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什么髭什么的成语 | |
补 全 | 拈断髭须 |
相 关 | 拈断什么什么 - 拈断髭什么 - 拈什么髭什么 - 拈什么髭须 - 拈什么什么须 - 什么什么髭须 - 什么断髭须 - 什么断髭什么 - 什么什么髭什么 - |
拈什么髭什么的成语大全 | |
拈断髭须 | 髭:嘴上边的胡子。频频搓转胡子,以致搓断了几根。形容写诗时反复推敲的情态。 无 |
拈什么髭什么的相关词语 | |
拈轻怕重(拈niān) | 【意思解释】做事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
白拈贼 | 【意思解释】1.徒手盗物而不留形迹者。禅宗借以指打消学人妄想执着于无形中的高僧。 |
横草不拿,竖草不拈 | 【意思解释】1.同"横草不拈,竖草不动"。 |
横草不拈,竖草不动 | 【意思解释】1.形容懒惰。 |
横针不拈,竖线不动 | 【意思解释】1.形容妇女懒惰。 |
横不拈竖不抬 | 【意思解释】1.形容妇女懒惰,什么事都不肯做。 |
拈酸吃醋 | 【意思解释】1.见"拈酸吃醋"。 |
拈轻怕重 | 【意思解释】1.接受工作时挑拣轻便的,害怕繁重的。 |
拈团儿 | 【意思解释】1.拈阄。 |
拈毫弄管 | 【意思解释】1.拿笔。借指写作或绘画。 |
拈相 | 【意思解释】1.照看。 |
拈花 | 【意思解释】1.见"拈花一笑"。 2.绣花。 |
拈弄 | 【意思解释】1.摆弄。 2.引惹,招惹。 |
拈题分韵 | 【意思解释】1.旧时文人集会作诗的一种方式。拈题是各人自认或拈阄定题目。分韵是在限定的韵部中自认或拈定诗韵。 |
拈敠 | 【意思解释】1.见"拈掇"。 |
拈掇 | 【意思解释】1.亦作"拈敠"。 2.提;提及。 3.摆弄。 |
拈竿 | 【意思解释】1.即黏竿。粘鸟的捕鸟竿。 |
拈周试晬 | 【意思解释】1.旧时习俗。小儿周岁时,罗列很多物件,让其拈取,以为可以试测其将来的性情志趣。俗称抓周。 |
拈花弄月 | 【意思解释】1.玩赏花月。 |
拈撮 | 【意思解释】1.用指头取物。 |
黑髭髭 | 【意思解释】1.形容黑而密。 |
髭髭 | 【意思解释】1.谓毛发张散。 |
赤髭 | 【意思解释】1.亦作"赤頿"。 2.指有道僧人。 |
赤髭白足 | 【意思解释】1.南朝梁慧皎《高僧传.译经中.佛陀耶舍》:"舍(耶舍)为人赤髭,善解《毗婆沙》,时人号曰赤髭毗婆沙。"又《神异下.释昙始》:"始(昙始)足白于面,虽跣涉泥水,未尝沾湿,天下咸称白足和尚。"后以"赤髭白足"泛指有道行的僧人。 |
鬓髭 | 【意思解释】1.犹须发。 |
胡子叭髭 | 【意思解释】1.同"胡子拉碴"。 |
胡髭 | 【意思解释】1.胡子。 |
捻髭 | 【意思解释】1.捻弄髭须。多形容沉思吟哦之状。 |
捋髭钱 | 【意思解释】1.见"捋须钱"。 |
虬髭 | 【意思解释】1.亦作"虬髭"。 2.卷曲的胡须。 3.即虬髯客。 |
霜髭 | 【意思解释】1.白须。 2.指胡须变白。 |
髭鬓 | 【意思解释】1.亦作"髭■"。 2.胡须和鬓发。 |
髭髯 | 【意思解释】1.亦作"髭?"。 2.胡须。 |
髭圣 | 【意思解释】1.唐太宗的别称。 |
髭胡 | 【意思解释】1.指金军。 |
髭蟾 | 【意思解释】1.亦称"胡子蟾"。 2.我国特产动物。两栖纲,锄足蟾科。体长可达10厘米。身体背﹑面均呈蓝褐色,亦有灰色。眼色特殊,上半呈蓝绿色,下半深褐色。雄蟾上颌边缘有黑色角质刺,雌蟾上颌边缘有米色小点。头部扁宽,前肢长于后肢,趾间有蹼。生活于山地溪流附近的草丛﹑树洞﹑石缝等处,捕食昆虫﹑蛞蝓﹑蜗牛等。主要产于四川峨眉山。 |
髭捻 | 【意思解释】1.谓沉思吟哦推敲字句而捻弄髭须。语本唐卢延让《苦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
髭发 | 【意思解释】1.须发。 |
髭根 | 【意思解释】1.胡须的根部。 |
