谕饬的意思 | |
词语 | 谕饬 |
解释 | 【意思解释】1.谓官府行文告诫。饬﹐通"敕"。 |
组成 | 谕 - 饬 - |
拼音 | [yù] [chì] |
单字 |
[谕]:谕
(形声。从言,俞声。本义旧时上告下的通称。也指告诉)
同本义
谕,告也。--《说文》
以谕九税之利。--《周礼·掌交》
讶士掌四方之狱讼,谕罪刑于邦国。--《周礼·秋官》
又如谕葬(圣上发旨的葬仪);面谕;谕知(告谕而使人知晓)
明白、懂得
谕,晓也。--《广雅》
教之以事而谕诸德者也。--《周礼·师氏》注
其言多当矣,而未谕也。--《荀子·儒效》
又不能谕其内志。--《汉书·文帝纪》
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战国策·魏策》
谕
旧时用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谕yù
⒈告诉,叫人知道(旧时多用于上对下)~旨。面~。上~。手~。
⒉〈古〉同"喻"。,● 谕(諭)yù ㄩˋ◎ 告诉,使人知道(一般用于上对下):面谕。手谕。谕 [饬]:饬 (形声。从人,从力,食声。本义修整,整治) 同本义 饬,致坚也。--《说文》 周军饬垒。--《国语·吴语》。注治也。” 饬曲岸之际。--《淮南子·本纪》 戎车既饬。--《诗·小雅·六月》 又如整饬;饬装(整备行装);饬兵(整顿军队) 命令 告诫。通敕” 信饬百官,众功皆兴。--《史记·五帝本纪》 修德束躬,以自申饬,所以检其邪心,守其正意也。--《说苑·修文》 双饬众官,各慎其职。--《汉书·五行志上》 饬chì ⒈整顿,整治整~。~武备。 ⒉谨慎谨~。 ⒊通"敕"。命令,告诫~令。~知。申~。 饬shì 1.装饰;修饰。 2.巧饰;巧伪。,● 饬(飭)chì ㄔˋ◎ 整顿,使整齐:整饬纪律。◎ 古同“敕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谕饬相关的词语
- 陈谕
- 宠谕
- 存谕
- 敕谕
- 传谕
- 班谕
- 榜谕
- 宝谕
- 布谕
- 不言而谕
- 讽谕
- 抚谕
- 风谕
- 诰谕
- 红谕
- 广譬曲谕
- 告谕
- 诲谕
- 密谕
- 勉谕
- 饬愿
- 饬修
- 饬力
- 饬审
- 饬农
- 饬捕
- 饬治
- 饬成
- 饬蛊
- 饬舆
- 饬尽
- 饬装
- 饬备
- 饬躬
- 饬拿
- 饬查
- 饬表
- 饬戒
- 饬刑
- 饬末
谕饬造句 |
谕饬相关的成语 | |
广譬曲谕 | 指多方晓谕,委婉开导。 |
不言而谕 | 谕:旧时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
家谕户晓 | 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同“家喻户晓”。 |
旁指曲谕 | 从侧面委婉启发晓谕。 |
谕饬相关的成语分类
- 形容说话较委婉的成语_词语
- 形容言辞委婉的成语_词语
- 形容一个人说话委婉的成语_词语
- 形容说话委婉的成语6_词语
- 形容十分委婉的成语_词语
- 形容有问题委婉的成语_词语
- 形容说话说得婉转动听的成语大全_词语
- 包含譬字的成语_包含譬字的词语
- 包含谕字的成语_包含谕字的词语
- 那些说有哲理的成语_词语
- 形容讲话有道理的成语_词语
- 形容显得很显眼的成语_词语
- 形容能力比较突出的成语_词语
- 形容道理的成语有哪些_词语
- 形容问题突出的成语_词语
- 形容长得比较突出的成语_词语
- 形容一段话说的很好的成语_词语
- 形容话说的很有道理的成语_词语
- 形容特别喜欢一段话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大家家户户都知道的成语_词语
- 家家户户都知道的成语_词语
- 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成语_词语
- 形容普遍却重要的成语_词语
- 形容每家每户都知道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很著名流传远的成语_词语
- 形容长期流传的成语_词语
- 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好的舞剧流传的成语大全_词语
- 包含谕字的成语_包含谕字的词语
- 形容侧面理解的成语_词语
- 形容侧面说的成语_词语
- 包含谕字的成语_包含谕字的词语
谕饬相关的词语 | |
