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文学网

奏疏的意思

词语奏疏
解释【意思解释】1.奏章。 2.向帝王上书言事。
组成 - -
拼音 [zòu]  [shū] 
单字 [奏]:奏 (会意。小篆字形。上为屮”,初生的草,有上进义;中为双手形;下为本”,行趋之义。本义奉献,送上) 同本义 奏,进也。--《说文》 敷奏以言。--《虞书》 以奏肤公。--《诗·小雅·六月》 各奏尔能。--《诗·小雅·宾之初筵》 予乘四载,随水刊木,既益奏庶鲜食。--《书·益稷》 相如奉璧奏秦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奏其技。--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以夏进炉,以冬奏扇。--《论衡·逢遇》 燕姬奏妙舞,郑女发清歌。--萧纪《同萧长史看妓》 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己。--方苞《狱中杂记》 奏zòu ⒈作乐,按照曲调吹打乐器~乐。伴~。独~。 ⒉呈现,取得~效。~捷。 ⒊〈古〉指向君王进言或上书~本。~章。 奏zǒu 1.奔走。 2.趋向。 奏còu 1.通"凑"。聚集﹔会合。 2.通"腠"。皮肤的纹理。,● 奏zòu ㄗㄡˋ◎ 作乐(yuè ㄩㄝˋ),依照曲调吹弹乐器:演奏。奏国歌。
[疏]:疏 (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同本义 疏,通也。--《说文》。疋者,破包足动也。孕则塞,生则通。因转注为开通分远之谊,俗字作痚,故汉疏广之后,隐其半为束氏。 疏为川谷,以导其气。--《国语·周语》。注通也。” 禹疏九河。--《孟子·滕文公上》 疏为川渎、沟洫、陂池。--《柳宗元《天说》 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沟洫,随山浚川。--《史记·河渠书赞》 又如疏决(疏浚;开通);疏漏(漏水);疏源(疏通水源);疏瀹(疏浚,疏通);疏辟(疏通开浚);疏涤(疏浚清理;疏通清除);疏治(疏通治理);疏凿(打通阻塞 疏shū ⒈去掉阻塞,使畅通~通。~导。~河道。 ⒉分,分散~队。~散。 ⒊稀,不密稀~。~星。~落。 ⒋不亲密~远。 ⒌粗~食。 ⒍粗心,不周密~忽。~漏。 ⒎不熟悉生~。 ⒏空虚,不实空~。才~学浅。 ⒐注释古文并对前人的注释加以引申或说明~证。注~。 ⒑分条陈述。旧时又指给皇帝的奏议奏~。 疏shù 1.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 2.奏章。 3.指上奏章。 4.指阐释经书及其旧注的文字。,● 疏shū ㄕㄨˉ◎ 去掉阻塞使通畅:疏导。疏通。疏浚。
近义词
反义词

奏疏相关的词语

奏疏造句

奏疏造句1、曾国藩平素待人接物,锋芒尽藏,在公开场合,从不臧否人物,在其奏疏和文集中,对当时活动在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只有赞誉,而无贬毁。
2、他的奏疏、序、记、铭、传、诗诸体,流畅自然,明快舒朗,均有较高的文学造诣,但学界对他的关注和研究却少之又少。
3、此集乃世鼎自辑历官奏疏,以及文移条告诸篇为是集,后附以*记序二十一篇,皆任江西时作也。
4、由此,指出汉元成帝时期奏疏“德化”、“礼制”主题正是儒家政治文化理想在文章中的演绎。
5、世宗也坚执不从,命再博考前代典礼,以求至当,把群臣的奏疏都留中不发,对阁臣掣肘而不能如愿,感到十分不快。
6、后来,余应桂又以孙元化贻祸封疆,皆周延儒曲庇所致,重上奏疏,矛头直指贻祸的根源周延儒。
7、我第十次告诉你,倘使伯爵的文件中附有呈送国王的奏疏和对皮埃尔有利的遗嘱,那末,我亲爱的,你和你的几个妹妹都不是遗产继承人了。
8、一个昏君是不会用多少时间来批复奏疏的。
9、这篇奏疏摆事实,讲道理,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是一篇很好的辩诬文章,其“今置正考不言,而以正考所取之人,混加之臣,此其言非公平,意主罗织,行路知之矣”。
10、作为一种政治工具,奏疏直接关系到军政大员的政治作风、治前途,乃至政治生命,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无不注重对奏疏艺术的追求。
奏疏造句1、由此,指出汉元成帝时期奏疏“德化”、“礼制”主题正是儒家政治文化理想在文章中的演绎。
2、作为一种政治工具,奏疏直接关系到军政大员的政治作风、治前途,乃至政治生命,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无不注重对奏疏艺术的追求.
3、我第十次告诉你,倘使伯爵的文件中附有呈送国王的奏疏和对皮埃尔有利的遗嘱,那末,我亲爱的,你和你的几个妹妹都不是遗产继承人了。
4、日暮黄门分奏疏,汗青犹觉带脂香。燕垒生
5、他的奏疏、序、记、铭、传、诗诸体,流畅自然,明快舒朗,均有较高的文学造诣,但学界对他的关注和研究却少之又少。
6、一个昏君是不会用多少时间来批复奏疏的.
7、研究这一段时间的奏疏,其风格呈现出由疏直激切到典雅醇厚特点的转变。
8、这篇奏疏摆事实,讲道理,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是一篇很好的辩诬文章,其“今置正考不言,而以正考所取之人,混加之臣,此其言非公平,意主罗织,行路知之矣”。
9、趁着这个机会,他上了一道奏疏,历陈这些年来自己办事的种种难处,而之所以困难,就是因为没有实权。
10、此集乃世鼎自辑历官奏疏,以及文移条告诸篇为是集,后附以*记序二十一篇,皆任江西时作也。

