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文学网

诤诉的意思

词语诤诉
解释【意思解释】1.诉讼。诤﹐通"争"。
组成 - -
拼音 [zhènɡ]  [sù] 
单字 [诤]:诤 假借为争”。争论;争讼 王凤为平理诤讼。--《后汉书·刘玄传》 诤,讼也。--《苍颉篇》 彼诚以天下之必无仙,而我独以实有而与之诤,诤之弥久,而彼执之弥回。--晋·葛洪《抱朴子》 又如诤讼(争论);诤论(争论);诤薮(争讼的渊薮);诤辞(争讼之辞);诤诉(诉讼) 争奇;竞争 虽时时与师友有诤有讲,然师友总不以我为嫌者,知我无诤心也,彼此各求以自得也。--明·李贽《与河南吴中丞书》 又如诤治(竞相采取治国之道);诤心(争高低之心);诤竞(竞争) 通争”。争夺 有两虎诤人而 诤zhèng谏,直言劝告~言。~友。谏~。 诤zhēng 1.通"争"。争讼﹔争论。 2.通"争"。争夺﹔争竞。 3.用同"睁"。瞪大着眼睛。,● 诤(諍)zhèng ㄓㄥˋ◎ 谏,照直说出人的过错,叫人改正:诤谏。诤言。诤
[诉]:诉 (形声。本义告状;控告) 同本义 诉,告也。--《说文》 负孝公之周愬天子。--《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 必东愬于齐。--《战国策·齐策》 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又如起诉;上诉;公诉;诉呈(诉状);诉权(起诉和诉原的权利);诉辩(申诉并辩白);诉牒(诉状);诉告(上诉;告状) 告诉,说给人听 正遇延平二人,诉说前事。--《三国演义》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吾与并 诉(愬)sù ⒈叙说叙~。~苦。详细~说。 ⒉控告~讼。上~。,● 诉(訴)sù ㄙㄨˋ◎ 叙述,倾吐:告诉。诉苦。诉愿。
近义词
反义词

诤诉相关的词语

诤诉造句

诤诉相关的成语

良师诤友良:好;诤:敢于直言。很好的老师,能够直言相劝的朋友。
面折廷诤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廷争”。
肤受之诉比喻被人说了有关切身利益的坏话。
如泣如诉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诤诉相关的成语分类

诤诉相关的词语

诤讼【意思解释】1.争辩﹔争论。诤﹐通"争"。
诤訮【意思解释】1.争执。诤﹐通"争"。
诤气【意思解释】1.竞争好胜的意气。诤﹐通"争"。
诤治【意思解释】1.谓争着采取治国之道。诤﹐通"争"。
诤言【意思解释】1.直率地规劝人改正过错的话。
诤戒【意思解释】1.告诫。
诤舌【意思解释】1.喻正直之言。
诤臣【意思解释】1.谏诤之臣。引申指能指正先辈缺失的后辈。
诤引【意思解释】1.直言规劝和引导。
诤心【意思解释】1.争高下之心。诤﹐通"争"。
诏凤【意思解释】1.即凤诏。诏书。
诏榜【意思解释】1.见"诏榜"。
诏号【意思解释】1.诏告名号。号﹐神号﹐币号。 2.诏告﹑号令。
诏盟【意思解释】1.祷告盟誓。
诏疏【意思解释】1.诏书和奏疏。
诏禄【意思解释】1.报请王者授与俸禄。
诏筵【意思解释】1.天子所设的筵席。

