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文学网

桑什么之约的成语

补 全桑中之约
相 关 桑什么之约 - 桑什么什么约 - 什么什么之约 - 什么中之约 -

桑什么之约的成语大全

桑中之约桑中:桑林之间。指男女幽会的的密约。
《诗·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桑间之约指男女之间的约会。

桑什么之约的相关词语

沧桑【意思解释】“沧海桑田”的缩语:历尽沧桑|饱受沧桑。参见“沧海桑田”。
长桑翁【意思解释】1.即长桑君。
长桑君【意思解释】1.战国时的神医。传说扁鹊与之交往甚密﹐事之唯谨﹐乃以禁方传扁鹊﹐又出药使扁鹊饮服﹐忽然不见。于是扁鹊视病尽见五脏症结﹐遂以精通医术闻名当世。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长桑【意思解释】1.长桑君的省称。后借指良医。 2.复姓。战国有长桑君。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蚕桑【意思解释】1.养蚕与种桑。
绸缪桑土【意思解释】1.犹绸缪未雨。
采桑【意思解释】1.乐府相和曲名。此曲始出于《陌上桑》,南朝宋鲍照﹑梁简文帝﹑陈后主等均有此曲,名《采桑》。后人多所仿效。 2.乐府清商曲名。属西曲,又称《采桑度》。亦为舞曲名。参阅《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五.<采桑度>序》。 3.乐府近代曲名。
采桑度【意思解释】1.乐府清商曲名。参见"采桑"。
柴桑门【意思解释】1.晋陶潜弃官归隐故里柴桑,作《归去来兮辞》云:"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后因以"柴桑门"泛指故里的家门。
柴桑主【意思解释】1.《南史.隐逸传上.陶潜》载,潜在彭泽令任上,曾派一佣工助其子耕于柴桑,诒书曰:"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后因以"柴桑主"指善待佣工的陶潜。
村桑【意思解释】1.见"村沙"。
柴桑翁【意思解释】1.指晋陶潜。因其晩年隐居柴桑,故称。 2.指晋刘遗民。
沧海桑田【意思解释】沧海:大海。桑田:农田。沧海成农田,农田成大海,比喻世上的事变幻莫测:风云变幻,沧海桑田。
柴桑伦【意思解释】1.晋陶潜隐居浔阳柴桑,一生酷爱菊,后因谓爱菊的高雅之人为"柴桑伦"。
柴桑令【意思解释】1.指东晋末隐寓庐山西林寺的刘遗民。因其曾为柴桑令,故称。
柴桑【意思解释】1.古县名。西汉置,因县西南有柴桑山得名,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东汉末,诸葛亮见孙权于此,共图抗曹。晋以后历为浔阳郡和江州治所。隋废。 2.借指晋陶潜。因其故里在柴桑,故称。 3.据《宋书.隐逸传.陶潜》载,潜晩年隐居故里柴桑,有脚疾,外出辄命二儿以篮舆舁之。后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采桑子【意思解释】词牌名。截取唐代教坊曲《采桑》中的一“片”,单独用为词牌。双调,四十四字,押平声韵。
苞桑【意思解释】1.桑树之本。 2.比喻牢固的根基;根深柢固。 3.《易.否》:"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孔颖达疏:"若能其亡其亡,以自戒慎,则有系于苞桑之固,无倾危也。"后因用"苞桑"指帝王能经常思危而不自安,国家就能巩固。 4.丛生的桑树。
搏桑【意思解释】1.扶桑。借指日本。搏,通"扶"。
包桑【意思解释】1.苞桑。丛生的桑根。语出《易.否》。《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年》:"家无完堵﹐地罕包桑﹐恒为流寓之人﹐竟无乡里之号。"胡三省注:"包桑多根﹐植桑至于根多﹐民安其居之验。" 2.比喻根基稳固。 3.比喻不牢固;倾危。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意思解释】1.见"差之毫牦,失之千里"。
差之毫牦,失之千里【意思解释】1.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2.牦﹐亦作"厘"。
簸之扬之﹐糠秕在前【意思解释】1.谓扬米去糠﹐糠在米上。穅﹐同"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后。'"本为调侃之词,谓位卑而居前列。后亦用为谦词﹐谓无才而居前。穅﹐亦写作"糠"。 2.用为出任地方官之谦词。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意思解释】1.见"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意思解释】1.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语本《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木边之目,田下之心【意思解释】1."相思"二字的隐语。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意思解释】1.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语本宋苏轼《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意思解释】1.比喻众愚不如一贤。
