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文学网

睚眦之隙的近义词

近义词睚眦之嫌,睚眦之怨,睚眦之隙
组成 - - - -
词语 睚眦之隙:【意思解释】1.见"睚眦之隙"。

相关的成语接龙

睚眦之隙相关的成语

万目睚眦睚:眼角;眦:眼框;睚眦:瞪眼睛。众人瞪目表示愤怒。
睚眦必报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冲冠眦裂形容愤怒到极点。眦裂,睁裂眼眶。
福不盈眦指福禄富贵渺小而短暂。
发指眦裂发指:头发直竖;眦裂:眼眶裂开。头发向上竖,眼睑全张开。形容非常愤怒。
裂眦嚼齿眦:眼眶。瞪眼欲裂,牙齿紧咬。比喻愤怒到了极点。
万目睚眦睚:眼角;眦:眼框;睚眦:瞪眼睛。众人瞪目表示愤怒。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即:就,立刻;挥:挥手。叫他来就来,叫他走就走。形容统治阶级对下属或奴才的任意使唤。
既来之,则安之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爱富嫌贫嫌弃贫穷,喜爱富有。指对人的好恶以其贫富为准。
避李嫌瓜以之表示避免嫌疑。
瓜李之嫌瓜李:瓜田李下。比喻处在嫌疑的地位。
瓜田之嫌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捐弃前嫌抛弃旧有的嫌隙。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睚眦之隙相关的成语分类

相关的词语

睚睚【意思解释】1.眼圈深陷貌。形容瘦甚。
眦睚【意思解释】1.亦作"眦睚"。 2.怒目而视。亦借指微小的怨忿。
睚眦【意思解释】1.见"睚眦"。
睚眦之忿【意思解释】1.同"睚眦之怨"。
睚眦触死【意思解释】1.谓因小怨而被处死。
冲冠眦裂【意思解释】1.形容愤怒到极点。眦裂,睁裂眼眶。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不盈眦【意思解释】1.一瞥间,谓极短的时间。
福不盈眦【意思解释】1.谓福禄富贵渺小而短暂。
发指眦裂【意思解释】1.见"发指眦裂"。
毁眦【意思解释】1.见"毁瘠"。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意思解释】1.见"差之毫牦,失之千里"。
差之毫牦,失之千里【意思解释】1.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2.牦﹐亦作"厘"。
簸之扬之﹐糠秕在前【意思解释】1.谓扬米去糠﹐糠在米上。穅﹐同"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后。'"本为调侃之词,谓位卑而居前列。后亦用为谦词﹐谓无才而居前。穅﹐亦写作"糠"。 2.用为出任地方官之谦词。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意思解释】1.见"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意思解释】1.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语本《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雠嫌【意思解释】1.仇恨﹑嫌隙。
嗤嫌【意思解释】1.谓讥笑和嫌疑。
嗔嫌【意思解释】1.怒怨。
猜嫌【意思解释】1.猜忌嫌怨。
齿马之嫌【意思解释】1.典出《礼记.曲礼上》:"齿路马,有诛。"孔颖达疏:"若论量君马岁数,亦为不敬,亦被责罚。"后用"齿马之嫌"指议论宫廷内部事务的嫌疑。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意思解释】1.亦作"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2.强调自作的罪孽﹐无法逃避惩罚。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意思解释】1.亦作"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2.谓当敌对的双方彼此相逢时,格外怒不可遏。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意思解释】1.见"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意思解释】1.不能把事情办好,只能把事情弄坏。
此而可忍,孰不可忍【意思解释】1.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相关的句子