诤诉相关的成语补全

诤诉相关的成语接龙

诤诉相关的标签

诤诉相关的句子

诤诉其他造句

谏诤造句1、然时因群臣谏诤,扶赞其义,并时密陈损益,不专导谀言云。
2、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对一个真心的朋友你可传达你的忧愁、欢悦、恐惧、希望、疑忌、谏诤以及任何压在你心上的事情。
3、谏诤之徒,以正人君之失尔,必在得言之地,当尽匡赞之规,不容苟免偷安,垂头塞耳;至于就养有方,思不出位,干非其任,斯则罪人。
4、翰林通过经筵日讲,讲论经史,培养君德,从容谏诤,匡弼阙失。
5、攻人主之长短,谏诤之徒也;讦群臣之得失,讼诉之类也;陈国家之利害,对策之伍也;带私情之与夺,游说之俦也。
6、友谊的主要效用之一就在于使人心中的愤懑抑郁得以宣泄、弛放。……对一个真正的朋友,你可以传达你的忧愁、欢悦、恐惧、希望、疑忌、谏诤,以及任何压在你身上的事情。弗兰西斯·培根
7、唐代是中国古代言谏制度发展的成熟时期,尤其是唐太宗贞观阶段成为文士谏诤干政的黄金时代。
8、盛唐贞观之治,房玄龄孜孜奉国、知无不为,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王珪激浊扬清、嫉恶好善,魏征耻君不及尧、舜,以谏诤为己任。
9、谏诤是一项综合了诸种文化因素的政治实践,儒家对唐代文人谏臣意识的形成及其谏诤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10、一日万机,或未尽美,臣职在谏诤,无容静默。
诤谏造句1、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
2、到得此番激烈诤谏之时,老夫势必情飞绪动,辞气张扬,冲言折颜,毫不逊让,则太子身处之境地,必尴尬难堪矣。
3、确实中国传统书学历来讲书品人品并重,颜老先生的作为正是炳森先生的追求,难怪人们初识炳森时对他会有敢于诤谏的耿介之士的感觉。
4、蒋介石收到陈果夫的“诤谏之文”,不无感慨。
5、当时久已不问国政的韩熙载只好犯颜诤谏:‘北伐固臣意也,但今则不可耳。
6、她给了齐宣王当头一棒,她的诤诤谏言使齐宣王幡然醒悟;她尽心尽力地辅佐使齐国国力大增,一时成为“千乘之国”。
7、可惜啊,只可惜当年那个当朝诤谏,敢捋洪武先帝虎须的景濯缨已经没了。
8、唐太宗以隋炀帝拒谏饰非导致国亡家灭为鉴,“开怀抱,纳诤谏”。
9、翌年他即幸江都,再无意北返,对他诤谏的则获罪,最后甚至不愿听大局不堪收拾的报告。
10、从今往后,但凡老太傅当面据理诤谏,巨细谋猷,汝皆须言听计从,奉为箴宝,严身行执,切勿违逆,当保汝行止无错,不失德行。
诤言造句1、他虽然与世长辞,但他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诤言教诲,处事态度等等,却非常深刻的留在我的心中。
2、因此,在朋友所给的诤言与自己所作的主张之间其差别有如良友底净言与谄佞底建议之间的差别一样。
3、最最可恶的是刘尚骗走了自己的一百万两黄金,暴怒的袁术那还听得进麾下谋士的诤言,当即就号令三军,准备跟刘尚大干一场。
4、三层楼,让哥舒懒残师徒三人摆放他们的纪事、资料,而哥舒偶尔也替诸葛运筹帷幄,审时度世,诤言谏计。
5、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来的光明,比从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中所得出的光明更干净纯粹。
6、本报讯“要倡导一种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不唯书、不唯上,只唯真、只唯实,在科技战略研究中讲实情、建诤言,提出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7、故我认为,*记当版主之类公而无私、广纳诤言的做法值得借鉴与推广。
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来的光明,比从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所得出的光明更是干净纯粹。
9、因此,在朋友所给的诤言与自己所作的主张之间其差别有如良友的净言与谄佞的建议之间的差别一样。
