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跸的意思 | |
词语 | 诏跸 |
解释 | 【意思解释】1.谓帝王出行。 |
组成 | 诏 - 跸 - |
拼音 | [zhào] [bì] |
单字 |
[诏]:诏
(会意兼形声。从言从召,召亦声。言”是言论,召”是召唤。本义告知,告诉)
同本义
诏,告也。--《说文新附》
负剑辟咡诏之,出入有诏于国。--《礼记·曲礼》
上诏书者。--蔡邕《独断》。注诏,诰也。有三品。”
以诏后世。--《穆天子传》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诏众(告诉众人);诏赞(告知和赞助)
教导;告诫
夫为人父者,必
诏zhào
⒈告戒,教诲~告。~教。
⒉皇帝的命令或文告~令。~书。
诏shào 1.承继。,● 诏(詔)zhào ㄓㄠˋ◎ 告诉,告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 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诏书。 [跸]:跸 (从足,毕声。本义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同本义 出称警入言。--《汉书·梁孝王武传》 大祭祀、丧祀之事,设门燎,跸宫门庙门。--《周礼》 又如跸路(跸道。帝王出行时所经过的道路。清理道路,禁止百姓通行);跸声(清道的吆喝声) 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县人来,闻跸,匿桥下。--《史记》 又如驻跸(指帝王出行沿途暂住) 跸bì 1.古代帝王出行时,禁止行人以清道。 2.指帝王的车驾或行幸之处。 3.站立不正。,● 跸(蹕)bì ㄅㄧˋ◎ 帝王出行时清道,禁止行人来往:警跸。跸路。◎ 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驻跸&l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诏跸相关的词语
- 裁诏
- 尺诏
- 尺一诏
- 赤诏
- 传诏童
- 草诏
- 传诏
- 承诏
- 哀痛诏
- 哀诏
- 被诏
- 篦头待诏
- 摈诏
- 帛诏
- 讽诏
- 奉诏
- 凤诏
- 凤尾诏
- 凤凰诏
- 飞诏
- 宸跸
- 传跸
- 从跸
- 出警入跸
- 跸声
- 跸道
- 跸止
- 跸警
- 跸路
- 跸御
- 返跸
- 凤跸
- 护跸
- 还跸
- 扈跸
- 回跸
- 呵跸
- 鸣跸
- 辇跸
- 金跸
诏跸造句 |
诏跸相关的成语 | |
刘毅答诏 | 指敢于谏诤。 |
凭几之诏 | 指皇帝临终遗诏。 |
诏跸相关的成语分类
- 有关姓刘的成语大全_词语
- 刘的成语有哪些成语_词语
- 形容刘字的成语有哪些成语_词语
- 包含刘字的成语_包含刘字的词语
- 包含诏字的成语_包含诏字的词语
- 包含毅字的成语_包含毅字的词语
- 包含诏字的成语_包含诏字的词语
诏跸相关的词语 | |
诤谏 | 【意思解释】1.直言劝谏。 |
诤论 | 【意思解释】1.直言规劝的言论。 |
诤厌 | 【意思解释】1.见"诤恹"。 |
诤诉 | 【意思解释】1.诉讼。诤﹐通"争"。 |
诤讼 | 【意思解释】1.争辩﹔争论。诤﹐通"争"。 |
诤訮 | 【意思解释】1.争执。诤﹐通"争"。 |
诤气 | 【意思解释】1.竞争好胜的意气。诤﹐通"争"。 |
诤治 | 【意思解释】1.谓争着采取治国之道。诤﹐通"争"。 |
诤言 | 【意思解释】1.直率地规劝人改正过错的话。 |
诤戒 | 【意思解释】1.告诫。 |
诤舌 | 【意思解释】1.喻正直之言。 |
诤臣 | 【意思解释】1.谏诤之臣。引申指能指正先辈缺失的后辈。 |
