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文学网

喧诤的意思

词语喧诤
解释【意思解释】1.喧嚷争吵。
组成 - -
拼音 [xuān]  [zhènɡ] 
单字 [喧]:喧 (形声。从口,宣声。宣”有宣扬”义,也有表义作用。本义声音大而嘈杂) 同本义 喧,大语也。--《玉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潜《饮酒》 上林催猎响,河桥争渡喧。--北周·庚信《同州还》 夜风一何喧,大舶双橹。--宋·王安石《金山寺》 蛙蛤徒自喧,蛟龙卧如蛰。--陆游《喜雨》 又如喧议(喧闹议论);喧埃(尘世的喧嚷);喧吓(喧哗恐吓);喧卑(喧闹低下);喧哄(喧闹) 喧(諠)xuān声音大,声音杂乱~哗。~嚣。锣鼓~天。 喧xuǎn 1.哭泣。,● 喧xuān ㄒㄩㄢˉ◎ 大声说话,声音杂乱:喧哗。喧闹。喧嚷。
[诤]:诤 假借为争”。争论;争讼 王凤为平理诤讼。--《后汉书·刘玄传》 诤,讼也。--《苍颉篇》 彼诚以天下之必无仙,而我独以实有而与之诤,诤之弥久,而彼执之弥回。--晋·葛洪《抱朴子》 又如诤讼(争论);诤论(争论);诤薮(争讼的渊薮);诤辞(争讼之辞);诤诉(诉讼) 争奇;竞争 虽时时与师友有诤有讲,然师友总不以我为嫌者,知我无诤心也,彼此各求以自得也。--明·李贽《与河南吴中丞书》 又如诤治(竞相采取治国之道);诤心(争高低之心);诤竞(竞争) 通争”。争夺 有两虎诤人而 诤zhèng谏,直言劝告~言。~友。谏~。 诤zhēng 1.通"争"。争讼﹔争论。 2.通"争"。争夺﹔争竞。 3.用同"睁"。瞪大着眼睛。,● 诤(諍)zhèng ㄓㄥˋ◎ 谏,照直说出人的过错,叫人改正:诤谏。诤言。诤
近义词
反义词

喧诤相关的词语

喧诤造句

喧诤相关的成语

鼓吹喧阗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
鼓乐喧天鼓:弹奏。喧天:声音大而嘈杂。弹奏着各种乐器,声响大得直冲云天。形容十分欢乐热闹。
金鼓喧阗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锣鼓喧天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雀喧鸠聚形容纷乱吵闹。
喧宾夺主喧:声音大。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
语笑喧呼大声说笑。同“语笑喧哗”。
语笑喧哗大声说笑。
语笑喧阗喧阗:声音大而杂,喧闹。形容许多人挤来挤去地大声说笑。
良师诤友良:好;诤:敢于直言。很好的老师,能够直言相劝的朋友。
面折廷诤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廷争”。

喧诤相关的成语分类

喧诤相关的词语

喧诟【意思解释】1.喧嚷辱骂。
喧乱【意思解释】1.喧闹不拘礼度。
諠愉【意思解释】1.欢快﹐欢悦。諠﹐用同"欢"。
諠湫【意思解释】1.《左传.昭公三年》﹕"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后因以"諠湫"指低湿﹑狭小﹑喧闹﹑尘土飞扬的地方。
諠詉【意思解释】1.亦作"諠呶"。 2.犹喧闹。
喧词【意思解释】1.喧嚷不平的言辞。
諠然【意思解释】1.声大而杂貌。
諠聒【意思解释】1.喧嚣刺耳。
喧动【意思解释】1.喧哗骚动﹐不宁静。 2.聒噪鼓动。
许赛【意思解释】1.犹许愿。赛﹐酬神。
许繇【意思解释】1.见"许由"。
许亲【意思解释】1.答应婚事。
许学【意思解释】1.指对于汉许慎《说文解字》的研究和著作。如清张炳翔编的《许学丛书》﹑许颂鼎许溎祥合编的《许学丛刻》﹑黎径诰着的《许学考》等。
许剑【意思解释】1.亦作"许剑"。 2.汉刘向《新序.节士》载﹕吴季札西聘晋﹐带宝剑过徐。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季子心许之。还而徐君已死﹐遂挂其剑于墓树﹐曰﹕"吾心许之矣。"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后以"许剑"为不忘知交﹐心存知己之典。
许郑【意思解释】1.东汉经学家许慎﹑郑玄的并称。
许认【意思解释】1.同意﹑承认。
讯谳【意思解释】1.审讯定罪。

