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文学网

掎摭的意思

词语掎摭
解释【意思解释】1.指摘。 2.摘取;取得。
组成 - -
拼音 [jǐ]  [zhí] 
单字 [掎]:掎 掎,偏引也。从手,奇声。--《说文》 伐木掎矣。--《诗·小雅·小弁》 诸戎掎之。--《左传·襄公十四年》。疏言戾其足也。” 掎止晏莱焉。--《国语·鲁语》。注从后曰掎。” 躬掎禄曰。--《汉书·息夫躬传》。注从后引之也。” 昔秦失其鹿,刘季遂而掎之。--《汉书·叙传》 又如掎汩(犹牵动);掎拔(提引而出;挺拔);掎鹿(拉着鹿);掎裳连袂(牵裙连袖) 发射 机不虚掎。--班固《西都赋》 牵制,拖住使不能自由行动 掎jǐ拖住,牵制~角(也作"犄角"。捕鹿时,拖腿拉角。〈喻〉分兵牵制敌人)。,● 掎jǐ ㄐㄧˇ◎ 拖住,牵引:掎止(从后截获)。掎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 发射:“机不虚掎
[摭]:摭 (形声。从手,庶声。字又作拓”,从手,石声。本义有选择的拾取) 同本义 拓,拾也。陈、宋语。--《说文》 摭,取也。--《方言一》 有顺而摭也。--《礼记·礼器》 乃摭于鱼腊俎。--《仪礼·有司彻》 犹拾遗于涂,摭弃于野。--《论衡·逢遇》 摭紫贝,搏耆龟。--张衡《西京赋》 选取,摘取 摭我华而不食我实。--《法言·问明》 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汉书·扬雄传》 又如摭华(采摘其文章辞藻);摭裂(采摘细碎);摭实(摘取事实;据实) 挑剔;指摘 摭zhí拾取,摘取~拾。~言。 摭zhē 1.阻拦;掩饰。参见"摭说"﹑"摭拦"。,● 摭zhí ㄓˊ◎ 拾取,摘取:摭拾。采摭。
近义词
反义词

掎摭相关的词语

掎摭造句

掎摭相关的成语

掎裳连襼牵裙连袖。形容人多。
掎裳连袂裙子牵住裙子,袖子连着袖子。形容人多。
掎角之势掎:拉住,指拉住腿;角:指抓住角;掎角:夹击敌人。原指从两方面夹攻敌人。现比喻分出兵力,造成牵制敌人或互相支援的形势。
掎挈伺诈抓住人家过错,等待机会来陷害。

掎摭相关的成语分类

掎摭相关的词语

掎契【意思解释】1.见"掎挈"。
掎止【意思解释】1.从后截获。
犍槌【意思解释】1.见"犍椎"。
爵鷇【意思解释】1.雏雀。爵﹐通"雀"。
爵号【意思解释】1.爵位的名号。 2.指加封爵号。
潗潗【意思解释】1.小虫杂鸣声。 2.雨声。
潗湁【意思解释】1.小水貌。
濈湿【意思解释】1.谓角聚集,耳摇动。形容牛羊多。语本《诗.小雅.无羊》:"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斤械【意思解释】1.用斧砍削。
笺牍【意思解释】1.文书。
渐至佳境【意思解释】1.见"渐入佳境"。
渐包【意思解释】1.亦作"渐苞"。 2.不断滋长;丛生。
渐巧【意思解释】1.诈伪。
渐不可长【意思解释】1.谓刚露头的不好事物不能容许其发展滋长。
渐丁【意思解释】1.未成年的候补待役者。
玠珪【意思解释】1.大圭。
肌腴【意思解释】1.犹肌肉。

掎摭相关的成语补全

掎摭相关的成语接龙

掎摭相关的标签

掎摭相关的句子

掎摭其他造句

摭拾造句1、今科臣果摭拾其余,形之论列矣。
2、其中亦截有毛文龙种种罪恶,彼皆不肯征信,独信此至东江遗书一书,且又摭拾由来一贯之浮言,妄毛文龙有功之状,其为“贼贼相护”。
3、我想这轻躁狂生,摭拾浮言,不过是沽名钓誉,否则必为人指使。
4、其实也是摭拾清人余唾,别无新见。
5、有王浮者,据传是西晋道士,乃摭拾汉以来旧闻,作《老子化胡经》,云释迦乃老子化身;老子因西土民俗强梁不驯,故出关行道以教化之。
6、国中二三新进小臣,逆料公主必危,寄华势焰将败,摭拾前过,纠弹一本,说他御敌无策、冒滥居功、欺君误国多事件。
7、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
8、于用人行政之得失、国计民生之利疾,皆当剀切直陈,但不得摭拾浮词,淆乱视听,致启结党倾轧之渐。
9、后两条则完全是摭拾张俊之唾余,含血喷人。
10、前此老师宿儒,终日咿唔案下,专摹唐、宋诸大家文调,每下笔,摭拾古文一二语,即自命为韩、柳,为苏、王,而于文字之有何关系,绝非所问,是谓之优孟学也可。
摭拾造句1、后两条则完全是摭拾张俊之唾余,含血喷人。
2、今科臣果摭拾其余,形之论列矣。
3、其实也是摭拾清人余唾,别无新见。
4、国中二三新进小臣,逆料公主必危,寄华势焰将败,摭拾前过,纠弹一本,说他御敌无策、冒滥居功、欺君误国多事件。
5、我想这轻躁狂生,摭拾浮言,不过是沽名钓誉,否则必为人指使。
6、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
7、有王浮者,据传是西晋道士,乃摭拾汉以来旧闻,作《老子化胡经》,云释迦乃老子化身;老子因西土民俗强梁不驯,故出关行道以教化之。
8、敬贤既殁,林德曜居士嘱为挽章,乃摭拾轶事所及知者,粗述梗概焉。
9、前此老师宿儒,终日咿唔案下,专摹唐、宋诸大家文调,每下笔,摭拾古文一二语,即自命为韩、柳,为苏、王,而于文字之有何关系,绝非所问,是谓之优孟学也可。
10、其中亦截有毛文龙种种罪恶,彼皆不肯征信,独信此至东江遗书一书,且又摭拾由来一贯之浮言,妄毛文龙有功之状,其为“贼贼相护”。
凿壁文学网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