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文学网

须知册的意思

词语须知册
解释【意思解释】1.旧时地方政府所编制的关于各部门人员编制﹑职权范围等基本情况的便查手册。
组成 - - -
拼音 [xū]  [zhī]  [cè] 
单字 [须]:须 (本字作须”◇来写成有魀,现在又简化为须”。象形。从页,从彡,页,头,彡,表毛饰。指人面上的毛。本义胡须) 同本义 须,面毛也。--《说文》 须,谓颐下之毛。--《礼记·礼运》引《说文》 有君子白皙鬷须眉。--《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大夫以鱼须文竹。--《礼记·玉藻》 美须髯。--《汉书·高帝纪》 下担捋髭须。--《乐府诗集·木兰诗》 须发咀。--《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须眉浊物(指趋炎附势,丧失气节的男人);虬须(卷曲的胡子);银须;黄须;长须;软须;须麋(须眉) 野兽的魀。泛指动、 须xū ⒈ ①须要务~注意、必~努力。 ②姓。 ⒉等待;等到。 ⒊ ①原来指长在下巴上的胡子,后来泛指胡须~发、~眉。 ②须子触~、花~。,● 须(須 鬚)xū ㄒㄩˉ◎ 必得,应当:无须。莫须有。必须。务
[知]: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 知zhī ⒈晓得,明了~晓。~道。~己~彼。 ⒉使知道通~。告~。 ⒊感觉,认识到~觉。 ⒋见识,学识,学问~识。求~。真~。 ⒌了解相~。〈引〉相亲新~。~己。~音。~心人。 ⒍主持,主管~县、~事(旧时指县长)。 ⒎〈古〉通"智"。聪明,智慧。 ⒏ ⒐ 知zhì 1.聪明;智慧。 2.姓。春秋时晋有知罃。,● 知zhī ㄓˉ◎ 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
[册]:册 (象形。金文、小篆字形与甲骨文相似,象简册形。本义书简。古代文书用竹简。编简名为册,后凡簿籍均可称册”) 同本义 册,符命也。诸侯进受于王者。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古文又从竹。--《说文》 经传多以策为之,字俗作筴 史乃册祝。--《书·金滕》 公归,乃纳册于金滕之匮中。 王命作册。--《书·洛诰》 有册有典。--《书·多士》 又如名册;画册;纪念册;册书(史籍,史书) 古时称编串好的许多竹简,现在指装订好的纸本子 特指皇帝的诏书 册 cè ①装订好的本子手~、名~。 ②量词。本三~书。 【册封】中国古代帝王用于封爵、册立时的仪式和制度。以册书、册命的形式颁布册立、封赠、任命等事宜,在被封赠者面前宣读,然后连同印玺等物一起交予受封者。,● 册cè ㄘㄜˋ◎ 古代称编串好的竹简,现在指装潢好的纸本子:纪念册。花名册。画册。◎ 量词,指书籍:一
近义词
反义词