奏疏相关的成语

八音迭奏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
朝奏暮召指早晨上书帝王,晚上就被召见。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朝奏夕召指早晨上书帝王,晚上就被召见。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计日奏功可以数日子看到功效。谓成功极快。
鸾鸣凤奏弹奏演唱的美称。
曲终奏雅乐曲到终结处奏出了典雅纯正的乐音。后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在结尾处特别精采。也比喻结局很好。
先斩后奏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野人奏曝比喻微薄的贡献。
暗香疏影暗香:清幽的香气;疏影:稀疏的枝影。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的代称。
百密一疏在极周密的考虑中偶然出现了一点疏忽。
弊衣疏食破旧的衣着,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草木萧疏萧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才疏德薄才识疏浅,德行不高。常用作自谦之词。
才疏计拙指才识疏浅,不善谋算。
才疏学浅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才疏意广疏:粗疏;广:广大。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
材疏志大指志向虽大而才能不足。有时用为谦词。
才疏志大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
德薄才疏薄:浅;疏:空虚。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常作谦辞。
纲目不疏比喻法令细密。
竞今疏古指重视现代的,轻视古代的。犹厚今薄古。
禁网疏阔指法律过于宽容。
敛后疏前指列阵周密则牢固,前锋队形疏朗则利于战斗。后世将我国古代这一陆战列阵原则概括成“敛后疏前”四字。
朗目疏眉朗:明亮;疏:疏朗。明亮的双目和疏朗的眉毛。形容眉目清秀。
破衲疏羹破衣素食。形容生活简朴。
亲疏贵贱指亲密、疏远、富贵、贫贱的种种关系。形容地位和关系不同的众人。
人地生疏人事不熟,地方陌生。指初到一地,对当地的人事和地理都不熟悉。
疏不间亲间:离间。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

奏疏相关的成语分类

奏疏相关的词语

奏厕【意思解释】1.上厕所。
奏御【意思解释】1.上奏帝王。
奏凯【意思解释】1.《周礼.春官.大司乐》:"王师大献﹐则令奏恺乐。"郑玄注:"大献﹐献捷于祖;恺乐﹐献功之乐。"谓战胜而奏庆功之乐。后以"奏凯"泛指胜利。
奏报【意思解释】1.以书面向帝王报告。
奏参【意思解释】1.向帝王上书弹劾官吏的过失。
奏假【意思解释】1.举奏升堂之乐。《诗.商颂.那》:"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郑玄笺:"假﹐升……汤孙大甲又奏升堂之乐弦歌之。"一说﹐假为"徦"之假借;徦﹐至也。"奏假"乃祭者致神之谓。见马瑞辰通释。
奏陈【意思解释】1.向帝王陈述意见﹑事宜。
奏案【意思解释】1.批阅奏本的几桌。 2.奏请查办。 3.清制﹐凡经奏准之案件叫奏案。
周训【意思解释】1.谓以忠信教导。
周径【意思解释】1.指律孔圆周与直径的比值。
周息【意思解释】1.即年息。因利息按周年计算,故称。
周员【意思解释】1.见"周圆"。
周原【意思解释】1.周城的原野。周,地名,在岐山南。为周室之发祥地。 2.泛指中国的土地。 3.广阔的原野。
周索【意思解释】1.周代的法度。 2.泛指中国的法度。
周班【意思解释】1.周室封爵的等级。
周盈【意思解释】1.充盈。 2.菊的别名。
周除【意思解释】1.庭除,阶下。

