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文学网

札疠的意思

词语札疠
解释【意思解释】1.见"札厉"。
组成 - -
拼音 [zhá]  [lì] 
单字 [札]:札 (形声。从木,札声。本义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 同本义 札,牒也。--《说文》 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后汉书·循吏传》 卿有札书。--《汉书·郊祀志上》 上令尚书给笔札。--《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上许,令尚书给笔札。--《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郡国诸户口黄籍,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载名。--《太平御览》 古代公文的泛称 );札书(牒,公文); 札zhá ⒈信件信~。书~。来~收阅。 ⒉〈古〉写字用的木片。 ⒊札子,〈古〉一种公文奏~。论事~子。 札zhā 1.扎;刺。 2.驻扎。 3.站立。 4.见"札客"。 5.见"札地"。,● 札zhá ㄓㄚˊ◎ 古时写字的小木筒:札记。◎ 信件:手札。信札。&
[疠]:疠 恶疮;麻风 疠,恶疾也。--《说文》 伯牛有疾,先儒以为疠也。--《论语》 已大风挛踠瘘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如疠风(麻风病);疠人(患染恶疾的人);疠痎(恶性疟疾) 疫病 [pestilence] 四时皆有疠疾。--《周礼·疾医》 天有菑疠。--《左传·哀公六年》 又如疠疾(疠瘥。疫病);疠气(能致疫病的恶气);疠疫(瘟疫);疠役(流行性传染病。即瘟疫) 疠(皁)lì ⒈瘟疫~疾。 ⒉恶疮疥~。 ⒊〈古〉同"癩"。,● 疠(癘)lì ㄌㄧˋ◎ 瘟疫:疠疫。◎ 恶疮。◎ 杀。● 疠(癘)
近义词
反义词

札疠相关的词语

札疠造句

札疠相关的成语

重纸累札指很多的纸张。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舞词弄札犹言舞文弄墨。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札手舞脚犹言动手动脚。形容不规矩、不稳重。
札手舞脚犹言动手动脚。形容不规矩、不稳重。

札疠相关的成语分类

札疠相关的词语

札萨克【意思解释】1.蒙语的音译。源出"札撒"一词,意为"支配者"﹑"尊长"。清代蒙古地区旗长的称呼。内属蒙古各旗一般不设,外藩蒙古各旗由清政府就旗内王公中委派一人充任,直隶理藩院,受中央监督。解放后只保留旗的称谓,相当于县,取消札萨克,设旗长。
札翰【意思解释】1.书信。 2.指奏折。 3.泛指文章书画等。
札撒【意思解释】1.蒙语的音译。意为法令。《元朝秘史》释为"法度"﹑"军法"。亦有"法律"﹑"条例"﹑"政治"等义。南宋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蒙古部始有札撒。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蒙古汗国建立后,渐趋完备,设专人执掌,立"青册",以畏兀儿字记蒙古语,逐渐演变为成文法,称"札撒大典"。每逢新汗即位﹑诸王集会﹑军队调动等国家大事,均聚众颁读,按律遵行。在现代蒙古语中,此词只有"政权"﹑"政务"﹑"政府"等义。
札瘥【意思解释】1.因疫疠﹑疾病而死。
札尔【意思解释】1.俄沙皇。
札伤【意思解释】1.指灾害。
札费【意思解释】1.给送委任札子的差人的赏钱。
梓泽【意思解释】1.晋石崇别墅金谷园的别称。故址在今河南省孟县境。 2.泛指名园。
梓潼帝君【意思解释】1.道教神名。相传名张亚子,居蜀中七曲山,仕晋战死,后人立庙祀之。唐宋时封王,元时封为帝君。掌人间功名禄位事。
株檽【意思解释】1.梁上的短柱。
株橜【意思解释】1.树桩,木根。
株选【意思解释】1.一种选种方法。在田间选择符合优良品种条件的植株,留下来做种子。
株驹【意思解释】1.见"株拘"。
株楹【意思解释】1.树株作的屋柱。形容房屋简陋。
株块【意思解释】1.木头与土块。喻愚昧无知。
株距【意思解释】1.同一行中相邻的两个植株之间的距离。
株送徒【意思解释】1.从先捕获的犯人口供中招出的同案犯。