10、而偏偏此时领导又作了几个错误的决定,伍子胥进谏,特别是最后的诤言,是那样痛快淋漓,那样不给夫差的面子,那样声嘶力竭,那样绝望和决绝。
诤臣造句1、他希望,咨询委员会的专家有唐代诤臣魏征“事有必犯,知无不为”的精神,当好新区的参谋和外脑,充分发挥“思想源”的强大作用。
2、李煜气不打一处来,碌碌无为的正直刚毅,名留史策诤臣却这幅德行,他焉能不气!“潘佑,****笑什么!”。
3、这个诤臣说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而裴矩的本事就在于,他向唐太宗直谏就能为其所接受,切中时弊,一语中的,并不光是脸红脖子粗就能做到的,这是要有胆有识有才的。(小学生网)
4、房玄龄、魏征不愧是志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的诤臣,他们抱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不遗余力的治理着他们引以为豪的国家。
5、秦牧这番言论,在他们看来,不但直切要害,关键是他这种敢向最高领导开炮的精神,正是读书人应的品质,是魏征、海瑞等诤臣的傲骨遗风啊!国有诤臣,不亡其国。
6、李煜心里一动,张洎能如此说话,正直刚毅可见一斑,不全然是个碌碌无为之辈,李煜转向潘佑,这位正直之名留之史策的诤臣正全无心肝地嬉皮笑脸,挤眉弄眼呢。
7、君有诤臣,不亡妻国;父有诤子,不亡其家。冯梦龙
8、下无诤臣便上无明主。
9、贞观中,累迁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有诤臣之风。
10、做诤臣多苦啊,象寇准半生都在跑路,从陕西跑到山东,从山东跑到河北,马上还要跑到广西、海南。
诤友造句1、在考研的日子里,许雯和大军各自为阵,互相监督,互为良师诤友,他们开玩笑说这是上小学时一帮一学习小组之“大学版”。
2、而这样的书,正如长满羽毛叶的大树,供我们依偎,聆听我们成长的烦恼,耐心开导,为我们挡风遮雨,仿佛是身边良师诤友,帮助我们成长。
3、友情,在我的生命中占据了一大部分。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挚友,一个诤友,此生足矣。
4、字典莫非不是咱们的严师诤友吗?
5、奉献为陈钢在海内外广泛赢得良师诤友和知音。
6、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陈毅
7、坦率无私的工人师傅,不就是我们的良师诤友吗!
8、朋友有很多啊,有忠友、难友、信友、诤友,还有挚友、善友、密友、畏友。
9、(吴延晖,出生,学的是金融,好的是艺文,做的是新闻,想的是学问,有很多良师诤友,自认师承却是那位死了好多年的胡适先生。小学生网。
10、哪怕对方一时不理解,也须坦言剖明是非、直陈利害,此乃“诤友”所为。
公诉造句1、公诉意见书的警示教育部分在讲究规范用语的同时,更加注意讲究语言修辞手法的运用,避免了公诉意见书空洞乏味的说教式语言,极富感染力。
2、在民事案件中,类似于公诉人角色的当事人是原告。
3、检察机关的起诉书指无需大陪审团的公诉书,由检察官直接提起的指控。
4、对此,我国公诉人应当实行当事人化,强化其公诉职能,取消其审判监督职能。
5、公诉法律顾问要求被告解释为什么汽油桶会在他的车内。
6、刑事缺席审判是指被告人在法庭审理时不到庭参加诉讼的情况下,公诉方和辩护人到庭,在法官的主持下进行的审判活动。
7、公诉证据大量引用了电子邮件和黑莓记录,记录不仅显示了杜军何时阅读并回复了信息,还标明他对每一封电子邮件向下滚屏的幅度。
8、前日,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抢劫、强奸、强制猥亵妇女罪,对罗某、秦某、廖某提起公诉。
9、根据公诉机关的指控,去年,金某带着客人乘坐斯某的船,在博物馆码头,金某就提出斯某没有按未定划足一小时。
10、北卡罗莱纳州最高检控官得出结论,该案件并没有发生,而一名反应过激的公诉人使得这些球员蒙受了不白之冤。
口诉造句1、下面就是高歌讲他回来以后的故事,这里是口诉实录。
2、我乃城南吴家庄的员外,我叫吴成功,我家死了人,来不及写状子,我是口诉上堂。
3、现实和故事的不同之处就是在于故事中的很多情节都或多或少的被作者及口诉者夸大化,在奇幻冒险的影片中丛林探险永远是那么的可怕,叫人胆寒,惊恐处处。
4、雷子和年幼的龙教授自然也跟了去,他们心中有众多疑问,那黄炮道人也没有透露太多,估计因为盗墓勾当的事不便口诉太多吧。
