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文学网

外衅的意思

词语外衅
解释【意思解释】1.指与外国的争端。
组成 - -
拼音 [wài]  [xìn] 
单字 [外]: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外,远也。--《说文》 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礼记·曲礼》 外骨内骨。--《周礼·考工记·梓人》 夜来城外一尺雪。--唐·白居易《卖炭翁》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中通外直。--宋·周敦颐《爱莲说》 身外即战场。--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外户(从外面关闭的大门);外祟(指外来的桅);外槨(棺材外的套 外wài ⒈跟"内"、"里"相对~面。~因。~部。校~。内~交困。内忧~患。 ⒉疏远的,别处的,非正式的~人。~地。~号。 ⒊指外国~宾。~贸。中~合资办工厂。 ⒋不在一定界限之内~加。此~。另~。 ⒌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甥。~孙女。 ⒍戏曲角色名,多演老年男子。 ⒎,● 外wài ㄨㄞˋ◎ 与“内”、“里”相对:外边。外因。里应(yìng )
[衅]:衅 (会意。从爨省,与酒有关,表祭祀。分,表示分布∠起来表杀牲以祭。本义古代血祭新制的器物。杀牲,用其血涂于器物缝隙中来祭祀) 同本义 釁,血祭也。--《说文》 隋衅。--《周礼·大祝》。注谓荐血也。” 大师掌衅祈号祝。--《周礼·小祝》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车甲衅而藏之府库。--《礼记·乐记》 将以衅钟。--《孟子》 衅鼓旗甲兵。--《吕氏春秋·慎大》 桓公践位,令衅社塞祷。--《管子·小问》。注杀牲以血浇落于社曰衅社。” 缚之,杀以衅鼓。--《韩非 衅(釁)xìn ⒈〈古〉一种祭祀仪式,用牲畜的血涂在新制的器物上~鼓。~钟。〈引〉涂抹~面。 ⒉缝隙,破绽乘~。〈引〉争端,事端挑~。寻~。,● 衅(釁)xìn ㄒㄧㄣˋ◎ 古代用牲畜的血涂器物的缝隙:衅钟。衅鼓。◎ 缝隙,感情上的裂痕,争端:
近义词
反义词

外衅相关的词语

外衅造句

外衅相关的成语

安内攘外攘:排除。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昂首天外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昂头天外昂:抬起。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八荒之外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
暴内陵外暴:残害;陵:同“凌”,侵犯,凌侮。对内残害百姓,对外欺压弱小。
不足为外人道不必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出敌意外指行动出于敌方意料之外。
出乎意外用于意想、预料之外。
吃里扒外接受这一方面的好处,却为那一方面卖力。也指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告诉对方。
彻里彻外①从里到外。②犹言完完全全。
吃里爬外接受这一方面的好处,却为那一方面卖力。也指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告诉对方。
彻里至外指从里到外。
驰名中外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彻内彻外指完完全全。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超然物外超:高超脱俗;物外:世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引申为置身事外。
出人望外犹出人意表。超出人们的意料。
仇人相见,分外明白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防微杜衅犹言防微杜渐。
观衅伺隙衅、隙:破绽、漏洞。探察对方的破绽、漏洞,以待时机。
抉瑕摘衅指刻意挑剔缺点毛病。
三衅三浴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三浴三衅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贪功起衅贪求事功而挑起争端。
衅发萧墙衅:缝隙,引申为争端,事端。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引申为内部。比喻事端或灾祸发生在内部。
衅起萧墙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衅稔恶盈犹言罪大恶极。罪恶大到了极点。

