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文学网

得丧的意思

词语得丧
解释【意思解释】1.犹得失。指名利的得到与失去。 2.偏指失。指丧失名利。
组成 - -
拼音 [dé]  [sànɡ] 
单字 [得]:得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白居易《卖炭翁》 工之侨得良桐焉。--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 得 dé ①〈古〉同'德'所识穷乏者~我与(《孟子·告子上》) ②〈古〉贪得戒之在~。(《论语·季氏》) ③得到~奖。 ④适合~体。 ⑤得意扬扬自~。 ⑥完成饭~了。 ⑦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又见děi,·de。 【得不偿失】得到的抵不上失去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合于正义就能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和帮助,违背正义必然陷于孤立而失败。 【得陇望蜀】取得陇后,又想攻西蜀。比喻得了这个,还想那个,贪得无厌。陇古地名,● 得dé ㄉㄜˊ◎ 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
[丧]:丧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同本义 喪,亡也。--《说文》 东北丧朋。--《易·坤》。马注失也。” 受禄无丧。--《诗·大雅·皇矣》 问丧无夫子乎。又,丧人无以为宝。--《礼记·檀弓》 宣王既丧南国之师。--《国语·周语》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告子上》 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韩非子·五蠹》 又如丧明(眼睛失明);丧检(丧失德行,失去检点);丧履(失去庇护);丧精(失神);丧心(心理反常;丧失理智);丧志(丧失心志) 丧(喪)sāng有关死者的事~事。治~。 丧(喪)sàng ⒈失掉,死亡~失。~胆。~命。 ⒉ ①事情进行不顺利而情绪低落垂头~气。 ②迷信者所谓"不吉利"。,● 丧(喪)sāng ㄙㄤˉ◎ 跟死了人有关的事:丧事。丧礼。丧亡。&
近义词
反义词

得丧相关的词语

得丧造句

得丧相关的成语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收什么。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得寸得尺指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后也指能得多少就得多少。
得尺得寸得:取得,获得。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傲睨得志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实现。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昂然自得自得:自己感到舒适。指大模大样,满不在乎的样子。
遨翔自得指自由自在的样子。
安闲自得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逼不得已指迫不得已。
必不得已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
不得不尔尔:如此。不得不这样。表示为环境所迫或有难言之隐而无可奈何。
不得而知得:能够。没有办法知道。
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不得其所原指未得善终,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也指不能达到目的。
不得开交交:相错,纠缠。形容没法解开或摆脱。
不得人心心:心愿,愿望。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拥护;得不到众人的好评。
不得善终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
不得违误公文用语,不得违反命令,耽误公事。
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不得已而用之用:使用。没有办法,只好采用这个办法。
败国丧家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
敝鼓丧豚敝:破,坏;丧:失去;豚:猪。指击破鼓、烹掉猪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形容费而无益。
垂首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同“垂头丧气”。
垂头丧气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神情沮丧。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得不偿丧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同“得不偿失”。
丢魂丧胆形容非常惊慌。
嗒然若丧形容懊丧的神情。
胆丧魂惊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胆丧魂消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低头丧气指失意颓丧的样子。
魂飞魄丧比喻非常恐惧害怕。
魂飞胆丧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魂飞神丧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魂耗魄丧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魂丧神夺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魂消魄丧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魂消胆丧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灰心丧气灰心:心如熄灭了的死灰;丧:失去。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灰心丧意犹言灰心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哭丧着脸心里不愉快,脸上显出不高兴的样子。

