导师的评语浇熄了。 2、孔大官人这会儿可是比吃了蓝色小药片还要激动,怕是倾尽三江五湖之水都无法浇熄他此时的兽血沸腾。 3、但这并没有浇熄他对画画的热情。 4、我用心化水浇熄您伤口的火焰,我用情至真抚平您心灵的创伤。 5、在淡水马偕医院陪护陈灵丹的王裔毅同学说,陈灵丹所处的位置靠近水边,很快浇熄了身上的火,而庄楚君比较靠近舞台,伤势更为严重。 6、友人:倒点啤酒上去。这样味道会比较好,而且可以把火浇熄。 7、或许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像苹果一样迷人,但是这不应该浇熄我们对产品和服务的热情。因为热情不仅对消费者很重要,也对员工有著重要影响。 8、因为你的甘露咝的一声将它浇熄。 9、你的期望将会被你的爱人浇熄。 10、他们担心会有麻烦,尽管大雨已经浇熄了人群的热情。 |
浇熄造句 | 1、我对这门课的热情被导师的评语浇熄了。 2、孔大官人这会儿可是比吃了蓝色小药片还要激动,怕是倾尽三江五湖之水都无法浇熄他此时的兽血沸腾。 3、但这并没有浇熄他对画画的热情。 4、我用心化水浇熄您伤口的火焰,我用情至真抚平您心灵的创伤。 5、在淡水马偕医院陪护陈灵丹的王裔毅同学说,陈灵丹所处的位置靠近水边,很快浇熄了身上的火,而庄楚君比较靠近舞台,伤势更为严重。 6、友人:倒点啤酒上去。这样味道会比较好,而且可以把火浇熄。 7、或许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像苹果一样迷人,但是这不应该浇熄我们对产品和服务的热情。因为热情不仅对消费者很重要,也对员工有著重要影响。 8、因为你的甘露咝的一声将它浇熄。 9、你的期望将会被你的爱人浇熄。 10、他们担心会有麻烦,尽管大雨已经浇熄了人群的热情。 |
闷熄造句 | 1、她说,飞机撞上大楼后,她的衣服着了火,幸亏一名名为克劳瑟的男子用自己的夹克把火闷熄,才使她幸免于难。 2、自卫的本能警告他用木条把仓门钉好,把火头闷熄,不要闯出大祸来。 3、恋儿走到桌子旁,他把桌上的蜡烛给闷熄了。 4、随著产生的二氧化碳愈来愈多,它会先闷熄那根短蜡烛,然后才是长蜡烛。 5、他用一条湿毯将火焰闷熄。 6、自卫的本能警告他用木条把仓门钉好,把火头闷熄,不要闯出大祸来。 7、她说,飞机撞上大楼后,她的衣服着了火,幸亏一名名为韦尔斯·克劳瑟的男子用自己的夹克把火闷熄,才使她幸免于难。 8、参与现场扑救的消防员告诉记者,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火都适合用水去扑灭,铝粉起火时,就该用水泥、干沙、石粉等将火闷熄。 9、“他们希望透过大量填沙与硼酸,将反应炉的火焰闷熄。 10、他用沙把火闷熄。 |
涉讼造句 | 1、温州划龙舟传统盛行,但也容易引发冲突,尤其是各个村之间,要争名次、比财力,“构怨之村,则藉赛舟之名,彼此武斗,伤命涉讼者往往而有”。 2、今年,最高人民法院确定,涉讼资产的拍卖要逐步通过电子交易平台竞价,以电子竞价方式取代“击槌成交”浙江省高院跟淘宝网合作是在今年年初。 3、然而指定涉讼财产管理人几乎无例外地预示债务公司的清算,而法律对此提出一些破产的附带规定。 4、若因本合约而涉讼时,三方同意以台北地方法院为第一审管辖法院。 5、最高人民法院要求,涉讼资产的拍卖要逐步通过电子交易平台竞价,以电子竞价方式取代“击槌成交”。 6、最高人民法院确定,涉讼资产的拍卖要逐步通过电子交易平台竞价,以电子竞价方式取代“击槌成交”[涉讼造句]。 7、准确认定商业秘密是审理商业秘密涉讼案件,对其进行民事司法保护的一个必经程序。 8、据悉,今年份,最高法确定,涉讼资产的拍卖要引入第三方交易平台,实行电子竞价、互联网交易等方式取代传统的“击槌成交”。 9、第三章笔者结合审判实践中股东知情权案件的情况,从涉讼主体、诉讼标的、案件成因及结案特点等方面分析了此类案件的诉讼特点。 10、涉讼双方争议首先聚焦于ICSID仲裁庭对本案是否具有管辖权。 |