顺之者兴,逆之者亡【意思解释】1.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意思解释】1.《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原指天道和自然规律不能违背。后以"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指依顺他的就能昌盛,违逆他的就遭灭亡。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意思解释】1.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意思解释】1.亦作"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2.谓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意思解释】1.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东隅﹐日所出处;桑榆﹐落日所照处。
上之所好,下必从之【意思解释】1.在上的人喜欢什么,在下的人就一定会跟着做。语本《孟子.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意思解释】1.说的人耐心恳切﹐而听的人则不以为意。形容徒费唇舌。语本《诗.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意思解释】1.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意思解释】1.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意思解释】1.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意思解释】1.《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通"盾")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后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用对方的言论﹑方法或缺点来反驳或攻击对方。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意思解释】1.见"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法显(约337-约422)【意思解释】东晋旅行家,高僧。本姓龚,平阳武阳(今山西临汾县境)人。为求佛法,于公元399年西行取经,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经西域,前后十五年游历天竺、狮子国(今斯里兰卡)、耶婆提国(今印尼爪哇)。然后经南海、东海回国,于412年到青州牢山(今青岛崂山)登陆。是中国经陆路到达印度并由海上回国而留下记载的第一人。所著《佛国记》(又称《法显传》)是研究南亚各国古代史地的重要资料。
范缜(约450-约510)【意思解释】南朝齐梁时哲学家,无神论者。字子真,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人。综合和发展了魏晋以来的无神论和神灭论思想,反对因果报应的观点,认为形体和精神如刀刃和刀刃的锋利关系,肯定精神本身并非物质实体,而是人的形体的一种作用。著作有《神灭论》等。
高鹗(约1738-约1815)【意思解释】清代文学家。字兰墅,号红楼外史,祖籍铁岭(今属辽宁),汉军镶黄旗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刑科给事中。一般认为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他所续,也有人认为是他与程伟元共同续写。有《兰墅诗抄》、《月小山房遗稿》等。
姜夔(约1155-约1221)【意思解释】南宋词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终生未仕。精通音律,作词注重格律,音节谐美。有《扬州慢》等名篇。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钱起(约720-约782)【意思解释】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天宝年间进士。曾任考功郎中。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省试湘灵鼓瑟》等诗,为人传诵。有《钱考功集》。
王建(约767-约830)【意思解释】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大历年间进士。曾任陕州司马。擅长乐府,与张籍齐名,并称“张王乐府”。又有《宫词》一百首,影响较大。有《王司马集》。
韦应物(约737-约791)【意思解释】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后为滁州、江州、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以写田园山水诗著名,有《滁州西涧》等名篇。有《韦苏州集》。
钟嵘(约468-约518)【意思解释】南朝梁文学批评家。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人。在齐、梁时做过记室等小官。著有古代诗歌评论著作《诗品》。
紫式部(约978-约1014)【意思解释】日本平安时代作家。女。自幼随父学汉诗。家道中落后嫁地方官藤原宣孝,婚后不久守寡。后入宫当女官。代表作为长篇小说《源氏物语》。作品还有《紫式部日记》、《紫式部集》等。
张籍(约767-约830)【意思解释】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年间进士。官至国子司业。工于乐府,和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集》。