得丧相关的成语分类

得丧相关的词语

得着【意思解释】1.犹得到。
得彩【意思解释】1.见"得采"。
得过且过【意思解释】1.谓但能度日,即勿他求。元无名氏《小孙屠》戏文第四出:"孩儿,我听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过且过,出去做甚的?"后谓安于现状,敷衍度日。 2.指办事马虎。敷衍塞责。
得理【意思解释】1.得以申理。 2.谓有理;占理。
得益【意思解释】1.得到好处﹑益处。
得途【意思解释】1.仕途得志。
得马折足【意思解释】1.见"得马生灾"。
得度【意思解释】1.合乎法度。 2.佛教语。谓得以渡过生死之海而进入涅盘境界。 3.指得到引度,披剃出家。 4.道教语。谓得道﹑成仙。
得劲【意思解释】1.顺当。 2.中意;舒坦。
得政【意思解释】1.为政,治理国政。
得性【意思解释】1.《诗.小雅.鱼藻》"鱼在在藻"毛传:"鱼以依蒲藻为得其性。"后以"得性"谓合其情性。
得采【意思解释】1.亦作"得彩"。 2.发利市;幸而得成。 3.谓赌博得利;中彩。
得知【意思解释】1.岂知;可知。 2.获知,知晓。
得来【意思解释】1.觅得,求得。
得君【意思解释】1.谓得到君主的信任重用。
得位【意思解释】1.谓居应有之位置。 2.谓居要职。 3.指得帝位。
得色【意思解释】1.得意的神色。