睚眦之隙其他造句

睚眦造句1、在这样的时刻,余还忍什么?余不忍啦!余要睚眦必报!夫人,那畜*把龙椅和佛珠刚刚放进轿子,余就对准了他那张瘦巴巴的狗脸,狠狠地抽了两个耳光!痛快!每一个耳光都是十分地响亮。
2、如此睚眦必报,心胸狭隘之人,古天力很难相信他就是凌厉威武,颇有气概的李绅之子。
3、金庸并不反对处死那些作恶多端的人,却反对睚眦必报和滥杀无辜,这就是现代人的思想。
4、睚眦突然在虚实之戒现身,林峰第一时间查觉,借口近日操劳过度,睡个午觉,自己钻进了虚实之戒,留下林零一掩人耳目。
5、随后,这个睚眦必报的厨师用姜、盐、红椒粉做成辛辣的糊状调料,把这调料抹遍乌鸦粉红生疼的皮肤。
6、曹治还有一个外号叫孝直,源于三国时期法孝直‘一饭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
7、睚眦必报的人必定心胸狭窄。
8、龙辰飞深知吴良鑫睚眦必报,是个十足的小人,搞不好他会找茬报复王雅菲。
9、陈菲菲毫不退缩,也回敬了他一眼,心想谁让你带这么多人来?就知道你想寒碜我,我这叫睚眦必报。
10、余之率镇嵩军西援关中也,延君为执法官,与石言同参谋帷幄,尽护诸将,诸将士偶相与有违言,或相睚眦,怨不相能,得君一言辄涣染释,欢如骨肉。
睚眦造句1、人一旦飞黄腾达,你是睚眦必报,还是既往不咎,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气量。但是在冥冥之中,似乎也牵引着个体命运的轨迹。人还是应当做得大度一点为好。
2、只是一点小事,他就以睚眦必报的态度来对待我。
3、他这个人太世故了,脾气又大,爱骂人睚眦必报,没人愿意与他交朋友。
4、那些养尊处优,睚眦必报,利欲熏心的薄情寡义之徒,有几人能安享长寿?
5、金庸并不反对处死那些作恶多端的人,却反对睚眦必报和滥杀无辜,这就是现代人的思想。
6、对于坏人坏事,他一贯采取睚眦必报的原则。
7、对别人要宽容,不要睚眦必报。
8、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
9、当此际,她们所遭逢的因果循环睚眦必报的一部性,历史之中的恶,更硕大无边也更壁垒森严。
10、在这样的时刻,余还忍什么?余不忍啦!余要睚眦必报!夫人,那畜*把龙椅和佛珠刚刚放进轿子,余就对准了他那张瘦巴巴的狗脸,狠狠地抽了两个耳光!痛快!每一个耳光都是十分地响亮。
目眦造句1、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受刑中,向守业恨得目眦尽裂,他大吼一声,昏了过去。
2、贺兰敏之目眦尽裂:“大理寺想要拿我,可有天子旨意?”。
3、今犹在目眦尽裂,嘶吼一声,身后赤龙腾空而起,朝着远方那个墨绿色身影急掠而去。
4、七人目眦欲裂,他们现在全部被分开,想要恢复战争都不可能,而且十十五五的人将他们一个个围住,几乎是寸步难行。
5、白世凌声嘶力竭地怒吼,状若疯狂,目眦尽裂,双眼血红,向武渊冲了过来。
6、看到奥伦被死亡骑士一刀险些削掉的头颅,他的几个下属目眦尽裂,呐喊着朝那名杀死奥伦的死亡骑士发起冲锋。
7、它是有知觉的,火一到它立即睁开了眼睛,不良的眼神瞪着我目眦尽裂。
8、布置防御的乔家外孙子踉踉跄跄地仆奔过来,方才亲眼看到自己的妻子被利箭穿心,文弱书生直疼得目眦欲裂,奔到近前,双脚一软就跪坐在了地上,大放悲声……
9、红虎看到朝夕相处的四个凶悍手下如拾草芥般地被彭无望下手诛杀,只感到目眦尽裂,嘶哑着嗓子吼道:“你到底是谁?”。
10、听到明云的话,清德真人植发冲冠,目眦欲裂。
瞋目裂眦造句1、躺在地上的朱雷口吐鲜血,瞋目裂眦,边吐血边断断续续的咬牙切齿道。
2、风云决猛地推开身边的跟班,瞋目裂眦的指着林天,大吼道,“林天,我要让你死!”。
3、匕首男瞋目裂眦,盯着王炳才一副就要暴起择人而噬的感觉。
4、唐无玉脸色发紫,瞋目裂眦,两手呈拥抱状凝固,眼睛死死瞪着张逸飞,如同庙里的怒目金刚。
5、白辰忙拉住杨柳梅,杨柳梅反身瞋目裂眦的看着白辰愤怒大声呵斥道:“儿子都被别人杀了,你还当做没事一样,你就是一个孬种!”。
6、
7、
8、
9、
10、
知之为知之造句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知之为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以自诬,外不以自欺。荀子