左思(约250-约305)【意思解释】西晋文学家。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属山东)人。官秘书郎。所著《三都赋》,有“洛阳纸贵”之誉。作品质朴刚健,被后人誉为“左思风力”。诗以抨击门阀制度的《咏史》八首最著名。后人辑有《左太冲集》。
原济(约1642-约1718)【意思解释】清代画家。僧人。俗姓朱,名若极,法名原济,一作元济,号石涛、大涤子、苦瓜和尚等,全州(今属广西)人。明代宗室。擅画山水人物、花果兰竹,构图多变,笔墨奇肆,意境苍莽,富有独创性。与弘仁、髡残、朱耷并称“清初四僧”。亦工书善诗。有《淮扬洁秋图》等存世。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
许慎(约58-约147)【意思解释】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东)人。博通经籍,时人誉之“五经无双许叔重”。著有《说文解字》十四卷,并叙目共十五卷,创按部首收字体例,是古文字学的巨著。
闲约约【意思解释】1.亦作"闲约约"。同"闲邀邀"。
成约【意思解释】1.已有的约定或条约。
词约指明【意思解释】1.言词简洁﹐旨意明确。
词约【意思解释】1.言词简洁。
重约【意思解释】1.重要的誓约或诺言。
绌约【意思解释】1.绌退穷困。绌,通"黜"。
草约【意思解释】1.亦作"艹约"。 2.未正式签字的契约或条约。 3.方言。以草绳子捆扎东西。

相关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分类

桑什么之约的相关成语

桑间之约指男女之间的约会。
桑中之约桑中:桑林之间。指男女幽会的的密约。
《诗·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隐隐约约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只见山坡旁隐隐约约,倒象撺出一箭,直向大虫面上射去。”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百年之约即婚约。
清·李渔《蜃中楼·双订》:“小生不揣,要与小姐订百年之约,不知可肯俯从。”
桑间之咏指描写男女情爱的诗歌。
桑间之音指淫靡的音乐。
桑土之防比喻防患于未然。
桑土之谋比喻勤于经营谋划,防患未然。
桑榆之景指晚年时光。
收之桑榆指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指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桑中之喜指男女不依礼法的结合。
背盟败约背:违背。盟、约:誓约。败:败坏。指撕毁。背叛誓言,撕毁盟约。
宋·苏辙《六国论》:“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博文约礼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不约而同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应对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鞭约近里犹言鞭辟近里。
宋·朱熹《答范伯崇书》:“凡事自立章程,鞭约近里,勿令心志流漫。”
绰约多姿绰约:姿态优美的样子。形容女子体态的美。
《庄子·逍遥游》:“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唐·蒋防《霍小玉传》:“年可四十余,绰约多姿,谈笑甚媚。”
词约指明言词简洁,旨意明确。
汉·桓宽《盐铁论·水旱》:“议者贵其辞约而指明。”
分花约柳形容女子走路姿态美好。亦作“分花拂柳”。
丰神绰约绰约:形容女子体态柔美的样子。指女子体态柔美丰满。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回观看的,何止挨山塞海,内中有两个女子,双鬟高髻,并肩而立。丰神绰约,宛然若并蒂芙蓉。”
风姿绰约风:风度;绰约:女子姿态柔美。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
丰姿绰约丰姿:风姿,风度姿态。绰约:柔美的样子。形容女子体态柔美,神采飘逸。同“丰神绰约”。
清·曾朴《孽海花》第七回 :“一回头时,却见那轿子里坐着个十四五岁的不长不短、不肥不瘦的女郎,面如瓜子,脸若桃花,两条欲蹙不蹙的蛾眉,一双似开非开的凤眼,似曾相识,莫道无情,正是说不尽的体态风流,丰姿绰约。”
海约山盟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同“海誓山盟”。
简约详核指简要翔实。
清·王韬《瓮牗馀谈·西儒实学》:“言舆地形质之学,则有慕维廉之《地理全志》上下编,上编纪实载时事,析论情势,尤简约详核称焉。”
厉行节约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鹭约鸥盟指与鹭、鸥相约结盟。比喻隐居者的生活。
密约偷期指相爱的男女秘密相会。
人约黄昏人在黄昏时约会。指情人约会。
宋·欧阳修《生查子》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在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无名氏《云窗梦》第二折:“散了客宾,早教我急煎煎心困,我则怕辜负了人约黄昏。”
守约施搏指所操者简易而施与者广大。
语出《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由博返约指做学问人广博出发,继而务精深,最终达到简约。
