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文学网

鼗鼙的意思

词语鼗鼙
解释【意思解释】1.鼗鼓与鼙鼓。二者均小鼓。
组成 - -
拼音 [táo]  [pí] 
单字 [鼗]:鼗〈名〉 鼗鼓,长柄的摇鼓,俗称拨浪鼓” 鼗táo拨浪鼓,一种长柄的摇鼓。,● 鼗táo ㄊㄠˊ◎ 两旁缀灵活小耳的小鼓,有柄,执柄摇动时,两耳双面击鼓作响。俗称“拨浪鼓”。
[鼙]:鼙〈名〉 鼙鼓,中国古代军队中用的小鼓,汉以后亦名骑鼓 鼙,骑鼓也。--《说文》 旅帅执鼙。--《周礼·大司马》 击雷鼓,振鼙铎。--《六韬·虎韬·军略》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又如鼙角(鼙吹。鼙鼓与号角) 小鼓 鼙pí〈古〉一种军用小鼓鼓~(击~鼓,常用来比喻战争)。,● 鼙pí ㄆㄧˊ◎ 古代军中的一种小鼓。
近义词
反义词

鼗鼙相关的词语

鼗鼙造句

鼗鼙相关的成语

悬鼗建铎鼗,俗称“拨浪鼓”。指听取臣民意见。
渔阳鼙鼓渔阳:地名,现河北省蓟县,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渔阳郡响起了战鼓。指有战事发生。

鼗鼙相关的成语分类

鼗鼙相关的词语

鲐腹【意思解释】1.鯸鲐的腹腴。鯸鲐即河豚,其腹肉肥味美。
鲐黄【意思解释】1.犹言鲐背黄发。代称老人。
鲐背【意思解释】1.谓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之纹,为高寿之征。 2.代称老人。
鲐文【意思解释】1.鲐鱼般的斑纹。
鮀江【意思解释】1.汕头的别名。清丘逢甲有《鮀江秋意》诗曰:"西风一夜芦花雪﹐鮀浦秋痕上客衫。"注:"鮀江﹐即今汕头﹐旧设鮀浦司。"
天方国【意思解释】1.指阿拉伯国家。明费信《星槎胜览后集》等载有天方国。参见"天方"。
鷏鸟【意思解释】1.即蚊母鸟。
天翻地覆【意思解释】①使天地翻转过来。形容变化极大:天翻地覆的年代|天翻地覆慨而慷。②形容闹得很凶:闹得个天翻地覆。
黈纩【意思解释】1.黄绵所制的小球。悬于冠冕之上,垂两耳旁,以示不欲妄听是非。
黈益【意思解释】1.增益。
天方夜谭【意思解释】即《一千零一夜》(1页)。
邰封【意思解释】1.邰地,邰国领地。
绹绞【意思解释】1.纠绞绳索。
通性【意思解释】1.共性。
通治【意思解释】1.谓平常治理国家。 2.普遍研习。
通波【意思解释】1.谓水相通。 2.指流水。
通注【意思解释】1.流通灌注。

鼗鼙相关的成语补全

鼗鼙相关的成语接龙

鼗鼙相关的标签

鼗鼙相关的句子

鼗鼙其他造句

鼙鼓造句1、这是日本人发动的一场无形的战争,虽不见凶锋所至、血流飘杵,却同样是心机深远,动地鼙鼓。
2、乍听得鼙鼓齐鸣,杀声四起,清军开始大举攻城。
3、鼙鼓声声,夜雨淋林,李隆基的深情,安禄山的壮志,是否拥有钧天之能,便可以乘风破浪济沧海?
4、鼙鼓的声音从来都不代表和平。
5、有个典故叫‘渔阳鼓动’,语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说的是安禄山造反。
6、三军齐整,陈势以固,深沟高垒,又有大风甚雨之利,三军无故旌旗前指,金铎之声扬以清,鼙鼓之声宛以鸣,此得神明之助,大胜之征也。
7、千年烽烟已散尽,鼙鼓号角犹自闻。
8、渔阳鼙鼓动地来,终于应了她当初那句“两年之内必有大乱”。
9、和阳光对话,感受光明、温暖、向上、力量。即使不用铜号和鼙鼓,即使是喁喁私语,那声音也没有卑琐和阴暗,没有湿淋淋的怯懦和哀伤。
10、永别了,长嘶的骏马、锐厉的号角、惊魂的鼙鼓、刺耳的横笛、庄严的大旗和一切战阵上的威仪!
鼙鼓造句1、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2、永别了,长嘶的骏马、锐厉的号角、惊魂的鼙鼓、刺耳的横笛、庄严的大旗和一切战阵上的威仪!
3、鼙鼓的声音从来都不代表和平.
4、帝喾时作《唐歌》,又发明鼙鼓、钟磬、吹苓、管埙、篪鼗、椎钟等乐器,合奏声起,凤鸟为之起舞。
5、鼙鼓揭天来,金戈铁马东征西讨,换得半生烟云一枕风霜,弹指话沉浮,书在,剑在,侠在,尚可中道击水。
6、鼙鼓声声,夜雨淋林,李隆基的深情,安禄山的壮志,是否拥有钧天之能,便可以乘风破浪济沧海?
7、渔阳鼙鼓动地来,终于应了她当初那句“两年之内必有大乱”。
8、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舞!
9、那穿越千年而来的霓裳羽衣曲和渔阳鼙鼓是否曾触动过你的心弦呢?如果有,不妨和我一起去重温那些个历千年而不朽的传奇吧。
10、千年烽烟已散尽,鼙鼓号角犹自闻。
凿壁文学网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