得丧相关的成语补全

得丧相关的成语接龙

得丧相关的标签

得丧相关的句子

得丧其他造句

得得造句1、我也曾听过手推车咯哒咯哒的声音,也曾听过马车突然踏破寂静,得得而过,我躺在床上好几分钟都能听到它的声音。
2、约莫二个时辰,只见一名胡匪从草丛里钻出来,小心翼翼的打探,接着吹了一声口哨,又钻出几名胡匪,查验完银两后,其中一人打了一声呼哨,几匹马“得得”。
3、蝈蝈儿的嘴边有两颗像钳子似的牙齿,吃食物的时候,它就用这钳子一夹,食物就碎了。蝈蝈儿们扇动着背上的鞍翅,得得叫个不停,像个不大不小的乐班,合奏着一支悦耳的曲儿。
4、因而,谢天谢地啦。你正处在人生一群美妙地阶段。还有良多美妙得阶段会来到你眼前,今日新开传奇私服,但是都不是唾手可得得,你都得付出代价[得得造句],经历风险。
5、马蹄不再得得;车轮不再辚辚!
6、我的两个儿子喜欢相互比拼,闹得得挺激烈。
7、抢彼得得钱,还保罗的债。
8、洪荒比较出名的感情戏份,也就太阴星的两位结合了,后羿捷足先得得到了嫦羲,现在的帝俊也出现了,太阴星呵呵。
9、马蹄声又得得地响了起来。
10、有时候,她为了这一切的光荣和愉快真乐得得意忘形呢。
得得造句1、只要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一切都会变得得心应手。勃朗宁
2、只有真心爱人的人,才能获得得别人的爱。
3、他做这事显得得心应手。
4、人活着总是要得罪一些人的就要看那些人是否值得得罪。
5、哥几个,有钱瞎得瑟,没钱穷得瑟,反正都得得瑟。
6、爷爷用原子笔写字不顺手,用毛笔反倒显得得心应手。
7、他获得了冠军,显得得意洋洋。
8、他俩是舞臺上老搭档了,所以演起来配合得得心应手。
9、有时候,她为了这一切的光荣和愉快真乐得得意忘形呢。
10、淹没在这个成千上万的大城中,我觉得得到了真正的自由:一种独来独往,无人理会的自由。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造句1、我们中国人有句谚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也适用于每个人的生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优惠的友情,得到仁惠的友情。郭沫若
3、我父亲辛勤工作,他总是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挂在嘴上。
4、他辛勤耕作,秋天取得了好成绩,真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5、可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算种的只是希望,那希望也给人很大的鼓舞。
6、圣经教导我们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7、等着瞧吧,你在生活中亦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8、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对于已往的检讨,足为将来的借鉴。
9、只要你努力工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肯定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10、生活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看得见,摸得着造句1、诺里斯创作最精到之处便是,他描绘的人物使人看得见摸得着.
2、付出,就是这个世界上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3、异教徒:名词,愚昧无知的人,他崇拜某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4、看得见摸得着就是用不了,就跟老男人胯下那玩意一样,逗你高兴细想还有顽皮在内,这种彩衣娱老的孩子谁不喜欢?除此,刑丰还跑了钱老爷子那一趟。
5、是立竿见影、吹糠见米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6、很多人会享受权势、享受财富、享受健康、享受自然风光,却不一定会享受幸福。因为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而幸福却捉摸不定。
7、对孩子来说,家长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榜样,一个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英雄。
8、于是三个人骑车去了清津市场,那时候,却早就变成了战场。成千上万的人,起家越来越高,都想要把马上就要变废纸的钞票变成一点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9、不过话说回来,受控环境及CLR带给我们的好处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10、不过,对我这个求知若渴、专事学习的成年人来说,所关心与关注的已不再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而是师资与学风的好坏。
得慌造句1、出城堵得慌,但墓区的车流却较平稳。
2、那点别扭劲儿又忽然回来了。不愿再思索,可是心中堵得慌。
3、“人是铁,饭是钢”,但不少职场人却宁愿选择“饿得慌”。
4、后来,他从死人仓库爬出来,爬到大房子已是夜间,边爬边哭喊,‘我没有死,我饿得慌!’有老乡给了他点东西吃,看房先生又把他推出门,扔进死人仓库。
5、他在散文集《雅舍谈吃》中谈到,在老北京,无论是钟鸣鼎食之家,抑或瓦灶蓬门的小户,人不分老少,几天不吃炸酱面全家上下都馋得慌。
6、你会发现狗儿会因为最高等级的零食而变得慌张失措,这会让它们失去注意力并暂停思考。
7、但是达夫小姐因为前同事们纷纷挤过人群去拥抱她,而显得慌张失措。
8、他说小时候喜欢吃春饼,一次吃多了,撑得慌,两个太监一个抓着腿,一个抱着肩膀,向地上。