诤引 | 【意思解释】1.直言规劝和引导。 |
诤心 | 【意思解释】1.争高下之心。诤﹐通"争"。 |
诏凤 | 【意思解释】1.即凤诏。诏书。 |
诏榜 | 【意思解释】1.见"诏榜"。 |
诏号 | 【意思解释】1.诏告名号。号﹐神号﹐币号。 2.诏告﹑号令。 |
诏跸相关的成语补全
诏跸相关的成语接龙
诏跸相关的标签
诏跸相关的句子
诏跸其他造句 | |
待诏造句 | 1、我是不是还那样下呢?冯汪可是块试金石,大唐的棋待诏,非严芝山、郭子然之辈……恩!我要拿他来试试…… 2、皇帝服靴袍御垂拱殿,鸣鞭,内侍、阁门、管军依朔望常例起居;次引枢密、宣徽、三司使副、枢密直学士、内客省使以下至医官、待诏及修起居注官二员并大起居。 3、这一年是大元顺帝至元五年,大都宜民坊赵府里又添新丁,已达知命之年的翰林院待诏赵雍再得一子。 4、时文德殿置学士省,召高才硕学待诏,沆通籍焉。 5、此碑系宋真宗封泰山之后,又加封北岳安天王为安天元圣帝,并下令由翰林学士陈彭年撰文,翰林待诏邢守元书丹并篆额而立的碑石。 6、始知上帝垂旌,花宫待诏,生侪兰蕙,死辖芙蓉。 7、苗神客不过是个编修国史的著作郎,掌文学著作之学士,算是甚么了不起的重要人物,他的下落居然只有天后面前第一人上官待诏知道? 8、汉武帝看这份上书与众不同,有些意思,就让他待诏公车。 9、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皱眉事:指坏事。切齿人:指痛恨到极点的人。自己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就不会有憎恨你的人。冯梦龙 10、郭熙为北宋画院待诏,喜画山水、寒林,画法受李成影响。 |
手诏造句 | 1、宋高宗在手诏中用尽了甘言美语,“卿忠智冠世”。 2、太宗哭之甚恸,赠司空,徒封莱国公,谥曰成,并手诏为制碑文。 3、帝或宴集,酣乐之后,好为手诏诗章以赐侍臣,或文词率尔,所言秽杂;邈应时收敛还省刊削,皆使可观,经帝重览,然后出之,时议以此多邈。 4、并表示不敢阿谀顺旨,封还手诏。 5、但因东平王苍,老成重望,弁冕天潢,用再手诏挽留。 6、嘉靖帝当然不允,手诏百余言慰留,并亲书“忠勤敏达”。 7、 8、 9、 10、 |
诏狱造句 | 1、但用吴凡的眼光去看,这就是妥妥的军伍特务机构,与锦衣卫无比相像的存在!没事儿就弄个诏狱、抄个家灭个族什么的…… 2、白莲教余孽狡猾无比,卑职打算到诏狱提二百死囚,以作诱饵,引出白莲教余孽,聚而歼之。 3、先引温居门下,与钱塘罗希奭为奔走,椎锻诏狱。 4、驸马都尉石碌不过是骂了自家使唤太监,被王振知道了,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居然将堂堂驸马给下了锦衣卫诏狱。 5、尚不能高枕无忧!当务之急,是要将诏狱大换血!诏狱太重要了,必须要由我们的人来掌控!那些眼中钉,肉中剌,必须迅速拔除! 6、 7、 8、 9、 10、 |
应诏造句 | 1、心灵清静绣带飘,仙风道骨月轮高,成就真根苗,他年好应诏,顶戴赴蟠桃。 2、事情到了现在,一切都风吹云散,石应诏已经被锦衣卫抓了起来,以后也不会再有人平白打咱们的主意。 3、至此,谢安以“世道未夷,志存匡济”应诏。 4、后又由知州王钦应诏辟荐赴朝。 5、这是因为太师应诏汉禅,马上会弃旧换新,将要乘玉辇金鞍的预兆啊。 6、司礼监已经连续来了几封书信催促石应诏尽快解决朱聿键,信中更是明言,崇祯皇帝将对各地镇守中官进行适当调整。 7、朝觐者应继续大声诵念应诏词直到宰牲节当天在阿格白投石时结束。 8、他也知道,石应诏目前和内宫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曹化淳走的很近,所图谋的便是重回大内或者外放做镇守中官。 9、因此,一个人深思应诏词,是为了以完全的诚挚和来自他们的心底深知其真意而宣告它们。 10、大门忽然间被推开,几十名皂衣大汉簇拥着石应诏昂然而入。 |