5、秦锐当场石化,这下好了,拍马屁把自己拍进去了,随机打起全身十二分精神听着贤口诉的每一个字。
6、就如一凄伤女子,只在风中抚泪垂泣,却是始终不见其开口诉得自己委曲,当下真是催人肝肠,张入云久为此曲自伤,此时虽是潜形匿迹,但却一般的止不住有些心绪激动。
7、我们姑且不去猜想他的身份,如今却又出现另外一个神秘人物,据提供该照片的人口诉,他们双方的争吵是因为另外一个神秘人物,也就是林主播的新欢乐。
8、艾丽卡一边优美地稍施一礼一边开口诉说道。
9、事实证明,儿童亲身观摩要比听音响资料效果更好,理解领会得比教师单单用口诉要好,也感兴趣得多。
10、太多太多的往事和感受,潮水般的涌上心头,而她却无法开口诉说清楚,唯有让眼泪不停地流淌。伍美珍
诉权造句1、而正义、平等的价值观念赋予罗马人以诉权。
2、源于古罗马法保罗诉权的债权人撤销权,现已成为当今债法中一项重要的债的保全制度。
3、意思自治体现在民事诉讼法领域便是程序上的处分权即诉权。
4、诉权,是指公民向法院提出的司法救济权。
5、债权人行使代位诉权属于法定诉讼担当,其基础为债权人之“诉的利益”。
6、自该判决生效之日起内,原房屋所有权人或者继承人仍未向法院提出撤销原判决请求的,将丧失胜诉权。
7、无论是在单独诉讼还是共同诉讼,系统性偏袒均严重地阻碍投资者诉权的行使。
8、要正确处理起诉权和胜诉权的关系,不能以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明显不成立而限制或者剥夺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诉权造句)
9、除在此慎重声明,本宫亦无将在美国合法登记之免税号码借于他人使用,对于招摇撞骗,进行募款实际骗财之行为,本宫除严厉谴责之外,并保留一切法律追诉权利。
10、如果无期限借款合同超过的诉讼时效提起诉讼的,则丧失胜诉权。
诉求造句1、稳定群众的情绪,听取群众的诉求。
2、他认为,排工之所以敢于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是因为存在着求过于供的市场。
3、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目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乐,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四周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泊。
4、品牌核心诉求点:“慢调悠闲生活”:生活简朴而优雅,简单而慵懒的生活方式,浓厚的艺术气息,宁静而和谐,在沉稳质感中融入悠闲舒适。
5、回归自然,真正爱护自然,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我们的生活诉求就会远离日本人设下的陷阱。
6、主祷文的第五诉求是最特别的。
7、一石二鸟之计终究是少,“毕其功于一役”的奢念也是虚妄,所以审视“人流低龄化”之祸,“伦理主张”和“健康诉求”先当剥离。
8、这四类利益主体在社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利益诉求点不一致,其相互之间必然经历反复的利益和权力博弈。
9、与此同时,微商的日渐普及,也令越来越多业余玩儿票的白领有了拍摄单品的诉求。
10、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诉讼造句1、日前,李健熙的哥哥第一化肥前总裁李孟熙和姐姐就继承遗产问题提起了诉讼,李健熙则对此予以了强烈批评。
2、大凡在下列两种情况下会引起诉讼。
3、提起诉讼的数量持平,有罪判决率下降。
4、他极力克制自己,不提出离婚诉讼。
5、在宗教法庭中,裁决是指诉讼开始的一种程序。
6、诉讼费用是否属于限制性债权?
7、这家报纸正和提起损害赔偿诉讼的女演员对簿公堂。
8、所以,法官在诉讼中并非消极等待诉辩提交的物质性材料,而是运用法律理性来拣选证据材料、指挥诉讼进程、控制辩论范围都起着主导作用。
9、中国法院受理此类诉讼尚属首次。
10、如此看来,来自气愤的不信仰宗教的雇员的诉讼可能仅仅是早或晚的问题。
凿壁文学网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