髫髻的意思 | |
词语 | 髫髻 |
解释 | 【意思解释】1.谓垂髫与辫髻。借指幼年。 |
组成 | 髫 - 髻 - |
拼音 | [tiáo] [jì] |
单字 |
[髫]:髫〈名〉
(形声。从髟,召声,髟头发下垂的样子。本义小孩的下垂头发) 古时候小孩前额下垂的头发,引伸以指童年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潜《桃花源记》
又如髫稚(幼童;幼稚);髫草(指小儿,幼童);髫儿(幼童,小孩);髫岁(幼年,童年);髫发(小儿垂发。引申为童年之称);髫齿(幼年,童年);髫龀(幼年);髫辫(指童年)
髫龄
髫年
髫tiáo〈古〉指儿童头上扎起来的下垂的短发垂~。〈引〉儿童~岁(童年)。,● 髫tiáo ㄊㄧㄠˊ◎ 古代小孩头上扎起来的下垂头发:垂髫。髫年(指幼年)。髫龄。 [髻]:髻 (形声。从髟,表示与毛发有关,吉声。本义发髻) 同本义 头上倭堕髻。--《乐府诗集·陌上桑》 椎髻仰面。--明·魏学洢《核舟记》 汝梳双髻(髻,梳在头顶上的发结。)--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髻珠(髻上的明珠;比喻主旨、善谛);髻丫(盘在头顶左右两侧的发结);髻根(发髻盘结如盘根错节);髻子(即发髻,头发拖到后面结成一个髻) 髻鬟 髻鬟之始掠。--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髻jì盘在头顶的发结发~。梳头扎~。 髻jié 1.灶神。,● 髻jì ㄐㄧˋ◎ 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髻丫。髻鬟。发髻。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髫髻相关的词语
- 垂髫
- 龀髫
- 髦髫
- 霜髫
- 蜗髫
- 髫齿
- 髫童
- 髫幼
- 髫鬌
- 髫齓
- 髫稚
- 髫冠
- 髫男
- 髫女
- 髫辫
- 髫穉
- 髫羁
- 髫龄
- 髫孺
- 髫龀
- 长髻
- 椎髻左言
- 翠髻
- 朝天髻
- 椎髻
- 椎髻箕坐
- 椎髻髽首
- 椎髻鸟语
- 椎髻卉裳
- 楂髻
- 垂髻
- 缠髻儿
- 叉手髻
- 辫髻
- 宝髻
- 包髻
- 鬓髻
- 半翻髻
- 百叶髻
- 发髻
髫髻造句 |
髫髻相关的成语 | |
黄发垂髫 |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 |
椎髻布衣 | 椎形发髻,布制衣服。指妇女朴素的服饰。 |
髫髻相关的成语分类
- 形容世外男神的成语_词语
- 桃花源记中描写社会风尚的成语_词语
- 形容二十七八岁女人的成语_词语
- 渲染桃花林神秘色彩的成语_词语
- 描写桃花源中人的精神状态的成语_词语
- 下列成语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句是_词语
- 概括桃花源人的社会风尚的成语_词语
- 描写渔人离开桃花源的成语_词语
- 桃花源写桃源人精神状态的成语_词语
- 描写老人美丽的成语_词语
- 包含髻字的成语_包含髻字的词语
髫髻相关的词语 | |
髫发 | 【意思解释】1.小儿垂发。引申为幼年。 |
髫岁 | 【意思解释】1.幼年。 |
天法 | 【意思解释】1.上天的法度。 2.太平天国称所定的法规。 |
天发神谶碑 | 【意思解释】一名《天玺纪功碑》。三国吴碑刻。公元276年镌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因断为三截,俗称“三段碑”。相传为皇象所书。笔意在篆、隶之间,锋棱劲健有威。 |
天恩 | 【意思解释】1.指帝王的恩惠。 2.泛指极大的恩德。 |
天鹅绒 | 【意思解释】1.一种起绒的丝织物或毛织物﹐也有用棉﹑麻做底子的。颜色华美﹐大多用来做服装或帘﹑幕﹑沙发套等。 |
