篾 | |
汉 字 | 篾 |
篾的拼音 | miè |
篾的繁体 | 篾 |
篾的分类 | 通用字 |
篾的笔画 | 17 |
篾的笔顺 | ノ一丶ノ一丶丨フ丨丨一一ノ丶フノ丶 |
篾的部首 | 竹 |
篾的解释 | 篾〈名〉 (形声。从竹,蔑省声。本义薄竹片,可以编制席子、篮子等) 同本义 笢,竹肤也。从竹,民声。--《说文》。按,竹外青也,亦谓之筠析者,声转谓之篾。》 敷重篾席。--《诗·顾命》 篾篓挑将水边货。(货卖)--唐彦谦《蟹》 又如篾巴(竹篱笆);篾索(竹篾编的绳索);篾席(竹篾编的席子);篾丝(竹篾劈的细丝);篾篓(竹编的盛器。多为圆桶形);篾篮(竹篮子);篾笼(竹笼);篾缆(竹篾编制成的绳索) 泛指苇子或高粱秆上劈下的皮 篾miè劈成条的竹片,泛指高粱、芦苇等劈下的茎皮片~条。竹~子。苇~儿。,● 篾miè ㄇㄧㄝˋ◎ 劈成条的竹片,亦泛指劈成条的芦苇、高粱秆皮等:竹篾。苇篾儿。篾席。 |
篾的更多解释 | ● 篾miè ㄇㄧㄝˋ◎ 劈成条的竹片,亦泛指劈成条的芦苇、高粱秆皮等:竹篾。苇篾儿。篾席。 |
篾的组词 | 篾丝 - 篾匠 - 篾如 - 篾巴 - 篾席 - 篾帽 - 篾弃 - 篾折子 - 篾条 - 篾片 - 篾笋 - 篾笼 - 篾箩 - 篾篁 - 篾篓 - 篾篮 - 篾簟 - 篾索 - 篾缆 - |
更多篾的组词
篾相关的字
相关成语接龙
篾相关的成语
相关成语分类
相关成语补全
篾相关的标签
篾相关的句子
篾相关的造句 | |
篾工造句 | 1、在各种类型的职业技术教育中,也没有传统手工业的专业,但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泥工、木工、油漆工、篾工、箍桶……依然走俏。 2、他不会忘记,父亲张继纶是个篾工,一年四季靠做竹蔑子活养家糊口。 3、早年间,村民转做泥工、木工、篾工等谋生。 4、周父很聪明,年轻时候就是个篾工,会做竹背篮。 5、进入福利院后,因为很少接到木工活,胡德礼学会了做篾工,还学会了修锁与修电风扇。 6、他懂建筑,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建筑老板;会篾工,会木匠,桌子板凳手到擒来。 7、剧团解散,何华一进了江安的竹器社当篾工。 8、山村里掌握篾工技艺的人不多,那时的篾匠多是从平原地区过来的。 9、据了解,当年的“中国援助几内亚专家组”共有,涵盖了制茶、机修、栽培、篾工、木工以及翻译等多个领域。 10、不过周父非常聪慧好学,除了会篾工、制鸟枪等以外,他的为人处世在当地颇有口碑。 |
篾席造句 | 1、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这就是刚开始的纸,可用于书写。 2、漂絮完毕之后,用于漂絮的篾席上会残留一些絮丝。 3、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会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便可用于书写,这就是最古老的造纸术。 4、欧阳岳微微点头,既然在这里看到刘备,那么这里距离涿县县城应该不远,而这刘备挑着一担草鞋篾席,想必是要去那城中进行贩卖。 5、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 6、要屙屎,有草纸,不要撕我篾席子;要屙尿,有夜壶,不要在床上画地图。 7、陈抗美翻身替姐姐打开房间的灯,灯光照得篾席上糊的报纸雪亮,由于离地面比较近,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见。 8、酒席完后,主人看出了穷亲戚的做作,便请他留宿,并迎合他的做作劲,用单被篾席,在池畔亭台的风凉处搁铺,让他住下来。 9、像绣花、编篾席,显然是分散生产好。 10、钟奎如此这般的把寻找爹的情况告诉他们,他们无语的摇摇头,最后决定用老爷子睡的篾席包裹他,把他放置在唯一的房子里。 |
