缵嗣的意思 | |
词语 | 缵嗣 |
解释 | 【意思解释】1.谓承继帝位。 |
组成 | 缵 - 嗣 - |
拼音 | [zuǎn] [sì] |
单字 |
[缵]:缵
(形声。从糸,赞声。本义继续,继承)
同本义
缵,继也。--《说文》
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礼记·中庸》
载缵武功。--《诗·豳风·七月》
奄有下土,缵禹之绪。--《诗·鲁颂·閟宫》
又如缵绪(继承前人的事业);缵续(继续);缵业(继承事业);缵述(继承传述);缵明(继承而光大之);缵衍(继承并发展)
用同纂”。撰写
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送陈秀才彤序》
又如缵述(传述);缵缉(缵续。继续)
缵zuǎn继续,继承。,● 缵(纘)zuǎn ㄗㄨㄢˇ◎ 继承:“载缵武功”。 [嗣]:嗣 (形声。从册,从口,司声。册,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的文书。口,下令。甲骨文从大,从子,从册,会意。大子,即嫡长子。本义诸侯传位给嫡长子) 同本义 嗣,诸侯嗣国也。--《说文》 舜让于德,弗嗣。--《书·舜典》 将使嗣位。--《书·舜典序》 又如嗣王(继位之王);嗣君(继位的君主);嗣主(继位的国君);嗣位(继承君位);嗣皇(继位的帝王);嗣圣(新继位的皇帝);嗣临(继登皇位) 继承;接续 嗣,继也。--《尔雅》 禹乃嗣兴。--《书·洪范》。传继也。” 其弟嗣书。--《左传·襄公二十 嗣sì ⒈继承,接续,随后~位。~子。~随。 ⒉子孙后~(子孙后代) ⒊,● 嗣sì ㄙˋ◎ 接续,继承:嗣后(以后)。嗣岁(来年)。嗣响(继承前人之业,如回声之相应)。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缵嗣相关的词语
- 恢缵
- 继缵
- 排缵
- 入缵
- 缵膺
- 缵图
- 缵衍
- 缵明
- 缵袭
- 缵继
- 缵历
- 缵绪
- 缵嗣
- 缵绍
- 缵修
- 缵服
- 缵述
- 缵缉
- 缵业
- 缵承
- 储嗣
- 出嗣
- 传嗣
- 承嗣
- 不嗣
- 报嗣
- 辅嗣
- 乏嗣
- 匪嗣
- 法嗣
- 归嗣
- 广嗣
- 根嗣
- 孤嗣
- 国嗣
- 过嗣
- 还嗣
- 皇嗣
- 洪嗣
- 苗嗣
缵嗣造句 |
缵嗣相关的成语 | |
克嗣良裘 | 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同“克绍箕裘”。 |
缵嗣相关的成语分类
缵嗣相关的词语 | |
缵绍 | 【意思解释】1.继承;承袭。 |
缵修 | 【意思解释】1.继修。 |
缵服 | 【意思解释】1.继承职事。 |
缵述 | 【意思解释】1.继承传述。 |
总攻 | 【意思解释】1.指对敌方发动的全面攻击或全线出击。 |
总收 | 【意思解释】1.归总结束。 |
总合 | 【意思解释】1.汇集聚合。 |
总至 | 【意思解释】1.亦作"緫至"。 2.骤然而至。总,通"怱"。 |
总而言之 | 【意思解释】1.亦作"緫而言之"。 2.总括起来说。 |
总共 | 【意思解释】1.一共,合计。 |
总丱 | 【意思解释】1.古时儿童束发为两角。 2.借指童年。 |
总目 | 【意思解释】1.总的目录。 |
总戈成林 | 【意思解释】1.聚集兵器可以成林。形容兵力强盛。 |
总己 | 【意思解释】1.谓总摄己职。 2.谓总揽大权。 |
总凡 | 【意思解释】1.犹概括。 |
总一 | 【意思解释】1.统一。 |
酙酌 | 【意思解释】1.商讨;考虑。 |
缵嗣相关的成语补全
缵嗣相关的成语接龙
缵嗣相关的标签
缵嗣相关的句子
缵嗣其他造句 | |
嗣母造句 | 1、恰在此时,袁世凯的嗣母听说亲爱的嗣儿在外面惹了事,吓得旧病复发,发函催其速回。[小学生网] 2、嗣母的教育,对幼年周*来的性格形成和文化修养,影响异常深刻。 3、七年之后,袁保庆病逝,袁世凯和嗣母扶柩回到项城老家。 4、从介绍中我们得知,周*来的成长经历极不平凡,是在他的嗣母陈氏的教育培养下长大成*。 5、叔母即嗣母陈氏,是受过教育的女子,在我时就常给我讲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缘》等唱词。 6、这位嗣母和丈夫的表妹交情极好,情谊深不愿分离,常同居。 7、周*来生母、嗣母相继去世,而周*来又要离家读书,两个弟弟无人照管,只好将的小弟弟周恩寿送去十四姨娘家,请十四姨娘代为抚养了两年。 8、以女之父母为父母,所生子女从母姓,承嗣母方宗祧。 9、正是在这最初的劳动实践中,他悟出了嗣母所教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伟大。 10、张华国说,王士珍故居对面的王氏双节祠是为王士珍的嗣母刘太夫人和生母丁太夫人所立,如今早已破败不堪,需要投入资金对其进行修缮。 |