外衅相关的成语分类

外衅相关的词语

外铄【意思解释】1.犹外力。
外属【意思解释】1.外家亲属。
外议【意思解释】1.外界的舆论。
外党【意思解释】1.谓母族或妻族。
外禅【意思解释】1.谓天子禅位于外姓。
外办【意思解释】1.警卫宫禁。亦指警卫宫禁的官员。 2.我国国务院"外事办公室"的简称。
外馆【意思解释】1.客舍。 2.天子嫁女,从宫中迁出后所居之馆。
外儒【意思解释】1.道家对儒家的称呼。
外举【意思解释】1.谓荐举外人。 2.荐举出任外职。 3.指在外举兵。
外氅【意思解释】1.外衣,大衣。
外缘【意思解释】1.佛教语。谓眼﹑耳﹑舌等感觉,缘起于色﹑声﹑味等外物。遂泛指使人与外界发生关系的各种因素。 2.犹外因。
外阃【意思解释】1.郭门之外。借指京城以外的武将或文官。
外厂【意思解释】1.明朝永乐时建立的特务机关。
外调【意思解释】1.旧时指京官调任地方官。 2.调出。谓向其他地方或单位调物资﹑人员。 3.到外地或外单位作人事调查。
外销【意思解释】1.清制指公款不必报户部,由地方官自行销用者。 2.谓商品销售到外地或外国。
外篇【意思解释】1.古人因事理有别,故书分内外篇。内篇为作者要旨所在,外篇则属馀论或附论性质。如《庄子》﹑《晏子春秋》都分内外篇。唐成玄英《<庄子>序》:"所言《内篇》者,内以待外立名,篇以编简为义……内则谈于理本,外则语其事迹。"
外迁【意思解释】1.旧时谓京官调任地方官。

