搢笏的意思 | |
词语 | 搢笏 |
解释 | 【意思解释】1.亦作"搢忽"。 2.插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 3.引申指朝见。 |
组成 | 搢 - 笏 - |
拼音 | [jìn] [hù] |
单字 |
[搢]:搢jìn
⒈插~笏(笏〈古〉官僚上朝拿的手板)作为乐。
⒉
①〈古〉高级官吏的装束。
②〈古〉指官僚或做过官的人的代称。,● 搢jìn ㄐㄧㄣˋ◎ 插:搢笏。搢箭。◎ 摇动:“披甲带剑,挺铍搢铎。” [笏]:笏 (形声。从竹,勿声。本义古代朝见时大臣所执的竹板,用以记事) 手板 笏板。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 笏,礼玉藻。笏天子以球王;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说文》 荐笏言于卿士。--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曳笏却立。 持一象笏互。--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笏击(用笏板扑击);笏囊(盛笏板的袋子);笏帛(盛笏的袋);笏板(即笏,手板) 旧时戏班用来写戏目供人点戏用的手板也称笏” 只见一个掌班拿着一本戏单,一个牙笏。 笏hù〈古〉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等制成,可以用于记事。 笏wěn 1.见"笢笏"。,● 笏hù ㄏㄨˋ◎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áo )笏。“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搢笏相关的词语
- 搢挺
- 搢綎
- 搢笏
- 搢曶
- 搢扑
- 搢铎
- 搢绂
- 搢珽
- 搢忽
- 搢版
- 搢本
- 搢绅先生
- 搢朴
- 朝笏
- 出笏
- 把笏
- 百笏
- 板笏
- 还笏
- 笏头
- 笏板
- 滑笏
- 笏囊
- 笏头带
- 笏带
- 笏床
- 笏头履
- 笏架
- 冕笏
- 笢笏
- 木笏司
- 木笏
- 典笏
搢笏造句 |
搢笏相关的成语 | |
袍笏登场 | 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中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做。原指官员打扮,上场演戏。现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讽刺之意)。 |
拄笏看山 | 拄:支撑;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版。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 |
拄笏西山 | 形容在官而有闲情雅兴。亦为悠然自得的样子。 |
拄笏看山 | 拄:支撑;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版。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 |
拄笏西山 | 形容在官而有闲情雅兴。亦为悠然自得的样子。 |
搢笏相关的成语分类
- 形容人物出场的成语_词语
- 包含笏字的成语_包含笏字的词语
- 形容古代侠客的成语_词语
- 古代形容原因的成语_词语
- 形容考试的古代成语_词语
- 古代形容在你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古代在一起的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古代文字的成语_词语
- 古代形容不同的成语_词语
- 古代形容全部的成语_词语
- 古代形容每天的成语_词语
- 形容追求古代的成语_词语
- 什么什么西山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古代侠客的成语_词语
- 古代形容原因的成语_词语
- 形容考试的古代成语_词语
- 古代形容在你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古代在一起的的成语_词语
- 形容古代文字的成语_词语
- 古代形容不同的成语_词语
- 古代形容全部的成语_词语
- 古代形容每天的成语_词语
- 形容追求古代的成语_词语
- 什么什么西山的成语_词语
搢笏相关的词语 | |
搢曶 | 【意思解释】1.见"搢笏"。 |
搢扑 | 【意思解释】1.插扑于带间。示以军法警戒誓众之意。扑,教刑之具。 |
揪睬 | 【意思解释】1.亦作"揪采"。 2.理睬。 |
揪儿 | 【意思解释】1.谓短小的发束。 |
拣阅 | 【意思解释】1.挑选兵士,裁汰老病。 2.检出阅看。 |
拣退 | 【意思解释】1.旧时征募兵士经挑选后将不合格的予以退回。 |
拣拔 | 【意思解释】1.挑选提拔。 |
拣口儿 | 【意思解释】1.挑选可口的食物。 |
卷箨 | 【意思解释】1.犹扫箨。比喻消灭敌军。 |
卷脑 | 【意思解释】1.拆卷书脊。 |
卷堂 | 【意思解释】1.全堂散伙。指生员集体罢学或僧人集体离寺。 |
卷坐 | 【意思解释】1.轿舆不掉转方向,往后退去称"卷坐"。 |
接翼 | 【意思解释】1.翅膀挨着翅膀。多形容亲近。 |
接战 | 【意思解释】1.交战;迎战。 |
接论 | 【意思解释】1.见"接詥"。 |
接碴 | 【意思解释】1.紧接别人的话头讲下去;搭腔。 |
接丝鞭 | 【意思解释】1.相传为元时贵族招婚时的一种仪式。男方接受女方赠送的丝鞭,表示同意联姻。 |
搢笏相关的成语补全
搢笏相关的成语接龙
搢笏相关的标签
搢笏相关的句子
搢笏其他造句 | |
象笏造句 | 1、辽北地区惟一火山岩地质公园,金朝时称此山为松山,清朝时为开原古八景之一的松山象笏,象牙山于向社会开放。 2、说罢,从源休手里夺过象笏,打在朱泚的头上,朱的额头霎时鲜血四溅,众人一时不知所措。 3、翻持象笏作三公,倒佩金鱼为两史。 4、见惯登堂持象笏,绝仁弃义斩驺虞。 5、他首先进封蹇义为少保,赐给冠服、象笏、玉带,并享受二职俸禄。 6、鱼鼓简板胜于玎珰珂佩,葫芦拂帚胜于象笏朝簪。 7、归有光的祖母拿先人的象笏勉励他勤奋读书,希望将来也能执朝牌为官。 8、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会用到它!”。 9、 10、 |
垂绅正笏造句 | 1、欧阳修称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 2、金说这样的文章好像“坟前对立翁仲,非不垂绅正笏,吾殊苦其连头带颈,直胸平背也”。 3、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4、晋灵公派刺客鉏麋前去刺杀赵盾,鉏麋进入赵府后,看到赵盾朝衣朝冠,垂绅正笏,端坐于堂上,等待上朝。 5、五更,见重门洞开,鉏鸒进中门,看到堂上灯光影影,赵盾朝衣朝冠,垂绅正笏,端然于堂上坐以待旦上朝。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