3、科学家的态度,应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丝毫不能苟且。
4、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6、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不懂决不要装懂,但是必须由不懂变为懂。
8、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周恩来
9、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于不了解的事,我们最好叁缄其口。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造句1、我们保证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绝对服从指挥。
2、所以说,只有拥有的人才能对他或她的拥有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没有的人只能望洋兴叹暗自流口水。再比如有一部惊世骇俗的电影。秋微
3、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小心伺候着。
4、关于这一点我想简单地引用一下37Signals:“每个人都喜欢能帮助完成工作的简单工具,而且这种工具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5、这些短毛,当我林文熙是什么人了,被人赶出门外,现在又请我过去,难道我就是让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奴才小厮吗?
6、有些女人被他拥有后,会心甘情愿做他的性伙伴,甘愿他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7、
8、
9、
10、
挟嫌造句1、而伤势痊愈后,这赵无尘又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生怕那位法力机谋俱超自己的四海堂主,挟嫌暗中报复,便整日惶惶不可终日。
2、安清匪会中人视为逋逃之薮,时出行动,聚党日众,挟嫌逞凶,…架杀营兵、乡约,戕害线勇作恶多端。
3、你们是不是有意挟嫌,故意这样画给我的!
4、一书,无违禁犯例,该革职知县吴之荣所告,并非实情,显系挟嫌诬告,至。
5、不但不思悔改,还挟嫌报复,范鸿宇若是在他家老子面前嘀咕几句,虽说不至于开除党籍干籍,要拿掉他头上那顶“股长”。
6、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能对别人进行挟嫌报复。
7、
8、
9、
10、
略嫌造句1、他的表演应该说是引人入胜的,但略嫌有点阳春白雪的感觉,还没有达到雅俗共赏的水平。
2、在舞台剧的版本,达令先生与铁钩船长由同一演员扮演,积逊艾萨斯饰演孩子们的父亲看来非常温顺,但扮演铁钩船长则略嫌高大。
3、不过,在略嫌沉闷的行情中,部分上海本地股却跃跃欲试,周二中路股份、同达创业、中国铅笔、联华合纤、永生数据等多只相关品种逆势涨停。
4、两人穿着雪白*情侣装,予人纯洁自然的感觉,范冰冰梳整齐清汤挂面发型,如果弃用略嫌夸张的睫毛,看上去会更年轻清淡。
5、对于初品酒味的人而言,纯杜松子酒的味道可能略嫌过辣,难以受用。因此,调酒师经常会用伏特加取代杜松子酒调制各种大众口味的马提尼,如苹果味或巧克力味。
6、那太遗憾了,”他说,意识到自己的邀请提出的时机略嫌早了一点,现在嘉莉要走了。
7、现行法律的规定略嫌零散,而且存在着盲区。
8、当前的参考实现测试版在jar大小方面非常庞大,并且在内存使用方面的效率也略嫌不足,但是这里再重申一次,将来您可能会看到更佳的性能。
9、博尔孔斯基公爵个子不大,是一个非常漂亮的青年,眉清目秀,面部略嫌消瘦。
10、演奏与录音品质俱佳。弦乐声部略嫌分明度不足。在纯弦乐的第四乐章这点尤为明显。
凿壁文学网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