篾黄造句 | 1、记者看到,该梳妆盒由两块木板雕凿铰结而成,盒面以篾青镶成外框,篾黄嵌出几何纹图案。 2、均墨书秦隶于篾黄上,字迹大部分可以识读。 3、这批竹简篾黄一面空白,蔑青一面绘画,违背了以往出土的竹简篾黄一面写字,蔑青一面空白的常规,其用途和意义一直是考古学界的难解之迷。 4、简文除一枚墨书于篾青之外,馀均墨书于篾黄上,文字均为秦隶,大多清晰可辨,共计字。 5、桌上所放竹简约莫手指长度,端木蓉将字写在篾黄一面,不留天头,每简一行,数字不一,乍看之下似有两百多片,头一片竹简刻上“素问”。 6、老徐说,他的篮子全部用篾青编的,很多人为了降低成本用篾黄编,牢固度不好。 7、原来龙游的一些竹木企业,大多是靠几把破蔑刀鼓捣篾黄、篾片之类产品,十余年来全县产值一直徘徊在元左右。 8、 9、 10、 |
篾条造句 | 1、潜江篾艺从选料到制成篾条,工艺十分讲究,所用竹子主要有水竹和桂竹,反复削刮后,篾条变得宽窄一致,纤细均匀,光滑柔顺,才可以进行编织。 2、打到第三根篾条的时候,我才说话。 3、当时我爹随手拿了根篾条打我,不过,直到篾条打断了,我都没松嘴。 4、王恒潇就坐在门前的小板凳上,看着外公专心的用竹篾条编背篼,时不时地看自己一眼。 5、妇人拥被懒懒地斜倚在用细细的竹篾条编制成的熏笼之上,笼下香炉既香且暖,这是古代上层社会生活习俗的写照。 6、王带喜怯怯的又坐下,开始做篾条。 7、他经常使用的粪背篼,是当地人用箭竹划的篾条编出来的,背篼底子是尖的,口上是圆的,叫“尖底子背篼”。 8、在去李家大院的路上,她仍有点不放心,甚至不惜在凉席的边角上拆散了两片篾条。 9、我出生时特别虚弱,那个年代缺吃少喝,卫生条件又差,不幸得了疳疾,胳膊瘦得像篾条,且患上严重脱肛,乡人以为不能长大成*。 10、花灯的骨架一般为竹篾条,彩纸为印有吉祥图案或传统花纹纸,上下边上裱着手工剪出来的金花纸,花灯的上部有灯带,寓意“五子登科”。 |
篾片造句 | 1、我说你这个老不死的,是拿石头打眼睛,用篾片擦屁股太性了。 2、内阁翻成妓馆,乌龟王*篾片,总是遭瘟。 3、高原先让那个篾匠去竹林里砍几根竹子来,然后制成一条条篾片待用。 4、竹帘是用竹篾片加上细绳索编织而成的。 5、还是一边的浙江巡抚潘汝桢虽说是个篾片,但这种救冷场、烘闹局的功夫却是真真正正的炉火纯青。 6、文宣帝虽然重用杨愔为丞相,但常轻侮他,让他在自己屙屎时往厕所递送拭秽的篾片。 7、原来龙游的一些竹木企业,大多是靠几把破蔑刀鼓捣篾黄、篾片之类产品,十余年来全县产值一直徘徊在元左右。 8、介绍了等厚篾片机的结构参数及工作原理、机械机构设计。 9、一排排苍白色的柜台,坐着一排排面色苍白的姑娘,一双双苍白的手里拿着苍白的折纸篾片,全部面色苍白地在折着苍白的纸。 10、石崇及其外甥欧阳健、潘岳等人也是他的文友、酒友,或者说是他的“篾片”、帮闲、帮凶,给他吹喇叭,抬轿子的。 |
席篾造句 | 1、村子里的年轻人都会用席篾编织席子。 2、说着伸手抽出一根炕席篾,用刀刃轻轻一沾,苇篾断为两截。 3、这还不说,眼睛细而小,老是眯成一条缝儿,有人戏谑地说,她的眼睛是用席篾拉的席篾缝儿,似乎有永远睡不完的觉似的。 4、按说,“席席迷儿”是可以写作“席席篾儿”的。 5、在老北京,由于四合院大多都是土木结构,大量使用易燃的木材、席篾、油麻、老漆之故,防火能力极为薄弱,稍一不慎,就会酿成火灾。 6、 7、 8、 9、 10、 |
竹篾造句 | 1、竹编是通过竹丝、竹篾编制成型的立体造型工艺,是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中的精华。 2、陈慈树这会儿没心思听广播,他把竹子卸到晒场上,到家搬了椅子、长板凳和一个已显雏形的青篾竹背篓,开始坐在晒场上破竹篾。 3、记者来到这个破毡房中的学校,竹篾笆和油毛毡盖成的教室里四面透风,油毛毡的屋顶在风中哗哗作响。 4、公园第一座大门的门墙是竹篾片编成,由两个正方形的门垛组成,一扇单门。 5、那人从沙尘中走出,显得风尘仆仆,他身穿着一身黑色深衣,头戴着竹篾跟棕丝编成的斗笠,斗笠外沿垂下一圈黑纱,将他的面容完全遮住。 6、无独有偶,几位热心的读者看到该帖子后爆料,在福州光明港附近的马路上,也发现了类似的“竹篾窨井盖”。 7、“栲栳”是指将柳条或竹篾弯曲而编成的盛物器具,最初的交椅都是这个样子,没有靠背可以凭依,因此秦桧坐在上面俯仰的时候头巾才会掉落。 8、竹篾笆和油毛毡搭起的教室四面透风,油毛毡的屋顶已开始漏雨,风一吹来“哗哗”作响。 9、记者雨中来到这个破毡房中的学校,只见竹篾笆和油毛毡盖成的教室里四面透风,由于天长日久,油毛毡的屋顶也在漏雨,风一吹来“哗哗”作响。 10、佤族服饰的显著标志也是在身上戴许多竹篾圈或藤圈,未成年女子每增长一岁,就加一个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