缨縻的意思 | |
词语 | 缨縻 |
解释 | 【意思解释】1.拘系。 |
组成 | 缨 - 縻 - |
拼音 | [yīnɡ] [mí] |
单字 |
[缨]:缨
(形声。从糸,婴声。本义系在脖子上的帽带)
同本义
缨,冠系也。--《说文》
鲜冠组缨,绛衣博袍。--《墨子·公孟》
正冠而缨绝。--《庄子·让王》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楚辞·渔父》
戴朱缨宝饰之帽。--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缨冠(把帽带连同帽子一齐加于头上。形容极为急迫,来不及整束)
彩带,古代女子许嫁时所佩
套马的革带,驾车用。引申指绳索
咸龙旂而繁缨。--张衡《东京赋》。薛注缨,马
缨yīng
⒈线、绳、彩带等做的装饰品彩灯~子§~枪。慷慨泪沾~。
⒉像缨的东西萝卜~儿。蒜苗~子。
⒊长带,拘捆人的绳子长~在手。,● 缨(纓)yīng ㄧㄥˉ◎ 用线或绳等做的装饰品:帽缨子。红缨枪。缨 [縻]:縻 (形声。从糸,麻声。本义牛缰绳) 同本义 縻,牛辔也。--《说文》 縻,牛缰也。--《苍颉篇》 马曰羁,牛曰縻。--应劭《汉官仪》 羁縻勿绝。--《史记·史马相如传》 叟揽縻而对。--刘禹锡《叹牛》 又如揽縻(拉着牛鼻绳);縻粃(牵牛的缰绳);縻绠(牵引的绳子) 縻 束缚,拘束 是谓縻举。--《孙子·谋攻》 辞言无所系縻。--《韩非子·说难》 又如羁縻(牵制;笼络);縻系(拘禁;捆缚;牵制);縻职(被职务牵制束缚);縻絷(拘禁);縻络(拘囚);縻军(指受牵制而不能灵活机动的军队) 消耗,通靡” 縻mí ⒈系牛的绳子。 ⒉系,捆,拴羁~(〈喻〉牵制,笼络)。 ⒊牵制,束缚~军。,● 縻mí ㄇㄧˊ◎ 牛缰线。◎ 捆,拴:羁縻(a.束缚;b.笼络使不生异心)。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缨縻相关的词语
- 短缨缨
- 草缨
- 朝缨
- 晨缨
- 长缨
- 尘缨
- 垂缨
- 布缨
- 被发缨冠
- 白冠牦缨
- 白冠厘缨
- 繁缨
- 烦缨
- 樊缨
- 飞缨
- 红缨枪
- 红缨帽
- 鹄缨
- 冠缨
- 华缨
- 长縻
- 缠縻
- 绠縻
- 豢縻
- 縻军
- 縻系
- 縻绠
- 縻烂
- 縻职
- 縻漫
- 縻络
- 縻纼
- 縻絷
- 縻费
- 断縻
- 羁縻卫所
- 羁縻
- 羁縻州
- 拘縻
- 碎首縻躯
缨縻造句 |
缨縻相关的成语 | |
被发缨冠 | 来不及将头发束好,来不及将帽带系上。形容急于去救助别人。 |
披发缨冠 | 指不及束发冠戴,只系缨于颈。比喻急于救援。 |
遗簪绝缨 | 指男女杂坐,不拘形迹,欢饮无度。 |
邹缨齐紫 | 比喻上行下效。 |
簪缨世胄 | 指世代做官的人家.。 |
簪缨世族 | 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
濯足濯缨 | 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 |
邹缨齐紫 | 比喻上行下效。 |
簪缨世胄 | 指世代做官的人家.。 |
簪缨世族 | 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
濯足濯缨 | 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 |
碎首縻躯 | 犹言粉身碎骨。多指为某种目的而献身。同“碎首糜躯”。 |
缨縻相关的成语分类
缨縻相关的词语 | |
缨黻 | 【意思解释】1.见"缨绂"。 |
缨蕤 | 【意思解释】1.冠上饰物。亦借指文人士大夫。 |
缨緌 | 【意思解释】1.亦作"缨绥"。 2.冠带与冠饰。亦借指官位或有声望的士大夫。 |
缨裳 | 【意思解释】1.官服。借指官职。 |
缨绥 | 【意思解释】1.见"缨緌"。 |
缨裙游 | 【意思解释】1.指汉成帝偕赵飞燕游太液池之事。 |
蚁多 | 【意思解释】1.比喻众多。 |
蚁光 | 【意思解释】1.亦作"蚁光"。 2.指杯中酒面浮沫的光。 |