奏疏相关的成语补全

奏疏相关的成语接龙

奏疏相关的标签

奏疏相关的句子

奏疏其他造句

面奏造句1、遂于大雪前面奏皇帝,以乞归宁。
2、皇上命儿臣面奏,内廷各宫应如何恭行丧礼,请皇太后降懿旨遵办。
3、如此,刘衡谢过将军,只是我闻将军不过洪太保门下一犬,有何本事面奏天子?洪承畴亦不惜将军之命,将军如何能近京畿之地?
4、朕意本不欲从其所请,又据辰沅道王柔面奏,彭肇槐实愿改土归流,情词恳切,朕念该土司既具向化诚心,不忍拒却,特沛殊恩,以示优眷。
5、姚元之做宰相不久,一次,他向李隆基面奏给郎吏们升职的事。
6、上次坚称为人刺杀,面奏圣上,诬栽是相爷指使。
7、恰巧陆游正在循例请求罢免中,孝宗的诏书下来,准予还乡,无须入都面奏。
8、本朝初年,皇帝创业伊始,励精图治,在早朝之外还有午朝和晚朝,规定政府各部有一百八十余种种事件必须面奏皇帝。
9、塔察儿一面奏闻,一面再发兵北追,驰至长城以北,忽遇着一支大军,把他截住,以逸待劳,竟将塔察儿军,杀死了一大半,剩得几个残败兵卒,逃回陕西。
10、一口蓝青官话,对于旧时文人而言,只对廷议和面奏有影响,但无妨绝大多数人和绝大多数时间的鸿雁来往和公文传达。
上奏造句1、浙江地方政府上奏朝廷,御旨立碑,墓葬女士于孤山放鹤亭之后。
2、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不顾朝廷斥责,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疏浚白茆、刘河、徒阳运河等河道。
3、不过你放心,本官定会如实上奏朝廷,为你请功受赏,升官进职,也是指日可待。
4、素以清正廉直著称的丁葆桢不禁大怒,当即派兵将安仔拿下,同时以“太监私自擅出”上奏,请“从严惩办”,以“肃宫禁而儆效尤”。
5、寇准在穷乡僻壤的巴东,爬山涉水,体察民情,当看见百姓衣不遮身,食不饱肚,他一面上奏朝廷,请求减轻农。
6、届时,我再上奏朝廷,封个一官半职可继续为国效命。
7、海青天嫉恶如仇,如今得知去年水患的前因后果,定然会上奏朝廷……沈某一介读书人,却也知道为民请命,可是这事却也不能怪胡总督。
8、今晚的事,张将军早就派人秘密通传了本将,本将又上奏了太子,太子殿下断然处置,杨大人,你有何不满么?
9、按尊卑,当由首辅大人第一个上奏,于是史阁老便迈步出班,从袖中拿出奏本,微微躬身道:陛下,臣有本奏。
10、有些看不见的手,如懒懒的微风似的,正在我的心上奏着婵媛的乐声。
重奏造句1、这木管四重奏似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丽的仙境。
2、住宅远处的一端,紧闭着的门户后面,可以听见杜塞克奏鸣曲,难奏的乐句都重奏二十次。
3、通过附中的作曲学习,从写作艺术歌曲到钢琴曲,从弦乐二重奏、三重奏再写到管弦乐、钢琴与打击乐七重奏,思琳从中一直在摸索写作技巧。
4、本论文的论述,主要从钢琴四重奏成熟前过渡的发展,探讨四声部重奏曲低音声部键盘乐器的转变过程。
5、裕美的语音功能三重奏项目,与安东尼杰克逊在低音和鼓西蒙菲利普。
6、该品牌推出了限量版微光眼线液和一个三重奏。
7、这首四重奏的曲子反映了现代音乐中一种首要的新趋向。
8、弦乐四重奏只要一个人偏了,其他人都会偏掉,而且他们是单声部,跑音听得非常清楚。
9、在弦乐四重奏的演奏中,音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涉及乐曲调性、旋律、和声等多方面的因素。
10、在西方音乐史中,弦乐四重奏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许多作曲大师对这种表演形式倾注了最细致和最深刻的感情。
奏明造句1、第五乐章,曲式雄壮威武,节奏明朗快乐,以辉煌的结束表现大开大阖的气魄。
2、本次试听歌曲方面选用的格式为MP解码率均为pbs的音乐进行试听,并且试听的歌曲多为节奏明快的流行音乐,较为符合大家的喜好。