谕单 | 【意思解释】1.旧指上级给下级的手令或告戒的文书。 |
谕祭文 | 【意思解释】1.文体名。天子遣使下祭的文辞。 |
谕票 | 【意思解释】1.旧指官府对下属有所分付或勾取的文书。 |
谕教 | 【意思解释】1.晓谕教诲。 |
谒飡 | 【意思解释】1.乞食。 |
谒假 | 【意思解释】1.请假。 |
谒过 | 【意思解释】1.揭发罪过。 |
谒陵 | 【意思解释】1.拜谒陵墓。 |
语数 | 【意思解释】1.犹数语﹐常言。 |
语态 | 【意思解释】1.说话的态度。 |
语弊 | 【意思解释】1.语病。 |
语说 | 【意思解释】1.合语之说。合语﹐谓旅酬时互相谈论义理。 |
语误 | 【意思解释】1.语音不准。 2.语言谬误。 |
语语 | 【意思解释】1.笑语。 2.鸣叫。 3.句句。 |
语汇 | 【意思解释】1.一种语言的或一个人所用的词和短语的总和。 |
语塞 | 【意思解释】1.(因激动﹑气愤或理亏等原因)话说不出。 |
语义哲学 | 【意思解释】1.现代的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它否认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否认一般概念能反映实在事物。语义哲学分特殊语义学与普通语义学两派。前者认为哲学的任务只在于研究词﹑词组和语言结构的实在意义﹐而不在于分析实在的事物及其关系。后者说社会政治问题的发生﹐不是由于社会制度本身的矛盾﹐而是由于词和语言的结构不完善引起的﹔一般概念如"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等是有名无实的。 |
谕饬相关的成语补全
谕饬相关的成语接龙
谕饬相关的标签
谕饬相关的句子
谕饬其他造句 | |
教谕造句 | 1、宣统二年即,王国宪特受四等嘉禾章和状,选授广东省乐昌县教谕;民国初期担任广东省参议员,积极参政议政,意气风发。 2、经专家鉴定,该墓为明代万历年大宁教谕张吉言与母亲傅氏的合葬墓,古尸头发、鞋子等保存完好。 3、顾星楼的儿子、后为清嘉庆举人的顾地山,曾任上海县教谕、淮安府清河县训导。 4、分天下为九州,悬钟鼓求直言,立德教谕万民,四方皆归王化。 5、匡超人对李瑛感恩戴德,只承认李瑛是自己的老师,却不肯去拜教谕。 6、欧阳厚基为湖南安仁人,字青田,号树堂,贡生,权沅州府学教谕,终桂东县学教谕,毕生“传道授业解惑”,不以功名或诗名鸣世。 7、南宋时,在松阳任儒学教谕的杭州人俞德过世后,儿子俞义护送灵柩回杭,路过这里投宿时,停放在溪边的灵柩被紫藤缠绕起来。 8、同治元年中举人,初任肇庆府高要县教谕,后在香港以教学为生。 9、康熙三十三年二月,在德州乡宦、教谕训导、贡生等近百人的呈请下,田实栗入乡贤祠崇祀。 10、每当春秋此日,府县官吏、举人秀才、府学教谕,齐集大成殿祭孔,仪式隆重,庄严肃穆。 |
口谕造句 | 1、啊哈,正巧皇宫的周公公捧皇上口谕,来请我做一个巧致玩意。 2、戒烟虽说不容易,有了认识就能忌,污染环境伤身体,坑了别人害自己。世界戒烟日,响应号召立做起,嗑嗑瓜子嚼嚼口香糖,时间长了烟忘记,有益健康人赞许,提升素质好口谕。 3、他知道这道旨只能是口谕不能形诸笔墨,好狡猾的昊天。 4、崇祯斜了一眼这边,随即点头口谕道:传他进来吧。 5、临近黄昏,本来在家里准本奏本,在笏板上抄词的大臣们,或早或晚的都获得了明日免朝的口谕。 6、传皇太后口谕:男性健康日,无欲则刚,有容乃大,恩泽天下。因君知书达理能文能武,胸襟宽广能忍能让,特赐名:男人大丈夫,仁者无敌。雷霆雨露,均是皇恩,钦此! 7、用金牌诏示我的口谕,快马传递我的命令,血洗花剌子模诸城,不要留下活着的士兵和敌人。 8、今日清晨,令弟高干公子从此路过,传主公口谕,令末将在一个时辰之内拆了桃园草桥,幸不辱命也! 9、一如帐中,李全忠也顾不得许多礼仪,直接出示道光帝信物,待僧格林沁验明之后,立马宣旨:“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接圣上口谕”[小学生网]。 10、习宁奉了皇后的口谕,收拾得格外细致,小到夏衣,大到冬袄,无一不齐全,凑合起来都有好几包袱,到最后,永璟都有些怀疑自己不是去参加木兰秋狝而是搬家了。 |