札疠相关的成语补全

札疠相关的成语接龙

札疠相关的标签

札疠相关的句子

札疠其他造句

简札造句1、他原识两个字,心里极灵巧,凡一应紧要文书、词状、简札,着他收的,问起都拿得来,越发喜他有才。
2、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3、陈少卿接过李少送来的东西,是一把玉质的简札,虽然只有一片,但上面写满了道家的符篆。
4、非符箓简札之事,不得妄与;凡陆坛朝叩之次,务积一诚。
5、只是这俊生的简札颇有奇异之处,细看却不似竹制,而是数不清的铁筒编联而成。
6、他准备托人带一封简札给远方的叔叔。
7、原是个读书不就的少年子弟,写得一笔好字,也代做得些书启简札之类,模样俊秀,年纪未上三十岁。
8、犹以去圣既远,经籍散逸,简札错乱,传说纰缪,遂使《书》分为二,《诗》分为三,《论语》有齐、鲁之殊,《春秋》有数家之传。
9、
10、
书札造句1、李叔叔很是和蔼地一巴掌拍在我背上,差点把俺拍贴在手中的书札上。
2、李勋和王弘接到了刺史张懿的书札就立刻马不停蹄的来到晋阳,一进刺史府,李勋就问道:“张刺史,朝廷准了没有?”。
3、本书分别介绍了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公文档案、书札、日记、回忆录、笔记、诗歌、传记、报刊,并评论它们的价值,兼及纪传史、年谱、方志及典章制度。
4、内秘书院撰拟致外国往来书札,录各衙门奏疏及皇帝敕谕。
5、在郭昆焘,诸如此类,无非寻常事,亦无意身后声名,所以,满箱书札“为人攫去不置问”,潇洒到无以复加。
6、中国青年报的一个记者说博物院私自出售书札是至今最严重的事情。
7、旁有东宫舍人走来,轻手蹑脚,接过书札,放置太子击案上。[书札造句]
8、死后检其囊箧,有小册作蝇头字,记所阅凡十七官,每官皆疏其阴事,详载某时某地,某人与闻,某人旁睹,以及往来书札、谳断案牍,无一不备录。
9、几年前,我用一批书画家书札、册页与一友人交换到张申府先生旧藏友人书札、柬帖数件;张申府先生的父亲张濂亲手编订的《张氏族谱》一册。
10、李榕《十三峰书屋书札》卷三也讲了一个亲身见闻的故事。
大札造句1、看来这些规矩还真是差不多,但是现在成吉思汗的大札撒都没有了。
2、成吉思汗在《大札撒》里讲:“让道路永远畅通无阻,让天空永远湛蓝,让水源永远清澈……让长生天之下的一切生物各享其安……”。
3、适奉大札。
4、唐安面容不动,受了大札,缓缓说道:“孩子,我时日不多,咱们就长话短说吧。
5、我想知道的是,王爷们的领地,权利基础是成吉思汗的大札撒。
6、铁木真崛起,一统蒙古,分封功臣,建怯薛军,制定大札撒。
7、
8、
9、
10、
信札造句1、这些简册大都是当时戍守边疆的将士们的日常来往信札,金钱米谷的流水帐目,屯戍机关发放粮饷、兵器、用具的登记簿籍,是十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
2、他的书法作品包括匾额、对联和信札部分。
3、老人送我每一种新出的作品;往还信札四五十通;引荐我结识黄宗英;为拙著撰写书评,等等,这般厚待于我,显然因为我青少年时代也有过十多年的上海时光。
4、汉简内容极其庞杂,(小学生网)涉及文书、簿册、器物、经籍、簿检、计簿、信札、历谱等多方面。
5、披读信札,一种殷切激越之情,溢乎言表。
6、不过只看鲁迅的手稿信札的拍卖并不能窥看名人信札的拍卖行情,由于鲁迅的这类作品存世的并不多,市场表现抢眼属于意料之中。
7、中国文人的回忆文字和他们的信札中,在这一点上便有不同了。
8、日记、信札和传记粗线条地勾画出了那些有趣人物的人生。
9、诱惑,和探险意念。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旅行的要点在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一个好的旅行家决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从何处而来。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
10、谢鑫怀揣着少林的信札带着谢老庄主的嘱咐来到了谢家集,此行的目的表面上是要向师祖报告最近发生的事,其实谢鑫还会做一件连谢老庄主都不知道的事。
笔札造句1、尽管一年导一部电影,但他仍不忘给点评其他影片和导演,此外,他还一部接一部电影地采访希区柯克,写下的笔札足有经典名著那样的篇幅。
2、后段则以词和笔札为主,词作为重要的交际应酬工具,发挥着前此诗所具有的功能,从内容到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转换。
