秕什么谬什么的成语 | |
补 全 | 秕言谬说 |
相 关 | 秕什么什么什么 - 秕言什么什么 - 秕言谬什么 - 秕什么谬什么 - 秕什么谬说 - 秕什么什么说 - 什么什么谬说 - 什么言谬说 - 什么言谬什么 - |
秕什么谬什么的成语大全 | |
秕言谬说 | 指错误的言论。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三从》:“秕言谬说,自相矛盾。” |
秕什么谬什么的相关词语 | |
尘秕 | 【意思解释】1.见"尘垢秕糠"。 |
尘垢秕糠 | 【意思解释】1.灰尘和污垢,谷粃和米糠。喻卑微无用之物。 |
簸扬糠秕 | 【意思解释】1.见"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
秕秽 | 【意思解释】1.敝败﹐污损。 |
秕谬 | 【意思解释】1.亦作"秕缪"。 2.纰谬;错误。 |
秕缪 | 【意思解释】1.见"秕谬"。 |
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 【意思解释】1.谓扬米去糠﹐糠在米上。穅﹐同"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后。'"本为调侃之词,谓位卑而居前列。后亦用为谦词﹐谓无才而居前。穅﹐亦写作"糠"。 2.用为出任地方官之谦词。 |
稗秕 | 【意思解释】1.稗﹐稻田杂草;秕﹐中空或不饱满的谷粒。比喻不良之物。 |
秕稗 | 【意思解释】1.秕子和稗子。比喻轻贱。 2.以喻有害之物。 |
秕政 | 【意思解释】1.不良的政治措施。 |
秕蠹 | 【意思解释】1.害虫。比喻坏人坏事。 |
秕僻 | 【意思解释】1.比喻政事和教化的不善。 |
秕减 | 【意思解释】1.谓子实不饱满。 |
秕敝 | 【意思解释】1.败坏﹐破旧。 |
秕言谬说 | 【意思解释】1.错误的言论。 |
秕稂 | 【意思解释】1.稗草。一种形状似禾的稻田杂草。 |
秕子 | 【意思解释】空的或不饱满的子粒:谷~。 |
秕糠 | 【意思解释】秕子和糠,比喻没有价值的东西。 |
秕谷 | 【意思解释】不饱满的稻谷或谷子。也叫秕谷子。 |
穅秕 | 【意思解释】1.指粗劣的食粮。秕﹐瘪谷。《晋书.孙绰传》:"绰性通率,好讥谓,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凿齿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后亦以"穅秕"谓超过﹑超越。 |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 【意思解释】开始时相差很小,结果会造成极大的错误。 |
错谬 | 【意思解释】1.错乱﹔错误。 |
疵谬 | 【意思解释】1.差错;谬误。 |
斥谬 | 【意思解释】1.指出谬误。 |
弛谬 | 【意思解释】1.犹疏失。 |
差谬 | 【意思解释】1.错误;差错。 |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 【意思解释】1.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 【意思解释】1.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
踳谬 | 【意思解释】1.亦作"踳缪"。 2.错乱谬误。 |
舛谬 | 【意思解释】1.亦作"舛缪"。 2.差错;错误。 3.悖谬;荒谬。 4.错乱。 |
暗谬 | 【意思解释】1.亦作"暗缪"。 2.愚昧而悖谬。 |
悖谬 | 【意思解释】〈书〉荒谬;不合道理。也作背谬。 |
辟谬 | 【意思解释】1.驳斥谬论。 |
秕谬 | 【意思解释】1.亦作"秕缪"。 2.纰谬;错误。 |
秕言谬说 | 【意思解释】1.错误的言论。 |
悂谬 | 【意思解释】1.见"悂缪"。 |
鄙谬 | 【意思解释】1.鄙陋谬误。多用作谦辞。 |
背谬 | 【意思解释】同‘悖谬’。 |
翻谬 | 【意思解释】1.颠倒谬误。 |
浮谬 | 【意思解释】1.虚妄。 |
相关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分类
- 面对错误的词语或成语_词语
- 形容小草奋斗的成语_词语
- 即励志又幽默的成语_词语
- 关于传播谣言的成语_词语
- 包含谬字的成语_包含谬字的词语
- 包含厘字的成语_包含厘字的词语
- 包含厘字的成语_包含厘字的词语
- 形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成语_词语
- 形容魔方的成语_词语
- 关于人两面性的成语_词语
- 形容言论荒谬不合情理成语_词语
- 包含纠字的成语_包含纠字的词语
- 形容不要胡思乱想的成语_词语
- 关于因果关系的成语有哪些_词语
秕什么谬什么的相关成语 | |
秕言谬说 | 指错误的言论。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三从》:“秕言谬说,自相矛盾。” |
