缟纰的意思 | |
词语 | 缟纰 |
解释 | 【意思解释】1.帽的白色缘边。 |
组成 | 缟 - 纰 - |
拼音 | [ɡǎo] [pī] |
单字 |
[缟]:缟
形声。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高声。本义细白的生绢) 同本义
缟,鲜色也。--《说文》。按,鲜色当作鲜巵。熟帛曰练,生帛曰缟。
厥篚元纤缟。--《书·禹贡》。传白缯。”
与之缟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缯之精者曰缟。--《小尔雅》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韩非子·说林上》
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晁错《论贵粟疏》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资治通鉴》
又如缟袂(白色绢衣。用以喻白海棠);缟衣綦巾(白绢上
缟gǎo白色的生丝绢。也指白色。,● 缟(縞)gǎo ㄍㄠˇ◎ 未经染色的绢。◎ 白色:“连观霜缟,周除冰净”。缟素。 [纰]:● 纰(紕)pī ㄆㄧˉ◎ 布帛丝缕等破坏散开:线纰了。把这一团毛线纰开。● 纰(紕)pí ㄆㄧˊ◎ 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素丝纰之”。◎ 所镶的边缘:“缟冠素纰”。● 纰(紕)bǐ ㄅㄧˇ◎ 古代中国西北少数民族所织的兽毛布。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缟纰相关的词语
缟纰造句 |
缟纰相关的成语 | |
缟纻之交 | 缟纻:缟带和纻衣。缟带指用白色绢制成的大带。纻衣指用苎麻纤维织成的衣服。指交情笃深。 |
齐纨鲁缟 | 古代齐国和鲁国出产的白色绢。后亦泛指名贵的丝织品。 |
履丝曳缟 | 穿丝履,着缟衣。形容奢侈。 |
青裙缟袂 | 青布裙、素色衣。谓贫妇的服饰。借指农妇,贫妇。 |
炫昼缟夜 | 指李花色白,其光采或照耀于白天,或显现于夜晚。 |
重纰貤缪 | 指谬误重出。 |
缟纰相关的成语分类
- 形容两个小朋友感情好的成语_词语
- 形容两个女孩子关系很好的成语_词语
- 形容两个小孩感情好的成语_词语
- 形容两个小孩子感情好的成语_词语
- 形容感情越来越好的成语_词语
- 形容两个小姑娘的成语_词语
- 形容人关系越来越好的成语_词语
- 形容两人感情越来越好的成语_词语
- 形容男女之间关系好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关系越来越好的成语_词语
- 包含缟字的成语_包含缟字的词语
- 包含曳字的成语_包含曳字的词语
- 包含缟字的成语_包含缟字的词语
- 包含缟字的成语_包含缟字的词语
- 包含缟字的成语_包含缟字的词语
- 包含缪字的成语_包含缪字的词语
- 包含貤字的成语_包含貤字的词语
- 包含纰字的成语_包含纰字的词语
缟纰相关的词语 | |
缟冠 | 【意思解释】1.白色生绢制的帽子。用于祥祭。 2.白色生绢制的帽子。用于凶事。 |
缟武 | 【意思解释】1.白色帽檐。 |
缟衣綦巾 | 【意思解释】1.白绢上衣与浅绿色围裙。古时女子所服。 |
缟衣 | 【意思解释】1.白绢衣裳。 2.用以比喻洁白的梅花或羽毛。 3.旧时居丧或遭其他凶事时所著的白色衣服。 |
缑岭 | 【意思解释】1.即缑氏山。多指修道成仙之处。 |
缑峰 | 【意思解释】1.即缑氏山。多指修道成仙处。 |
纶巾羽扇 | 【意思解释】1.头戴纶巾,手持羽扇。多用以形容飘逸潇洒或儒雅风流的风度。 |
纶旨 | 【意思解释】1.圣旨。 |
纲盐 | 【意思解释】1.明清采用纲法运销食盐时,商人按规定年额完税运销的食盐。运销纲盐的商人称纲商;行销纲盐之处称纲岸﹑纲地。 |
纲辖 | 【意思解释】1.朝廷中枢总要之职。唐宋多指尚书省执政官。 |
纲维 | 【意思解释】1.总纲和四维。比喻法度。 2.维系;护持。 3.犹纲领。 4.寺庙中的司事僧。 |
纲银法 | 【意思解释】1.明代中叶在南方所施行的代役岁费征收办法。始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行于福建。其法为将全县代役岁费,分为正﹑杂两纲(部分),照丁四粮六比例分派银两,全部缴于官府。后为"一条鞭"法所代替。 |
纲运 | 【意思解释】1.成批运送大宗货物。每批以若干车或船为一组,分若干组,一组称一纲,谓之"纲运"。其法始于唐刘晏。北宋﹑元代运盐也用纲运。 2.借指运输队伍。 |
纲贯 | 【意思解释】1.条理。 |
纲船 | 【意思解释】1.旧时成批载运货物之船队。 |
纲梢 | 【意思解释】1.为纲运服役之船工。 |