喧诤相关的成语补全

喧诤相关的成语接龙

喧诤相关的标签

喧诤相关的句子

喧诤其他造句

喧喧造句1、世界纷纷扰扰喧喧闹闹什么是真实?为你跌跌撞撞傻傻笑笑买一杯果汁,就算庸庸碌碌匆匆忙忙活过一辈子,也要分分秒秒年年日日全心守护你,最小的事。五月天
2、可你知道,出身名门的人的苦吗?外面看来虽喧喧闹闹,可外人哪知福祸无常?那些名门旧族,也是时时刻刻都提心吊胆地走着钢丝呀。
3、喧喧复嚣嚣,停停又走走。墨明棋妙
4、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5、因此,这一条四围列肆、百货云集的棋盘街,每日里驰马传牒,肩摩毂击,喧喧哗哗,一片锦绣丰隆之象。
6、在这个熙熙攘攘喧喧闹闹的尘世凡间,人与人之间总会有着命定的机缘,无形之中横亘着一条条看不见摸不着的丝线,纵横交错的彼此牵系着缠绕着、挂念着。
7、世界纷纷扰扰喧喧闹闹有你最真实,为你跌跌撞撞傻傻笑笑爱就一个字。就算庸庸碌碌匆匆忙忙活过一辈子,也要分分秒秒年年日日全心守护你。宝贝,永远爱你。情人节快乐!
8、狭窄的酒吧里喧喧嚷嚷,挤得满满的。我们挤过人堆,来到大厅入口处。
9、古原荒庙掩莓苔,何处喧喧鼓笛来。
10、春晚喧喧布谷鸣,春云霭霭檐溜滴。
喧呼造句1、表演时锣鼓烘托,插科打诨,喧呼成戏。
2、几人走在集市之中,见装花盘架车儿,上插飞蛾、红灯,在街上喧呼叫卖,车上装有乳糖丸子、南北珍果、皂儿糕、澄沙团子等食物。
3、千人聚集,“喧呼动地,蕃客士庶观者,莫不震骇”。
4、来凤驿去县城九十里,来往使传皆局绅代办,供市喧呼,竟夜不能成寐。
5、众官三呼万岁退出大殿,天子袍袖一层,群臣皆散,百官皆从端门两分而出,镇将长随,朝门外车骑纵横,恃仗罗列,人喧呼,海沸波翻,马嘶喊,山崩地裂。
6、
7、
8、
9、
10、
喧叫造句1、神呀,我的那些愿望真是愚傻呀,它们杂在你的歌声中喧叫着呢。
2、神呀,我的那些愿望真是愚傻呀,它们杂在你的哥声中喧叫着呢。让我…
3、我闻到爆米花以及糖煮苹果的味道,倾听音乐的演奏和游乐团团员的喧叫,我也试尝了冰糖。
4、神呀,我的那些愿望真是愚傻呀,它们杂在你的歌声中喧叫著呢。让我只是静听著吧。
5、神呀,我的那些愿望真是愚傻呀,它们杂在你的歌声中喧叫着呢。让我只是静听着吧。
6、神呀,我的那一些心愿真是愚傻呀,它们杂在你的歌声中喧叫着呢。
7、
8、
9、
10、
喧天造句1、锣鼓喧天烦恼散,张灯结彩喜庆欢,焰火照亮前程安,灯谜猜出鸿运缠,汤圆圆圆梦能圆,赏月许愿团圆欢;元宵佳节已来到,祝福声声来问安,祝君元宵乐常伴,幸福生活美天天!
2、这天,在河南浚县浮丘山广场上,一场夏日文化传统山会拉开了序幕,吹锁呐,放火鞭,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3、金蛇狂舞送吉祥,锣鼓喧天福气到,张开双臂迎好运,迈步走上通天道。兄弟,蛇年祝你大展宏图,事业兴旺,前途无量。
4、元旦到了有段子,红红火火好日子,锣鼓喧天庆贺子,欢欢乐乐吼歌子,堂堂正正走路子,潇潇洒洒赚票子,健健康康好身子,年年都是靓样子,幸福快乐一辈子!
5、每当盛夏,贾艇招凉,两岸歌声喧天。
6、柳绿桃红莺燕语。吉日良辰,遍洒烟花雨。并蒂芙蓉古今慕,鸳鸯鸾凤千秋舞。喧天鼓乐笙歌缕。好友亲朋,贺语齐声聚。比翼双飞开新宇,瑟琴和奏神仙侣。
7、梅红雪亮春光好,新年喜气飘到家。锣鼓喧天响天地,举杯同饮庆元旦。烟花绽放新人生,新年乐曲献祥瑞。短信带来福寿禄,绵绵祝福甜心间。祝朋友元旦快乐!
8、大河上下齐欢腾,锣鼓喧天龙舟竞。祭奠屈原情谊深,端午佳节国同庆。粽子香飘千万里,合家团聚笑盈盈。祝福声声短信发,祝你幸福绕不停!
9、锣鼓喧天送龙归,鞭炮声响银蛇催。蛇继龙神腾空飞,风调雨顺东风吹。祝君新春钞票堆,财源滚来没法推。愿你新年祥光晖,干大事业不用吹。
10、锣鼓喧天,喜气洋洋,欢乐祥和,共庆佳节,兔年快乐,万事如意,福星高照,百事顺心,人旺运旺,财运亨通!
喧笑造句1、门内门外灯火辉煌,人影往来,喧笑之声,处处可闻。
2、她俩和粉蝶自幼手帕订交,熟惯得一齐跳过来和东方瑛凑至一处,群雌粥粥,燕语莺声,喧笑成一片绮色。