9、七夕明月光,心里烦得慌,举头无美女,低头思姑娘。百思无良方,抹泪喝稀汤。打油诗一首,骚扰你一下,能博君一笑,也算价值大,七夕到了,祝你快乐!
10、云爷,你别和我说这些,让人感觉慎得慌,要是突遇紧急情况,我处理不了,你又联系不上,那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真遇到不可收拾的局面,蚊子我百身莫赎。
发丧造句1、给栓柱留下的只有一件破败的土坯房和半桶土豆,发丧的时候,家里没有一分钱,栓柱默默的流着泪,用家里仅有的一块破席子,把父亲卷住,拖到房后埋了。
2、吉思汗遗照秘不发丧,还有一份遗诏就是找到贺兰山的宝藏。
3、他本人穿上素白的孝服,率领全军为高士达发丧。
4、另外,家里有人过世还给发丧葬费,因为国家夸耀说,英国人从“摇篮到坟墓”一生都得到照料!
5、随后燕帝与叶鸾说了些话,不过说些谢苍帘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之事。
6、宋某是小文和小芳的小学同学,在小芳发丧期间,他积极参与守灵,忙前忙后,而且他在小芳出殡时还陪小文多次流眼泪,小文也为有这样的好同学欣慰不已。
7、内阁议事的偏房,内阁大臣们正在商议,到底是先给泰昌皇帝发丧,还是先让新君继位。
8、壮观的发丧队伍。我们拍的这户人家是属于贫困户。富裕人家的排场更是吓死人。
9、两军相近时,蜀将姜维和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做势佯攻,司马懿不敢逼近,只好退兵,蜀军入谷然后发丧。
10、儿子见他年老了,就偷偷买了五百甲盾,准备在他去世时发丧时用,这甲盾是国家禁止个人买卖的。
沦丧造句1、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除了生产商、经营者唯利是图、道德沦丧外,还在于我国食品安全保障机制的不健全。
2、臭名昭著的刺链,永远和宗教审判那段卑怯黑暗血腥,充满着悲鸣和人性沦丧的黑暗历史联系在一起。
3、任何错误的判罚都是道德沦丧的祸端。
4、一路披荆斩棘,百折不屈,誓死也要杀上三界之巅!只为改变这天道沦丧,善念无存的世间。
5、警钟长鸣,勿忘国耻。警钟长鸣,勿为国添耻。家国沦丧为国之耻,伤害同胞是民之耻。钓鱼岛一定是我们的!
6、看你高举那张努力的文凭与学历,却并不匹配你那沦丧的低**格!
7、这么道德沦丧下流无耻的炒作。
8、陕西足球当年在告别甲A时,球迷在总结陕西国力沉沦的原因时一针见血地指出“精神的沦丧”是国力队降级的主要因素。
9、这类小说由于以社会的道德状况为价值标准来衡量一切新生事物的是是非非,是满目道德沦丧,不忍卒读。
10、直指晚唐统治集团醉生梦死,苟且偷安,全不以社稷为意,导致疆土沦丧,山河破碎,百姓颠沛流离。【小学生网。】
丧德造句1、除此之外,还有成语等方面的考查,“童牛角马”、“玩人丧德”、“手零脚碎”等成语,让不少自称“成语英雄”的选手卡了壳。
2、开口讥诮人,是轻薄第一件,不惟丧德,亦足丧身。石成金
3、轻视别人付出的情感就等于蔑视自己,玩物丧志,玩人丧德[丧德造句]。
4、玩物丧志,特其小小者耳,真正要命的是玩人丧德。
5、久而久之,“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就成为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按照此观念,电子游戏自然就成了“电子**’。
6、秋远峰暗暗皱紧眉头,此人丧德败行枉为尊长,若非时机不宜他倒是很想出手相助,只不过他很想知道更多的内幕,而此人恰恰值得怀疑。
7、罗马开始视无尽财富与奢侈享受为丧德行为,同时也一致憎恶收税官,以逃漏税为乐。
8、保初节易,保晚节难。百年养德难,一日丧德易。
9、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国家卫生计生委领导对这一事件高度重视,认为此行为丧德枉法,天理不容,要求坚决依法惩处。
10、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丧祭造句1、鲁侯逆五庙之祀,汉帝罢三年之制,丧祭之礼废,则骨肉之恩薄矣。
2、永乐时明政府进一步放松了对民间税收的管制,‘婚娶丧祭时节礼物、自织布帛、农器、食品及买既税之物、车船运己货物、鱼蔬杂果非市贩者,俱免税’。
3、儒家尤为重视与死亡有关的丧祭礼仪,目的是在突出其伦理功效和社会意义。
4、俗俭啬爱财,趋商贾,好訾毁,多巧伪,丧祭之礼文备实寡,然其好学犹愈于它俗。
5、七年,安成太妃陈氏薨,江州刺史安成王秀、荆州刺史始兴王憺,并以《慈母表》解职,诏不许,还摄本任;而太妃薨京邑,丧祭无主。
6、为此劝告国民,继自今衣食、日用、冠婚、丧祭诸费,必不可少者,极力从俭,其可少者,一概省之,务期多惜一分物力,即多延一分生命。
7、捐千金,创义团,储公廪,在合族内部对鳏寡孤独实行集体救济,对婚丧祭祀赋役的费用,“一切通其有无”。
8、处人只要个谦逊,居家只要个和平,教子只要个学好,吃穿只要个温饱,房舍家伙只要个坚实有用,冠婚丧祭只要个合理。
9、孔子推崇周礼,而丧祭之礼侍奉的对象即鬼神,所以孔子不能明言否定鬼神,其无神论观念在礼学中处于两难境遇。
10、
丧服造句1、内官监搭设灵堂、布置宫闱,混堂司为弘治帝洁身净衣,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为王侯公卿、各堂各部的官员准备着丧服。
2、她丈夫去世后,她终生都穿着黑色丧服。
3、流年、运限遇丧、吊星入宅墓宫,主丧服之忧。
4、电车,普雷斯科特洗染坊的汽车,一位身穿丧服的寡妇。
5、雾霭消散了,银色的月光好象一身自得耀眼的寡妇的丧服,覆盖着广阔的沙滩。河面没有一条船只,甚至看不见一丝微波,河心河岸,到处是一片宁静,这宁静有如死亡带给受尽苦难的病患者的一种无休止的安宁。
6、至于儒家重丧服之制,慎终追远,固然是缘情制礼,寄托孝思,但圣人之教亦随时代而变改。
7、与死亡俱来的一切,往往比死亡更骇人:呻吟与痉挛,变色的面目,亲友的哭泣,丧服与葬仪……弗兰西斯·培根
8、她已脱去丧服,打扮得珠光宝气,雍容华贵。
9、古代丧服制度根据与死者的亲疏关系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麻五等,称为五服。
10、她母亲死了,她穿上了丧服。
凿壁文学网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