须知册相关的词语

须知册造句

须知册相关的成语

不时之须不时之需。指随时的、不是预定时间的需要。
唇齿相须犹唇齿相依。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
割须弃袍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巾帼须眉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须眉:胡须和眉毛,借指男子汉,大丈夫。具有男子汉气慨的女子。
解铃还须系铃人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
解铃须用系铃人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同“解铃还须系铃人”。
捋虎须捋:抚摩。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
溜须拍马拍马:拍马屁。比喻讨好奉承。
牡丹虽好,终须绿叶扶持扶持:扶助。比喻再好的事物也要有个帮衬。
磨厉以须指磨刀以待。比喻作好准备,等待时机。亦作“磨砺以须”。
磨砺以须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摩厉以须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摩砺以须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同“摩厉以须”。
莫须有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
无须之祸指无辜受累而遭祸。
女长须嫁指女子成年后须及时出嫁。
男大须婚男子长大成年后总要娶亲成家。
女大须嫁指女子成年后须及时出嫁。同“女长须嫁”。
拈断髭须髭:嘴上边的胡子。频频搓转胡子,以致搓断了几根。形容写诗时反复推敲的情态。
拍马溜须比喻谄媚奉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知人知面不知心旧时俗语。指认识一个人容易,但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困难。
知人知面不知心旧时俗语。指认识一个人容易,但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困难。
道远知骥,世伪知贤骥:良马。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
强不知以为知不懂装懂。
天知地知天知道,地知道。指人人都知道。亦指只有天知道,地知道,没有别人知道。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月晕知风,础润知雨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知彼知己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知地知天地:地形:天:天气。了解地形,了解气候。
知其一,不知其二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知其一不知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知己知彼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知微知彰微:细小。彰:明显。既了解细小的萌芽状态,又了解发展起来后的显着特征。形容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亦作“知微知章”、“知章知微”。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
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形容了解的情况不全面。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知足知止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
知彼知己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知地知天地:地形:天:天气。了解地形,了解气候。
梵册贝叶指佛经,佛经原本多用梵文写在贝多罗树叶上。
高文典册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高文大册原指朝廷发布的重要文书,如诏今制诰等。引申为经典性著述。
连篇累册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同“连篇累牍”。
人手一册人人拿着一本(书)。多形容书的读者多。

须知册相关的成语分类

须知册相关的词语

须知【意思解释】1.必须知道;应该知道。 2.见"须知册"。 3.应用文体之一。对所从事的活动必须知道的事项,多用作通告或指导性文件的名称。
须陀洹【意思解释】1.见"须陀洹果"。
须陀【意思解释】1.梵语sudh?的音译。指甘露。
须髯【意思解释】1.亦作"须?"。 2.络腮胡子。
须沫【意思解释】1.细碎的根须。
须摩提【意思解释】1.梵语sumati的译音,或译作"须摩题"。佛教语。西方极乐世界。为阿弥陀佛所居﹐意译为"妙意"﹑"好意"。
须弥座【意思解释】1.一种状似须弥山的台座,上可安置佛像。 2.我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台基。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
须眉【意思解释】①胡须和眉毛:须眉俱白。②借指男子:巾帼不让须眉。
须鸁【意思解释】1.水鸟名。鸊鷉的别称。
须虑【意思解释】1.古越地称海船。
须鬣【意思解释】1.亦作"须鬛"。 2.胡须。 3.比喻形如马鬃的松针。
须捷【意思解释】1.指衣衫破烂。
须合【意思解释】1.应当,应该。
须根【意思解释】1.植物根的一种,这种根没有明显的主根,只有许多细长像胡须的根。亦指主根旁的细根。
飨馈【意思解释】1.谓供奉饮食。
飨醴【意思解释】1.饮醴酒。《左传.庄公十八年》:"春﹐虢公晋侯朝王。王飨醴﹐命之宥。"《国语.周语上》:"王乃淳濯飨醴。"韦昭注:"飨﹐饮也。谓王沐浴饮醴酒也。"《东周列国志》第二回:"闻虢晋二国朝王﹐王为之飨醴命宥﹐又赐玉五瑴﹐马三匹。"一说即飨礼。参阅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
飨辞【意思解释】1.古代祭死者时,向代表死者受祭之尸的祝告之辞。飨,通"享"。