天鹅 | 【意思解释】又称“鹄”。鸟纲,鸭科。羽毛纯白色,颈极长。夏季在中国北方繁殖,秋季迁徙到南方各地越冬。为著名观赏鸟。中国有大天鹅、小天鹅和疣鼻天鹅三种,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
天夺之魄 | 【意思解释】1.亦作"天夺其魄"。 2.上天夺走他的魂魄。谓欲其死。 3.谓天使其神志迷乱。 |
鹈翼 | 【意思解释】1.《诗.曹风.候人》:"维鹈在梁,不濡其翼。"郑玄笺:"鹈在梁,当濡其翼,而不濡者,非其常也。以喻小人在朝,亦非其常。"后以"鹈翼"比喻居官而不称职。 |
鹈梁 | 【意思解释】1.《诗.曹风.候人》:"维鹈在梁,不濡其翼。"郑玄笺:"鹈在梁,当濡其翼,而不濡者,非其常也,以喻小人在朝,亦非其常。"后以"鹈梁"谓任职在位或在位而不称职。 |
鹈胡 | 【意思解释】1.见"鹈鹕"。 |
天夺之年 | 【意思解释】1.上天褫夺其年寿。谓不能享其天年。 |
天夺其魄 | 【意思解释】1.见"天夺之魄"。 |
天夺 | 【意思解释】1.为上天所褫夺。 |
天端 | 【意思解释】1.春。 2.谓天地间首要的事物。 |
天度 | 【意思解释】1.周天的度数。古代天文学划分周天区域的单位。 2.天子的胸怀。 |
鲐鯣鱼 | 【意思解释】1.鱼名。 |
髫髻相关的成语补全
髫髻相关的成语接龙
髫髻相关的标签
髫髻相关的句子
髫髻其他造句 | |
髫龄造句 | 1、一个秀眉秀目、鼻子单薄的髫龄儿童,蜷伏在箱子内,像陷在沉梦里不能醒来。 2、进了自家的园子,见两位还未至髫龄的皇叔跳跃兴奋,心中也颇为得意。 3、场中只有三人,一死两活,这黑衣老者所言的梦生仙只能是躺在地上,一脸警惕的髫龄稚童。 4、声音幼稚,不冷不淡,源自一个十岁模样的髫龄男童,他静立一道山峰之巅,面色冰冷,眼中似装不下世间任何一件事物。 5、他已经长大了,已不再是髫龄幼儿,你何必如此紧张于他!来来来,我们先吃饭! 6、髫龄失怙,母氏鞠育辛勤,叔同先生授室既早,甫时已生二子,因大家庭中有难言之痛,弃妻子奉生母走沪滨,寄寓于大南门金洞桥许氏之城南草堂中。 7、本王髫龄之时曾与皇兄在乾清宫玩耍,发现此洞,深窈难知,上面便是御街。 8、二十名十四五岁的髫龄少女涌入殿中。 9、我不服,我不服,凭什么柴玉关在我之上,连她一个弱女子,不过髫龄幼童,也要在我之上!我不服,我要报复,我要报复!我要让他们知道,我凤天明,不是好欺负的! 10、褪褓识过人,曾噪神童之誉,髫龄游泮水,便腾国瑞之名。 |
髫年造句 | 1、余髫年读书,伯兄授之以程课,即以经学为务,于古注疏,有闻必购读。 2、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龚自珍 3、壮岁始参末官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4、说这话的是一个年纪正值髫年的女童,扎两只小辫,好不活泼。 5、染儿如今刚刚髫年,舞的最好的便是羽舞。 6、近代相因,厥网弥峻,髫年华发,同坐入愆。 7、白猿击掌二次,从魔殿外走进来一个背负重物的长臂妖猿,重物落地,是一昏迷不醒的髫年女童。 8、当然,她也感到了自己从髫年向少女的蜕变,她第一次接受男子的亲临。 9、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阒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10、你却说叔宝与你髫年有一拜,是童稚之交。 |
垂髫造句 |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 2、我们到了喜马拉雅山麓的小村,只见黄发垂髫,怡然自得。 3、在我市,上至七旬翁媪,下至垂髫少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玩气排球的行列中来。 4、我们到了喜马拉雅山麓的小村,意外看见黄发垂髫,欢喜得很。 5、走在这衰落的渔村中,不是鸡皮鹤发的老者,就是垂髫天真的稚子,难得看到一位年轻人。 6、我们到了喜马拉雅山麓的小村,只见黄发垂髫,怡然自得。黄垆之痛。 7、如今生活好了,村里无论黄发垂髫,还是鳏寡孤独,都安居乐业,过上了幸福生活。 8、在网络签名活动的感召下,上至七旬翁媪,下至垂髫少年,越来越多的盐田居民加入到文明微行动的行列中。 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黄发垂髫怡然乐,憧憬一日胜千年。 |