外衅相关的成语补全

外衅相关的成语接龙

外衅相关的标签

外衅相关的句子

外衅其他造句

等外造句1、当两人之间有真爱情的时候,是不会考虑到年龄的问题,经济的条件,相貌的美丑,个子的高矮,等等外在的无关紧要的因素的。
2、学了几次之后,这些来自安徽、江苏等外省市的同学,已经能够大胆开口跟上海同学用“侬好”、“再会”打招呼了。
3、这是我等外人的揣想,医生当是知道其中的奥秘的。
4、化隆县地区山大沟深,纵横面广,居民居住分散,过去该县境内乡道和村道均为等外路,公路建设非常落后。
5、除了心理问题之外,记者昨天在各大医疗机构获悉,近期除了摔伤等外伤频发之外,一些黄梅季节的疾病也逐渐抬头,成为最近皮肤科门诊的“重头”之一。
6、具有不同质量的等级公路和等外路对经济增长和减缓贫困均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影响,而且等级公路比等外路的作用更为显著。
7、在校期间我掌握了商务英语的基本知识,以及熟练地掌握了出口贸易流程、信用证使用程序以及跟单流程等外贸知识。
8、我区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路面破损比较严重,只能维持农用及小型车辆的通行,等外路占,此外,我区仍然有行政村不通公路,占总数的。
9、望诊主要是看病人的精神、舌像、面相等外观及其分泌物、排泄物。
10、林宥嘉一连七天与丁文琪共处一室,俨然不介意劈腿、负心汉、小三等外界评语,两人浓情密意,丁有望藉此扶正成为“公开女友”。
对外造句1、由于中国崛起是国际格局变化的主因,因此其崛起面临的体系压力呈上升趋势。为此,中国需要制定与世界第二大国地位相符的对外战略,确立争夺战略友好关系的原则和建立国际新规范政策。
2、对外联络通讯设施齐全。
3、目前,有关此协议的财务条款将不对外公开。
4、他总是笑眯眯的,似乎对外人来说,这秘密是桩不可告人的丑事,但是我们却心照不宣。
5、清政府对外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使中国人民深受其害。
6、他们对外国人有敌意。
7、四是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迅速发展。
8、一百电影摄制者以摄影机为主要工具,对外部世界进行再创造。
9、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人员办理对外投资业务。
10、组织策划公司对外宣传展会论坛等,如各产品品鉴会、客户答谢会等。
而外造句1、她除了五体投地地崇拜他而外,还能怎么样呢。
2、而外观的盗匪就只是看到那白衣人物手中的拂尘随意的甩动,自己十多位的弟兄就死於非命。
3、古时候的人,外表适应环境变化但内心世界却持守凝寂,现在的人,内心世界不能凝寂持守而外表又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4、俗世只不过是一出戏、一出大戏,而你顶多也只不过是演员而已。在里面保持是一个观照,而外表继续演戏,不需要逃离那些事。
5、邦德公司自上而下、自内而外将做人的基本准则做为企业精神贯穿始终,对自己负责,对客户负责,对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
6、雨一下就是七七四十九天,江河暴溢,荒水滔滔,除了昆仑山、天山及雪域高原的几个高峰倘露在水面而外,天地间一片汪洋。
7、洁面后,取本品适量于化妆棉,按皮肤纹理从内而外、由下而上轻柔的擦拭或用手轻拍于脸部。
8、姐妹俩赶天黑来到三清镇,在仙鹤酒楼而外下马,进店吆喝来小二,上了二楼。
9、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士。寂若无声,敌不知我所备。欲其西,袭其东。
10、不要转让自己的孩子。孩子们生来就是人,并且是自由的;他们的自由属于他们自己。除了他们而外。任何别人都无权加以处置。卢梭
份外造句1、扫舱洗舱、甲板除锈,搬运物料大家一齐动手,不分份内份外,不分职务高低,齐心协力,同舟共济。
2、虽然通常居民找他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也有很多不归警察管的事儿,可王刚说谁让咱是这儿的片儿警呢,他坚信,服务群众没有份内份外。
3、此刻,听闻卫清云在他们面前,如此推崇这么一个黄口孺子,岂不令他们份外无光。
4、在银光照耀之处,令米兹尔显得份外苍白。在这座蓝色山峰的山脚处,有三位骑马的旅人刚好出现。
5、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吴艳辉更是超常付出,份内份外的工作她都抢着干,把全部的心思都扑在了工作上。
6、咱们叫份外卖吧。
7、史密斯先生最近手头有大量的份外工作,但是他还是设法对付过去了。
8、鲍威尔出席了尤先科的就职典礼。这是鲍威尔最后一次以美国国务卿的身份外访活动。
9、工作上要齐心协力,做到发展经济不分一线二线,维护社会稳定不分前方后方,改善民生环境不分份内份外。
10、宜喜宜嗔的白皙脸蛋,长长眼睫毛下的一双眼睛仿佛溢满了水汽,份外诱人,微微弯起的嘴角仿佛带上了几分笑意。
婚外造句1、认监委高官被指婚外情,把酒临风。
2、婚外情可以是个浪漫的故事,但离婚则是一次惨痛的事故。
3、婚外恋,最初的狂喜和最终的无疾而终,是必然的经过和结局。
4、一天,小王和妻子一起看电视,电视上有一则报道:“据调查,男人中有希望有一次婚外恋~~~”小王忙向妻子解释道:“我是另外那当中的!”话音刚落,电视里继续报道:“另外的希。
5、婚姻家庭问题包括未婚同居、未婚先孕,婚外恋、婚外同居、重婚纳妾、家庭暴力等问题的咨询,近年来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6、黄凯是如何和朋友的妻子发生婚外情,最终引来杀身之祸的呢?当庭供述。