《孟子·离娄下》:“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约定俗成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约法三章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刑法志》:“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
幽期密约幽期:相爱男女幽会的时刻。指男女青年定期秘密会面。
云期雨约指男女约定幽会的日期。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四折“但则要捉对儿云期雨约,便是俺师徒每全真了道。”
莺期燕约比喻男女私情的约会。
隐约其辞隐约:不明显,不清楚。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四:“使白太夫人,谓欲礼佛行也者,迎抵会城卒岁,无功为亲者讳,故隐约其辞不尽也。”
隐约其词指语意隐晦不明或说话躲躲闪闪。亦作“隐约其辞”。
燕约莺期比喻相爱的男女约会的时日。
元·昊昌龄《张天师》第二折:“等、等、等,则待要喜孜孜赴燕约莺期。”
雨约云期指男女约会。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我呵,怕什么天翻地覆,就顺着他雨约云期。”
有约在先已经约定好了。指事情的处理方案已事先定好。
言约旨远言辞简练,含意深远。
《太平御览》卷六一七引晋·郭澄之《郭子》:“言各有隔而不通处,张忽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便足以畅彼我之怀。”
义正辞约道理严正公允,措词简炼。亦作“辞顺理正”。
饱经沧桑饱:充分。沧桑:沧海变桑田的简缩。泛指世事的变化。经历过多次的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
王蒙《轮下》:“而你是一个四十六岁的男人,饱经沧桑,眼角皱纹细密如网。”
渤澥桑田渤澥,渤海的古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犹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宋·苏轼《送乔仝寄贺君》诗之二:“不惊渤澥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
沧海桑田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遁迹桑门指避开尘世而出家为僧。桑门,即沙门。
清·钮琇《觚剩·树怪》:“石涛和尚以前朝宗室,遁迹桑门,结茅于微之黄山。”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唐·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恭敬桑梓恭敬: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
海桑陵谷沧海变桑田,山陵变深谷,比喻世事变迁极大。
清·朱彜尊《玉带生歌》:“海桑陵谷又经三百秋,以手摩挱尚如故。”
海水桑田犹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
唐·韦应物《汉武帝杂歌》之一:“海水桑田几翻覆,中间此桃四五熟。”
敬恭桑梓敬恭: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
鸡犬桑麻形容乡村的安静生活。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三回:“田里种着菜,篱笆里栽着花,大有鸡犬桑麻光景。”
景入桑榆比喻垂老之年。
陵谷沧桑陵:山陵;谷:山谷。丘陵变山谷,山谷变丘陵。比喻世事巨变迁。
清·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一》:“又自托于前朝遗老,借陵谷沧桑之感,以掩其一身两姓之惭,其人已无足观。”
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比喻代人受过。
暮景桑榆夕阳斜照在桑树和榆树顶端,一派黄昏景象。比喻晚年的时光。桑榆,古人以为是日所入处。
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南朝·梁·萧统《文选·刘铄〈拟古二首〉》:“愿垂薄暮景,照妾桑榆时。”
盘石桑苞盘石:大石;桑苞:即苞桑,根深柢固的桑树。比喻安稳牢固。
《易·否》:“系于苞桑。”孔颖达疏:“苞,本也。凡物系于桑之苞本则牢固也……桑之为物,其根众也,众则牢固之义。”
日薄桑榆犹日薄西山。比喻老年的时光。
《隋书·李穆传》:“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
人世沧桑比喻人间世事变化很大。
桑户棬枢以桑枝为门,木条为枢。形容居处简陋,家境贫寒。

相关的句子

相关的造句

桑海造句1、古哥,等期限一到,我们就让那疯狗在桑海区消失,妈的,老子忍了一年了,草!两人都举起旁边的酒杯,干了一下后,一饮而尽,犹如郑子坤的命已经握在他们手上。
2、时间的纸太短,对你的爱哪里能写完;季节的色太单,对你的爱哪里能描全;文字的意太浅,对你的爱表达了桑海一粟。日记情人节,愿我们的爱写在天地间,写一个爱的佳话代代流传。
3、桑田同样修行上圣仙法,但她不像桑海或者巫咸一样修炼攻伐之术,她主修奇门遁甲,在感知方面,要超过燕云陌和桑海[桑海造句]。
4、最进桑海城不但大量增兵,而且还下了禁夜行走的命令。
5、考虑到这伙人极有可能是一个盗墓团伙,桑海分局的刑侦、派出所等部门组成了专案组,开始研究案情。
6、这正是从墨家机关城出发,去往桑海的刑天一行人。