髫年造句 | 1、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阒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2、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龚自珍 3、说这话的是一个年纪正值髫年的女童,扎两只小辫,好不活泼。 4、你却说叔宝与你髫年有一拜,是童稚之交。 5、当然,她也感到了自己从髫年向少女的蜕变,她第一次接受男子的亲临。 6、壮岁始参末官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7、染儿如今刚刚髫年,舞的最好的便是羽舞。 8、近代相因,厥网弥峻,髫年华发,同坐入愆。 9、余髫年读书,伯兄授之以程课,即以经学为务,于古注疏,有闻必购读。 10、白猿击掌二次,从魔殿外走进来一个背负重物的长臂妖猿,重物落地,是一昏迷不醒的髫年女童。 |
髫龄造句 | 1、进了自家的园子,见两位还未至髫龄的皇叔跳跃兴奋,心中也颇为得意。 2、褪褓识过人,曾噪神童之誉,髫龄游泮水,便腾国瑞之名。 3、本王髫龄之时曾与皇兄在乾清宫玩耍,发现此洞,深窈难知,上面便是御街。 4、他已经长大了,已不再是髫龄幼儿,你何必如此紧张于他!来来来,我们先吃饭! 5、声音幼稚,不冷不淡,源自一个十岁模样的髫龄男童,他静立一道山峰之巅,面色冰冷,眼中似装不下世间任何一件事物。 6、髫龄失怙,母氏鞠育辛勤,叔同先生授室既早,甫20岁时已生二子,因大家庭中有难言之痛,弃妻子奉生母走沪滨,寄寓于大南门金洞桥许氏之城南草堂中。 7、一个秀眉秀目、鼻子单薄的髫龄儿童,蜷伏在箱子内,像陷在沉梦里不能醒来。 8、我不服,我不服,凭什么柴玉关在我之上,连她一个弱女子,不过髫龄幼童,也要在我之上!我不服,我要报复,我要报复!我要让他们知道,我凤天明,不是好欺负的! 9、场中只有三人,一死两活,这黑衣老者所言的梦生仙只能是躺在地上,一脸警惕的髫龄稚童。 10、 |
挽髻造句 | 1、可爱清纯的波点丝带,轻轻挽髻在盘发中,是不是别具一格的美好。 2、画面正中是一挽髻的妇人正在大。 3、求神总是在夜晚,由师公挽髻插花,穿件女衣,乱唱乱跳,敲锣打鼓,吹牛角,闹到天亮,杀头猪取血敬神,就算完事。 4、除了长发,常见的还有挽髻。 5、眉脊如山,眼细如线,颧骨高突,两腮下陷,头发中分,脑后挽髻,十分彪悍。 6、当了妈妈后,我决心把头发留长,做个小女人,一个盘发挽髻的小妇人。 7、她们的秀发松松地挽髻垂在脑后,身上着淡绿色的薄纱短裙,露出一双双晶莹、修长的玉腿,洁白纤秀的、完美无疵的双足,轻盈地踏在花草上。 8、常见的后挽髻发式,通常被较为传统和成熟的妇女所梳,能体现女子特有的温润如玉的感觉。 9、太平天国革命时期,起义者又恢复汉人蓄发挽髻的传统,以此作为反对清王朝的标志。 10、唐代女子的发式主要是挽髻,有双云望仙髻、蛇盘髻、倭堕髻、半翻髻、惊鸿髻、回鹘髻等许多种样式。 |
绾髻造句 | 1、她含笑不语,用手指轻刮我脸颊。我这才仔细看她,一身桃红裙装,梳一个反绾髻,髻边插一只累丝金凤,额上一朵镶金花钿,耳上的红宝耳坠摇曳生光,气十分的雍容沉静。流潋紫 2、唐代美女的发型十分繁多,以梳高髻为美,发式有云髻、螺髻、反绾髻、双环望仙髻等,而她们化妆的过程也非常繁复。 3、澄江秋水明妆镜,绝顶云霞绾髻堆;一望东南形势阔,何须海上问蓬莱?小孤山,山周米,海拔米。 4、去顶上一弯头发,留当前发,剪短散垂,却将两旁发绾髻,悬加左右衣袄上,曰。 5、唐代女性发型繁多,以梳高髻为美,发式有云髻、螺髻、反绾髻等。 6、画中的人,仍然穿着汉服,头发,既没有结辫,也没有像明朝时那样绾髻。 7、第一种发型是将发辫交于脑后,再把头发束于头顶一侧成绾髻。 8、你是剑客杀人如麻,我是稚童命薄如花;你是相子身埋黄沙,我是将女等你归家;你是商贾放纵年华,我是人妇高绾髻发;你是宗师剑斩礼法,我是公主心怀天下;愿来世,结庐南山,我弹琴瑟起,你吹笙萧和。连三月 9、郭蓉萍穿着墨绿色呢子外套、黑色长裤,头发轻轻绾髻脑后,脖子上一条花丝巾,干练而不失温柔。 10、俺只管薅锄烦恼,没来由见甚如来!学神仙,作道家,踏芒鞋,绾髻丫,葫芦一个斜肩挂。 |