后嗣造句 | 1、盖高氏累世积德行仁,流泽既远且厚,而太君尢以节孝著,宜乎后嗣之蕃殖而多贤也。 2、今天越南的无数组织声称自己是他们的直接后嗣和继承者。 3、稍后,朱元璋还宣布以后嗣君不许议置丞相,大臣如敢奏请者,处以重刑,并立为祖训。 4、据传媒报道,包先生为北宋名臣包拯之后世昆孙,前有先贤,后嗣岂弱,所谓将门出虎子,是此道理也,总之,亦为一句话,创业起家,此是为英雄也。 5、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神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 6、在日本期间,宗亲会以其妻朱丽叶“无后嗣”为由,劝李玖离婚。 7、顾建生有三子,长子顾省,史籍无考,且无后嗣。 8、孔令侃在纽约去世,年,无后嗣。 9、‘礼又是为政者不可须臾或离的大经大法,《左传》隐公十一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10、英国继承法规定王位由国王长子继承,如果国王长子死亡则由其后嗣继承。 |
继嗣造句 | 1、夫君放心,莺儿不是那不知本分的妒妇,为夫君广求淑垦、以丰继嗣是为正妻的职责,只要你不喜新厌旧、见异思迁,婷儿也就知足了。 2、还是为选择宗室为继嗣的事吧?此乃忠臣之言。 3、她先行祭祀高禖,异常地郑重其事,因她内心里期盼着张嫣早日生出个男丁来,日后好继嗣帝业,世世相传。 4、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 5、青龙四年陈群去世,陈泰继嗣,被封列侯。 6、壮族的花婆神话,以花为始源,解决了个体与族类灵魂的栖居问题;其人类繁衍的继嗣链接,蕴含着深刻的生命循环原理。 7、进宫继嗣为帝,但那毕竟只是在小范围内宣布,还没有明发上谕,与现在的情形相比,还不完全是一码事。 8、廷尉致其大逆罪,以为比上夷狄,欲绝继嗣之端,背畔天子,私为定陶王。 9、于是写下一纸奏书,请田客交给汉成帝,那奏书中写道:陛下未有继嗣,子无贵贱,唯留意。 10、“母系制”,从血缘继嗣按母系确认的本义上说,人类学的经验事实并不支持它具有普遍性。 |
嗣承造句 | 1、忠于周礼,维护正被严重破坏的国家根本的嗣承制度,不愿对“礼坏乐崩”的局面推波助澜。 2、因为老王千秋万岁之后,太子登基称帝,嗣承大统,自属当然。 3、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命年仅的载湉继清文宗为子,次年嗣承皇位,年号光绪。 4、鲍氏在扬州经商多年,仅鲍志道就曾任两淮总商达之久,后其长子漱芳又嗣承淮南总商,并兼淮北盐务。 5、祭扫何须攀奢靡,嗣承贵在意念中。 6、 7、 8、 9、 10、 |
嗣子造句 | 1、皇帝的嗣子急于继承皇位,竟然发动了叛乱。 2、他以宇文泰嗣子宇文觉幼弱,想乘宇文泰的权势和影响尚存时早日夺取政权,因迫使西魏恭帝禅位于周。 3、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 4、尽管如此,但由于每一个人的孩子都是他的嗣子及继承者,因此遗嘱也就毫无必要了。 5、这样,你死了就有儿女送终,就有嗣子继承了。 6、荷香深知自己难能为宋家生一男半女,自知不足,故对嗣子关佑特别关爱,对诸多子侄的抚养照料是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其付出的劳动,是惊人的多。 7、自己是嗣子,对家族的财产,拥有第一继承权,而陈阡再能干,也只是一个庶子。 8、大臣们提出的最佳方案,是由他的大伯父即道光长子奕纬之孙溥伦作为他的嗣子,由其即位。 9、我没儿子,就从大哥家过继了一个嗣子。 10、嗣子就是嗣子,不仅比不上嫡生子,还不如一个老女婿,李经方的心中涌起一丝悲哀,眼中射出怨毒的目光,咬牙切齿:你不仁,别怪我不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