7、石泉兴桑养蚕历史悠久,曾出土汉代皇帝褒奖养蚕状元的鎏金蚕,故而有着“金蚕之乡桑海之美”。
8、桑海和桑托斯去奥拉东北区的意愿没能实现,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千百年来一直都是这个结果。
9、现在的瀚海帝国的前身,大约五百年前,那任上官家主,也就是海阁阁主创立瀚海国,当时的桑海帝国根本没有将这个小国放入眼中。
10、不滿十七岁达上社会,风雨驿路,浪迹天涯四十五年,饱尽饱尝沧田桑海。
桑果造句1、简要介绍了利用桑果和枸杞加工成复合果汁饮料的生产工艺。
2、并延长了桑果供应期,同时使大蚕期错开果桑旺采期,还可利用大棚养蚕。
3、本文简要介绍了利用桑果和红枣加工成复合果汁饮料的生产工艺。
4、呈贡县茶桑果站隶属县农业局下设站所,是全民所有制单位。
5、此款酒融合了黑莓黑醋栗的香味,又带有一丝辛辣,口感充斥着红桑果的味道和饱满的单宁。
6、风吹过,桑叶好像在跟我招手,桑果好像在对我微笑。
7、桑葚又叫桑果、桑枣,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被称为“民间圣果”。
8、本发明涉及一种桑果叶功能食品,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桑果叶成分为基础的,具有较好配伍效果的功能食品。小学生网
9、广州不但四季有花,而且四季有果,春季里来百花开,果子们也没闲着,草莓先生先来打头炮,桑果、番石榴、枇杷……新鲜的水果接踵而来。
10、桑果必须现采现吃,你只有从树上直接采下来,马上吃,或者拿回家去用水洗一洗再吃。
桑椹造句1、桑椹是一种既有营养价值又有药用价值的野生水果。
2、成熟的桑椹味甜汁多,酸甜适口,又被称为“民间圣果”。
3、百合、佛手、酸枣仁、枸杞子、桑椹子、龙眼肉、荷叶、鸡内金等。
4、此时此刻,人吃人的现象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悲惨事件产生了,手握武器的军队尚且以蒲螺充饥,以人脯和桑椹为粮,甚至吏士大小自相啖食。
5、我看见桑树上结满了紫黑色的桑椹。
6、主要药物有黄精、玉竹、芝麻、天冬、大枣、黑豆、灵芝、松子、白术、桑椹、胡桃、蜂蜜、麦冬等,有的方剂中还有朱砂、雄黄、云母等矿物药或其再制品。
7、据说桑椹作为药材可以用来消暑。
8、治宜滋养肾阴,可选用熟地、山药、何首乌、桑椹、阿胶、女贞子、龟甲胶等药。
9、用果胶酶对桑椹果汁进行了澄清工艺的试验。
10、以桑椹汁和乳粉为主要原料,研制了一种复合型发酵酸乳。
红桑造句1、当时狐族之主鸾云夫人生有三子,便是红狸之母红桑,现在的妖狐之主白玲夫人以及三娘蓝夙。
2、各种植物混合剂,比如红桑子叶,它对子宫有滋补作用。可以促进子宫和**其他的血液循环。
3、此款酒融合了黑莓黑醋栗的香味,又带有一丝辛辣,口感充斥着红桑果的味道和饱满的单宁。
4、红桑又名铁苋菜,原产南洋群岛。
5、这坛红桑酿制的干酒虽然不是多么高贵的美酒,但胜在埋藏的时间久香浓正适,在西北也不是那么容易搞到的。
6、红桑府,孟州,花藤县,晨钟山庄,姜老太爷容光特别焕发,因为今天是他二百五十岁大寿,各方宾客云集,就连般若道场的大知客都到了。
7、
8、
9、
10、
桑儿造句1、桑儿回头瞅瞅忒希奥。
2、桑儿对他微笑了。
3、桑儿和老子各人能料理自己分内的事情,尤其是他们还有路加这个后盾。
4、桑儿接过话筒,说:“不,约翰昵,目前甭来看老头子。他病情太严重了。
5、桑儿把大钞票递给收费员,等人家补零钱。
6、但是,他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桑儿说过他已经心中有数了。
7、“你把桑儿勾引上了巴茨尼家族的圈套,”迈克尔说,他声音很平淡。
8、康妮用低微而惊恐的声音说:“汤姆,桑儿要来这里吗?
9、桑儿的目光仍然杀气腾腾。
10、“不要你送,”桑儿说,“我要你待在这儿。
知之为知之造句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知之为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以自诬,外不以自欺。荀子
3、科学家的态度,应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丝毫不能苟且。
4、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6、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不懂决不要装懂,但是必须由不懂变为懂。
8、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周恩来
9、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于不了解的事,我们最好叁缄其口。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造句1、我们保证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绝对服从指挥。
2、所以说,只有拥有的人才能对他或她的拥有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没有的人只能望洋兴叹暗自流口水。再比如有一部惊世骇俗的电影。秋微
3、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小心伺候着。
4、关于这一点我想简单地引用一下37Signals:“每个人都喜欢能帮助完成工作的简单工具,而且这种工具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5、这些短毛,当我林文熙是什么人了,被人赶出门外,现在又请我过去,难道我就是让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奴才小厮吗?