丫髻造句 | 1、稚女盘双丫髻,寓意为快快长大;女子十五及笄,被视为寄托了家长对其成长的期望;夫妻结发,则代表了爱侣们与子偕老的美好爱情憧憬。 2、宗祠前边有一池塘,池水清澈,可睹远处丫髻山之倒影。 3、经过了迎宾、行站礼之后,成*礼仪式正式开始,时美倩子身着采衣,梳丫髻,采衣即未行礼之前穿的童子服。 4、丫髻山海拔虽仅高,然登上山顶至少得让你花上近一个小时,因为这里的石阶梯比较陡而且都是绕弯儿的。 5、仪式开始后,穿着采衣采履,梳着丫髻的张梦繁走上前来,向周围观礼的宾客揖礼,随后跪坐到笄者席上。 6、你看,层层叠叠上万亩的梯田以紫鹊界为中心向四周蔓延,站在最高峰丫髻寨,梯田全景一览无遗,漫山遍野的金黄似海浪般奔涌至天际。 7、一位卖糖水的老人所作的这首小诗,描述的正是神湾丫髻山的迷人风光。 8、 9、 10、 |
云髻造句 | 1、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2、有个名叫素馨的宫女,天姿国色,她常穿着白夹衫,带素馨花,云髻高盘,满插花朵,远远望去好似神仙。 3、反手细细挽了惊鸿归云髻,发髻后左右累累各插六支碧澄澄的白玉簪,做成一双蝴蝶环绕玉兰花的灵动样子。 4、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曹植 5、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髻堆翠;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6、云髻坠,凤钗垂。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翡翠屏深月落,漏依依。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 7、高个的女子清新俊逸,品貌非凡,绾着柔美的云髻,脸上的神情似乎很郁闷;矮个的女子眉清目秀,看上去十分机灵。 8、叶萧看着脸色有些发白的白家大小姐,见她云髻峨峨,冰肌莹彻,静如处女、优雅闲适,也还真是个病美人,要是夭折了就是男人的一大损失啊。 9、此外,唐代以梳高髻为美,主要发式有云髻、螺髻、反绾髻、半翻髻、三角髻、双环望仙髻、回鹘髻、乌蛮髻等。 10、但见黛玉身上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别无花朵;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绵裙。 |
椎髻造句 | 1、圆鬟无鬓椎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 2、米,浅阴线雕刻一成年男子,右椎髻高耸,眼睑长圆形,鼻准浑圆,口阔长方形。 3、秦陵兵马俑为何都不戴头盔军团最前面的三排弩兵,身穿便装,头发统一梳成一个上翘的椎髻。 4、黔国公沐天波原本是缅甸宣慰司上司,如今,他被缅兵强迫,椎髻跣足,以缅甸礼仪“参拜”。 5、没错,虽然椎髻布衣,但骨子里却透着雍容华贵,莫非他们母子出身在大富大贵之家? 6、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白居易 7、这时,中原一带的妇女喜着西域装,穿翻领小袖上衣,条纹裤,软锦蛮靴;有些妇女还喜梳蛮鬟椎髻,嘴唇涂上乌膏,着吐蕃装束。 8、后期则如白居易新乐府所咏“时世妆”形容,特征为乌蛮椎髻,眉做八字低肇,脸敷黄粉,唇注乌膏,影响实出自吐蕃。 9、军团最前面的三排弩兵,身穿便装,头发统一梳成一个上翘的椎髻。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