尘垢秕糠 | 尘:尘土;垢:污垢;秕:秕谷;糠:米皮。比喻琐碎而没有用的东西。 《庄子·逍遥游》:“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 |
抹月秕风 | 意思是用风月当菜肴。这是文人表示家贫没有东西待客的风趣说法,。 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贫家何以娱客,但知抹批风。” |
谬种流传 | 泛指荒谬的东西一代代地传下去。 《宋史·选举志二》:“所取之士既不精,数年之后,复俾之主文,是非颠倒愈甚,时谓之缪种流传。” |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
谬采虚声 | 指错误地相信虚假的名声。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制台又谬采虚声,拿他当作了一员能员,先委了他几个好差使。” |
谬采虚誉 | 指错误地相信虚假的名声。同“谬采虚声”。 无 |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 差:相差;毫厘:很小的计量单位;谬:同“缪”。开始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故《易》曰:‘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
大谬不然 | 谬:荒谬,错误;然:如此,这样。大错特错,完全不是这样。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 |
大发谬论 | 指空泛不切合实际的言论。 无 |
乖僻邪谬 | 乖:乖张,不顺;僻:孤僻。指性格古怪孤僻,不近人情。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其乖僻邪谬不过人情之态,又在千万人之下。” |
荒谬绝伦 | 绝伦:超过同类。没有比这更荒唐更不合情理的了。 清·壮者《扫迷帚》第二回:“其说荒谬绝伦,更可付诸一笑。” |
匡谬正俗 |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唐·颜师古有《匡谬正俗》八卷。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嗟呼!后人之于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因其一节之长,遗其全体之短,习非胜是,好恶不公,有起而匡谬正俗者,辄谓伤忠厚焉。” |
绳愆纠谬 | 绳:纠正;愆:过失;谬:错误。指纠正过失。 《书·冏命》:“惟予一人无良,实赖左右前后有位之士,匡其不及,绳愆纠谬,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 |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 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
谬托知己 | 指假托为知心朋友。 无 |
谬妄无稽 | 指极端错误,毫无根据。 无 |
谬想天开 | 形容想法非常荒谬。 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而况梁氏之地租地价论,谬想天开,得未曾有。” |
析疑匡谬 | 解析疑义,纠正谬误。 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序》:“惜李集无有斐然继起者,爰合三家之注订之,芟柞繁芜,补增阙略,析疑匡谬,频有更定。” |
谬以千里 | 指错误荒谬到了极点。 鲁迅《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反对者们以为他真相信读经可以救国,真是‘谬以千里’了!” |
相关的句子
相关的造句 | |
糠秕造句 | 1、路三手里拿著扬场的簸箕,要扬净他的禾场,把麦子收在他的仓里,把糠秕用不灭的火烧尽了。 2、他们何尝像风前的碎秸,如暴风刮去的糠秕呢? 3、你们要怀的是糠秕。要生的是碎秸。你们的气就是吞灭自己的火。 4、我们中没有一个人需要留在糠秕的烟云里。 5、看哪,我已使你成为有快齿打粮的新器具,你要把山岭打得粉碎,使冈陵如同糠秕。 6、们何尝像风前的碎秸,如暴风刮去的糠秕呢。 7、他们何尝像风前的碎秸,如暴风刮去的糠秕呢。 8、诗意是箕宿不能用来簸扬糠秕,斗宿不能用来舀取酒浆,后常用“南箕北斗”。 9、伯们何尝像风前的碎秸、暴风刮去的糠秕呢。 10、结论派克墨水染色是快速诊断花斑癣及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的理想方法。 |
尘垢秕糠造句 | 1、圣人视荣名为尘垢秕糠,我等又何须为圣人担忧。 2、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3、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4、他与鸡毛蒜皮的琐细之事绝缘,更不屑于同尘垢秕糠打交道,因而经常遭到那些浅薄浮华子弟的白眼和耻笑。 5、也许师妃暄如姑射仙子一样,其尘垢秕糠都可铸成圣人,故令我等凡人自惭形秽。 6、他的尘垢秕糠等糟粕物,都能造就出尧、舜那样的圣贤人君来,他又怎么会把外物琐事当一回事呢! 7、与鸡毛蒜皮的琐细之事绝缘,更不屑于同尘垢秕糠的人打交道。 8、 9、 10、 |