须知册相关的成语补全

须知册相关的成语接龙

须知册相关的标签

须知册相关的句子

须知册其他造句

须须造句1、把玉米面、江面加入榆皮面擀成面条,晋北叫“圪瘩子”,长治叫玉米面拨子,放镲板和抿床上抿成条状下火锅中叫“擦擦子”、“抿圪斗”,“抿须须”。
2、不过…把须须绑在作品上似乎还没有更快捷的方式。
3、应考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CK考试是否须须为医学院校的毕业生?
4、透过玻璃缸,我发现富贵竹的底部有许多细小的小须须,原来这是它的根。
5、一个黄毛看似老大一般的,走了出来,嚣张的步伐、犀利的甩发、须须的胡渣、迷离的眼神,彭远,我还是那一句话。
6、玫瑰上的雨滴,猫咪脸上的须须……
7、
8、
9、
10、
花须造句1、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2、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武则天
3、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须少结实成。
4、她乘酒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5、怜花须照光倾覆,无水又怎添新晴。
6、少年随意数花须,老来心已无。
7、惜花须自爱,休只为花疼。琦君
8、白马商行的东家姓罗名商,是一个四五十岁的花须老者,看上去面色红润,皮肤细腻,保养得极好。
9、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10、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须少结成实。民谚
仍须造句1、英国仍须保持*武器和常规武器的生产能力,以应对各种潜在威胁。
2、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和时代化,仍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作指导。
3、我们的日子不好过了,但仍须瞻前顾后,不要把钱用光了。
4、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周恩来
5、就提前偿还部份贷款申请,如申请作废,阁下仍须缴交有关手续费用。
6、至于所有其他的检查,则仍须得到授权。
7、以飞为归止的,仍须归止于飞。世界在我翅上,一如历历星河之在我胆边,浩浩天籁之在我肋下……周梦蝶
8、回溯奥巴马百日维新政绩,外交应是最大亮点,经济等内政事务仍须接受考验。
9、根据这一点,StephenFry的视频不仅是一次庆祝,而且是一个仍须努力的集结号。
10、他们基本上同意了那项提议,但我们仍须商定条件。
尚须造句1、他由于仪表堂堂而当选,但他尚须证明决非徒有其表。
2、将来尚须密切追踪头围成长及神经学的成熟与发展。
3、吸毒犯获释后,尚须接受法定善后监管月。
4、通过研究,笔者认为,我国尚须在借鉴他国立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合同法中的出卖人品质担保责任制度。
5、九九节日大联欢,高朋满座把酒满;不问昔往各自处,只把今日歌畅欢。哪将忧然放心头?尚须快乐尽满怀;此刻劲歌频伴舞,欢聚一堂赛神仙!
6、但目前我国临床医师尚须对循证医学知识有更多的了解。
7、书本上的知识而外,尚须从生活的人生中获得知识。茅盾
8、但公司尚须克服重重高难度的技术瓶颈,而且硼氢化钠的产品市价是同体积汽油的。
9、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尚须画出主应力迹线图。
10、光棍节,祝你在事业上一帆风顺,在爱情上一路顺风,最后一心一意的提醒你万事莫要想着一步登天,光棍**的路还很长,同志尚须努力!
毋须造句1、陈一方透露贷款即将落实,认为毋须钉契并申请将案押后,惟遭法官拒绝。
2、创业板上市公司一般毋须在宪报指定的报章刊登付费公告。
3、由于方法十分简单,只需纯吃肉及大量蔬菜,戒糖戒淀粉又毋须捱饿,便可成功减磅,所以十分受欢迎。
4、所以,虽然我仍然会远足野外,但我知道自己已毋须去亚马逊或者珠穆朗玛峰去体会那种莫可名状的感觉。
5、吾虽老,尚能骑马舞矛,区区胡兵何足道哉?毋须多言,速速离去!
6、个人出赛证毋须事前呈递,惟请予以填妥,于比赛当日迳交过磅员审核。
7、门前若无南北路,此生可免别离情。天色将暮,宴席已阑。当真,留不住你了。然而也毋须强留。人生聚散各有因。人,若有必须要行的事,不如洒然上路。你知,明日天涯,也必有我思忆追随。安意如
8、曾荫权呼吁已沾上毒品同学,临崖勒马,又勉励他们毋须单打独斗。
9、有关兴趣的问题毋须争论。苏轼