6、有些女人被他拥有后,会心甘情愿做他的性伙伴,甘愿他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7、
8、
9、
10、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造句1、鸡肋一般,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况且弃之不去。
2、现在的《患难》对于小代来说有如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3、怎么办好呢?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4、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这些章节将不再对主题情节负责。
5、如此一来,古飞这一脉的修炼法诀上古炼体术,便成了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功法。
6、鬼子的主攻方向既然是永修,那么武宁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块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7、就是它了,反正其余的东西对我来说也没什么大用,都是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
8、
9、
10、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造句1、我又不是玩具,岂由你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2、对工作人员,不能采取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态度。
3、旧时,主人对听差下人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任意驱使。
4、那条狗被训得十分驯服,真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也作“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5、她很方便,用过之后可以随手抛弃,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不占空间永远安静,她就是便利贴女孩。
6、金钱,美人,他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名誉,官位,他视如粪土,弃如草芥。
7、连娘家人的环卫部门,亦可以对他们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8、她是我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情人,我会让她快乐,让她沉迷,让她陷入我们的游戏之中不能自拔。
9、但林的爱情观被他在学生会的同事形容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10、作为一个医疗改革样本,当地政府对民间资本“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姿态,似乎不过是玩了一场“捉放曹”游戏,颇为耐人深思。
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造句1、——我们可不是些沦落到人家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境地的小脚色!大公夫人身穿一袭黑衣,黑纱蒙面,端坐在当门的主位上。
2、悟通天地至理,以念力控灵气、磁力、重力,万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心随意动。
3、你对他们“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还要变相剥削人,人家很不舒服。
4、身后一天到晚的跟着无数的男生,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5、说句大话,只要这世上应有之物,我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6、那条狗被训得十分驯服,真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也作“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7、自出生至此,哪里有人会奚落自己,平日莫不是呼三喝四,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8、因为真气已经全部散入奇经八脉之中,任何人都觉察不到,而当你需要聚气之时,它又会突然出现,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运用自如。
9、
10、
约约造句1、一百可是又隐隐约约,一会儿的功夫就听不到了。
2、一百这股海洋洪流隐隐约约,有一股撕裂诸天,气吞宇宙的狂莽气息,传递出来,这正是吐宝葫芦吞噬了七天金罗幢整个第五层的海洋精气灵凝聚而成的。
3、一百高猛停下了和门卫的争吵,倾耳细听,隐隐约约地听到那个中年男子正在点评他的衣服,而其他的三个人则不时地发出“哈哈”。
4、一百飞机行驶了大约三十多分钟,隐隐约约可见一座小岛。
5、二百“周公子”高调宣布恋爱在恋爱期间,周迅多次飞赴纽约约会,而其男友也曾到内地陪女友,两人非常幸福。
6、二百站在晓山的山顶上,可以隐隐约约的听见警车从山脚开而过余留下的声音。
7、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8、二百水扬波不语,风动苇无声,唯有鸟儿的啼啾,隐隐约约,从苇淀深处传来。
9、一百而他的耳边,隐隐约约,想起了当时马面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10、一百就在这时,李飞扬隐隐约约听到远处有激烈的打斗声,而且有淡淡的血腥味传进他的鼻子。
约约造句1、山峰连绵起伏,峰峦叠蟑。向山上望去,隐隐约约看到巍峨的顶峰上,有个小亭子;再极目向下望去,只见云雾缭绕,这漫山的云雾就像是给整个六盘山披上了一层乳白色的薄纱,宛如梦中仙境。
2、隐隐约约的看到了远处的柿子树,树是深棕色的,树上挂着一个个红似火焰的小灯笼,象一些些吃饱了的小娃娃,真可爱!
3、柚子形状像一个放大的橘子,颜色为土黄色,黄里隐隐约约透出点点绿色。我摸了摸它,皮厚厚的,软软的,有点粗糙。我掂了掂,好沉啊,有四五斤重呢!