蚁穴溃堤 | 【意思解释】1.比喻因细微不慎而酿成大祸。语出《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之烟焚。" |
蚁孔 | 【意思解释】1.蚂蚁穿的洞。 |
弋窃 | 【意思解释】1.用不正当的手段占据。 |
弋腔 | 【意思解释】1.见"弋阳腔"。 |
尤诟 | 【意思解释】1.罪过与耻辱。语出《楚辞.离骚》:"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王逸注:"尤﹐过也;攘﹐除也;诟﹐耻也。" |
尤云殢雨 | 【意思解释】1.喻缠绵于男女欢爱。 |
尤泥 | 【意思解释】1.尤殢。 |
奫沦 | 【意思解释】1.水深广貌。 |
奕偞 | 【意思解释】1.姣美﹐妖冶。 |
缨縻相关的成语补全
缨縻相关的成语接龙
缨縻相关的标签
缨縻相关的句子
缨縻其他造句 | |
长缨造句 | 1、长缨在手风云动,利剑出匣星斗藏;忽闻九天传喜讯,黄龙痛饮忘思乡。 2、今日长缨在手,看他如何缚着大汉王朝这条“苍龙”。 3、风云际会,英雄辈出,长缨在手,美人在怀,演绎一段史诗般的传奇。 4、卢沟晓月映历史,贼寇恶行不能忘。豺狼突咬巨龙身,血肉横飞日月昏。铁马千军挥利剑,长缨万丈缚凶神。江河浩荡英雄泪,山岳巍峨祭忠魂。九一八纪念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警钟长。 5、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命都不要,就要安逸,就这毛病。多少年来这是个被人钉死了的死穴,一打一个准儿。”,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兰晓龙 6、华夏之子长缨在手【长缨造句】,何时缚住苍龙? 7、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陶渊明 8、秋收暴动的长缨,八一起义的枪声,井岗山头的号角,万里长征的战歌,党啊我亲爱的母亲,您高擎镰刀斧头的旗帜,率领中华儿女奋勇向前。 9、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 10、昔贾谊弱冠,求试属国,请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终军以妙年使越,欲得长缨缨其王,羁致北阙。 |
缨帽造句 | 1、来人发型极为怪异,仿佛刚刚剪断了辫子,头顶的缨帽是清廷官员模式,但尖角之上却光秃秃的没有顶子。 2、要知道大明军队向来尚红色,小到军士的胖袄缨帽上到将官的甲衣披风无一不是大红,时人称之为赤军。 3、宦官的话音刚落,一年轻儒将信步走来,大家定睛一看,此人身长八尺,姿颜俊美,身着银色铠甲,头戴红缨帽盔,威风凛凛,略显书生气的脸庞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4、因为他们觉得,公差当然应该由公差的样子,就算不是头戴红缨帽,腰挎扑风刀,也应该板着脸,一副正经八百的样子。 5、这个人是身穿白色侍卫服头戴红色缨帽的高等侍卫,这些人的武功可不是一般的清兵可以比较的,粗略一数大于有七八人的样子。 6、今概用貂鼠、狐皮缨帽,不分等级,佣工贱役,与现任官员,一体乱戴。 7、我转身一看,见一名官差模样的人,我上下打量,头戴红缨帽,胸前有个圈,上面写着“狱”。 8、骑士听了也没多说,把马缰绳丢给门房,正了正缨帽,随着带路的小厮快步朝府里走去。 9、随之罩起了将军紫金袍,头戴红缨帽,拖着那把百十斤的马刀,一步跨上马鞍,指着前方北面道:“杀。 10、 |