10、思之至此,吾人于识性命、观物象、察世事、理俗务连带抚文弄艺娱乐耍子之际,俱当是持何态度,似已毋须再言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造句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科学家的态度,应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丝毫不能苟且。
3、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5、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不懂决不要装懂,但是必须由不懂变为懂。
7、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周恩来
8、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于不了解的事,我们最好叁缄其口。
10、道不同,不相为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造句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知之为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以自诬,外不以自欺。荀子
3、科学家的态度,应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丝毫不能苟且。
4、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6、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不懂决不要装懂,但是必须由不懂变为懂。
8、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周恩来
9、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于不了解的事,我们最好叁缄其口。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造句1、这家伙,那可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知历史。说什么抗**,三国啊,宇宙啊,只要说出主题,他都能说出相关的东西。他就是:谭英东。
2、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懂英语。
3、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过去和未来,怎么就算不到它自己悲惨的结局呢?玄色
4、我姐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会算,还精通双陆关扑,受邀理所当然,你们这些人聒噪个甚!
5、这次发觉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熟数术理工,无数筹划喷涌而出,一时兴致勃发,拿起树枝寻了片沙地将胸中所学一一画出。
6、传说,天命真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天彻地无所不能。
7、这样,知识才能博大精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做考不倒之人。
8、从其毕业的学生基本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能助君富国安民,武能征战四方,称雄宗派界。
9、传闻天下间有一群人,他们个个学究天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每一个人都有济世之才.
10、卖的是技艺,专为人占卜吉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专解世间疑!
知疼知热造句1、我不能相信,那个善良温厚、知疼知热、事事替人着想的孩子真的离开了。
2、患上老年痴呆症的老伴,意识中女儿还在,爱人知疼知热。
3、能找一个知疼知热的贴心人共同走过人生最后的阶段,对于许多老人来说,既是美好的憧憬也是现实的选择。
4、一个男耕女织,知疼知热心里时时想着我的姑娘;一个意志独立,能让我回复清醒的姑娘;一个聪慧娴雅,闺房里让我描眉更懂甚于描眉之乐的姑娘。
5、“若老身后生几年,必要嫁与这般知疼知热的郎君!”章回小说里的王婆定会如许夸赞。
6、回到家,又知疼知热,跟这样的男人过日子,有滋味,心里踏实。
7、如今见这位小叔子正当英年,绰有丰仪,又如此知疼知热,早已芳心暗许,免不了另眼看待。
8、女人需要一个知疼知热的男人。
9、别看他对待自己的事情如此“绝情”,对待员工却是知疼知热。