3、接着,因为西北战事,左宗棠奉命奔赴甘陕,乃荐举林则徐的女婿、原江西巡抚沈葆桢继任福建船政大臣,同时奏明清廷,称胡雪岩“才大心细”。
4、过小年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
5、幼儿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6、他们惯于使用一个声部演唱持续音或同音反复,而在其上方唱另一个节奏明显、旋律性较强的声部。
7、原拟各部院等衙门职掌事宜,及员司各缺,仍着各该堂官自行核议,悉心妥筹,会同军机大臣奏明办理。
8、哪位去把这厉虎给杀死,我奏明皇上,立升一级。
9、为此,党永庵也表示,一首歌曲要受到农民的广泛接受和喜爱,就需要创作者真正了解农民的生活,写出节奏明朗、通俗上口的作品。
10、伴着舞台上拉响的京二胡,节奏明朗的小快板,来自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的孩子们迈着小碎步将京剧中俗称的旦角演绎得惟妙惟肖。
奏议造句1、奏议是我国古代臣下上奏帝王文书的统称。
2、奏议是古人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它兼具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亦可为当今公文写作和新闻报道提供借鉴。
3、奏议是我国古代用来向帝王上书言事、发表意见的上行文。
4、与其它文体相比,奏议文风在后世各代总体变化不算太大,但又总在变化之中。
5、其奏议编入本人文集者,以文集著录,不入本类。
6、古今崇论闳议,如煌煌经史,列朝名人奏议及近人经世文编,皆高文典册,治国良谟,奚俊鄙人饶舌。
7、邸报只是刊载着朝廷的各种政策,类似于皇帝的旨意,诏书或者是臣僚的奏议等政治情报。
8、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辄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
9、中国古代奏议行文,通常会选取势、理、情三个角度来进行,表现出尚势、论理、叙情的风格差异。
10、奏议在中国古代社会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疏疏密密造句1、疏疏密密雨,浓浓淡淡意,深深浅浅情。
2、金秋的阳光穿过疏疏密密的杨树叶子,照耀着湿润的土地。
3、成片的乔木林,疏疏密密,井然有序,更有曲折的木栈道,别致的木平台,将草坪和湖光山色联成一体。
4、我喜欢江南低调、内敛的平民小家院落,屋脊一片疏疏密密的鱼鳞细瓦。
5、那高高低低的种植、疏疏密密地安放,聚聚散散的组合所生成的趣味,却正是营造园林者匠心之所在。
6、我的家乡在浙江省象山石浦港,这里疏疏密密的码头,成为我打量世界、品味人生的重要窗口。
7、时而漂浮水上,翘尾昂首,而更多的是躺在礁石上,疏疏密密地竖着横着晒太阳,悠闲自在。
8、在画面的配景上,几种植物相互穿插,疏疏密密、虚虚实实,显得丰厚又深重。
9、细麻重重叠叠、钩花疏疏密密、纽扣星星点点……斑驳的岁月,凹凸有致的印痕,衬托出这幅作品淡雅如菊的知性气质。
10、27日晚的灵隐古寺,一轮明月下,老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树影浮动,让这个夜晚显得平和静谧。
疏疏落落造句1、那疏疏落落的团团白云,好像全都凝固了似的,映照着明丽的阳光,像银子一般耀眼。
2、窗外,只有一片空漠的蓝天,抹着疏疏落落的几丝白云。
3、山间出现了一片疏疏落落的古镇,红瓦白墙、灰瓦白墙,雨幕中低垂着屋檐,像是在打瞌睡。
4、拐进小树林,有一条被人踩出的小径,透过疏疏落落的树枝,两间水泥房子逐渐显现、清晰。
5、纵使根部一团乱麻,顶上却总是疏疏落落的,更显出萧瑟的况味来,又有几分悠远,虽是人间烟火,却淡然出世。
6、很细微,很轻柔,疏疏落落地在空中旋转,让人以为那是春天的杨絮。
