佥簿的意思 | |
词语 | 佥簿 |
解释 | 【意思解释】1.旧时官府中的发文登记簿。 |
组成 | 佥 - 簿 - |
拼音 | [qiān] [bù] |
单字 |
[佥]:佥
(会意。从亼,从吅,从从。亼,集合。吅、从,都表示人多。本义皆,咸) 同本义
佥,皆也。--《说文》
佥曰于,鲧哉!”--《书·尧典》
又如佥言(皆云;都说)
佥
众人;大家
佥莈何忧。--《楚辞·天问》。注众也。”
佥,夥也。--《方言十二》
又如佥言(众人的意见);佥望(众望);佥谋(众人筹划);佥议(众人公开评议)
佥
连枷,打谷的农具
《方言》佥”郭璞注今连枷,所以打谷者。”
佥
用同签”。签署
汝等各自佥名,共成此事。--《三国演义》
又如佥押(在
佥(僱)qiān
⒈都,皆~同。
⒉众,大家以副~望(副符合)。,● 佥(僉)qiān ㄑㄧㄢˉ◎ 众人,大家。◎ 全,都。◎ 古同“签”。 [簿]:薄 (形声。从竹,溥)声。本义登记事物的册子) 同本义 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上皇上;上林尉官名。)--《史记·张释之传》 又如练习薄;账簿;簿籍(财物出纳的账册);簿钞(簿牒;簿籍文书) 文书 儒生所短,不徒以不晓簿书。--《论衡·谢短》 又如簿责(以文牍相责);簿牒(文书);簿历(履历记录);簿牍(文书) 指记录审问材料或罪人供词的文状 仪仗 官名。指主簿一类官职,因负责文书簿籍, 簿 bù ①文书;档案儒生所短,不徒以不晓~书。(王充《论衡·谢短》) ②记载某种事项的本子帐~、意见~。 簿bó 1.蚕帘,一种用竹篾等编成的养蚕器具。,● 簿bù ㄅㄨˋ◎ 本子,册籍:簿册。簿记。簿籍。簿录。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佥簿相关的词语
- 朝佥
- 面佥
- 点佥
- 轮佥
- 佥望
- 佥允
- 佥谐
- 佥院
- 佥佐
- 佥人
- 佥赞
- 佥解
- 佥套
- 佥事
- 佥言
- 佥名
- 佥小
- 佥议
- 佥尾
- 佥属
- 长须主簿
- 长髯主簿
- 朝簿厅
- 丞簿
- 簿厅
- 簿历
- 簿对
- 簿最
- 簿帐
- 簿案
- 簿伍
- 簿子
- 簿牒
- 簿钞
- 簿尉
- 簿讼
- 簿责
- 簿扇
- 簿状
- 簿伐
佥簿造句 |
佥簿相关的成语 | |
询谋佥同 | 指咨询和商议的意见都一致。 |
对簿公堂 | 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
入铁主簿 | 比喻有才能有经验的官员。 |
佥簿相关的成语分类
- 包含佥字的成语_包含佥字的词语
- 包含询字的成语_包含询字的词语
- 形容初中生的成语_词语
- 形容案件解决的成语_词语
- 用一个成语形容猪八戒_词语
- 形容如何办理案件的成语_词语
- 猪八戒用成语形容_词语
- 形容猪八戒成语_词语
- 形容案件重大成语_词语
- 包含簿字的成语_包含簿字的词语
- 包含簿字的成语_包含簿字的词语
佥簿相关的词语 | |
佥宪 | 【意思解释】1.佥都御史的美称。 |
佥谋 | 【意思解释】1.众人筹画。 |
佥然 | 【意思解释】1.和谐貌。 2.犹皆;都。 |
佥票 | 【意思解释】1.旧时官府签发的催办公事或传人到案的凭证。 |
佥都御史 | 【意思解释】1.官名。明代都察院官员,地位次于左右副都御史。 |
佥妻 | 【意思解释】1.清律规定,处流刑者,妻妾应随同前往,谓之佥妻。乾隆二十四年停止。详见《清史稿.刑法志二》。 |
佥押 | 【意思解释】1.在文书上签名画押表示负责。 2.指官府处理公务。 |
佥判 | 【意思解释】1.即签判。签书判官厅公事的简称。为宋代各州幕职,协助州长官处理政务及文书案牍。 2.指做佥判官。 3.签名并作判词。 |
佥坐 | 【意思解释】1.同坐在两旁;陪坐。 |
佥邪 | 【意思解释】1.奸邪。 |
佥同 | 【意思解释】1.一致赞同。 |
佥壬 | 【意思解释】1.小人;奸人。佥,通"憸"。 |
取节 | 【意思解释】1.谓节取其善。 |
取路 | 【意思解释】1.选取经由的道路;上路,登程。 |
取当 | 【意思解释】1.谓取得相当的补偿。 |
取势 | 【意思解释】1.得到利益。 2.谓借以取得好的姿势。 |
取结 | 【意思解释】1.领取地方官府的证明文书。 |
佥簿相关的成语补全
佥簿相关的成语接龙
佥簿相关的标签
佥簿相关的句子
佥簿其他造句 | |
佥同造句 | 1、乱臣贼子,孽由自作,刑章俱在,众论佥同。 2、则何如询谋佥同、舆情允洽之为愈也。 3、于是英、美两国各邀公正人持平核议,询谋佥同,乃判曰:此案美国理直。 4、众谋佥同,于是把一位天生成有教授面孔的专家从八层楼请了下来。 5、遂下尚书省集官详定,众议佥同。 6、 7、 8、 9、 10、 |