4、杜鹃花已经长出来花苞了,隐隐约约已经看出颜色了。这一枝是白色,那一枝是红色还有一只是紫红色。我觉得的真是太神奇了!一盆花里面竟然能开出几种颜色。
5、我拿出冰淇淋,隐隐约约的看见淡黄的雪梨果肉和黑乎乎的巧克力豆。啊,口水流了!我拿起汤勺开始细细品尝。嗯,牛奶的香醇中又夹杂着雪梨的清甜和巧克力的浓香,味道好极了,简直就比商店里卖的还好吃。
6、远处传来了隐隐约约的雷声,一场大雨就要来了。一道闪电像一条长蛇张牙舞爪的向我扑来,接着又是一声震耳欲聋的雷声在我耳边炸开,把我吓得目瞪口呆。
7、山,隐隐约约,像云,又像海上的岛屿,仿佛为了召唤夜航的船只,不时地闪亮起一点两点嫣红的火光。
8、农村的夜来了,到处沉寂一片,只隐隐约约听见蝉的鸣叫。
9、远处一片朦胧,只能隐隐约约的看见对面山丘,在对岸的一个工厂,工厂上有红红的小灯,竖着两个烟囱,不时飘出白色的云,我仿佛看到高速运转的轴轮…
10、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里,苏轼感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显现出西湖雨的奇妙。在雨中,远出的山像蒙上了一层轻纱,蒙蒙胧胧,迷迷茫茫,隐隐约约……多美的意境呀!
废约造句1、粤汉铁路,关系紧要,现在合兴公司正议废约,应即另筹接办,着张之洞悉心核议,妥筹办理,以挽利权。
2、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的签订,是各种矛盾综合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废约斗争史上取得的一个胜利。
3、近日自和约议定以后,廷臣交章论奏,谓地不可弃,费不可偿,仍应废约决战,以期维系人心,支撑危局。
4、第四部分论述了梁启超的修约、废约思想。
5、难道仅仅因为我和宏娟的婚约?那早已经成了一纸废约了啊!
6、随着废约运动的开展,收回领水主权的努力逐渐得到回报。
7、伊朗被海牙国际法庭繁琐冗长的仲裁过程所拖累,错失废约的良机。
8、
9、
10、
旧约造句1、上帝的灵的独特位格,并不是旧约启示的一部分。
2、旧约中的人物,亚伯拉罕的侄子,当他们逃离罪恶之地所多玛时,他的妻子因回头看而被化作盐柱。
3、巴勒斯坦的一个古国,位于死海与亚喀巴湾之间。根据旧约记载,其原始居民是以扫的后裔。
4、现将专条径废,非特于崇厚新约夺其利,直欲为爱珲旧约辩其诬。
5、波林·弗里德曼的笔名艾比盖尔取自《圣经·旧约》。
6、在旧约时代,上帝经常差派先知向顽固的以色列民族传讲真理。
7、旧约》中十二小先知之一,传统上认为是〈巴谷书〉作者。
8、这家电影工作室说,一旦书稿完成,他们还将把这本改写后的圣经改编录制成两集迷你连续剧,分别为同志版旧约和同志版新约。
9、山盟海誓的旧约迷失在孤独的尽头,无论如何缅怀都只是一种过去式的情感,如果不是思念将这段感情无止尽的绵长,或许只需一阕断歌就能终了这为此倾覆半生的情缘。
10、因此,朱克斯申明,利未记揭示基督的工作不同于其他任何旧约全书书。
立约造句1、总之关于不动产事件,务当成立约据,送往蒙古该管官吏,及俄国领事处,虽验批准,始生效力。
2、耶和华我们的神在何烈山与我们立约。
3、又说,你与我立约,我必帮助你,使以色列人都归服你。
4、招聚我的圣民到我这里来,就是那些用祭物与我立约的人。
5、陈乔恩今年与乔杰立约满后并没有与老东家续约,而是让好友陈玉立担任自己的经纪人自立门户。
6、我却要与你立约;你同你的妻,与儿子儿妇,都要进入方舟。
7、那个男孩经立约为一位木匠的学徒。
8、上帝与亚伯拉罕的立约
9、相信教会乃立约的社群。
10、大雪日再立春新桃符旧戏文,她眉眼安静在唇齿间消弭成黄昏,记浓夏听蝉声游龙佩立约人,秋冬春这光阴渐了无痕。照墨
凿壁文学网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