髭毛 | 【意思解释】1.方言。谓毛发直竖张散。形容发怒﹑发脾气。 |
相关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分类
- 包含髭字的成语_包含髭字的词语
- 包含髭字的成语_包含髭字的词语
- 包含髭字的成语_包含髭字的词语
- 形容一个人赏花的成语_词语
- 女人在花丛中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南海观音的成语_词语
- 描写男生微笑的优美成语_词语
- 包含拈字的成语_包含拈字的词语
- 形容人的肚量大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女孩子缺点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女子吃醋的成语_词语
- 形容不吃醋的成语_词语
- 形容狗的忠实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心思灵敏手艺巧妙的成语_词语
- 微商感谢朋友的成语_词语
拈什么髭什么的相关成语 | |
拈断髭须 | 髭:嘴上边的胡子。频频搓转胡子,以致搓断了几根。形容写诗时反复推敲的情态。 无 |
张唇植髭 | 指唇吻开合。形容滔滔不绝地论列是非的样子。 严复《论中国分党》:“其一则极守旧之人,夙负盛名,为天下所归往,及见西法,不欲有一事为彼所不知不能也,乃举声光化电之粗迹,兵商工艺之末流,毛举糠秕,附会经训,张唇植髭,不自愧汗。” |
张唇植髭 | 指唇吻开合。形容滔滔不绝地论列是非的样子。 严复《论中国分党》:“其一则极守旧之人,夙负盛名,为天下所归往,及见西法,不欲有一事为彼所不知不能也,乃举声光化电之粗迹,兵商工艺之末流,毛举糠秕,附会经训,张唇植髭,不自愧汗。” |
拈毫弄管 | 拿笔。借指写作或绘画。 无 |
拈花弄柳 | 比喻玩弄女人。 无 |
拈花弄月 | 指玩赏花月。 明·周履靖《锦笺记·游杭》:“拈花弄月须乘少,问水寻山莫待迟。” |
拈花惹草 | 拈:捏;惹:招惹;草、花:比喻好。比喻到处留情,多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 元·杨立斋《哨遍》:“三国志无过说些战伐,也不希咤,终少些团香弄玉,惹草粘花。” |
拈花微笑 | 原为佛家语,比喻彻悟禅理。后比喻彼此心意一致。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各各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破颜微笑。” |
拈花一笑 | 比喻心心相印、会心。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
拈华摘艳 | 指雕琢淫词艳句。同“拈花摘艳”。 无 |
拈花摘艳 | 指雕琢淫词艳句。亦作“拈华摘艳”。 无 |
拈斤播两 | 犹言斤斤计较。指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无 |
拈轻掇重 | 轻的重的都要拿。指要干的活很多。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二折:“怎下的着他拈轻掇重,可便扫床也波叠被。” |
拈轻怕重 | 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
拈酸吃醋 | 产生嫉妒情绪。多指在男女关系上。 无 |
拈酸泼醋 | 产生嫉妒情绪。多指在男女关系上。同“拈酸吃醋”。 无 |
惹草拈花 | 惹:招引,挑逗。比喻男女调情。多指调戏妇女。 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镜台儿边惹草拈花。” |