结缨造句 | 1、汉服的特点之一,就是系带,几乎不用一颗纽扣,全由系带结缨的方式穿戴。 2、周制婚礼仪式包括盥礼、祭酒、结发、结缨等程序,由赞者、司仪、执事等数人主持整个婚礼仪式。 3、子路明知卫国政局危急偏偏迎“危”而上,于是“结缨而死”。 4、“交领右衽,无扣结缨,褒衣大袖,飘逸洒脱”的汉服,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汉服。 5、结缨即系衣时代替纽扣的带子,分段固定于襟下的。 6、本次展演共包括汉乐舞表演、盥礼、祭酒、结发、结缨等程序,由赞者、司仪、执事等数人主持整个婚典与表演活动。 7、“结缨整冠之态,勿以施之焦头烂额之时;绳趋尺步之规,勿以用之救死扶伤之日。 8、“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亦不改其乐”的颜回;“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的子路。 9、汉服的特点之一是系带,几乎不用一颗纽扣,全由系带结缨的方式穿戴。 10、 |
缨冠造句 | 1、演说者B:头盔上紫色的缨冠晃动,身着胸甲的战士开始演奏聪颖的梭子之歌,唤醒还在沉睡的人。 2、他十七八岁时,邻居捉到一只鸟,“长脚尖喙,头有缨冠,羽毛洁白”。 3、他利用自己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向全国各省发出请赈通电,希望全国各地诸君子“胞与为怀,本其己饥己溺之心,为披发缨冠之救”。 4、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5、一对美满的姻缘,由于难以解释的误会而被发缨冠,实在令人惋惜。 6、 7、 8、 9、 10、 |
缨穗造句 | 1、当玉米开始长出缨穗的时候,从鲸海吹来的暖风将玉米的清香布满了整个村子。 2、枪缚红缨,缨穗吸血,可令敌人因血色而产生错觉。 3、难道她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寄生在权力之杖上的一绺华丽缨穗吗?享受权力,又被权力享受,彼此痴迷而忘情。 4、慕容童讶异的看着眼前的顾钟灵,头上戴着缠有红头绳的花头帕,雪白的缨穗自一侧飘动下来。 5、斯拉格霍恩戴着一顶带有缨穗的天鹅绒帽子,与他的吸烟衫很匹配。 6、‘噗’的一声飞刀转入冰冷的土里,只留下一个半指长拴着一小溜紫色缨穗的刀柄。 7、在成*腰身粗细的弩尾处,无一例外地系着粗犷的赤红缨穗。 8、而在两人身后跟着四个黑衣人,这四人全是一身黑色劲衣,身体挺拔透着果断冷峻,他们背后各背着一把巨刃宽刀,红色的缨穗浮荡挂落在刀把之上。 9、红色的缨穗套在环首之上,随风轻舞,张郃微挺刀鞘,白铁生寒,柄作黄龙而吞锋,这把佩刀,正是张郃成名多年依凭的“巧变三绝”。 10、穿着红白相间衣服,梳着辫子,头饰叠成长条形盖于头上,红色的绳子绕辫挽上,形成上为龙马角,下为龙凤尾的格局,左侧一条缨穗垂于耳畔,随风飘扬。 |
羁縻造句 | 1、将近油井已从联合军队的羁縻中获得了解放,而Rumailah是最近得到解放的一个。随着美军的不断推进,加上不断有着类似确保油井安全! 2、二明成祖继位后,遵循明太祖的遗绪,对海外诸国仍实行羁縻政策,鼓励他们派遣使者入明朝贡。 3、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4、明朝设立哈密卫,以羁縻控制西域。 5、吕蒙军攻取辰韩全境,迁各部首领往许昌羁縻,然后安抚百姓,在辰韩地置绥东郡,改王城为绥东城,调宗预为绥东太守,属亶州辖制,以陈琮补张掖太守。 6、流浪所以如此浪漫和令人向往,是因为只有少数人可以承担它的代价。它是一种高贵甚至残酷的享受,冷冷地高高地嘲弄着羁縻于物欲的凡夫俗子。江南 7、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明朝“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另一方面是因为双方发展过程中的利益纠葛及由此产生的争端。 8、移民过去,还有就是唐代在那些地区直接或间接地有效控制,如安西都护府、羁縻州、羁縻都督府的机构,都是。 9、刘璋暗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 10、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有羁縻号为之大将军督五省者陆达,检其所部实只十而又二,敕封涞源县衙捕快,钦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