媕娿的意思 | |
词语 | 媕娿 |
解释 | 【意思解释】1.亦作"媕阿"。亦作"媕妸"。亦作"媕婀"。 2.依违阿曲,无主见。 3.指依违阿曲,无主见的人。 |
组成 | 媕 - 娿 - |
拼音 | [ān] [ē] |
单字 |
[媕]:1、媕娿
无主见,犹豫不决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娿。--韩愈《石鼓歌》
2.美貌。,● 媕ān ㄢˉ◎ 〔媕娿(ē ㄜ)〕a.依违从人,敷衍逢迎,如“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娿。”b.犹豫不决。 [娿]:娿ē 1.见"媕娿"。,● 娿ē ㄜˉ◎ 〔媕娿〕见“媕”。● 娿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媕娿相关的词语
媕娿造句 |
媕娿相关的成语 |
媕娿相关的成语分类
媕娿相关的词语 | |
婩斫 | 【意思解释】1.倔强;高傲。 |
安体 | 【意思解释】1.使身体安适;安养身体。 |
安镇 | 【意思解释】1.镇静;安定。 2.安抚镇守。 |
安阜 | 【意思解释】1.安定富足。 |
安昌 | 【意思解释】1.安定昌盛。 2.指汉安昌侯张禹。 |
安言 | 【意思解释】1.谓言谈从容不迫;言辞迂缓。 |
安步 | 【意思解释】1.缓步徐行。 |
安那其主义 | 【意思解释】1.[英anarchism]无政府主义的旧译。 |
安西四镇 | 【意思解释】1.唐代设在西域的四个军事重镇。为龟兹﹑疏勒﹑于阗﹑焉耆(一作碎叶)。始设于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9年1月),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罢,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复。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为吐蕃所陷,改碎叶为四镇之一。长寿二年(公元693年),破吐蕃,复置龟兹疏勒﹑于阗﹑碎叶四镇,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弃碎叶城于西突厥十姓可汗,又改以焉耆为四镇之一。安史乱后陷于吐蕃。 |
安立 | 【意思解释】1.犹安置。 2.犹安然屹立。 |
安札 | 【意思解释】1.居所,住处。 |
安止 | 【意思解释】1.犹安定。 2.安居;停留;安歇。 |
安土重旧 | 【意思解释】1.留恋故土,不轻易改变旧俗。 |
捱捱挤挤 | 【意思解释】1.谓在人群中挤来挤去。 |
捱光 | 【意思解释】1.谓偷情。 |
挨边 | 【意思解释】1.靠近。 |
挨搪 | 【意思解释】1.逼近冒犯。犹调戏。 |
媕娿相关的成语补全
媕娿相关的成语接龙
媕娿相关的标签
媕娿相关的句子
媕娿其他造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