晓谕造句 | 1、只得强打精神,传旨让秦叔宝将龙头悬挂街市,晓谕长安黎民百姓。 2、现在我降旨晓谕我所统辖的全国人民,要在但以理的神面前,战兢恐惧。 3、宋江大喜,申达文书到中军报捷,请张招讨晓谕旧官复职,另拨中军统制,前去各处守御安民,退回水军头领正偏将佐,来苏州调用。 4、他在开封只停留半天,给地方长官们发了一道檄文,晓谕朝廷救民水火的“德意”。 5、本厅长不忍使莘莘学子废时失学,特颁布告,晓谕诸生,深冀翻然改悔,早日照常上课,以重学业,是所厚望。 6、这是上帝晓谕祂仆人的唯一方式。 7、地藏王菩萨以慈慧晓谕,我等莫敢不从。 8、你晓谕以色列人说,牛的脂油,绵羊的脂油,山羊的脂油,你们都不可吃。 9、你晓谕以色列人,从他们手下取杖,每支派一根。从他们所有的首领,按着支派,共取十二根。你要将各人的名字写在各人的杖上。 10、晓谕众位,孤年幼体弱,于京师出发时,身体偶感微恙。 |
谕旨造句 | 1、为痛惩夹带之弊,乾隆帝曾下谕旨,令“步军统领、五城御史出示晓瑜,并密行查拿”,且在现场派遣军役搜检,以致扒光入场者的衣裤。 2、理大臣从二位勋一等伯爵伊藤博文、日本国全权办理大臣外务大臣从二位勋一等子爵陆奥宗光为全权大臣,彼此校阅所奉谕旨,认明均属妥实无阙。 3、为此,他预先将谕旨通知有关各省官民人等知悉,还专门派满汉御史各一员随往稽查,对于不遵规定者要随时参奏。 4、这些宦官成天在皇帝旁边,善于察言观色以迎合皇帝,又常常利用皇帝深居简出、和外廷官接触少的弱点,欺上瞒下,假传谕旨或歪曲篡改谕旨,以售其奸。 5、他的很多谕旨,就是简洁明了的大白话,连村童翁妪都能听懂。 6、虽然谕旨可以是律法的补充和解释,然而在许多时候,它却对法律起着破坏性作用。 7、禁止刊载的内容范围则比以前扩大了,如“凡谕旨章奏,未经阁抄、官报公布者,报纸不得揭载”一条,即为以往各律所未有。 8、然而陕西勤王军刚行至陕州,北京朝廷驰马传来崇祯皇帝谕旨,命令刘广生率军回转陕西不必勤王,万事以殄灭流寇为先。 9、嘉靖皇帝践祚之初,谕旨将文华殿鼎新修建,易以黄瓦。 10、而且,明代皇帝还通过颁发敕令、谕旨等特别规范,加重对邪教的打击力度。 |
告谕造句 | 1、可是,如果清初真有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封摄政王为“皇父”一事,必然有颁诏告谕之文。 2、光绪五年,入朝觐见皇帝,皇太后以温和的语气告谕他,勉励他共同挽救国家的艰难时局,不要萌发退休的念头。 3、你把经理的意思告谕给职员。 4、今遣斡罗阿里等为卿副贰,以抚斯民,其告谕所部,使知朕意。 5、承审法官长池健司在作出判决的时候,告谕竹田恒昭说“你的家长和自己本人都有良好的环境、教育和知识,希望你要自觉,日后切记不可再犯”。 6、圣旨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帝王布告臣民、委任官吏、册封宗室、表彰功德、告谕外邦的一种专用的文书形式,起源于商周,规制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最后完善于明清。 7、他的生命,似乎是在“要热爱自然,不要让它渐渐消失”的告谕之后,以另种形态转换升华了。 8、册封宗室、诸蕃或告谕外国,充正、副使。 9、旭烈兀率军携带大批石弩和火器,途经阿力麻里、撒马尔罕、到波斯碣石城,告谕西亚诸王协同消灭木剌夷。 10、张自忠亲笔写信,告谕五十九军各师、团主官: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绝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
谨饬造句 | 1、皇上,您今儿怎么了,奴才们谨饬当差,从没出错,圣母皇太后经常嘉奖的。 2、出了嬷嬷们的院子,四人分道而行,慧馨和谨恪要回屋去拿东西准备去皇庄,谨饬和谨诺则准备去打听下刚才谨质的采购单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3、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 4、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读传奇小说。 5、无论对人对事都会谨饬处理,不放过一丝蛛丝马迹。 6、依小弟之见,常大哥遇事谨饬内敛,当且坐镇庄内做为中枢;常二哥见事机警敏捷,下盘扎稳,适合长途骑乘奔驰。 7、残忍之人必不恻隐不可学谨饬之人必无静气不可学。 8、如此潇洒,如此尊严,如此谨饬,如此坦诚,如此单纯而又如此神秘。一个人只有探入了自己的最深处才能有如他一样的神态和举止。我也必须探入自己的最深处。赫尔曼·黑塞 9、他的思维谨饬,写出来的文章推理严密。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