7、董洁与王大治的婚外情炒的沸沸扬扬,直接导致了董洁与潘粤明的离婚风波,二人互倒脏水,离婚剧情狗血离奇。
8、同时,实施婚外性行为的女性顶多会因为参与受贿而成为。
9、但令人惊讶的是,堪称华盛顿“模范丈夫”的爱德华兹,竟然“发展”了一段婚外恋情。
10、婚姻经过创新,就变成了婚外情。
起衅造句1、他脾气暴躁,总是起衅。
2、职场“成功论”:无功受禄的人不会成功;急功近利的人不会成功;居功自傲的人不会成功;贪功起衅的人不会成功;前功尽弃的人不会成功。祝你能够成功!
3、过桥费由洋人出面收取,目的是为了避免税钱起衅,但实际上还是纠纷时起,争端不断。
4、陛下屡敕臣承奉契丹,勿自起衅端;其如天道人心,难以违拒,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5、皇太极要求严惩朝鲜挑起衅端的大臣,同时造船发兵攻入江华岛,获朝鲜王妃、王子及阁臣等人。
6、由于首领尚未发话,他们也不敢轻起衅端,所以只是略作阻击。
7、社会秩序实在是到了动荡的极点,有实力的起衅者可以伺机而动了。
8、故此,左宗棠怒指“陕回之祸构怨已久,起衅之故实由汉民”。
9、你执意不肯,却主何意?假若此时依了孙家,那见得女儿有此丑事?这都是你自起衅端,连累女儿。
10、
寻衅造句1、鹿泉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和故意伤害罪报检察院批准,对李某等犯罪嫌疑人执行逮捕。
2、元月许,汝阳县城关镇港澳KTV音乐会所门前发生一起寻衅滋事致人死亡案。
3、一支日本舰队逼近江华岛与朝鲜军队相寻衅。
4、一伙小流氓在寻衅肇事。
5、而有这么多“投影”力量的个人在生活中经常觉得空虚,会鼓励别人的依赖,甚至宁可寻衅闹事也不愿孤单一人。
6、在大上海,这些狂饮高歌、挎刀而行的日本浪人比比皆是,动不动就寻衅闹事。
7、他长得膀大腰圆,气壮如牛,是因寻衅滋事、打架斗殴而被投进大牢,判了四年。
8、新任知府觉得这人傻不拉唧的,不灵活,寻衅个事儿,将老裴发配到沙门岛。
9、一名好寻衅的记者就一些事实纠缠总统。
10、东城法院经审理认为,孙某无视国法,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其行为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已构成寻衅滋事罪,依法应予刑罚处罚。
开衅造句1、窥俄人之意,欲在将来开衅之时,借此以塞各国之口,令各国毋得为中国奥援,未可知也。
2、两国开衅,无论胜负,军队俱不得冲突窜入指定战地界限以外之地。
3、中外开衅,祸由拳匪,洋人在华,仍求保护。
4、好极,好极!中英开衅,百姓扰得苦极了,得公议抚,福国利民,还有何说?
5、倭寇无故开衅,妄肆要求,传闻所索数条,贪狠狂悖,实堪发指,若许之则中国不能立国矣。
6、使臣与他争辩,他却恼羞变怒,杀死来使,因此构怨开衅。
7、日本自与中国开衅后,虽连战连胜,势如破竹,究竟劳师糜饷,伤亡了若干人,耗费了若干银子,也弄得财力两竭。
8、自去岁仓猝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少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
9、疯癫之张差,刘廷元、岳骏声口词明白,协审王之、陆大受造舛缪之说,开衅骨肉。
10、明明是他们先开衅的,却可以硬说是我们先打他们的。
衅鼓造句1、须信缧臣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
2、奚王阿笃孤初以众与正臣合,后诈言请以万余骑同收范阳,至后城南,中夜反攻,忠臣与战,遂至温泉山,破之;擒大首领阿布离,斩以祭纛衅鼓。
3、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4、癸亥,次临渝宫,亲御戎服,祃祭黄帝,斩叛军者以衅鼓。
5、傅悦、甘盘、祖已、未央,四大公爵,簇拥着天朝祭祀师,依次将白马之血,涂抹到鼓上——衅鼓仪式结束。
6、祠黄帝,祭蚩尤於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
7、
8、
9、
10、
启衅造句1、从前辽东广宁诸臣妄肄欺凌,启衅召兵,自贻伊戚。
2、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军国主义者首先启衅的。
3、“我相信,如果他们启衅封杀黑莓,将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亚赫说道,“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政府对黑莓有所依赖。”。
4、听说其弟要弹劾一位大臣,当即力加劝止,他说,这种官司即使侥幸获胜,众人也会对你虎视眈眈,侧目相看,遭贬的本人也许无力报复,但其他人一定会蜂拥而起,寻隙启衅。
5、恐因而启衅,因请申饬沿海一带练兵厉械以防未然。
6、一帮一会一教是江湖三大,冲突起来后果堪虞,咱们未曾准备就绪,不宜遽尔启衅,这皇甫星若打头阵,对咱们不无好处。
7、俄国自攻克土耳其后,财殚力竭,雅不欲再启衅端,加以圣明俯纳臣言,解放崇厚,以解其疑,办各案以杜其口,故其君臣悦服,修好输诚。
8、各国以后如不待中国督抚商允,竟至多派兵轮驶入长江等处,以致百姓怀疑,借端启衅,毁坏洋商教士的人命产业,事后中国不认赔偿。
9、尔明虽屡启衅,即至害我二祖,我犹欲修好。
10、臣僚言其黩货启衅,非便,止合听商贾、百姓收买。
凿壁文学网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