诉讼造句 | 1、日前,李健熙的哥哥第一化肥前总裁李孟熙和姐姐就继承遗产问题提起了诉讼,李健熙则对此予以了强烈批评。 2、大凡在下列两种情况下会引起诉讼。 3、提起诉讼的数量持平,有罪判决率下降。 4、他极力克制自己,不提出离婚诉讼。 5、在宗教法庭中,裁决是指诉讼开始的一种程序。 6、诉讼费用是否属于限制性债权? 7、这家报纸正和提起损害赔偿诉讼的女演员对簿公堂。 8、所以,法官在诉讼中并非消极等待诉辩提交的物质性材料,而是运用法律理性来拣选证据材料、指挥诉讼进程、控制辩论范围都起着主导作用。 9、中国法院受理此类诉讼尚属首次。 10、如此看来,来自气愤的不信仰宗教的雇员的诉讼可能仅仅是早或晚的问题。 |
争讼造句 | 1、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2、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故三载考绩。 3、中国有史以来空前绝后的一位女皇,但是我国古代的史学家在编撰史书时由于对“正统”观念的看法不同,对于武则天是否应纳入“本纪”这一问题争讼不已。 4、,事后人们反思罗马衰亡时有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说基督教导致了罗马的衰亡,一种则认为基督教延缓了罗马的衰亡,直到现在还为此争讼不已。 5、你城中若起了争讼的事,或因流血,或因争竞,或因殴打,是你难断的案件,你就当起来,往耶和华你神所选择的地方。 6、出可在穷人争讼的事上屈枉正直。 7、到了崇祯十六年,徽商旧事重提,“西人复大喧哗,争讼不已”,终于又不了了之。 8、丹朱么,他这个人既顽嚣又好争讼,不能用。 9、你与邻舍争讼,要与他一人辩论,不可洩漏人的密事。 10、若止于四铢五铢,则文皆古篆,既非下走所识,加或漫灭,尤难分明,公私交乱,争讼必起,此最是其深疑者也。 |
争讼造句 | 1、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2、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故三载考绩。 3、中国有史以来空前绝后的一位女皇,但是我国古代的史学家在编撰史书时由于对“正统”观念的看法不同,对于武则天是否应纳入“本纪”这一问题争讼不已。 4、,事后人们反思罗马衰亡时有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说基督教导致了罗马的衰亡,一种则认为基督教延缓了罗马的衰亡,直到现在还为此争讼不已。 5、你城中若起了争讼的事,或因流血,或因争竞,或因殴打,是你难断的案件,你就当起来,往耶和华你神所选择的地方。 6、出可在穷人争讼的事上屈枉正直。 7、到了崇祯十六年,徽商旧事重提,“西人复大喧哗,争讼不已”,终于又不了了之。 8、丹朱么,他这个人既顽嚣又好争讼,不能用。 9、你与邻舍争讼,要与他一人辩论,不可洩漏人的密事。 10、若止于四铢五铢,则文皆古篆,既非下走所识,加或漫灭,尤难分明,公私交乱,争讼必起,此最是其深疑者也。 |
争讼造句 | 1、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2、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故三载考绩。 3、中国有史以来空前绝后的一位女皇,但是我国古代的史学家在编撰史书时由于对“正统”观念的看法不同,对于武则天是否应纳入“本纪”这一问题争讼不已。 4、,事后人们反思罗马衰亡时有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说基督教导致了罗马的衰亡,一种则认为基督教延缓了罗马的衰亡,直到现在还为此争讼不已。 5、你城中若起了争讼的事,或因流血,或因争竞,或因殴打,是你难断的案件,你就当起来,往耶和华你神所选择的地方。 6、出可在穷人争讼的事上屈枉正直。 7、到了崇祯十六年,徽商旧事重提,“西人复大喧哗,争讼不已”,终于又不了了之。 8、丹朱么,他这个人既顽嚣又好争讼,不能用。 9、你与邻舍争讼,要与他一人辩论,不可洩漏人的密事。 10、若止于四铢五铢,则文皆古篆,既非下走所识,加或漫灭,尤难分明,公私交乱,争讼必起,此最是其深疑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