诏令造句 | 1、另外,请廉公如椽大笔亲撰伐靖檄文,诏令天下。 2、王安石在南宋的身后名誉地位较低,官方多次诏令贬斥。 3、请父皇急派使者,诏令李密返回长安。 4、本文目的是了解宋代诸帝的宗教意识,内容分两单元:一是分析宋朝诏令政策与皇帝若干宗教性活动,了解他对宗教的看法、信仰情形。 5、太祖立国后,欲诏令灭姬姓满门,为群臣谏止,遂诏姬洪绘赐死并将姬氏族人尽数逐回雍州。 6、未久,请求归省,诏令集乡郡之旧为方国珍兵者,纯诚奏道:“臣侍陛下十年,无丝毫惠及乡里,今归省而首集子弟为兵,父老其为臣何!”太祖称叹而止。 7、凡有诏令丁宁事皆不行,空言一再,颇类谐戏。 8、有唐一代,史评、典志、实录、诏令等又有新发展,逐渐形成类目。 9、转眼到公元正月十六日,朝廷诏令欧阳修转起居舍人,依旧知制诰,徙知扬州。 10、风池诏令子,喜听东山复起,一门济美报清时。 |
警跸造句 | 1、凑巧的是,失火的那晚,嘉业帝本应该在省过寺内宿斋,但因负责当晚仪仗和警跸的羽林卫官兵闹饷,于是只好早早的摆架回宫,也因此而幸免一劫。 2、然后警跸清江,鸣銮郢路,投戈袭衮,面禀规勖。 3、呼延将军带领军士为皇帝警跸,我也见过几次,只是他还不认识在下。 4、息道龙昔事诞,见诞在石头城修乘舆法物,习唱警跸。 5、皇帝小驾、卤簿,乘四望车,警跸,鼓吹备而不作。 6、驱逼内外,劳役弗已;穷奢极欲,俾昼作夜;斩直言之客,灭无罪之家;欺天造恶,祭鬼求恩;盛粉黛而执干戈,曳罗绮而呼警跸;自古昏乱,罕或能比。 7、四月,汉献帝命曹操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 8、 9、 10、 |
驻跸造句 | 1、祥符寺旧址祥符寺旧址在金鳌山顶上,宋高宗赵构“驻跸”金鳌时,即在寺中呆了十七天。 2、“自高宗皇帝驻跸于杭,而杭山水明秀,民物康阜,视京师其过十倍矣。 3、烟雨楼自从乾隆南巡驻跸后,一部分地方,包括大楼在内,有近百年不予开放,游人到烟雨楼小岛上后,不能登楼临眺,只得“望楼兴叹”。 4、延寿等以其众降,因名所幸山为驻跸山,刻石纪功焉。 5、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斩首四万余级。 6、在水库边买点现摘的高山杨梅,并打听一下山上那一条是驻跸岭。 7、被我惊飞的老鹰。哪可是赵构魂归驻跸岭,在此庇护路径此地和这一方的苍生? 8、女王的王宫及驻跸处均有王旗为识。 9、此时鲁王为了巩固陆上势力,驻跸闽安镇。 10、穆彰阿钻进暖轿,出中门到了位于海淀的圆明园,由二宫门绕正大光明殿,前湖,过奉公无私殿和九州清晏转弯,就是道光帝驻跸的慎德堂了。 |
驻跸造句 | 1、被我惊飞的老鹰。哪可是赵构魂归驻跸岭,在此庇护路径此地和这一方的苍生? 2、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斩首四万余级。 3、祥符寺旧址祥符寺旧址在金鳌山顶上,宋高宗赵构“驻跸”金鳌时,即在寺中呆了十七天。 4、女王的王宫及驻跸处均有王旗为识. 5、延寿等以其众降,因名所幸山为驻跸山,刻石纪功焉。 6、有一次,秦始皇驻跸建在山上的梁山宫,望见山下一队队的人马车骑,武士开道,甲士云集,旌旗蔽日,驷马轩车,逶逶迤迤地走了很长时间还没走完。 7、烟雨楼自从乾隆南巡驻跸后,一部分地方,包括大楼在内,有近百年不予开放,游人到烟雨楼小岛上后,不能登楼临眺,只得“望楼兴叹”。 8、此时鲁王为了巩固陆上势力,驻跸闽安镇。 9、在水库边买点现摘的高山杨梅,并打听一下山上那一条是驻跸岭。 10、穆彰阿钻进暖轿,出中门到了位于海淀的圆明园,由二宫门绕正大光明殿,前湖,过奉公无私殿和九州清晏转弯,就是道光帝驻跸的慎德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