手到拈来 | 比喻事情很容易办到。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
信手拈来 | 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宋·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
相关的句子
相关的造句 | |
拈量造句 | 1、没想咱们师门的运数,竟需一位姑娘来拈量,可悲。 2、和强弩之末不同,和夕近黄昏不同,这花虽然凋谢,却是艳丽到了极致,水灵水灵的,拈量在手心,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 3、这么说来,倒是确实还要拈量拈量轻重。 4、老地拿起把锄头拈量拈量,意识到自己也将跻身于刚收工的那支队伍之中。 5、次日,陈营官果然顺利地将银票塞进了成禄的怀中,成禄正正拈量着再说些什么,突然从二门外跑进来五六个亲兵,匆匆忙忙的,进门就禀道,“冯均福死了,”。 6、不过你要在伍公子面前张狂,还是拈量一下自己,量力而行的好。 7、想要活命,一干掉老妈,这一条拈量了一下后果,想都不要想。 8、 9、 10、 |
拈香造句 | 1、子牙分付停当,方沐浴更衣,拈香金鼎,酌酒献花,绕台三匝。 2、某日,韩夫人由杨戬内眷陪同去清源妙道二郎神庙里拈香,庙官孙神通窥其貌美,假扮二郎神,趁夜潜入杨府,诡称与韩夫人有仙缘,诱其苟合。 3、荼毗仪式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主法,拈香、诵经、宣法语之后,用一个黄布包裹的长杖点火,塞进化身窑的木柴下,烟雾随之而起。 4、十一月五日所有部队到齐资洲,端方在天**钦差行辕与各级官员新军军官拈香拜盟。 5、谯氏家族清明会会长、谯周第孙谯大德担任祭祖仪式的主祭官,带领大家拈香进拜、行礼献辞,并唱诵祭文,以表达后生慎终追远,敬祖尊亲之意。 6、武道全能唤神田园灵妃无尽逆袭新瓦岗拈香修真在美国开元占经。 7、老臣请驾拈香,祈求福德,使万民乐业,雨顺风调,兵火宁息。 8、当天上午,五祖寺山门前五彩幢幡飘扬,香案端严而备,正慈法师拈香礼祖。 9、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纳兰容若 10、后果然灵验,沈葆桢奏报朝廷奉旨祀典,谕令官员“朔望拈香,春秋致祭,以答鸿庥”,使兴济宫成为*弯唯一一座官祀保生大帝庙。 |
拈阄造句 | 1、“拈阄儿”中的不满已入住统建房的移民也有着怨言。 2、于是他们就掣签拈阄,便拈出约拿来。 3、这样,我们拈阄所得的产业就要减少了。 4、你们要按家室拈阄,承受那地。 5、这以上录名的城、犹大、缅、雅悯、支派的地中。色列人拈阄给了他们。 6、们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 7、他们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 8、咱们拈阄决定谁去洗盘碟。 9、他们既将他钉在十字架上,就拈阄分他的衣服。 10、人为她的尊贵人拈阄,她所有的大人都被链子锁着。 |
拈须造句 | 1、城墙上一儒雅君子,白衣飘飘,双袂招招,抬手抚琴,低头拈须,神平气稳,安闲自若,似不知城下早已万马千军。 2、敬先生拈须思索了好久,最后一拍大腿笃定地说道:“我倒是有个法子,只要坚持,管保你发家致富,成家立业!可我就是担心你没有耐性啊!”。 3、画像中蒲松龄身穿清朝生员衣顶,拈须端坐。 4、铁保珊拈须沉吟:这是元朝人的诗么?金冬心真是捷才!出口成章,不动声色。 5、这就是全世界最高的关帝像,高达,关公左手拈须,右手提刀,甚是威严。 6、接旨前,童贯犹拈须微笑:“还是少不了我!”遭人一刀砍下头颅。 7、老爷子没理我,几大步来到桌前,抄起了我的书法,拈须查卷。 8、项王见那白灿灿的玉璧捧在眼前,心花怒放,拈须欢笑;不料范增却举起剑来,将玉酒壶劈为粉碎。 9、沈周的手势如何,是否双手笼袖,抑或一手拈须?皆不得而知,但参考其他肖像的拍摄角度,可以推断,潘博山所藏沈周像原本似是半身,而非全身。 10、上间底楼壁间,挂着一幅行乐图,画中一老翁拈须而立,面前两童侍立,一童手中还持有一枝桂花。 |