3、老头如六岁小童一般躺在地上又哭又闹,撒起无赖,引来无数人的喧笑,也吸引了右贤王的注意。
4、引起众人一阵喧笑!因为他们都知道那就是【胖瘦果】,一般掉落的胖瘦果,几乎没人去拾,更别说有人能吃了。
5、台下一片喧笑,也不知是笑莫明还是笑张三。
6、而周围,还是一片喧笑!“好了,你可以放了我弟弟了吧!”。
7、主妇们无论年龄大小,常常坐在一起,稍稍离开那些明眸皓齿的小姐、情郎和他们的喧笑声,因为在南方,妇女一结婚就不算美人了。
8、黄昏时节城市里华灯初上时,你会在某个时节被攫住,忽然觉得孤单得不行。天晓得是什么,也许是橱窗里一个闪亮的玩具,也许是一张只有鸽子跟你分享的长椅,你会看见隔街的人们喧笑走过,但那热闹是他们的。张佳玮
9、汪精卫不在场,陪坐的男人们大气都不敢出,正喧笑着吃茶的太太们,领头鹅般肆意说笑的便是陈璧君。
10、一声喧笑让项彬心中一惊,睁眼一看,眼前景象把他吓了一跳。
谏诤造句1、然时因群臣谏诤,扶赞其义,并时密陈损益,不专导谀言云。
2、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对一个真心的朋友你可传达你的忧愁、欢悦、恐惧、希望、疑忌、谏诤以及任何压在你心上的事情。
3、谏诤之徒,以正人君之失尔,必在得言之地,当尽匡赞之规,不容苟免偷安,垂头塞耳;至于就养有方,思不出位,干非其任,斯则罪人。
4、翰林通过经筵日讲,讲论经史,培养君德,从容谏诤,匡弼阙失。
5、攻人主之长短,谏诤之徒也;讦群臣之得失,讼诉之类也;陈国家之利害,对策之伍也;带私情之与夺,游说之俦也。
6、友谊的主要效用之一就在于使人心中的愤懑抑郁得以宣泄、弛放。……对一个真正的朋友,你可以传达你的忧愁、欢悦、恐惧、希望、疑忌、谏诤,以及任何压在你身上的事情。弗兰西斯·培根
7、唐代是中国古代言谏制度发展的成熟时期,尤其是唐太宗贞观阶段成为文士谏诤干政的黄金时代。
8、盛唐贞观之治,房玄龄孜孜奉国、知无不为,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王珪激浊扬清、嫉恶好善,魏征耻君不及尧、舜,以谏诤为己任。
9、谏诤是一项综合了诸种文化因素的政治实践,儒家对唐代文人谏臣意识的形成及其谏诤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10、一日万机,或未尽美,臣职在谏诤,无容静默。
诤谏造句1、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
2、到得此番激烈诤谏之时,老夫势必情飞绪动,辞气张扬,冲言折颜,毫不逊让,则太子身处之境地,必尴尬难堪矣。
3、确实中国传统书学历来讲书品人品并重,颜老先生的作为正是炳森先生的追求,难怪人们初识炳森时对他会有敢于诤谏的耿介之士的感觉。
4、蒋介石收到陈果夫的“诤谏之文”,不无感慨。
5、当时久已不问国政的韩熙载只好犯颜诤谏:‘北伐固臣意也,但今则不可耳。
6、她给了齐宣王当头一棒,她的诤诤谏言使齐宣王幡然醒悟;她尽心尽力地辅佐使齐国国力大增,一时成为“千乘之国”。
7、可惜啊,只可惜当年那个当朝诤谏,敢捋洪武先帝虎须的景濯缨已经没了。
8、唐太宗以隋炀帝拒谏饰非导致国亡家灭为鉴,“开怀抱,纳诤谏”。
9、翌年他即幸江都,再无意北返,对他诤谏的则获罪,最后甚至不愿听大局不堪收拾的报告。
10、从今往后,但凡老太傅当面据理诤谏,巨细谋猷,汝皆须言听计从,奉为箴宝,严身行执,切勿违逆,当保汝行止无错,不失德行。
诤言造句1、他虽然与世长辞,但他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诤言教诲,处事态度等等,却非常深刻的留在我的心中。
2、因此,在朋友所给的诤言与自己所作的主张之间其差别有如良友底净言与谄佞底建议之间的差别一样。
3、最最可恶的是刘尚骗走了自己的一百万两黄金,暴怒的袁术那还听得进麾下谋士的诤言,当即就号令三军,准备跟刘尚大干一场。
4、三层楼,让哥舒懒残师徒三人摆放他们的纪事、资料,而哥舒偶尔也替诸葛运筹帷幄,审时度世,诤言谏计。