纲纽 | 【意思解释】1.犹纲纪,法度。 |
缟纰相关的成语补全
缟纰相关的成语接龙
缟纰相关的标签
缟纰相关的句子
缟纰其他造句 | |
缟素造句 | 1、一忽儿,银海一样的大地,玉龙一样的山峦,白珊瑚一样的树挂,缟素鳞鳞状的瓦棱,你映着我,我衬着你,真是个明光耀眼的玉雕的乾坤!韩静霆。 2、仙姿偶伴走凡尘,颠倒生门入死门。猎猎明霞燃缟素,滔滔向日起纷纭。知君不重胭脂色,为我独留霜雪魂。幸得春风埋玉骨,何须铸铁损精神。阿堵 3、显王府,一片缟素,来吊唁的人群络绎不绝,朱凌峰和朱凌宇披麻戴孝地跪在灵堂接受吊唁。小学生网 4、恸哭三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啊… 5、你学的是登龙术、行的是困龙计、干的是灭龙事、操的是屠龙刀,胜者登临天下俯览众生,败者满门缟素刑台染血,一生行事,钢丝之险,败,则需陪你丢命,胜,不过是你后宫三千分之一,你拿什么来承诺美满一生?天下归元 6、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 7、缟素临江誓灭胡,雄狮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8、那妇人身穿缟素衣裳,脸上薄施脂粉,眉梢眼角,皆是春意,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便如要滴出水来,似笑非笑。 9、极目远眺,唯见千里缟素,万里绢白,大地一片苍茫,山外的群山好似银龙乱舞,蜿蜒连绵,不见尽头。 10、他没想到在这小地方居然能看到这么一个如花似玉的绝妙美人儿,娉娉婷婷十五六岁年纪,浑身缟素,一副弱不胜衣的模样。 |
纰缪造句 | 1、侯耀华应该公开认可他的纰缪。 2、然而,却毫无疑难地有几种纰缪的方法。 3、我是那种可以把我有限的常识阐扬到极至的人,也许我的语法另有很多纰缪,用词不妥,但我至少敢说敢写。 4、高声朗读会使先前编纂时漏掉的鸠拙的句子用处和纰缪袒露出来。小学生网 5、犹以去圣既远,经籍散逸,简札错乱,传说纰缪,遂使《书》分为二,《诗》分为三,《论语》有齐、鲁之殊,《春秋》有数家之传。 6、你总是很冷静客观地对于待你的伴侣和爱人和他们的纰缪谬误。 7、若南人妄以柳宗元为罗池神,而愈撰碑以实之;李贺父名晋,不应进士,而愈为贺作《讳辨》,令举进士;又为《毛颖传》,讥戏不近人情:此文章之甚纰缪者。 8、一没有疑难问,跳槽有优点也有纰缪谬误。 9、信仰有助于投资。如果你从祈祷开始,你就能想的更清楚,少犯纰缪。 10、指导者间接的指导导致整流器的纰缪安装。 |
纰谬造句 | 1、经过半年的协商,租界当局与清政府终于达成了妥协,以“言语纰谬”之罪判处邹容监禁二年,章炳麟监禁三年。 2、囿于时间和水平,论文仅对一部分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而且,纰谬挂漏,在所难免。 3、《宋裨类钞·纰谬》中有个“李斯狗枷”典故,说刘宋江夏王刘义恭喜欢收集索要古董,侍中何勖很是不满。 4、这篇颇多纰谬的文章得到深圳市领导人的正面回应,大概不能用偶然来解释。 5、最后租界当局与清政府达成了妥协,以“言语纰谬”之罪判处“邹容监禁二年,章炳麟监禁三年”,这起晚清历史上的惊天大案最终草草了结。 6、 7、 8、 9、 10、 |
纰漏造句 | 1、认为晚清政府的救荒政策,尽管表面上缜密细致,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吏治的腐败,亦不免纰漏百出。 2、蚂蚁上树,然后是树上开花和暗度陈仓,这三步我们都做到了,而且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纰漏。 3、尽管多年来她一向谨小慎微,却不料在五分钟内连续两次出现纰漏。 4、治理国家的原则,在于依赖贤士与民众。信任贤者如同自己的心腹,使用人民如用自己的手足,政令便不会有什么纰漏了。 5、一路上风光旖旎,但聂不凡却无心观赏,须弥到了正厅,众人下车入殿,众多服侍的下人伺候他们下车,前行,落座,无不仅仅有条,没有丝毫纰漏。 6、快刀不磨要生绣,安全不抓出纰漏。 7、由于以谐音双关法阐释兴义是一种新的尝试,本文所释例诗又不局限于风雅之诗,又关涉到汉魏古诗,笔者很难保证一隅之见没有纰漏,如有不妥当处,还请方家不吝赐教。 8、假如这几方面任何一方出现纰漏,高标准航运就不能实现。 9、吴邪外在很天真、与世无争,脑子却转得飞快,特别是吴三省不见后,他为了营救闷油瓶假扮三叔,与各方势力斡旋而未出纰漏,无疑是扮猪吃老虎之最。南派三叔 10、前,安置房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点纰漏,拆迁户监督员发现后,便跟隽良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