拈花造句 | 1、蝴蝶和小猪新婚不久就去法院起诉离婚,法官大人问:“为什么?”蝴蝶说:“我不喜欢和好吃懒做的猪生活在一起。”小猪说:“我也不喜欢和整天拈花惹草的蝴蝶生活在一起!”。 2、他此刻只要拈花指往下一压,就能将孙悟空和孙凌压成肉饼。 3、魁拈花躺在一旁,精壮的身体足足瘦了一圈,好似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4、如来佛一听,丝毫不生气,依然拈花微笑,处变不惊,说道:“伏龙真人说笑了。 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与敌相激相荡的过程中厚了心茧、钝了眼神,再也认不出,对镜拈花时已成一副情敌模样。 6、现在佛主站在了坑洞旁边,掐指一算,便做拈花一笑,转身离去。 7、生来不务正业,到处拈花惹草,令姐与冯大早有勾结,三个月前她与涂如松发生口角以后,为逃避如松的殴打,私自藏匿在我家,与我儿共处一室,同枕共眠。 8、他拈花一笑,用小指遮着嘴巴,风情万种地看了威尔一眼。 9、而此时看来,虽达不到于千里之外取人首级,但做到拈花摘叶,草木皆兵已不再是遥不可及。 10、家乡的冬天好似一幅油彩画。既有中方的古韵,又有西方的调调。中西合璧,就好似那拈花一指的佛祖和缔造万物的上帝在天空同时出现,和蔼的对着人们微笑着,那莲花座和天使的羽翼辉映的如此美妙,让不同灵性的高楼大厦都为之动容。 |
髭须造句 | 1、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目,皓齿朱唇,三牙掩口髭须,三十四五年纪。 2、"当然喽,"瑞德咧着嘴,露出髭须底下那排雪白牙齿,狡狯地说。 3、她那道浓厚而且长得异样的花白眉毛,是卷起的和倒立的,筒直像是两撇搁错了位置的髭须。 4、他那雪亮的牙齿在一小撮髭须下微微一露,仿佛要笑似的。 5、说尽向来无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须。张籍 6、他的灰眉毛和灰头发显得有些蓬乱不整,嘴角的髭须也不美观。 7、一位鬓发皆白的老人双手捧着一双筷子,半合双目,髭须随洪亮的声音微微颤动,“戒渡,戒……”约莫一刻钟后,随着佐藤的结束语,听众渐次散去。 8、声音洪亮,身材高大,紫微微一张面皮,黑漆漆满部髭须,又是军官打扮,更显得威严壮健。 9、在那时代,髭须代表有产阶级,刺马距代表无车阶级。 10、一位鬓发皆白的老人双手捧着一双筷子,半合双目,髭须随洪亮的声音微微颤动,“戒渡,戒……”。 |
胡髭造句 | 1、我屏住呼吸,凝神注视着将军的遗像,只见他瘦削的脸膛微现赤红,挺直的鼻梁透着刚毅,浓黑的胡髭展示着特有的英武。 2、一身汉服、一副墨镜、斑白的胡髭,李大师酷酷的打扮与表情,散发着十足的艺术气息。 3、汗毛加重,有的人唇上甚至长满了胡髭;还有些人服用避孕药之后,引发了多种内分泌及脉管并发症。 4、亚洲男性面部的胡髭长得并不多,但西方人却长得多,因此美国的男性天天得花些时间去刮除或整理他们的脸毛。 5、满脸胡髭的伊朗总统内贾德,不啻为西方政府挥之不去的噩梦。 6、学生也有了很大变化,那些原先高年级的“大学生”,更长出了大嗓门和黑胡髭,变得指手划脚,盛气凌人,缺席上课的也多起来。 7、一个没有胡髭的,巴儿狗似的绅士坐在房间中央的台子前面,好象只有这样他才可以更好的控制他的天下似的,他正在写什么东西。 8、他那有些狡黠而又显得实诚的微笑,几十年来一直挂在两撇胡髭之下。 9、他曾经在“管得太具体”中,多少年想演鲁迅而不可得,“胡髭留了又剃,剃了又留”;更曾在“管得太具体”中,只能在“牛棚”中空耗年华。 10、只见他那撇朝下的胡髭往上一耸,露出了一副难看的苦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