5、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来的光明,比从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中所得出的光明更干净纯粹。
6、本报讯“要倡导一种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不唯书、不唯上,只唯真、只唯实,在科技战略研究中讲实情、建诤言,提出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7、故我认为,*记当版主之类公而无私、广纳诤言的做法值得借鉴与推广。
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来的光明,比从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所得出的光明更是干净纯粹。
9、因此,在朋友所给的诤言与自己所作的主张之间其差别有如良友的净言与谄佞的建议之间的差别一样。
10、而偏偏此时领导又作了几个错误的决定,伍子胥进谏,特别是最后的诤言,是那样痛快淋漓,那样不给夫差的面子,那样声嘶力竭,那样绝望和决绝。
诤臣造句1、他希望,咨询委员会的专家有唐代诤臣魏征“事有必犯,知无不为”的精神,当好新区的参谋和外脑,充分发挥“思想源”的强大作用。
2、李煜气不打一处来,碌碌无为的正直刚毅,名留史策诤臣却这幅德行,他焉能不气!“潘佑,****笑什么!”。
3、这个诤臣说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而裴矩的本事就在于,他向唐太宗直谏就能为其所接受,切中时弊,一语中的,并不光是脸红脖子粗就能做到的,这是要有胆有识有才的。(小学生网)
4、房玄龄、魏征不愧是志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的诤臣,他们抱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不遗余力的治理着他们引以为豪的国家。
5、秦牧这番言论,在他们看来,不但直切要害,关键是他这种敢向最高领导开炮的精神,正是读书人应的品质,是魏征、海瑞等诤臣的傲骨遗风啊!国有诤臣,不亡其国。
6、李煜心里一动,张洎能如此说话,正直刚毅可见一斑,不全然是个碌碌无为之辈,李煜转向潘佑,这位正直之名留之史策的诤臣正全无心肝地嬉皮笑脸,挤眉弄眼呢。
7、君有诤臣,不亡妻国;父有诤子,不亡其家。冯梦龙
8、下无诤臣便上无明主。
9、贞观中,累迁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有诤臣之风。
10、做诤臣多苦啊,象寇准半生都在跑路,从陕西跑到山东,从山东跑到河北,马上还要跑到广西、海南。
诤友造句1、在考研的日子里,许雯和大军各自为阵,互相监督,互为良师诤友,他们开玩笑说这是上小学时一帮一学习小组之“大学版”。
2、而这样的书,正如长满羽毛叶的大树,供我们依偎,聆听我们成长的烦恼,耐心开导,为我们挡风遮雨,仿佛是身边良师诤友,帮助我们成长。
3、友情,在我的生命中占据了一大部分。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挚友,一个诤友,此生足矣。
4、字典莫非不是咱们的严师诤友吗?
5、奉献为陈钢在海内外广泛赢得良师诤友和知音。
6、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陈毅
7、坦率无私的工人师傅,不就是我们的良师诤友吗!
8、朋友有很多啊,有忠友、难友、信友、诤友,还有挚友、善友、密友、畏友。
9、(吴延晖,出生,学的是金融,好的是艺文,做的是新闻,想的是学问,有很多良师诤友,自认师承却是那位死了好多年的胡适先生。小学生网。
10、哪怕对方一时不理解,也须坦言剖明是非、直陈利害,此乃“诤友”所为。
凿壁文学网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