10、如今,我们的生活风平浪静,有知疼知热的丈夫,有活泼可爱的女儿,我的人生还有什么不知足不如意?我想说,我现在的生活,很好,甜丝丝。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造句1、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人天合一,虚心实腹,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5、“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6、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7、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8、
9、
10、
两册造句1、这两册之间存在着微小的差别。
2、分上、下两册,共载中草药四千馀种,书中附有墨线图,另有彩色图集一册。
3、现在在我们看到的两册书中弥尔顿,挖出并丢弃了所有史诗的传统。
4、这些包括两册专论。
5、在初级班和提高班两册中都有残局和开局内容,但侧重点不一样。
6、罗振玉稍整理了两册,刊于东方学会,即为日本、法国学者所深羡,其价值重大可想也。
7、全书共为两册,上册为武学,下册为医学。
8、本套书共有两册,作者清楚解说基本英文文法概念,列出主要句型再加以比较、分析。
9、乌盖利给了他们两册英文排版的笔记,他已经收集了为完成他的“意大利骶”。
10、上下两册各,每课分为生词、攻克生词、课文、练习等部分,生词配英文及日、韩文翻译。
另册造句1、同样一纸应试教育将以前的教育打入另册,而一纸素质教育又将谁也搞不清楚的求知教育送上天堂。
2、在这一瞬间,雷瑾已然决定暂时将冯烛幽划入另册,今后有些机密事儿怕是不能事先透露给她了,必需得小心防着她一手。
3、不论户籍管理、粮油供应、副食品供应,还是教育、就业、医疗、养老,农民都被打入另册,遭遇不公不义。
4、而刘鹏却像被打人另册的“贱民”。
5、这十家之中,其中的九家都鼎鼎大名,唯有小说家被打入另册不入流,故此又有“九流十家”。
6、认为“长短句是词的最基本的标志,”但长短句不等于词,因此证明不了苏轼“被打入另册的长短句”都是东坡词。
7、原来是罗家的三少爷,您怎么会想起要做记者来着?要是想尝尝鲜的话,我就给您造上另册了。
8、站在陈先秀身后的扶葵芳说话了,“我的陈大姐,陈组长,你是问我们要另册,我们劳资可没有那么个胆量。
9、我知道我国很多年轻人的生活都不轻松,特别是被城市联盟打入另册的地方。
10、泣无缘高校,名登另册;难期就业,身困农耕。
另册造句1、同样一纸应试教育将以前的教育打入另册,而一纸素质教育又将谁也搞不清楚的求知教育送上天堂。
2、在这一瞬间,雷瑾已然决定暂时将冯烛幽划入另册,今后有些机密事儿怕是不能事先透露给她了,必需得小心防着她一手。
3、不论户籍管理、粮油供应、副食品供应,还是教育、就业、医疗、养老,农民都被打入另册,遭遇不公不义。
4、而刘鹏却像被打人另册的“贱民”。
5、这十家之中,其中的九家都鼎鼎大名,唯有小说家被打入另册不入流,故此又有“九流十家”。
6、认为“长短句是词的最基本的标志,”但长短句不等于词,因此证明不了苏轼“被打入另册的长短句”都是东坡词。
7、原来是罗家的三少爷,您怎么会想起要做记者来着?要是想尝尝鲜的话,我就给您造上另册了。
8、站在陈先秀身后的扶葵芳说话了,“我的陈大姐,陈组长,你是问我们要另册,我们劳资可没有那么个胆量。
9、我知道我国很多年轻人的生活都不轻松,特别是被城市联盟打入另册的地方。
10、泣无缘高校,名登另册;难期就业,身困农耕。
两册造句1、这两册之间存在着微小的差别。
2、分上、下两册,共载中草药四千馀种,书中附有墨线图,另有彩色图集一册。
3、现在在我们看到的两册书中弥尔顿,挖出并丢弃了所有史诗的传统。
4、这些包括两册专论。
5、在初级班和提高班两册中都有残局和开局内容,但侧重点不一样。
6、罗振玉稍整理了两册,刊于东方学会,即为日本、法国学者所深羡,其价值重大可想也。
7、全书共为两册,上册为武学,下册为医学。
8、本套书共有两册,作者清楚解说基本英文文法概念,列出主要句型再加以比较、分析。
9、乌盖利给了他们两册英文排版的笔记,他已经收集了为完成他的“意大利骶”。
10、上下两册各,每课分为生词、攻克生词、课文、练习等部分,生词配英文及日、韩文翻译。
两册造句1、这两册之间存在着微小的差别。
2、分上、下两册,共载中草药四千馀种,书中附有墨线图,另有彩色图集一册。
3、现在在我们看到的两册书中弥尔顿,挖出并丢弃了所有史诗的传统。
4、这些包括两册专论。
5、在初级班和提高班两册中都有残局和开局内容,但侧重点不一样。
6、罗振玉稍整理了两册,刊于东方学会,即为日本、法国学者所深羡,其价值重大可想也。
7、全书共为两册,上册为武学,下册为医学。
8、本套书共有两册,作者清楚解说基本英文文法概念,列出主要句型再加以比较、分析。
9、乌盖利给了他们两册英文排版的笔记,他已经收集了为完成他的“意大利骶”。
10、上下两册各,每课分为生词、攻克生词、课文、练习等部分,生词配英文及日、韩文翻译。
凿壁文学网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