佥事造句 | 1、萧显的官职,最高不过是兵科给事中、福建按察司佥事这样的“司局”级,书法也不是特别闻名。 2、纪纲当初因瓜蔓抄事件清查有功升为正二品的都督佥事,要知道六部的尚书也只是正二品,再往上的品级非功臣宿将而不可得。 3、顺治十三年,任提督浙东浙西地方的学政佥事。 4、烦劳戴公公宣锦衣卫指挥佥事牟斌觐见! 5、在婺州浙东廉访司佥事任上两年余。 6、此官由按察使或按察佥事充任,是分巡道的一种,又称兵备副使,兵宪。 7、曹德当时是武职正五品宣慰使司佥事,见焦达信如见其人,知道他任过荣昌县把总且武艺超群,安排他任了千总。 8、重生的朱寿为保命和果腹而从军,因身份和机智讨巧得保安卫指挥佥事江彬赏识,成为朱小旗。 9、绍兴女子王端淑,号吟红主人,明佥事王思任之次女,在明亡、父死节后,与丈夫丁圣肇一起离京归里隐居。 10、臣保举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许显纯为三军副元帅,臣保举顺天府城刘志选为随征监军。 |
对簿造句 | 1、皮彻忙中偷闲对簿记员说,"头儿"似乎一天比一天心不在焉,且越发健忘。 2、他们怕的就是嚷出来,怕的就是正经对簿公堂。 3、这可能让它们与心怀不满的投资者对簿公堂。 4、最后也还有对簿公堂的,可当官没银子不办事,各打五十大板轰出去。。 5、男子遭遇车祸死亡,肇事方支付的元“赔命钱”引来一场家庭纷争:为分割死亡赔偿金,婆媳爆发矛盾对簿公堂。 6、京华时报讯老人再婚不易,再婚后本应互相扶持度过晚年,然而,再婚夫妻陈先生和张女士因琐事离婚后,昨天上午又因争夺存款利息对簿公堂。 7、事实上,外墙颜色更改,在深圳地产界不乏先例,但导致双方对簿公堂,却是全国第一例。 8、王某不服,双方协商未果后,王某与游戏运营商上海第九城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对簿公堂。 9、于是,各具呈状,对簿公堂,让县官定夺。 10、华侨银行与恒天财富两家机构在上海黄浦区法院对簿公堂。 |
卤簿造句 | 1、宣德门前至南薰门长达十里、宽为二百二十步的大街,不仅是帝王銮驾、卤簿出入、诸国使者晋见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大宋王朝繁华强盛的象征。 2、大驾卤簿是皇帝在大祭圜丘,祈谷和常雩时使用。 3、当月甲子日,刚刚建成的大梁皇宫金祥殿内,鼓乐齐鸣,朱温的手下和一些唐朝故臣跟随前导的仪卫卤簿鱼贯进入殿内,按序班排列。 4、卤簿: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 5、皇帝小驾、卤簿,乘四望车,警跸,鼓吹备而不作。 6、 7、 8、 9、 10、 |
卤簿造句 | 1、宣德门前至南薰门长达十里、宽为二百二十步的大街,不仅是帝王銮驾、卤簿出入、诸国使者晋见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大宋王朝繁华强盛的象征。 2、大驾卤簿是皇帝在大祭圜丘,祈谷和常雩时使用。 3、当月甲子日,刚刚建成的大梁皇宫金祥殿内,鼓乐齐鸣,朱温的手下和一些唐朝故臣跟随前导的仪卫卤簿鱼贯进入殿内,按序班排列。 4、卤簿: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 5、皇帝小驾、卤簿,乘四望车,警跸,鼓吹备而不作。 6、 7、 8、 9、 10、 |
相簿造句 | 1、姑娘们开始翻阅照相簿。 2、他的照相簿在旅游的时候丢失了。 3、开始锻炼、停止唠叨、编辑照相簿的时候,我认为就是在当一切都顺利的时候去进行,我可不想等到危机出现才重塑我的生活。 4、在此期间,苏茜决定开两家相簿美编商店。 5、供制成相簿、米达尺、卷宗夹等文具用品。 6、这相簿全是迪克和杰克的快照。 7、为了消磨时间,他打开了照相簿懒洋洋地一页页翻过去。 8、我打算把照相簿带来,可是忘了,所以我们去把它取来。 9、作为与在线相簿站点Flickr合作的一部分,这一令人着迷的图集在网络上将年的航天史娓娓道来。 10、屈指一算,母亲今年已四十岁了,多快啊!打开相簿,看见母亲年轻时,身材苗条,脸庞细嫩漂亮。 |
主簿造句 | 1、曹操见到司马懿,很是高兴,任命他为黄门侍郎,不久转议郎、丞相东曹属,后又升为主簿,并让他和魏太子曹丕游处,以增加太子的阅历和学识。 2、侯爷,你不必揪心,主簿季福源已经通令全境,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 3、反观黄家,黄飞柏考进了青云武院,其父黄棠是掌管松庆城粮税的主簿。 4、胡惟庸从元帅府的奏差、宁国县的主簿、知县,逐渐爬到了左丞相的高位。 5、没想到向来公正无私的主簿大人,这一会儿却是充满了私心。 6、唐恩来到叶县令所在的马车旁,看向脸色惨白、冷汗淋淋的叶县令,又望了一眼旁边想要逃却不敢逃的林主簿,忽然开口道:“叶县令……”。 7、章八元,睦州桐庐人,登大历六年进士第。贞元中,调句容主簿卒。诗一卷,今存六首。 8、她勉强压住火气,又扭头问主簿老婆的姓氏。 9、赤斧者,巴戎人也,为碧鸡祠主簿。 10、杨修是曹操的主簿,知道很多情况,这让曹丕很是担忧,只好把自己的谋士吴质藏在竹箱子里,用车拉进府中商议谋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