谬说造句 | 1、以地球为扁平之谬说有碍于新陆地之发现。 2、逍遥天君嘿嘿怪笑,双手且捧着肚皮,仿佛是听到了极尽可笑的秕言谬说。 3、无知犹胜于错误。什么都不相信的人与真理的距离不像相信谬说的人的那样远。 4、所有的谬说都在五十年代由里奈的一个旅店老板传播,希望能催生更多生意。 5、“文革”前夕与“文革”中,“变节自首”、“叛徒自白”的谬说,导致了席卷全国的“讨瞿”行动。 6、他之前的房东,的唐谬说她在就把他赶出去了,因为他没有交房租。 7、若昌竟食此肉,乃是妄诞虚名,祸福阴阳,俱是谬说,竟可赦宥,以表皇上不杀之仁;如果不食,当速杀姬昌,恐遗后患。 8、例如,教皇不谬说,是直到纪,才被宣布为一条教义。 9、这种价值可以与文字历史互相引证,也可以修正文字记载之偏差与谬说。 10、 |
谬妄造句 | 1、如道忞、行峰之纪载谬妄;法藏、弘忍之魔说猖狂,吾认为陛下宜悉降旨指摘,决不令混冒正法,以致真伪罔辨也。 2、不得援议亲议贵,为之末减,庶各国恍然于从前纵匪肇衅,皆谬妄诸臣所为,并非朝廷本意。 3、该会等不审内容,率尔表决承受,并有种种阴谋,实属谬妄。 4、何其狂诞谬妄若此之甚也?还说让张继续干下去,“恐滋祸乱”。 5、“谬妄”、“乖误”不合圣意的,则受到严厉处罚。 6、高玉宝能够从一个文盲战士,成长为著名作家,李瑞环能够从一位木匠师傅,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无数类似的事例,证明了“等级不可僭越”的谬妄。 7、翰林院侍读吴孝登“作诗谬妄”,被发配宁古塔为军奴;侍读学士陈邦彦、陈邦直“谬误舛错”,翰林项维聪“文理不通”,都被革职回乡。 8、余于此纪念日中抒此谬妄,其以前所云者,为吾校司教育诸公望;其以后所云者,为同学诸人勉。 9、种种谬妄、琐亵之谈,辞而辟之,破世俗之迷信者在此,附史家之羽翼者亦在此。 10、初闻其议论的人仿佛觉得谬妄胆大,然实际很切于实情;出生读书人家的康有为在成童时,便套入理学圈子里去,口口声声要做圣人。 |
纰谬造句 | 1、经过半年的协商,租界当局与清政府终于达成了妥协,以“言语纰谬”之罪判处邹容监禁二年,章炳麟监禁三年。 2、囿于时间和水平,论文仅对一部分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而且,纰谬挂漏,在所难免。 3、《宋裨类钞·纰谬》中有个“李斯狗枷”典故,说刘宋江夏王刘义恭喜欢收集索要古董,侍中何勖很是不满。 4、这篇颇多纰谬的文章得到深圳市领导人的正面回应,大概不能用偶然来解释。 5、最后租界当局与清政府达成了妥协,以“言语纰谬”之罪判处“邹容监禁二年,章炳麟监禁三年”,这起晚清历史上的惊天大案最终草草了结。 6、 7、 8、 9、 10、 |
匡谬造句 | 1、学术的匡谬正俗面对学术的乱象,我们必须弄懂什么是学术。 2、为纠偏匡谬,走出误区,编辑应强化相关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以正确行使编辑修改权,确保期刊质量。 3、永徽三年,师古子扬庭为符玺郎,又表上师古所撰《匡谬正俗》八卷。 4、但是,当别人给予匡谬正误时,就应“虚己以听”,心存感激之情,不可恃才傲物,意气用事。 5、”颜师古《匡谬正俗》卷二:“按孥戮者,或以为奴,或加刑戮,无有所赦耳。 6、古为今用”和中西比较之上,就使全书具备了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即在坚持传统礼仪反对西化的同时,发扬传统礼仪中的合理因素,以激清扬浊,匡谬正俗。 7、我们要及时匡谬,防止一错再错。 8、夏承焘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数年的精力旁搜远绍,匡谬决疑,在《词学季刊》上发表了《张子野年谱》等。 9、 10、 |
匡谬造句 | 1、学术的匡谬正俗面对学术的乱象,我们必须弄懂什么是学术。 2、为纠偏匡谬,走出误区,编辑应强化相关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以正确行使编辑修改权,确保期刊质量。 3、永徽三年,师古子扬庭为符玺郎,又表上师古所撰《匡谬正俗》八卷。 4、但是,当别人给予匡谬正误时,就应“虚己以听”,心存感激之情,不可恃才傲物,意气用事。 5、”颜师古《匡谬正俗》卷二:“按孥戮者,或以为奴,或加刑戮,无有所赦耳。 6、古为今用”和中西比较之上,就使全书具备了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即在坚持传统礼仪反对西化的同时,发扬传统礼仪中的合理因素,以激清扬浊,匡谬正俗。 7、我们要及时匡谬,防止一错再错。 8、夏承焘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数年的精力旁搜远绍,匡谬决疑,在《词学季刊》上发表了《张子野年谱》等。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