3、在纪念馆里我们看到了一些鲁迅的笔札。
4、这时候的嘉靖倒多了一些虚心,见了他的笔札,叹其忠勇,立时擢升为河南道监察御使。
5、一九三四年八月,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了陶菊隐先生的一部时人行集笔札《政海轶闻》。
6、这位杨爷进士出身,工笔札,有口辩,在崇祯帝面前朗朗开言,天文地理五行兵书无所不通,确实唬住了皇帝。
7、终于有时候坐下来看这本附魔笔札了!
8、在笔札上写下言辞,虽然是各种文辞中的下品,但却是治理政事的要务。
9、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小学生网】
10、陈布雷称记室大手笔,近年佐*席司理笔札,许多重要文告和演词,大都出之他手。
疫疠造句1、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
2、邪气是六淫以及疫疠之气等外感病邪,不能泛指一切致病因素。
3、因为不明确的疫疠,我没有对蓝色胶水估价。
4、外感发热,多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内伤发热,多由饮食劳倦或七情变化,导致阴阳失调、气血虚衰所致。
5、而朱氏更有轻财贵义的朱桓,桓字休穆,以强识名,与人一面,数年不忘,往遇疫疠,必隐亲医药,餮粥相继,士民感戴之。
6、疫疠的遭到杀害者都变成为了不死军团的战士,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天灾军团。
7、阿尔萨斯杀死了他的爸爸,把疫疠带到了洛丹伦。
8、使民日月告凶,旱潦荐至,师旅所处,疫疠为殃,上干天地之和,下丛室家之怨者,朕之过也。
9、在诺森德的冰冻海岸着陆然后,阿尔萨斯遇到了一支被疫疠攻击的矮人军队。
10、疫病是由感受疫疠之气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疾病。
瘴疠造句1、这里的空气看上去清新,但暗藏杀机,尤其是早上和夜晚,森林中的瘴疠之气四处弥漫,稍不小心就会中毒身亡;第三,动物凶猛。
2、你只在人世待了,想来也是在龙场的那些日子里,受瘴疠之气所侵袭的缘故吧。
3、野人山山峦重叠、林莽如海、树林里沼泽绵延不断、河谷山大林密、豺狼猛兽横行、瘴疠疟疾蔓延,是被认为一个十分危险的地方。
4、古人认为农历五月天气开始变热,瘴疠之气增加,此时常发生瘟疫病疾,毒蛇、蜈蚣和蝎子等也相当活跃。
5、所居处都是穷山恶水,瘴疠遍地。
6、今读其文章,自内职牧始,安有瘴疠之叹,自退相守荆州,有拘囚之思。
7、道光年间,广州爆发瘴疠,疫症蔓延,而王老吉所制凉茶在疫病治疗中药效超群,名声大噪,王老吉更被道光皇帝召入皇宫,封为太医院院令。
8、这里人烟稀少,豺狼猛兽出没无常,瘴疠和疟疾蔓延。
9、此去滇边,正是蛮烟瘴雨时节,毒虫繁生,瘴疠肆虐,将军麾下军士多为中原人,到那边荒之地,水土不服,需防疾患流行,不知将军何以应对。
10、卓朗从昏迷中醒来,发现身处囚笼之中,动荡不得,四周瘴疠迩漫,鬼气森森,十几个身穿黑袍黑帽的黑衣人抬着卓朗凌空飞行。
瘴疠造句1、在从“蛮荒瘴疠之地”向“海滨邹鲁”转变的过程中,唐、五代福建士子为福建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随着森林的减少,使得各地的瘴疠开始减轻或者消失,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类的居住环境。
3、所居处都是穷山恶水,瘴疠遍地。
4、林深草薮怪兽多,沼泽瘴疠蟒蛇行。
5、此去滇边,正是蛮烟瘴雨时节,毒虫繁生,瘴疠肆虐,将军麾下军士多为中原人,到那边荒之地,水土不服,需防疾患流行,不知将军何以应对。
6、古人认为农历五月天气开始变热,瘴疠之气增加,此时常发生瘟疫病疾,毒蛇、蜈蚣和蝎子等也相当活跃。
7、道光年间,广州爆发瘴疠,疫症蔓延,而王老吉所制凉茶在疫病治疗中药效超群,名声大噪,王老吉更被道光皇帝召入皇宫,封为太医院院令。
8、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蛩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是为干栏。
9、这里人烟稀少,豺狼猛兽出没无常,瘴疠和疟疾蔓延。
10、彼此不服水土,南方之人死于寒冷,北方之人死于瘴疠。
凿壁文学网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