7、二楼,已经疏疏落落的有客人落座了,午餐的时间到了。
8、如今大树疏疏落落,还没长高多少就通通被迁移走了,广场重新恢复一片废墟烂地。
9、几根红柳条疏疏落落的经纬相连,用泥巴糊在柳条外墙上,屋顶也是如法炮制,沙漠里炙热的阳光会从柳条与泥巴的空隙中钻进来。
10、那些美丽的宫殿疏疏落落分置各处,紫檀梁柱中隐约露出光灿的屋顶,曲折的幽径中有麋鹿跳跃其间。
上疏造句1、江南桐城县生员周南在“诣阙”上疏中,曾要求孝庄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2、迈上疏,以租庸、常平、盐铁、鼓铸各分于诸司而总于户部,发运使无所用之。
3、最终,他经过几次检查发现,设备端的水晶头的两根线序换位了,是他在操作细节上疏忽了。
4、上疏弹劾过严嵩的人,只有他与严嵩没有任何利益冲突,没有任何沽名卖直之心。
5、曾两次上疏,为清廷出“教诲、甄别、保举、超擢”之策,为朝延赏识。
6、他又不知如何上疏禀奏英布之事,只好闪烁其词奏道:御前都统领英布撤离职守,和东巡队伍脱离,不知去向。
7、阁臣姜曰广、兵科给事中陈子龙接连上疏,极论其危害。
8、都御史吴廷举联合诸王及耆旧大臣表示坚决阻止张、桂入京,世宗无奈只得听从,但张、桂已在途中,又分别上疏,称“礼官惧臣等面质,故先为此术,求遂其私”。
9、皇太后垂帘听政仅数日,司马光即上疏,就临朝听政应该注意的事项提出谏劝。
10、在董卓当朝之时,更是不畏残暴,上疏谏议,几被董卓加害,最后辞官归隐。
疏导造句1、疏导渭水,从鸟鼠同穴山开始,往东与沣水会合,又向东与泾水会合,再往东经过漆水、沮水,流入黄河。
2、在神堂堡疏导交通,来回全得靠步行,一走就是几公里,吃饭没地方,睡觉没准点,有时半夜路通了,还得挨个敲着窗玻璃叫醒司机们开路。
3、为防止出现拥挤踩踏事件,警方会同客运部门加强车站广场、验证口、安检区域、候车候船室、乘降通道、站台、出站口等重点部位的组织疏导。
4、为了尽快让受困游客顺利离开景区,景区内警力马不停蹄地进行疏导,铲雪清路、推行打滑车辆、撒沙子增加道路摩擦系数来保障车辆能够缓慢通行。
5、近日,记者接到投诉称,开化县大溪边乡大桥头村的一条小溪被填埋,作为砂场的加工场地,只埋设了水泥涵管用于疏导溪流。
6、为此,他们组织“知心姐姐”爱心小分队,定期到各新训队与新兵开展谈心交心以及心理咨询服务,找准思想症结,及时疏导化解,解决新兵“成长的烦恼”。
7、斯托克韦尔立即疏导孩子们从后门走,他们争先恐后地逃了出去。
8、泥岩可以疏导地层水,只是疏导能力差而已。
9、一条人造的疏导渠帮助排泄四川地震形成的堰塞湖的积水。
10、另外,由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专家组成的心理疏导组一行,昨天对住院的福泉马场坪故伤员进行了心理疏导。
疏剪造句1、绿化工人手握枝剪,对过密枝条和枯死枝、病枝进行疏剪,同时对老化植株中部分枝条进行短截或换头。
2、冻害较严重时,还应大量疏剪花序,减少结果量或不让其结果,以恢复树势、增加枝量。
3、脐橙宜采用自然开心形为宜,幼年树以扩大树冠为主,修剪宜轻,以短截为主,疏剪为辅,以保果实稳产提质。
4、小区的绿化本来也是疏剪有序,现在却是杂草丛生。小学生网。
5、起苗后应及时栽植,栽植后适当疏剪过密枝和竞争枝,浇透定根水。
6、当初要是分几个冬天疏剪树木,会比一下子疏剪完效果好。
7、发病较重的树要适当重剪,树冠过密,适当疏剪,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也便子喷药防治。
8、随着夏季的进程,他给树木喷了两次药炎,而当苹果成熟时,他就疏剪了枝叶。
9、其次是对云杉去除枯枝;对连翘休眠期以整形修剪为主疏剪弱枝、萌蘖枝等。
10、另外,城管园林部门提前完成了约余棵常绿乔木的疏剪处理;对约棵行道树及绿地内的乔木进行了树干涂白工作,确保其防冻保暖。
凿壁文学网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